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各市区达标名校中考历史猜题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2.“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这描述了发生在古代潍北大地上的著名战役是A.潍水之战B.少康复国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3.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5.为了缴付刚刚结束的战争巨额赔款,1895年到1898年,财政空虚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材料中的战争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图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漫画,它印证的具体史实是()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形成 C.大战的爆发 D.凡尔登战役的发生7.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开罗会议8.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的主要依据是A.使英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颁布了《权利法案》C.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9.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遗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11.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能证明马克思此话正确的是()①焚书坑儒②故宫③明长城④清文字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12.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它主要涉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是A.空间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新材料技术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C.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4.和“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关的伟大作家是A.列夫托尔斯泰B.莎士比亚C.但丁D.达尔文15.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16.图中人物在位期间命人编纂了四部法律文献,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四部文献统称为查士丁尼一世A.《十二铜表法》B.《在土丁尼法典》C.《拿破仑法典》D.《罗马民法大全》17.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文革”中,基本权利被肆意践踏,被迫害致死的是A.彭德怀B.刘少奇C.贺龙D.朱德18.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①积极准备内战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研究苏联改革的重要材料。但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见,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真实记录作者的事迹B.比其他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20.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①论文:《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图片:《社会主义的改革》③视频:《美苏“冷战”》④地图:《亚非拉的独立运动》A.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B.两极格局的对峙C.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有人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几个历程。其中“由理想到现实”指的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建立C.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成立22.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其中“最美妙”之处在于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成立美利坚合众国D.是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23.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层次结构相一致的是A.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C.《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D.英国议会-欧洲共同体-联合国24.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B.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年,苏联成立,________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6.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人是________。27.下图的画作名称是()其作者是西班牙画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出舱任务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上述大事年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领域的成就?请从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能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列出你认为的大事年表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并说明理由。29.(6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三次伟大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材料二: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标志,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第二次伟大飞跃。材料三:美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芮立(ElizabethWrlight)说:“我认为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最激进的变化之一,也许是中国几十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我认为,从一个实际的角度看,这些变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划时代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事件?革命胜利对中华民族和国家有何重大影响?材料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此后我国进入了哪一历史阶段?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决议,使之“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共同因素。30.(7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四大发明,对改变世界面貌产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欧洲所产生的震撼作用尤为强烈。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欧洲的学校相继建立并发展,读书识字的人迅速增加。印本书冲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成为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火药和火器的传入,引发了欧洲武器的革命。▲的引进使欧洲船队得以离开地中海和大陆周边的近代海洋。——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一中的横线处为哪项发明?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大发明在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震撼作用”。材料二1793年,第一个来中国的英国使团在向乾隆皇帝提出建立贸易关系的请求后遭到了傲慢的对待。大清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英国的请求真是出乎意料。“正如你的大使亲眼所见的,”他继续写道,“我们拥有一切,我不认为奇技淫巧有何价值,贵国的产品没有用处”。事实上,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来还是同意了这些条款.——(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从材料二中我们得知乾隆皇帝认为西方技术(奇技淫巧)没有价值,为什么淸朝后来却“同意了这些条款”?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贏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材料四图一开国大典图二乔的笑图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中国追赶世界打下了怎样的基础?图三中的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在此次会议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体系?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少康…以收夏众,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结合所学知识:少康,夏朝第六代国王,生活于公元前19世纪,他曾率军在今湖北大地与寒浞军进行大战,打败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

通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答案选:B。5、C【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为了缴付刚刚结束的战争巨额赔款,1895年到1898年,举借了大借款”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故1895年到1898年,财政空虚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故C符合题意;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故AB不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题干描述事件之后,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95年到1898年”是解题的关键,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故1895年到1898年,财政空虚的清政府先后三次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6、C【解析】

依据漫画“塞尔维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俄国对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解读漫画,懂得抓住漫画的相关信息“塞尔维亚”。7、B【解析】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故B符合题意;二战前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调节美日矛盾,二战中的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排除;慕尼黑会议主要是决定捷克的命运,C排除;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D排除。故选B。8、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的主要依据是它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故选D。9、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①②③项都是唐朝“开放”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④项是明朝开放的表现,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项。故选A。10、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引发了城市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不符合题干内容,因为是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选项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不符合题干内容;选项D.加剧了贫富分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封建社会的工程建筑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材料,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封建国家可以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大型的建筑工程。要求选出能证明马克思此话正确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备选项中②③是符合马克思论述的史实,其他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1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航天员升入太空”属于空间技术或者是航天航空技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3、B【解析】

根据题干“改革开放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在2001年,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C选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1972年;D选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由此,ACD可排除,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改革开放的时间,即1978年以后发生的事件符合题意,正确分析四个选项事件的具体时间,利用排除法排除1978年以前的事件,得出正确答案。14、A【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A正确;

B.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故C错误;D.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故D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5、B【解析】

独立战争后,美国制订了1787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能力,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16、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学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律》,以上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民法大全》),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B项是查士丁尼一世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项是法国拿破仑颁布的。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7、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文革、”,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时期,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被肆意践踏,故B符合题意;彭德怀、贺龙、朱德不是,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8、B【解析】

依据题干漫画信息“和平建国、磨好刀再杀敌”,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在政治上欺骗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仔细审查①②③表述正确,故B符合题意;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不是蒋介石的本意,故含有④的CD不合题意;A包含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东西去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回忆录也是记述历史的史料,由于时代、作者的社会地位、主张的局限,并非完全真实可靠,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对历史著作的内容进行取舍,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20、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二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开始进入全球扩张时期。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各国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开始走向联合,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资本主义呈现新的特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与此同时,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独立后,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所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战后世界的变化与发展,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1、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由理论到实践是指巴黎公社革命,由理想到现实的标志则是十月革命胜利。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首次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以三权分立的形式确定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这是美国宪法的制度创新,即“最美妙”之处。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C【解析】

依据题干“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结构层次,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的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24、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材料反映的是德相俾斯麦认为日本学习制度优于中国单纯学习技术,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221971【解析】

据所学知,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6、爱迪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一生发明的东西很多,被称为发明大王。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27、《格尔尼卡》毕加索【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揭露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就以小镇的名字格尔尼卡命名。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外交;科技(2)示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香港回归祖国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成功收回香港。(示意图设计合理,理由表述合理,符合題意的其它答案也可。)(3)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只列举事件不说明理由不得分)【解析】

(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53年我国一五计划开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等,可以看出此内容反映了新中国材料以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外交、科技成就。(2)开放性题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香港回归祖国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成功收回香港。(3)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29、(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5)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灵活结合;根据国情制定革命和建设策略;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生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打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3)依据材料二“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