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

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

一体。

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姑祖吴

越王钱锣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

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

(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修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钱号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

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

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三是广德

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

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

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

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

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

愉,姑姓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埃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

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

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

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

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

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

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

家。钱氏世家亦然,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

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

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

(摘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

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

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

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

什么样的家风才算好家风?如果说100个家庭有100个家风,那么也可以说100个好家风都有一个共同

特征,那就是引领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好家风就是要“积善”并且要谨防“积不善”,这是判断好家风的标

准。

好家风由家庭文化、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很多要素构成。向上向善的家庭具有尊老爱幼、

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良好美德与行为,向上向善的家庭会主动拒绝不良行为。有人认为家风是自家的事,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

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因此,好家风还要处理

好“虚”与“实”、“小家”与“大家”这两对关系,这才是好家风的模样。

行为是家风的外部呈现,当我们描述某个家庭的家风时,常常会说一些具体行为,如“他们家爱运动,

一家人经常去跑步”“他们家很友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他们家挺懒,家门口从不打扫”……这些呈

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风,家风的内核是价值观,家风的外显是行为,价值观通过行为呈现出

来,固定为习惯并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家风。

建设良好家风要落到具体行动上,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还要形成好的

学习氛围,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

(摘自孙宏艳《好家风要“有模有样”》)

1.下列对吴越钱氏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越钱氏将民本意识和家国情怀融入家训,形成优良的家德文化,进而影响代代后人。

B.吴越钱氏注重家风的培育,以优良家风来约束、激励子弟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

C.吴越钱氏特别注重家学传承,优良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

D.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总结了各大族的家教经验,并以此作为子孙行为的指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为说明“家风”,材料一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材料二运用比喻的方法。

B.同为论证“家风”之重要性,材料一以引证为主,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

C.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家风”,都认为优良的家风于家于国都有重要作用。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关注到了“好家风”既要“积善”,又要谨防“积不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乡土中国》论述家庭:“‘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

B.曹雪芹《红楼梦》:“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C.曾国藩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D.巴金《家》:“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

4.《礼记•大学之道》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请结合材料一对这句话的涵义加以分析。(4

分)

5.作为家庭中的晚辈,你可以为建设良好家风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独眼桶匠

陈国炯

大凡身有某种缺陷的人特别爱吃苦,肯钻研。独眼桶匠箍的桶不管是水桶马桶还是蒸桶蜂桶,泡在水里

三天三夜不会崩掉,在烈日下晒上三天也不会有裂缝,漏水之事就更不用担心了。因此他的名气很大,新昌

人(也有很多邻近县的入)都爱找独眼桶匠为自家箍桶,那些大户人家就更不惜重金雇请独眼桶匠。

那年,谷三钻从绍兴学成酿酒技术,回到家乡新昌开设酒坊。开酒坊要有蒸桶,谷三钻就想到了独眼桶

匠。

独眼桶匠到谷家后,就顾自摆开长推刨,找来几根杉木,用竹尺量好长度,用锯把杉木截成一段段,又

用那把小巧的斧头劈开杉木,木匠用的板是用锯解开的,而桶匠用的板是用斧头劈开的。然后用斧头削平,

再放到长推刨上去刨光。几天下来板料取好,接下来将是钻孔,上竹钉,上圆蔑箍,然后用一个月牙形的短

刨将里面刨光,这样一只蒸桶就出来了。谷三钻嗅着杉木香味,看着初具雏形的蒸桶,心里特高兴,为犒劳

独眼桶匠没日没夜为他箍桶,特意杀了只鸡,燧尽鸡毛后对母亲说:娘,这鸡用饭架蒸,让蓝师傅补补身

子。因为独眼桶匠姓蓝,所以大家背后独眼桶匠独眼桶匠地叫,当面都是毕恭毕敬地叫蓝师傅。

掌灯时分,谷三钻来叫独眼桶匠吃晚饭。独眼桶匠一看桌上放着一只整鸡,没有切开,看那鸡呈古铜

色,几处鸡白丝已绽开,十分诱人。独眼桶匠坐下,刚端过饭碗,谷三钻把半碗鸡汤端过来放到独眼桶匠面

前,说,篮师傅你就喝这碗汤吧,补补身子。独眼桶匠听了谷三钻的话,捧饭碗的手就僵在半空,叫他喝

汤,还只这半碗,独眼桶匠当然不傻,他明白谷三钻的意思,叫他喝汤,鸡肉吃不吃不重要,独眼桶匠的心

一下子跌到冰窟窿里了。独眼桶匠没有喝那半碗鸡汤,推说他从小不吃鸡。独眼桶匠草草吃完饭,放了碗就

走人。

不出一个月,谷三钻的酒坊开业,谷三钻亲自掌舵,蒸煮、冷却、配药,发酵、压榨等等每道工序都是

自己亲自操劳,终于琥珀般的酒液汩汩地流出来了,谷三钻心里极为舒畅。谷三钻接了一碗请大家尝,几个

人尝了后,咂咂嘴问谷三钻,这酒是不是有问题。谷三钻说,有啥问题?看这颜色就知道是好酒。但谷三钻

喝了一口后,张开的嘴就合不拢了,脸色骤变。这酒有股辣味。谷三钻傻眼了,自己一开灶就触霉头,真不

吉利。

谷三钻静下心来,把师傅教的与自己做的步骤细细地对照了一遍,没错,一点没差错。

谷三钻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以为师傅留有杀手铜。因此特意赶回绍兴,见了师傅,把这事儿一

说,师傅也没辙。又去沈师兄的酒坊,沈师兄更大度,把酒坊交给谷三钻,自己休假去了。谷三钻奇怪了,

自己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在师兄这里酒就很纯正呢。

谷三钻火速回新昌,重新再试,但酒还是有股辣味,怎么回事?谷三钻懵了。最后谷三钻雇了张竹筏,

把酿酒的米,从沃洲湖里灌来的几十桶水,还有一些辅料都装上竹筏,运到了绍兴,谷三钻借了沈师兄的场

地做试验。

酒液出来还是那么晶莹剔透,谷三钻颤抖着双手舀了碗,酒香扑鼻,细细一尝,没有辣味。谷三钻兴奋

地呼叫成功了。突然,谷三钻的叫声戛然而止。谷三钻想到同样的水同样的米,还有同样的配料为什么在新

昌会出现辣味,而在绍兴是醇香扑鼻呢。

谷三钻自叹命运不济,只好回到绍兴做起酿酒的技术师傅,还在绍兴找了媳妇,做了倒插门女婿,把母

亲也接了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新昌。

一天,警察局局长的管家找到独眼桶匠,要他去警察局长家箍桶。警察局长嫁女儿,要有脸面,嫁妆该

有的一样也不能少,因此,要箍的桶也特多,脸盆、大小脚桶、马桶、水桶、粪桶等等,能叫得出的都要

箍。独眼桶匠为警察局长做活不敢马虎,做得很细致,也特卖力,局长看独眼桶匠的活做得好,又卖力,在

那天吃中饭时破例施恩,对管家说,难得蓝师傅这么费心,那只鸡就让蓝师傅吃吧。独眼桶匠虽说坐在下人

桌里,但还是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脱口道,还是局长自己吃吧。局长“哦”了一声不再吱声,却见管家已把

那油汪汪的鸡送过来了,独眼桶匠受宠若惊,还想说点什么,这时管家暗扯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多言,

并轻轻地对独眼桶匠说,局长只喝鸡汤。听了管家的话,又看看桌上的鸡,独眼桶匠忽然想到谷三钻家的那

只鸡。

局长家的活计完工,离开前,独眼桶匠问管家。局长为什么只喝鸡汤不吃鸡肉。管家说这鸡不是煮的,

是蒸出来的,那半碗汤可是从那鸡身上一滴一滴地熬出来的,这样的汤比人参还补,而那鸡肉像柴片一样硬

硬的没有味道不说,更没有一点营养了,局长自然不会吃鸡肉了。独眼桶匠听了什么都明白了。

独眼桶匠火急火燎地赶到谷三钻家,看到十几只蒸桶无精打采地躺在屋檐下,心里非常难受,他知道酒

有辣味是因为蒸桶里被他嵌进去一小块松木的缘故,松木与杉木纹路接近,一般人很难看出的。

独眼桶匠砸烂了箍桶担,从此不再做桶匠,并定了家规,不允许后代做桶匠。人们问为什么,独眼桶匠

只说了两个字:不配。再问就什么都不肯说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了独眼桶匠到谷家后箍桶程序,“摆”“找”等一系列动作,彰显了桶匠的细致和卖力。

B.谷三钻找到在新昌酿出的酒有辣味的原因,最终失望地离开新昌,在绍兴安家落户。

C.警察局局长与谷三钻对待桶匠的态度不同,表现了局长的官僚作风,不能平等待人。

D.小说借管家之口揭示了鸡汤更有营养的真相,桶匠火急火燎地赶到谷家,说明了他内心的悔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三钻发现酒有辣味后再次求教师傅,又去了师兄的酒坊验证,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大量的铺垫。

B.谷三钻特意嘱咐母亲“这鸡用饭架蒸”,表现了他对独眼桶匠的尊敬和感激,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

C.小说的结尾独眼桶匠并没有解释砸烂箍桶担并不允许后代做桶匠的真正原因,表现他的深省和悔恨。

D.小说的题目为“独眼桶匠”,既体现了主人公高超的箍桶技艺,又是行文线索,使行文富于变化。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独眼桶匠的心理。(4分)

9.“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常常采用“铺陈误会”“设置巧合”等方法形成某种意料之外

的反转或者人物性格的“急剧变化”,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请就这篇小说做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高宗绍兴六年十二月,有可琳陈公辅请禁程氏学,从之。先是,崇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帝渡江,复

尊尚程颐之学。至是,公辅上疏,言其弊害。七年五月,胡安国闻陈公辅请禁程颐之学,乃上疏口:“孔、

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

也。夫颐于《易》,因理以明象,而知体用之一原,于《春秋》,见于行事,而知圣人之大用。诸经、

《语》《孟》,皆发其徽旨,而知其入德之方,则狂言怪语,岂其文哉?孝弟显于家,忠诚动于乡,非其道

义,一介不以取予,则高视阔步,岂其行哉?自嘉祐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颗及其弟颐,关中有张载,皆以

道德名世,著书立言,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愿下礼官,讨

论”争,加之封爵,载在祀典。”疏入,公辅论安国学术颇僻,安国遂辞召命。

孝宗淳熙十五年六月,除朱熹为兵部郎官。先是,熹以周必大荐为江西提刑,入奏事,或要于路目:

“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及

入对,上迎谓之日:“久不见卿,卿亦老矣。浙东之事,朕自知之。今当处卿以清要,不复以州县烦卿。”

奖谕甚渥,遂除兵部郎官。熹以足疾乞祠。兵部侍郎林栗与熹论《易》《西铭》不合,遂论“熹本无学术,

徒窃张载、程颐之绪馀,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盛至辄携口生数十人刁为毒也俄国之态妄乖孔

盂及聘之风缱必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

迁延道途,邀索高价,门徒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对,得旨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

累日,不肯供职。是岂程颐、张载之学教之然也。望将熹停罢,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帝承栗言过当,而

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乃命熹依旧江西提刑。

宁宗庆元十二月,削秘阁修撰朱熹官。

嘉定十三年,追谥程颐日正。理宗宝庆三年春正月,诏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绍定二年九月,改封朱

熹徽国公。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至辄A携门生B数十人C习为春秋战国D之态E妄希孔孟F历聘之风G绳以治世H之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司谏,门下省左司谏省称。掌管规谏讽谕,官阶七品。明代以后所司之职及品阶多有变化。

B.“发其微旨”的“微”是精深微妙的意思,与“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C.“讨论故事”中的“故事”是旧例、先例,现在已演变成双音节词,词义转移了。

D.“帝谓栗言过当”中的“谓”和“惠子谓庄子日”的“谓”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朱道学在宋朝历经推崇贬黜,二程、朱熹等人也多有浮沉;期间有人因个人恩怨而被中伤,有人因论

道不一而遭诋毁,但终能诚心如一,体现中国传统士子的德行操守。

B.宋高宗时期,左司谏陈公辅请求禁止程颐之学,胡安国得闻此事后,呈递奏疏,条分缕析,以期君主不

被谗谣之语蒙蔽。

C.宋孝宗时期,朱熹由周必大举荐出任江西提刑一职,刚正不阿,秉道直行,有人劝其明哲保身,朱熹断

然拒绝。

D.宋孝宗免去朱熹浙东提刑一职,改授兵部郎官,朱熹以腿脚有病自请退职,后兵部侍郎林栗因与朱熹言

论不合而构陷于殿前,孝宗于是免去朱熹所有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

(2)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

14.请根据胡安国的分析,推断出陈公辅奏疏以及皇帝诏书的内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寄韬光禅师①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B.中间四句,东西南北前后上下,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

C.尾联,实写“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

D.全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禅韵缭绕。

16.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2)《〈老子〉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3)《大学之道》中,“,"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显美德于天下,

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小,我对雪是①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

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

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②,与众不同。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③,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

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兴

高采烈,我常在大感时看至'L西二人穿潘黑自柜回的衣服,一一喳喳叫着掠过我土土楼壹的窗口的喜鹊。一它们经过

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

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生动,①:反之,则作品没有什么吸引力。其

实文学作品的形象性,②,还有语言的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情感的形象性。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

描写,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但与诗歌相比,③,往往更贴近生活、

更可触可感。

清代学者吴乔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歌与散文

形象性的差异,具有启发性。诗歌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

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俟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让我

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不用提《烛之武退秦师》《记念刘和珍

君》记录真实人物事件的历史纪传散文,不用说《登泰山记》《荷塘月色》这些记游写景的散文,不用讲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这些反映入世风俗的感怀类散文,就连《劝学》《师说》这种议论性很强的

说理性散文也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6分)

22.下列各句中的“像”与原文中加点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夜夜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

B.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着我。

C.钱塘江汹涌的波涛卷起像霜雪似的白色浪花。

D.鲁迅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像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

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

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

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错,从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始祖吴越王钱缪只有前两篇家

训I。三篇家训指的是钱氏世家的家训族规。

2.B[解析「'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错误,材料二在论述家风的重要性时并未涉及反面论述。

3.C[解析]材料一观点是“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

风貌的文化”“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A项,旨在说明“家庭”社群是暂时性的,材料一并

不涉及社群暂时性内容。B项,旨在说明四大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材料一无关。C项,说的是曾国藩对

家人的教诲,为人、处事、持家要保持勤俭、刻苦,这种教导与传承,便是家风的体现,与材料一的观点一

致。D项,是指虽然作为房屋意义上的“家”有遮风避雨的功效,但却并没有让人心远离黑暗与寒冷,因而

并不是家人内心寻求的精神归宿。这个层面上的“家”显然与材料中作为重要精神遗产的家风,是不匹配

的。

4.①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②吴越王钱缪正是先

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每点2分,共4分)

5.①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②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③要多积善,重

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④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每点2

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

6.B[解析]谷三钻并没有找到在新昌酿出的酒有辣味的原因。

7.D[解析]“又是行文线索”错,小说的行文线索不是“桶匠”而是“桶”;“使行文富于变化”是小说

的特征,但不是小说题目起到的作用。

8.①对鸡的颜色、状态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独眼桶匠内心的感动与期待。②对谷三钻的语言描写和对独眼桶

匠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现了独眼桶匠内心的失望。③“草草吃完饭,放了碗就走人”等细节描写,体

现了独眼桶匠内心的恼怒和决意报复的心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9.①铺陈误会:谷三钻心怀感恩,却不善表达,没有介绍“蒸鸡”中“鸡汤最有营养”。独眼桶匠技艺高超

但是内心敏感,报复心强,误以为“鸡肉更好吃”,造成两人之间的误会加深。②设置巧合:巧合的是警察

局局长为感谢独眼桶匠而款待他时,吃的也是“蒸鸡”,局长的做法满足了独眼桶匠“吃鸡肉”的心愿,但

桶匠最后却从管家口中得知“鸡汤最有营养”的真相。③情节突转:得知真相后独眼桶匠一系列意料之外的

做法,使故事情节发生反转,人物形象“急剧变化”。④表达效果:意料之外的小说结局,丰富了人物形

象,对小说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意味深长。(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

可)

10.CEG[解析]句意:他每每到一个地方,就携带数十门生,习得春秋战国的争鸣姿态,妄图谋求孔孟游

历天下、以求聘任的风气,若用治国理政的法则来制裁他,(他)就是乱臣贼子的首领。“门生数十人”是

定语后置句,不可断开,“治世”是“法”的定语,中间不能分开,故选CEG。

11.D[解析]“帝谓栗言过当”中的“谓”是“认为,以为”的意思,“惠子谓庄子曰”的“谓”意思是

“告诉,对……说”,两处含义不同。

12.D[解析]“孝宗于是免去朱熹所有职务”错。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帝谓栗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

莫敢深论,乃命熹依旧江西提刑”可知,孝宗继续让朱熹担任江西提刑。故选D。

13.(1)如今让求学之人效法孔孟之道,却禁止他们师从程颐之学,这就是等同于想进房中却不从门户进入

啊。(“师”,效法;“而”,去卜“户”,门;“……也”,判断句式。共4分)

(2)如今陛下称赞他们的虚名,使他进殿上奏,又将他安置在朝廷官员的队列中,按等级收用。(“俾”,

使;“以”,按照;“次”,等次;句意1分,共4分)

14.奏疏内容:①世传之狂言妄语并非出自程颐。②世人高视阔步的行止并非效仿于程颐。皇帝诏书:只学

孔孟之道,禁学程颐之学。(3分)

[解析]由原文“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

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及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愿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

在祀典”可知,奏疏内容,一是世传之狂言妄语并非出自程颐,二是世人高视阔步的行止并非效仿于程颐。

由原文”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也”可知,皇帝诏书:只学孔孟之道,禁学程颐之

学。

[参考译文]

宋高宗绍兴六年十二月,左司谏陈公辅请求禁废程颐之学,高宗听从他的建议并下诏。在这之前,宋徽

宗崇宁以来,朝廷一直封禁废止元祐党人的理论主张。高宗南渡后,又推重崇尚程颐的理论。这时,陈公辅

上呈奏疏,直言恢复程颐之学的弊端危害。七年五月,(因举荐而被传召的)胡安国听说陈公辅奏请下旨禁

废程颐之学,于是上奏说:“孔子、孟子的儒学思想已经很久没有流传了,从程颐、程颗兄弟二人阐发显明

儒学后,世人才知道它是可以研习却被中断的。如今让求学之人效法孔孟之道,却禁止他们师从程颐之学,

这就是等同于想进房中却不从门户进入啊。程颐注释《易经》,借义理来明晓《周易》卦辞爻象,从而知晓

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是体物的关系;注释《春秋》,在实践中见出儒家礼德为基础的处世之

道,从而知晓贤明之士依据此理的大作用;注释诸子经文、《论语》《孟子》,都能揭示出它们精深微妙的

意旨,从而知晓礼德的方法,那么那些狂言妄语,怎么可能是他的文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仁德在家中

显现,尽忠诚信的礼教在乡邑中发动,不符合礼义道德的,一概不予取给,那么那些眼睛朝上、态度傲慢无

礼的行径,怎么可能是他的行为举动?自嘉祐以来,西京有邵雍、程颖及其弟弟程颐,关中有张载,都凭借

义理德行在当世显名,著书立说,受到公卿大夫的钦佩羡慕,人人效法尊崇他们。等到王安石、蔡京等人对

他们排斥贬抑,因而他们的义理学说不再推行。希望陛下您能诏下礼官,商讨论辩旧例,追加封土爵禄,载

入祀典。”奏疏呈上后,陈公辅评说胡安国学术颇有僻怪,胡安国于是辞去征召之命。

孝宗淳熙十五年六月,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一职。在这之前,朱熹因周必大的举荐而任江西提刑,他要

入殿奏事,有人在路上邀约而告说:“正心诚意的言论,是陛下憎恶听闻的学说,一定不要再提及。”朱熹

说:“我平生所学,只有这四个字,怎么能(为明哲保身)缄默不言,而欺瞒圣主呢?”等到应诏入对之

时,孝宗迎上去对他说:“好久没见到爱卿你了,你也老了。浙东政务,我自己知道了。现在应当拿高显重

要而政务不繁的职务来分配给你,不再拿郡县小职劳烦你。”孝宗嘉奖优渥,于是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一

职。但朱熹却拿足疾为借口自请退职。兵部侍郎林栗与朱熹评点《周易》《西铭》,论见不一致,于是就上

奏说:“朱熹原本就不学无术,只是盗取张载、程颐的残言,成为虚妄荒谬言论的宗主,称之为道学,不过

是妄自推举尊崇罢了。他每每到一个地方,就携带属下门生,习得春秋战国的争鸣姿态,妄图谋求孔孟游历

天下、以求聘任的风气,若用治国理政的法则来制裁他,就是乱臣贼子的首领。如今陛下称赞他们的虚名,

使他进殿上奏,又将他安置在朝廷官员的队列中,按等级收用,可是朱熹却在听到诏令之初,在路途上徘徊

拖延,要挟勒索,求取高价,他的门徒不断替他奔走游说,当朝宰相允许他们将所听到的上奏朝廷,这样以

后才得以入门。在殿堂回答陛下的问询之后,朱熹得到圣旨,授予郎官,但他却很快心怀不满,傲慢多日,

不肯就职。这难道不是程颐、张载之学教他这么做的?希望陛下能将朱熹停职罢官,把这个处理方式作为侍

奉主上傲慢无礼之人的警告。”孝宗认为林栗的言辞过激不当,而大臣又畏惧林栗的强权,没有人敢深入论

辩,于是诏命朱熹依照旧制,继续出任江西提刑。

宁宗庆元十二月,宋宁宗罢免朱熹秘阁修撰一职。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追谥程颐正公。宋理宗宝庆三年春正月,诏赠朱熹太师,追封信国公。理宗绍定二

年九月,改封朱熹徽国公。

15.C[解析]“实写”错,“遥想”是想象,尾联是虚写。

16.①“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

开启之感。②“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③“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都是“有为”之果;“无为之处有还

无”,智者坐看云起云涌才是大自在、大快乐。④“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每空1分,共6分)

18.①情有独钟②超凡脱俗③纷纷扬扬(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

即可给分。)

19.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喜鹊,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每小

句1分,满分4分)

20.第一处是反问句,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第二处是设问句(选择疑问句),

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穿越风雪的原因的思考,发人深思。(每处2分,满分4分)

21.①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能吸引读者);②不仅包括塑造的具体形象;③散文更具实用性(散文的形象

更具体)。(每处2分,满分6分)

22.B[解析]原文中加点的“像”表示作比较。A.“像”表示推测。B.“像”表示作比较。C.“像”表

示比喻。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