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_第1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_第2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_第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_第4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王亮张滢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中国教育》2012.5.9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人,要怪只怪自己防守不力。D.不墨守成规的阳光男孩刘路,22岁破解了世界性的数学难题,获批硕博连续,同时还享受学校多项资助。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辣的一句是(3分)A.此次会议发言要求每人五分钟,可轮到王老师,他足足讲了十分钟,罗列了六点建议,还意犹未尽,主持人悄声问他还讲多少,他说:“还剩一点了。”B.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汇合于此而得名,地处淮河之南,长江之北,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历来是南北方必争的战略要地,素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C.在北京舞蹈学院,无论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还是芭蕾舞、音乐剧、现代舞,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部照样拿得出手。D.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我市继承徽人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摸爬滚打,边试边改,在改革中创造教育新气象。18.以“刘翔因伤退赛”为话题,给他写一段寄语,表明你的观点和情感,不少于60字。(5分)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则新闻,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不超过12个字。(4分)伦敦奥运会早已拉开大幕,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出色表现让中国观众对奥运赛事格外关注。然后,与2008北京奥运会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我市的奥运促销商味儿似乎没有那么浓烈,商场、超市、家电卖场、旅行社……一切商业活动基本如昔。倒是“电商”们忙得不亦乐乎,各种以奥运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线下网上商业氛围冰火两重天,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0.在下列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句式大体相近,语意连贯。(6分)浪漫就是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浪漫就是青梅竹马,生死相随;浪漫就是烛光晚餐里的卿卿我我;浪漫就是风花雪月中的情感故事,,,。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②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D【解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一说,原文无据。2.C【解析】”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它只是其中一个原因。3.D【解析】A“基本”说法有误,原文是“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B“主要源于”说法片面,“心理自卑”只是主观因素之一,尚有其他主客观因素。C“只需”有误,表充分条件,原文“而要”强调是必要条件。二、(33分)4.C【解析】竟:最终,最后。5.D【解析】“之”都是定语,的;A替/成为;B并且/姑且、暂且;C并且/地,表修饰。6.C【解析】“贪生怕死”有误,原文有“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应为孝顺,不忍去死。7.(1)(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破旧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放进囊中。【解析】恒,常常;从,使跟着;距,弱;即,立即;书,写。(2)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凭上天的崇高,天帝的尊贵,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人世的人,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解析】苟,如果;信,的确;愈,超过;寿,长寿。8.这首诗生动而有层次地写出了诗人舟行江上复杂情感:“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担忧之心,“试卷”刻画了诗人既抱有希望而又有些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欣喜。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手法;风雨夜行孤舟危机重重,但风雨后仍是青山绿树,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信念。10.(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静影沉璧;(3)山河破碎风飘絮;(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鸡鸣桑树颠;(6)石破天惊逗秋雨;(7)玉露凋伤枫树林;(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24分)11.写老街和黄山是为了衬托西递,虽然老街让“我好像走在一个陈旧的温馨的梦里”,黄山使“我神魂颠倒,目不暇接”,可是西递的风情,却让老街黄山在我心中淡下去,使我心中升腾起另一种渴望。12.④⑤段从虚处描写,画家笔下的西递有一种悠远蕴藉的意绪和跨越历史时空的生命内力,电视风光片里西递让作者深受感动,朋友的介绍更让作者神往。⑥⑦段从实处描写,写作者在西递的所见所闻,那触目皆是的古董摊,民居内那富含寓意的内部陈设,村前的小溪等。⑧⑨段,主要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13.这些建筑和陈设承袭着西递人一种圆熟的生命智慧,他们既有去四海闯荡的勇气,也有退回田园的安然;既有天然的大度与从容,也有不卑不亢,极有分寸的处世哲学。14.(1)作者观点有道理。尽管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紧迫与危机,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但是西递人却保持着天然的从容与大度,进退有度地设计着自己的生活,好像是一条与这个世俗的社会逆向而行的小溪。作者这种审美观应是值得肯定的。作者在此运用了一种形象的比喻,表达出自己对一份从容与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一种超脱精神的赞美。(2)作者的观点未必正确。与时俱进是社会现实的必然……所以西递人不应与时代潮流逆行,而应与时俱进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美好未来。……(言之成理即可)四、(24分)15.B【解析】A“屈”一曲,C“杆”一竿,D“乱”一滥。16.C【解析】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不合语境。17.D【解析】A有歧义,“还剩一点”可能是继六点建议后的第七点,也可能是发言的内容还有一点儿。B语序不当,应先介绍地理位置,再介绍战略作用,再介绍得名原因;C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搭配不当。18.示例一:你创造过历史,你创造过辉煌,你是赛场上的骏马,你是天上的雄鹰,你是中国的骄傲,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你因伤退赛,你虽败犹荣!祝你早日康复,再夺辉煌!示例二:伤痛不是你的错,退赛不是你的过;天下没有长盛不衰的冠军,天下只有刚强不屈的勇士。希望你擦干泪水,咬紧牙关,早日康复,为国增光!19.奥运促销网上线下两重天。20.示例:浪漫是能拥有一颗不随年龄老去的童心,浪漫是能从平常的生活咀嚼出诗意的善愁,浪漫是能随时都懂得欣赏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性情。五、(60分)21.【思路点拔】“拿橘子比喻人生”这句话,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即围绕“人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两种橘子点明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际遇,“一些人”的做法点明了本文写作的方向,即如何对待人生中不同的境遇;“我”的做法暗含了写作的价值观。本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心态决定状态;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境遇。在构思时,如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境遇,写出自己的体验及做法,重在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如果写成议论文,选择事例要深刻、典型,能充分论证观点。【范文】橘中窥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看过这段话,我想,我们应该像蔡老一样乐观地面对生活,感激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不管它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说:“差不多任何一种处境——无论是好是坏——都受到人们对待处境的态度的影响。”史铁生双腿瘫痪,但他却在苦难面前清晰地看到了生命的色彩,于是他握起笔,把命运对他的启示,倾注于笔端,实现了人生意义的升华。面对绵绵无尽的黑暗,海伦·凯勒没有抱怨,而是以超越常人的意志,叩开了生命的大门,用盲文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神话,矗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苏东坡贬谪西湖边,没有抱怨仕途的不顺,而是寄情碧波,畅游心怀,带领西湖人一起疏浚湖堰,在自己心中注满了一泓“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人生西湖,把苏堤春晓的诗意涂抹在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上,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微弱的力量虽不能改变社会,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明日的曙光。时光流转,历史的长河卷起层层波浪,夹杂着希望的沙砾奔腾着涌向前方。以潇洒的姿态、向上的信念走入社会,融入自然,看待世事无常,风云变幻。生活中无论采摘到什么样的橘子,只要乐观面对,都能品尝到人生的真意、生命的自由。聪明如你我的橘子又在哪里呢?但愿我们不会拒绝人生馈赠给我们的任何一颗橘子。【参考译文】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古锦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