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我的学习成长故事

设计人学校

年级/册次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

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

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课程内容中,本

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

(7~9年级)旨在弓|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

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在第四学段

(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

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1.诊断测试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写一写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说说你与

她之间的故事。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37人)

(1)选取典型事例:90%的同学能写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但仅有40%的同学

能够从选取事例中体现人物形象。

(2)人物描写:45%的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突出人物形象

(3)结构安排:53%的同学不能处理好文章的详略安排。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

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

们好好体会、领悟。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

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

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鲁迅少年时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再塑生

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开辟通往世界

的道路;《论语》十二章是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

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课段安排】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学习《论语十二章》借助注释

疏通文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第二课

段:学习默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

意。梳理课文中的典型事件,感受师生情谊;第三课段,鉴析课文选段,学习通过细致

的人物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课段:运用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修改征文投稿,

并在班级中评选出最佳代表,代表班级投稿。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

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2.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找准典

型事例;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

象的方法;

4.速读课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不同位置关键语段

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

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2.对比课文中儿童与成人的不同视角,学习多维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价值目标

1.在阅读和写作中,体悟师生情谊,学习老师身上的高尚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的爱

与尊重。

2.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热爱童年、热爱生活,获取人生启示,提升思想品

德修养。

【情景任务】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学校公众号开设“讲述我的学习成长故事”专栏,为丰

富专栏内容,现向同学们征集内容,要求所选事件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丰富。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二课时“学习《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段:二课时“典型示例,凸显人物性格”

第三课段:二课时“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课段:二课时“评选投稿作品”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学习《论语》十二章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

的含义。

2.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堂学习】

任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导语】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一"万世师表”,意

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

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

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

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任务二: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

(1)借助课文注释中的注音或工具书,通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

补充:不亦说乎(yu。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bu)

不逾矩(jti)曲肱而枕之(qU)

(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并默默跟读,注意教师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教师随机抽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4)齐读,做到连贯且流利地朗读。

2.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任务三: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各章含义

1.教师讲解第一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开展后续学习活动。

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君

子”的含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明确:“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时”,按时。“说”通“悦”,

愉快。“愠”,恼怒。“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

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2)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人“道德之门”,你如何理解这三句

话的含义?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明确: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的学习,因而做“学问”

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指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

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

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

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

才能做到。因此,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乐”字。

2.以下四章,分别请四位学生作答。

(1)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你如何理解“忠”“信”这两个字的含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明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

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

人办事,“信”是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

断地温习和实践。

(2)这章语录是孔子的自我告白,其中“义”的内涵是什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明确:“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孔子讲的是当“富”“贵”与“义”

产生矛盾时,他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守住“义”,即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也乐在其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

⑶在众多弟子中,为何颜回能得到孔子的盛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明确:这一章孔子描画了颜回艰苦的日常生活:一竹筐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

居住。孔子将普通人“不堪其忧”与颜回“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作了对比,表现出颜回

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那么,颜回的“乐”从何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个人的道德修为

中来,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一脉相承的。

(4)“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在这里是指“仁德”,这一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

子夏是如何解读“仁”的呢?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明确: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子夏认为这就是“仁”的体现。很多人以为这一章

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实是求学的关键。但

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泛学习并坚定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在其中了

3.学生研读余下七章(以其中三章为例)。自学完成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然后进行

全班交流。要求结合关键词语,对每一章提出一个问题,并作解答。

示例: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想,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自述了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志学

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分别是十五、三十、四十、

五十、六十的代名词。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明确:“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立”就是自立,

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到了四十岁,内心不再

感到迷惘;“知天命”强调“命”这里的“命”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

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这

样到了人生古来稀的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越出规矩。人生修养至此,也日臻完

善了。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故”与“知新”,哪一个更

重要?

预设1:“温故”更重要。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是“故”,只有不

断地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产生新知。

预设2:“知新”更重要。“温故”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指在温故的过

程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因

此,“知新”重在思考、重在领悟,只有不断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

的发展,创立自己的学说,成为启发他人的老师。而那些只会照搬旧知识的人,别人是

不会从他那里获得新知的。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课文其他章都是关于学习

的,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而这一章似乎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其他章不一

样。编者为什么选了这一章?这一章和“学习”有什么关系?

(4)明确:这一章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孔子站在大河边,面对滚滚不

尽的河水,发出了感慨:时间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啊;生命短暂,一去不复返啊。孔子是

想告诉弟子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任务四:创设情境用《论语》

黑板上方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预设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

的作用。

预设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

道,也是我们一生主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

任务五:完成作业

整理归纳抓关键词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段典型示例,凸显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

2.跳读课文,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梳理文中的典型事例,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感受师生情谊。

【课堂学习】

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限时5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明确: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经历。

2.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

提示:“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明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第1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

塾。(第9段)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结尾)

预设1:儿时的“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去“三味书屋”并不情愿。

预设2: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很喜爱,对“三味书屋”则抱有一丝恐惧与无奈。

预设3: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很喜爱,对“三味书屋”既有无奈,但似乎也有

些喜爱。

默读《再塑生命的人》

用跳读的方法圈点勾画出“回忆”的时间,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本节

的写作的;依据关键句画一画本文的结构导图。

此前

回想:截然不同'下午握手与拥抱

我一生中最重要八

的一天<第二天早晨送娃娃,教单词拼写

(1887年3月3日)[发生争执,摔娃娃

I有一天上午(井房的经历

此后

、继续学会了不少单词

学生简述结构图的绘制思路。复习抓住总起句、表示时间变化的关键句来梳理回忆

性作品的阅读方法。

任务二:选取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探读第10~24段,了解童年鲁迅

1.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的哪些事情?

明确:

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对课;课间玩耍;师生共同读书。

第10段:书屋的陈设。

第11段:对先生的印象。

第12~16段:询问“怪哉”虫,对课。

第17段:后园寻趣。

第18~23段:师生读书。

第24段:做戏、画画儿。

2.哪些情节是突出老师形象的?

问“怪哉”虫师生共同读书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方正、和蔼、博学的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

给海伦布娃娃,

扫布娃娃的碎

布,带海伦外出

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莎莉文老师的教学展开,代表了她教育“我”的不同阶段,井

房的经历是全文的高潮,“我”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取得了初步

成功。这些事例,都表现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任务三:完成作业

修改课前作文,添改体现人物形象的典型事例。

第三课段: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

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2.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

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课堂学习】

任务一:分析“寿镜吾老先生”

【教师导语】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

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讨论并填制表格

文中语句描写方法作用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

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

怒色了。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

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

“人都到哪里去了?!”“读

书?!”

寿镜吾老先生:

文中语句描写方法作用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年老,从侧面反

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映出他的学识渊博。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神态描写表现出他的古板严肃

怒色了。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神态描写表现出他对好文章的热爱

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动作描写

拗过去。

“人都到哪里去了?!”“读语言描写表现出他对学生的管教严

书?!”格。

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

【设计意图】分析文中描写寿镜吾老先生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总结并学习这些描

写方法。

任务二:分析“莎莉文老师”

1.阅读课文1-5段,说说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出场前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明确:

内容:莎莉文老师到“我”家的时间以及对“我”的重要性。写了没有接受教育前

“我”的处境:烦躁、苦恼、迷惘、无助、绝望,渴望光明。

好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埋下伏笔: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

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从侧面反映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的感受是什么?

段落了件海伦的感受

第5段第一次接触陌生

第6段,第8段送“我”布娃娃,教“我”自豪、高兴

拼写“doll”这个词

第7段教“我”拼写简单的词领悟

第9—12段教“我”学会区分“水”和不耐烦一一,恍然大悟,求知

“水杯”欲油然而生

第13段教“我”更多的词喜悦、幸福

3.莉文老师是怎样为海伦“重塑生命”的?在文中找一找。明确:

⑴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中的

“拉”“慢慢地拼写”可见,莎莉文老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激起了海伦学习

的兴趣。

(2)从“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莎

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中的“暂时丢

开”“重新练习”“扫到炉子边”可见,莎莉文老师富有耐心与爱心,她在潜移默化中让

海伦明白爱的意义。

(3)莎莉文老师一开始教海伦认识“水”的过程不顺利,然后她带海伦到井房散步,

让海伦把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感受水在手上流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

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就是流过手上的清凉的东西,让海伦理解了“水”这个

词,由此可见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与循循善诱。

4.文中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讲究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

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家。

【方法总结】突出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对其进

行分析。

任务三:我说我的老师

将课前文中对老师进行描写的语句进行修改,至少运用三种描写方法。

第四课段:评选投稿作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回顾梳理前三课段所学内容,修改课前所写文章并进行深情朗读,在全班进行评选,

代表班级参与投稿。

任务一:小组互改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从行文思路、选取事例、描写方法等方面,对小组同学所写的

文章进行建设性的批改。

任务二:自我完善

学生在完成组内互评之后,完善自己的作品。

任务三:评选展示

作文评价量表

维度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说明

选材立意抓住特点,真5分1.能抓住老师的外在特点,得1分;

实可感2.抓住外在特点并能体现老师的个

性特征及性格品质,得2-3分;3.能

把人物放在事件中,选择真实的典型

的事件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塑造

老师形象,展现老师魅力,得4-5分。

描写手法用语准确,生5分1.能抓住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

动形象等外在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