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_第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_第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_第3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_第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我们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常沉默不语学生一个人哭泣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学生经常撒谎学生非常用功努力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奇怪的行为表现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中学生心理健1我们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常沉默不语学生一个人哭泣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学生经常撒谎学生非常用功努力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奇怪的行为表现

2我们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2我们面临的现状据新华社最近(年)报道:“目前%的青少年具有心理问题的表现。”初中生占%高中生占%这其中%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3我们面临的现状3中国社科院青少年心理研究所提出当下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要特别加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4中国社科院青少年心理研究所提出当下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要特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厌学学习(考试)焦虑异性交往问题(重点:早恋)逆反心理网络成瘾强迫症5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5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状态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6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状态6中学生要面对的课题、低自尊、抑郁自杀念头、校园欺凌、学校中的愤怒、攻击、暴力、父母离异继父母冲突、丧失和丧亲、性行为和性问题、物质滥用和网络依赖、心灵空虚和人生意义7中学生要面对的课题7、关于自尊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说这个人“自尊心可强了”学生常常以成绩好为自尊的标准,所以常常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高自尊将面临着更大的挫败感,生活中常常受周围的人说自己怎么了不起,于是就觉得自己很能干,而一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更容易体会到挫败感。常常被表扬的人一旦遇到被批评常常就不能承受,就是常说的自尊心强。褒奖过度、自我欣赏的家长容易造成孩子高自尊,8、关于自尊8幼儿园里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好,这是低自尊而低自尊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甚至没有自我。成绩不好的学生垂头丧气,那些经常受批评的学生看到老师眼神中的躲闪。学生由于经常的被否定形成了低自尊,环境的重大改变和落差也会造成低自尊,学生自身的能力与周围学生的落差也会造成低自尊。溺爱专制、武断暴躁的家长容易造成学生低自尊9幼儿园里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好,这是低自尊9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0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0案例来访者小王,男,湖城某中学初二,自从进入初中以后经常大家,因打架被学校留校察看处罚,在家与母亲沟通不良,被母亲带着前来咨询。来访者父母在他出生后三个月就离异,母亲带着他在外婆家长大,从小外婆外公宠爱有加,外婆专制强势。来访者母亲认为:孩子身体虚弱,自己又离异,这都是自己的错,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要补偿孩子,孩子的任何要求尽量去满足。小学中年级开始不听话,脾气倔强,与家长顶撞,初中开始经常打架惹事。老师批评一下就和老师顶撞,或者不去上学。11案例来访者小王,男,湖城某中学初二,自从进入初中以后经常大家延伸小科普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的中学老师注意到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出现了持枪凌弱的行为表现,您必须注意这个孩子在家里经受着躯体或情绪上的虐待。情绪虐待,不一定只是父母给孩子的情绪上的责备和攻击,也可能是父母不允许孩子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我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一个人,因为有人曾经虐待我,这保护我免于感到愤怒与攻击者认同心理防御机制防御一般来说是将一种不愉快的情感的某个(些)组成部分想法、感觉,或这两者转移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12延伸小科普心理防御机制12人本主义的咨询约翰,麦基尼斯强调:一定要把每个学生看作独特的、有内在价值和自尊的有必要营造大家都是胜利者而没有失败者的班级氛围。特别有一点:学校心理咨询师被周围人(学生、父母、教职员工)重视,那么此时与这个人的一对一的互动将使他们精神振作,这样,几乎不用开口自尊就已经上升了(英)。13人本主义的咨询约翰,麦基尼斯强调:13、自残自杀与危机干预有些青少年有时会有自残自杀的念头,这些极端的冲动很少有充分的理由。他们会向朋友表达或写在纸上让重要的成人“发现”这是在请求帮助、这是一些真实的感受,是需要迅速处理的。一般而言谈论自杀的年轻人很少真正行动,14、自残自杀与危机干预有些青少年有时会有自残自杀的念头,这些极案例来访者小孙,女,初二学生,因在卫生间自残被父母发现后第三天,跟随父母一起来咨询。据家长叙述:小孙从小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秀,同学关系良好,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自从进入初中以后慢慢发现沉默寡言,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同学关系似乎联系较少,同学来家里的情况少了,父母以为是青春期特征,没有过多关注。三天前在卫生间发生一声巨响,父母打开后发现其割腕,但是流血很少。自述被最要好同学背叛,自己的秘密被人公开,无脸见人,活着没有意义。15案例来访者小孙,女,初二学生,因在卫生间自残被父母发现后第三抑郁青少年的两种极端社会退缩,冲动的过度反应有时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使得行为对象莫名其妙。自伤大多是女生,几乎都有愤怒作为根源,这种愤怒移植于母亲而指向自身。将愤怒转向自身是自虐行为的一个普遍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大多数自虐会“允许”一个密友“发现”她的自伤,这好像是一种伪装的求救。16抑郁青少年的两种极端社会退缩,冲动的过度反应16什么是危机()?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学生还包括重大处分、转校、盟友分开、考试严重失败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7什么是危机()?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18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18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避免自伤或伤与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三是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与策略。19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三:19、关于校园欺凌全国范围个省市名儿童调查“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第一位:语言伤害第二位:同伴暴力第三位:运动伤害20、关于校园欺凌全国范围个省市名儿童调查20许多大一些的青少年觉得身体的虐待比种族辱骂更好受,而且跟身体上的欺凌相比,辱骂更难擦除和制止但是大多数学生把每天参与的辱骂看作是小把戏、游戏、“称其不过是玩闹而已”21许多大一些的青少年觉得身体的虐待比种族辱骂更好受,而且跟身体校园欺凌谁受害、谁受伤了?受害者缺少自信和自尊较低,重要的是影响今后的生活不仅受害者,就连被动的观众都受到欺凌的影响22校园欺凌谁受害、谁受伤了?22持续受欺凌的孩子会发生认知改变,他们会相信自己活该受到辱骂他们一定是真的“丑陋不堪”“不正常”“很没用”“是个傻瓜”不然的话他们应该能够应付的。他们不能应付,恰好向自己证明了他们是低人一等的,这逐渐地,却是普遍地,深入的毁掉一个人的自尊23持续受欺凌的孩子会发生认知改变,他们会相信自己活该受到辱骂他暴力欺凌对欺凌者自身造成的伤害可能不亚于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有研究指出,暴力欺凌者受到无法控制的攻击性的困扰而抑郁,(家庭问题尤其主要突出)这就是提示他们和受害者一样需要咨询和支持。24暴力欺凌对欺凌者自身造成的伤害可能不亚于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2有些学生的餐费和车费经常被持枪凌弱的人敲诈走了,往往在校门口外面的小店附近,被迫翻出口袋把钱交出去,然后就可能挨打,当他们顺从时,当他们抱着这种危险只是一次的希望,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成了对方眼中的不会反抗的人,于是就经常受到敲诈。有的学生每次都乖乖的顺从可以获得强硬对手的欢迎甚至保护,但是这是虚假的、受操纵的友谊。因为害怕遭到报复,他们很少向老师报告,结果自尊受到贬低,敲诈也有增无减。25有些学生的餐费和车费经常被持枪凌弱的人敲诈走了,往往在校门口处理校园欺凌自我肯定的训练通常是处理此类欺凌的好办法。通过角色扮演,受害者学会用眼睛审视欺凌者,说出“我不能给你钱了”“我有我的自由你不能来干涉”等等的训练后可以对着镜子训练这么做需要一定的自信,但是受害者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鼓起勇气对欺凌者说出口。26处理校园欺凌自我肯定的训练通常是处理此类欺凌的好办法。26青春期可能在群体之间发生激励的斗争,个体会有益无意的与竞争者争夺权利,力争成为“学霸”“头领”“带班”“带校”年轻人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原因很复杂,这似乎都是和家庭暴力以与影视作品有关。目睹过父亲对母亲实施暴力的男孩,会建立起矛盾的家庭意向结构。看到过轻微攻击的男孩会认同父亲,而经历过严重攻击的男孩则与母亲结盟。27青春期可能在群体之间发生激励的斗争,个体会有益无意的与竞争者、厌学中学老师遇到的最普遍性问题之一厌学产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由“学校适应不良”——发展为“学习障碍”——进而导致“厌学”。几乎所有的“厌学生”都经历了这样三个演变阶段28、厌学中学老师遇到的最普遍性问题之一厌学产生的几个变化阶段:厌学的心理因素、自尊心强,想获得好成绩。、期望高,心理压力大两个落差:初中与高中、理想与现实、家庭问题影响、人格发展不完善是厌学诱因

易走极端、常推卸责任、自暴自弃、29厌学的心理因素、自尊心强,想获得好成绩。29解决“初二两极分化”现象

岁左右(初二)的情绪波动大一方面,他们的角色正从依赖走向独立,急于尝试摆脱家长;另一方面、心理发育不成熟,又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沟通。这时,家长应顺势而为、由保护角色转变为朋友角色。

30解决“初二两极分化”现象

岁左右(初二)的情绪波动大30、父母分手分手比离婚更广泛;孩子更能接受与老师交流。我们经历三种情况的咨询:父母分手初期经历的创伤父母分手后丧失的自尊与继父母冲突据湖州市民政局数据显示(年)湖州市离婚率31、父母分手分手比离婚更广泛;孩子更能接受与老师交流。31父母分手对孩子的影响年幼的孩子是变得情感麻木青少年抑郁和对生活失去热情刘易斯发现:许多儿童觉得学校是躲避父母冲突和分手的安全港湾,老师更有能力支持他们丧亲和父母分手的学生有能力“原地踏步”直到老师有空关注他们的不幸。(丧失只是在它压垮这个人的时候才构成问题)32父母分手对孩子的影响32如何处理父母分手的学生(从母亲的角度)父母分手不一定总是创伤性的!孩子需要跟父亲见面并得到他的支持,需要的是真正的关心、赞许和爱,而不是程序化的来看看见个面,或者是来管教一番。孩子需要母亲在分手后恢复正常化,给他们温暖,尊重他们对父亲的感情。孩子希望有事就告诉他们,不希望成为父母战争的中间人,传话筒。父母需要诚实和开放,要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可以应付深层的感受。(父母撒谎造就孩子的不信任他人)33如何处理父母分手的学生(从母亲的角度)父母分手不一定总是、早恋往往有如下表现:()、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甚至精神恍惚;()、返、放学的时间不正常,离家上学的时间过早,放学后回家的时间过迟;()、活泼好动、喜欢与别人交往的学生,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等;()、电话频繁,但不愿父母或其他人接听;()、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突然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感兴趣。()、背着家长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用零花钱突然比平时多。34、早恋往往有如下表现:34、性倾向和性行为关于初次性经验一般的中学生性经验是低年级的女生和高年级的男生约会感到飘飘然,特别是在参加派对、喝酒之后失去理智,而且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大多数青少年都会后悔没有把失去童贞的时间往后推,一旦经历了初次性交,青少年似乎更容易频繁的而不是偶然的35、性倾向和性行为关于初次性经验35同伴的影响朋友有性活动或者以为自己的朋友有性活动的青少年,更可能迫于正常和不想落单的压力而过早的发生初次性活动,女孩尤其如此必须大力宣传中学生性行为对自身发展的诸多危害,特别是女生一定要避免被强迫性诱骗性的尝试性活动36同伴的影响朋友有性活动或者以为自己的朋友有性活动的青少年,更关于“同性恋”倾向青春期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同时对同性友谊的普遍发展,对性的偏好令他们感到很困惑同性的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玩性游戏和模仿性活动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对性亲密并没有太多的亲密,只是出于好奇和新鲜感去体验跟朋友或同性“坠入爱河”的“感觉”中学生温柔的拥抱很普遍,这不意味性的意图家长和学校开放的态度看待,平常化处理,高中高年级以后逐渐消失37关于“同性恋”倾向青春期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同时对同、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38、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网络依赖的程度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地使用网络。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回烦躁不安。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精神亢奋。为了上网而荒废了学业(事业)。因上网而失去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对亲友掩盖上网行为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在一年中,如果上述情况出现了种以上,则可判断为网络成瘾。39网络依赖的程度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39形成的原因与处理建议成瘾原因不明——多因一果防治方法不明确——社会系统工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尤其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伴关系。衡量手头的资源,用足手头的资源。不要以消除症状为终极目的,要考察症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要以一种新的、健康的平衡代替旧的,不健康的平衡40形成的原因与处理建议成瘾原因不明——多因一果40学校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辅导注意原则一、保密的原则保密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既是咨访双方确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二、时间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咨询可以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41学校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辅导注意原则一、保密的原则41三、“建议咨询”和“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原则上讲,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