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二)(中图)_第1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二)(中图)_第2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二)(中图)_第3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二)(中图)_第4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二)(中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PRESS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2册第二课时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知识复习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什么?人口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中“高高低”模式和“三低”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中的过渡模式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其各自特点、原因和分布国家地区。知识复习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什么?人口发展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人口变动的因素:⑤

和⑥“高高低”模式特征:⑦

出生率、⑧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受⑨

、战争和⑩

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

落后分布时间:工业革命前空间:少数落后的“三低”模式特征:

出生率、低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分布:

国家

出生率死亡率高高自然灾害疾病医疗卫生条件原始群体低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人口变动的因素:⑤和人口增长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特征:出生率

,死亡率急降,自然增长率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

发展,与营养水平提高,

条件改善分布: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的

,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增长下降阶段特征:

以较快速度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原因:主要是

的原因,还受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的影响分布:20世纪前半叶的

许多国家,目前的高增大生产力食品供应医疗卫生发达国家出生率社会方面欧洲和北美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过高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急降,自然增长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高高低低低低高增长过渡增长下降过渡极少数国家的原始群体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目前少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少数发达中国家低低低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高高低低低低高增长过渡增长下降过渡极少数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前半叶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学习目标世界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差异?“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学习目标世界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自主学习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2)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得最快/慢?(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

1950-2002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1)目前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多,哪个大洲的人口最少?合作探究完成资源与学案P3例2(1)

合作探究完成资源与学案思考: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思考: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消费-享乐效益继承家业的效益安全保卫效益维系家庭地位效益抚养孩子的成本——效益理论直接成本从母亲怀孕至将子女抚养长大生活自立所花费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婚姻、交往等的费用

间接成本

父母特别是母亲因怀孕、生育、抚养子女花费的时间损失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消费-享乐效益继承家业的效益安全讨论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如何从图中读取自然增长率的数据?2323讨论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如何从图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大洲(地区)增长阶段增长模式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世界平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增长增长下降低增长过渡三低过渡增长下降过渡增长下降过渡低增长三低填图册P37大洲(地区)增长阶段增长模式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水平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今后变化趋势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课堂小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原因①经济发达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大跃进”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口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率的波动。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口变化的直接因3.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哪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哪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少生了3亿多个人,人口生育率总和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少生了3亿多个人,人口4.比较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4.比较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ABab5.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两次小的人口增长高峰(a和b)的原因是什么?6.中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ABab5.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两次小的人口增长高峰(7.中国人口增长现状有哪些问题?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7.中国人口增长现状有哪些问题?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什么?8.阅读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图形变化:(1)25~34岁和10~1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外凸。(2)20~24岁和0~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内凹。8.阅读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结合所学的知识,(3)25~34岁和10~1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外凸。(4)20~24岁和0~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内凹。(3)25~34岁和10~1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外凸。【例1】(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题。(1)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

C.上海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CA巩固练习【例1】(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CA巩【例2】(2009·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1)图甲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B【例2】(2009·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2)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D(2)图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反思归纳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化(1)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指标过渡类型多属年轻型,现代型多属老年型。因此发达国家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多出现人口年轻化现象。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0~14岁)人口比重(%)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年轻型40以上4以下成年型30~404~7老年型30以下7以上反思归纳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0~14岁)人口比重(%)老年(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