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B/00/wKhkFmYMDAmALKDUAAJq8w587LU507.jpg)
![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B/00/wKhkFmYMDAmALKDUAAJq8w587LU5072.jpg)
![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B/00/wKhkFmYMDAmALKDUAAJq8w587LU5073.jpg)
![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B/00/wKhkFmYMDAmALKDUAAJq8w587LU5074.jpg)
![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B/00/wKhkFmYMDAmALKDUAAJq8w587LU5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碰撞交融的近代思想文化——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一西学东渐——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历程历程代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林则徐魏源曾国藩中体西用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文化的根基未有任何触动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自由、平等、民权、民主共和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虽然此时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彻底否定了封建传统思想,清算了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已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但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二中体西用——“移花接木”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体用之争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政治上: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上: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文化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设新式学堂,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生活上: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移风易俗,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
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意义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五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思想态度的比较项目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境遇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③与康有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①北洋军阀企图通过尊孔复古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不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六向西方学习的影响学术上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思想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落后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政治上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以及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上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逐渐瓦解经济上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成型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专题训练】1.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2.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欲破壁以自拔于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极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者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在梁启超看来,道咸之际的思潮(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 B.是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和复兴C.促使儒家内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D.表明救亡图存的目标成为主流3.如表为晚清介绍世界地理科学知识及各国历史的著作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编撰者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
陈逢衡书名《四洲志》《海国图志》《康輶纪行》《瀛寰志略》《英吉利纪略》A.朝廷迫切需要了解夷情以应对变局 B.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传统王朝意识C.官绅士人以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为己任 D.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夷夏观念4.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 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 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5.新文化运动对孝德批判源于一篇文章《非孝》,该文作者原本是一个坚定的儒学卫道者。但经历了母亲患病后,父亲认为母亲已是必死之人,不必再花钱去治疗,父亲的冷漠让他万分失望,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他整个人发生了转变,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由此可见,该文章的主旨是(
)A.反对奉养父母和养育之人 B.否定儒学倡导的伦理道德C.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D.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6.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新青年》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锋”;有人强调“自从这次世界大战停后,一股澎湃排空的新潮流到了中国,就酿成现今的文化运动”;也有人指出“五四运动确可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可知,当时(
)A.新文化运动研究逐步深入 B.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C.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 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难以判定7.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的根源D.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8.某美国学者曾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至少是揭露)‘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为己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民族意识觉醒 B.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C.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 D.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的礼教为目标9.孙中山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写道:“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这可以看出(
)A.孙中山准备对国民党进行思想改革 B.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认识存在局限C.新文化运动源于出版界人士的提倡 D.各阶层投身新文化运动的热情高涨10.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许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A.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 B.描绘了女性参与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C.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 D.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新风11.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自然科学原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A.改良主张缺乏社会基础 B.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C.民主革命任务逐步改变 D.重塑国民性的时代要求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论述出处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敬告青年》(1915年9月15日)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10月11日)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新青年》(1916年9月1日)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我之爱国主义》(1916年10月1日)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史鸦片战争后。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有助于让人们广泛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说明徐继畲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C项正确。徐继畲等新思想只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是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排除A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张,排除B项;《瀛环志略》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广泛传播”西方思想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C项正确。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道咸之际的思潮是在列强侵华的大背景下想要主动学习西方,但思想较为幼稚,与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相结合,是传统文化面对新的时代背景的自我调适和复兴,B项正确;学习西方制度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是儒家思想内部格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时代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晚清出现了《四洲志》《海国图志》《康輶纪行》等介绍世界地理科学知识或各国历史的著作,体现了先进国人对西方知识的学习,说明这一时期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夷夏观念,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知识分子对外界的探索,并不能表明清廷的意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近代开明知识分子了解世界的信息,并不是强调近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王朝意识的冲击,排除B项;此时官绅士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己任,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地理知识书籍为林则徐了解英国提供认知来源。因而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受到之前知识体系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认识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A项错误;材料强调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没涉及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不合逻辑,排除B项;清朝传统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其根源是小农经济,开眼看世界主张与外国交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的新文化运动。据材料“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可知,该作者对封建伦孝理道德的痛恨,B项正确。据材料“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可知,他是孝顺的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依据材料中时人说法不一的观点可知,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认为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有人认为是受一战的影响,有人认为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这说明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即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没有涉及其研究进程的深入,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而且“实现全面融合”的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而非性质,而且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性质并不是难以判定,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目的就是救亡图存,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推动了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制度-思想”的不断深化,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不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目的就是救亡图存,地主阶级提出的“师夷长技”就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是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材料中的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肩负推动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的重任,也即抛弃“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而非强调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和任务不同,并未体现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展的,也未指出新文化运动旨在救亡图存,“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没有准确概括材料中学者观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从“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出版界人士的提倡激发了人们的“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系统服务合同范本
- 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在各行业的具体应用
- 的北京市租房合同范本
- 网络信息安全协议书(2篇)
- 小洋房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的整合推广策略
- 电动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技术创新
- 个人民间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第三方服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 托管班安全协议书范本
- 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表
- 劳务分包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信息技术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电子课件-《饭店服务心理(第四版)》-A11-2549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 自来水业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