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1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2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3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4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B)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实行余粮征集制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大规模开垦荒地解析:1918年面对国内战争,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是其农业措施,故B项正确。2.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一失败表明(B)A.外来武装干涉阻碍了苏俄发展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国情D.苏俄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解析:根据材料“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该尝试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故B项正确。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4.苏俄曾采取的重视市场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政策是(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苏俄时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5.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C)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6.1922年5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C)A.实行余粮征集制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解析: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材料是1921年3月颁布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可知反映的是私人可以开办小企业,故C项正确;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7.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年则达到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这主要得益于(C)A.余粮征集制 B.社会主义的确立C.新经济政策 D.集体农庄的建立解析: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苏俄政府自1921年3月开始执行全新的新经济政策,这使得苏俄工农业生产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发展,故C项正确。8.《全球文明史》中写道:“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的工业社会,并要在国家的全面控制下而不是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材料中的“这项工作”(D)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的工业社会,并要在国家的全面控制下而不是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可知,在这种经济建设理念指导之下,斯大林模式最终得以确立,故D项正确。9.在这一体制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一体制(B)A.完全脱离了苏联的国情B.以行政命令代替价值规律C.一开始就遭到人民的反对D.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解析:材料“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都要由中央调配”体现了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1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D)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11.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该学者论述的共同标准是(B)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解析:1750~185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阶段,1840~1919年中国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1917~1937年的苏联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正确。12.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解析: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12分)(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8分)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1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6分)(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9分)(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9分)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