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的教学特点_第1页
专业课的教学特点_第2页
专业课的教学特点_第3页
专业课的教学特点_第4页
专业课的教学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法律关系第五章法律关系第五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概述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p63)依据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具有明确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第五章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基于法律规范而形成,受法律调整和保护的合法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国家意志:每个法律关系中都体现当事人意志:有些法律关系中体现(4)法律关系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特定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特征理论发展:法律关系是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其著作《当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首次明确阐释的。而在观念上,则源于罗马法的“债”(obligatio)和“法锁”(jurisvinculum)的观念。萨维尼对法律关系的解释是: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关系的实质要素,即事实状态;第二部分称为关系的形式要素,它使事实状态上升为法律层面。理论发展:法律关系是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其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1、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旧法学称“特别权力关系”):

①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如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②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横向(平权)法律关系:

①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②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

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③权利与义务对等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1、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2.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依据:主体是否特定化。绝对权法律关系:一方主体不特定(1)义务主体是权利主体之外的所有人(2)义务主体的义务就是“不作为”。相对权法律关系:双方主体都特定2.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依据:主体是否特定化。3、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基于合法行为产生、执行法的调整职能,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保护性法律关系:由于违法行为产生、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执行法的保护职能,实现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的内容。3、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4.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

单向(单务)法律关系: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联系。

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

多向(多边)法律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的复合体。

4.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P65第二性法律关系P66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P65某房地产中介将客户托管的房子于2004年10月1日前出卖给李某,李某支付人民币12万元。李某明知该房屋属于张某,仍于2004年9月将房款交给房地产中介。张某得知消息后,将房地产中介、李某二人告至法庭。

请问此案有哪些法律关系?某房地产中介将客户托管的房子于2004年10月1日前出案例孙某的狗咬伤邻居钱某的孙子,钱某一直想报复。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起诉,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500元。

问题:有几对法律关系?

孙某对狗享有的所有权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吗?

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一性的法律关系吗?

钱某毒死孙某的狗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吗?

案例三、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物、行为、智力成果、人的生命、健康以及人格利益等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三、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一)法律关系主体1、概念: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人。2、分类

1)自然人: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合伙、外国公民、无国籍人等

2)法人(各种机构、组织和商法人)

3)国家:参与国际、国内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主体3、主体构成的资格:

(1)权利能力: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有否权利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3、主体构成的资格:(2)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确认标准:能否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a.年龄

b.智力和精神状况

(2)行为能力一般性分类(民法上)

a.完全行为能力(18周岁,或者16周岁,

b.限制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或者不能辨认))《合同法》第47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c.无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或者不能完全辨认)一般性分类(民法上)刑法和行政法上:责任能力刑法的责任能力:绝对无责任;相对无责任;

完全责任;减轻责任行政法上的责任能力:从轻或者减轻责任

绝对无责任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一起产生,一起消灭刑法和行政法上:责任能力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双苯厂发生剧烈爆炸,导致100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造成整个松花江流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2005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三教授及三研究生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国内第一起以自然物(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作为共同原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以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障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岛的环境清洁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同时,鉴于本案标的额巨大,且涉及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方提出了减免诉讼费用的申请。北大法学教授、研究生代表松花江起诉中石油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双苯厂发生剧烈爆炸2000年《新西兰先驱报》报道一则消息:一名农场主,立过一分将部分遗产留给两只牧羊犬的遗嘱。遗产价值高达100万新西兰元。根据遗嘱,农场主的第三任妻子,只能获得20万新西兰元,农场主的两个亲生儿子根据遗嘱分文不得。农场主于1996年去世,死后,两个儿子非常不满,要求奥克兰市法院推翻遗嘱。历经四年,法院终于宣布遗嘱无效,剥夺两只牧羊犬的“继承权”,两个儿子可以获得部分遗产。法院宣称,牧羊犬是没有民事继承权利的。2000年《新西兰先驱报》报道一则消息:王春天,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放学路上遇到某公司业务员赵夏向其推销一种低配置电脑,开价5800元。王春天经不住赵夏的推销,用自己的压岁钱1000元交付了定金,并在分期合同上签了字。事后“春天”的父母知晓此事。“春天”的父母想撤销合同并退款,应当怎么办?王春天,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二)法律关系的客体1、概念: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由法律所规定的,由法律关系主体支配,能够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且具有独立性的客观实体。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须具有独立性。(二)法律关系的客体但这样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不得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物或国家专有之物。(2)文物或贵金属。(3)军事设施、武器。(4)危害人类之物。专业课的教学特点但须注意的是:第一,活人的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第二,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第三,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利。但须注意的是:(2)行为:作为和不作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如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演出合同等。(3)精神产品/智力成果/无体财产:其价值和利益体现在客观载体中所蕴含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记或文化。(4)人的生命、健康等人身利益以及人格利益专业课的教学特点王某临时雇佣一保姆照看孩子,事后给了保姆1000元酬金。请分析这里形成的何种性质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专业课的教学特点(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权利人可以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法律义务:义务人基于权利人的权利而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为或不从事一定的行为。(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构成七、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法三、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条件:法律规范;法律事实三、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二)

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的种类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二)法律事实2、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法律行为的特征(1)具有社会意义(2)具有法律性(3)具有意志性2、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种类:(1)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合法和违法行为,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违法行为构成要件:A客观方面,行为做出的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B主观方面:行为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自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记过。C主体:一般要求必须达到责任年龄,智力和

精神状况正常

法律行为种类:(2)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地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消极行为(不作为):以消极的方式、抑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不作为违法的判断以存在法定作为义务为前提。(2)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意思)表示行为: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非表示行为: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又叫事实行为。

(4)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要式行为:必须具有某种特定行使或者程序才能成立的。

非要式行为:无须特定形式或者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法律规则(法律规范)

法律事件自然法社会律事

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法律规则(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测试:

1、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测试:测试:2、()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A.财产权

B.人身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测试:3.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公民(自然人)B.组织

C.国家D.动物

4.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

A.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公民是否因醉酒导致神智不清

专业课的教学特点春天,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天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