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小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小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小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小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专题01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由此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2.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些“县”的设置()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C.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益 D.加剧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4.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乡里组织延伸皇权 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这说明汉朝的什伍制度()A.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组织B.具有相互监督的作用C.是具有司法性质的国家机关D.是乡里制度的一部分C.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D.都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效果6.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7.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养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容纳10人左右。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朝()A.中央竭力维护平民的利益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统治政策受儒家思想影响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8.“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军民分治,厥谊至精。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9.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10.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CA.具有司法性质 B.分割相权C.职广位重 D.抑制腐败11.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D.迫于压力,唐朝开始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12.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13.“(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一行政模式”是指()A.汉朝刺史制度 B.元朝行省制度C.明朝三司制度 D.清朝督抚制度14.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的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15.据记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1381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朝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1646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摘编自陈锋《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简表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秦郡县、道汉州郡、王国县、道、邑、侯国魏晋南北朝州郡、王国县、侯国隋、唐前期府、州(都)县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县宋路府、州、军、监县、军、监元省路府州县明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州县清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我国古代“州”作为地方行政区的设置具有“由高降低”“由虚入实”两种变迁趋势,请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分别予以说明。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A5.B6.C7.C8.D9.B10.C11.C12.B13.B14.A15.A16.(1)特点: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普查人口;户籍登录内容日益详备;法律保障;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2)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变化(如均田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