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课件_第1页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课件_第2页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课件_第3页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课件_第4页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ppt课件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ppt课件1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各种导管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可以熟练掌握X线透视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技术。2ppt课件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各种导管技术的改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术--ppt课件4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大多数可能发生在紧急情况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即将发生不稳定),只能选择床旁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5ppt课件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大多数可能发生5这里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科室林加锋主任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6ppt课件这里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科室林加锋主任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应用普6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方法7ppt课件应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器植入方法7ppt课件78ppt课件8ppt课件8特点床旁操作,无须X线采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右颈内静脉置管术前电极塑形并固定方向采用“直进直出”的方法置入腔内心电图引导9ppt课件特点床旁操作,无须X线9ppt课件9右颈内静脉置管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一般采取穿刺右股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置入带球囊导管并在体表或腔内心电图指导下进行。10ppt课件右颈内静脉置管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一般采取穿刺右股静脉、左锁10右颈内静脉置管右股静脉置管径路较长,在无X线透视下其成功率低且速度较慢。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有误穿锁骨下动脉的风险。置入带球囊导管有近50%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在无X线透视下要将电极导管调整至右心室心尖部有一定难度11ppt课件右颈内静脉置管右股静脉置管径路较长,在无X线透视下其成功率低11右颈内静脉置管我们采用的是普通电极,经右颈内静脉置管经检索我们经右颈内静脉的置管方法为国内首创。可以使电极较快到达右室心尖部没有误穿锁骨下动脉的风险12ppt课件右颈内静脉置管我们采用的是普通电极,经右颈内静脉置管12pp12右颈内静脉置管13ppt课件右颈内静脉置管13ppt课件13术前电极塑形并固定方向电极导管头端在置入前先塑型并固定方向,使其指向右心室心尖部(即指向左前30°~45°),原则上是使电极导管的指向与右心室长轴基本平行。这是技术关键,保证了电极的快速到位。14ppt课件术前电极塑形并固定方向电极导管头端在置入前先塑型并固定方向,14采用“直进直出”的方法置入以左手在距电极导管约50cm处固定电极导管使其朝向不变,右手推送(在推送过程中保持电极导管朝向不变)直至右心室心尖部。15ppt课件采用“直进直出”的方法置入以左手在距电极导管约50cm处固定15采用“直进直出”的方法置入如其进入40~50cm仍未使右心室起搏,则将电极导管全部撤出,重新塑型并固定方向后再向心腔内推送,直至电极导管进入右心室心尖部并使之起搏为止。16ppt课件采用“直进直出”的方法置入如其进入40~50cm仍未使右心室16腔内心电图引导当电极导管进入约20~30cm时,应边推送边观察心电监视图形,一旦发现心室起搏图形,暂停推送,并注意观察心室起搏是否稳定及其起搏的QRS波形态。若Ⅱ导联呈QS型且稳定,提示电极导管位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应≤2.0V)及感知灵敏度,达要求后继续推送导管2~3cm,使其达一定张力。17ppt课件腔内心电图引导当电极导管进入约20~30cm时,应边推送边观17腔内心电图引导若Ⅱ导联呈R型,提示导管在右心室流出道,此时应退出导管5~10cm并逆针向旋转5°~10°后再向前推送,如仍不能进入右心室心尖部,则撤出导管重新置入,直至导管进入右心室心尖部并使之起搏为止。18ppt课件腔内心电图引导若Ⅱ导联呈R型,提示导管在右心室流出道,此时应18优点成功率高达98.2%(53/54)经右颈内静脉导管走行方向与血管方向一致,进入右心室弯度很适合来自上腔静脉的导管进入,导管容易到位,因此提高了成功率19ppt课件优点成功率高达98.2%(53/54)19ppt课件19优点快速从静脉穿刺、开始置入导管至成功起搏右心室分别耗时4.03±2.33min及0.90±0.69min,明显短于常规方法组的7.58±4.73min及3.54±3.82min(P均<0.01)。20ppt课件优点快速20ppt课件20优点导管脱位率低本组1.84%明显低于常规方法组16.7%(P<0.05)。

并发症少

出现右侧气胸1例(肺压缩60%)经胸腔穿刺抽气500ml,5天后好转出院。占(1.9%)(1/54)21ppt课件优点导管脱位率低21ppt课件21总结我们体会该法安全、可行,采用固定方向置管法可提高导管1次性到位率、减少置管次数及导管脱位率、缩短手术时间,但术中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22ppt课件总结我们体会该法安全、可行,采用固定方向置管法可提高导管1次22需注意的细节1、整个过程在模拟Ⅱ导联心电监视下进行2、导管置入前与临时起搏器连接并开启电源,有利于及时判断其进入心腔的位置。23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23ppt课件23需注意的细节3、对导管前端约10cm进行塑型,固定方向后(使其朝向右心室心尖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在距离电极前端约50cm处紧捏电极,使其在插管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这点非常重要,是电极快速到位的保证。24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3、对导管前端约10cm进行塑型,固定方向后(使24需注意的细节4、如导管已达右心室心尖部,但起搏阈值太高(>2.0V),则撤出3~5cm至起搏信号消失,微调(顺或逆钟向旋转2°~3°)后再推送,直至满意为止;25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4、如导管已达右心室心尖部,但起搏阈值太高(>225需注意的细节5、对神志清楚者导管到位后应嘱病人深呼吸、咳嗽、左右转动体位,观察起搏、感知功能仍良好,再缝合固定电极导管及动脉鞘(两者同时固定,有利于增加电极导管的后坐力及张力,使其不易移位、脱位)26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5、对神志清楚者导管到位后应嘱病人深呼吸、咳嗽、26需注意的细节6、采用6F电极导管较粗而硬,推送过程中不易改变方向,接触到心室壁时手感更明显,成功率更高27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6、采用6F电极导管较粗而硬,推送过程中不易改变27需注意的细节7、导管置入后患者应取平卧、半卧或左侧卧位,转动体位要轻柔、缓慢,以防其脱位,并进行连续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功能状态28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7、导管置入后患者应取平卧、半卧或左侧卧位,转动28需注意的细节8、对心肺复苏患者,应注意血压、大动脉搏动等情况,如有稳定的起搏图形而无血压、大动脉搏动,则可能系心脏的电-机械分离现象,此时临时心脏起搏不能替代胸外心脏按压等常规心肺复苏措施。29ppt课件需注意的细节8、对心肺复苏患者,应注意血压、大动脉搏动等情况29右颈内静脉置管30ppt课件右颈内静脉置管30ppt课件30临时起搏器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