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1课《核舟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1课《核舟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1课《核舟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1课《核舟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核舟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下面是两个例子:1.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在甲骨上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周刻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课件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品,读来令人惊喜。(课件显示课题)二、解题核舟: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罔(wǎng)贻(yí)峨冠(é)矫首(jiǎo)黍(shǔ)轩(xuān)箬篷(ruò).糁(sǎn)髯(rán)衣褶(zhě)袒(tǎn)诎(qū)甫(fǔ)椎髻(jì)壬戌(rénxū)篆章(zhuàn).轩敞(xuānchǎng)八分有奇(jī)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积累重点字词,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一词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手艺)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古今异义:比: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可: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以。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挑选。今义:简单,容易。尝、贻尝贻余核舟一。(1)古义:曾经。今义:品尝。(2)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明确:“奇巧”(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明确:“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三部分。.3.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具体地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第三部分(第6段):对“核舟”进行总结、评价。第二课时点明题目。(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明确:奇巧。(2)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明确: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明确:大苏泛赤壁。2.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具体地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第一层(第2~4段):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1)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明确:先总写,再分写。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2)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第2段是总写。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3)作者在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明确: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启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4)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明确:三个主要人物的动作、情态。(5)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三个人物的?明确: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6)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怎样的?明确:苏东坡:居中。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鲁直:居左。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佛印:居右。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7)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明确: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居右者:仰面啸呼(动)。居左者:视端容寂(静)。舟子神态、动作刻画细致,动静对照,相映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背面。(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的?明确: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明确:“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用比喻的手法再次表现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3.第三部分(第6段):对“核舟”进行总结、评价。(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明确:从“通计”入手,进行总结。(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小,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二、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揣摩下列语句: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学生齐读四句话。教师示范分析第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学生选例,师生一起评点:如第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志趣相投。他们在这水光山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如第3、4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揣摩。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象的。三、表演教师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四、总结全文全篇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文章结构严谨、精巧和语言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五、布置作业按空间顺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工艺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篇课文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环节较清晰这节课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节课,前一节课主要是读熟课文、疏通文意;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读书环节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基本。因为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语言感性材料,这些语言感性材料只有通过诵读,逐步积累文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材料,培养文言语感,才能很好地落实。一上课,课代表就带领同学们读这篇课文,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语文的学习氛围中,这种学习氛围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同时,学生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自己阅读,分析问题阶段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都是怎样突出‘奇巧’之意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回答出来就需要学生把整个文章都看完之后才能分析出来。我认为,给学生提的问题不要过小、过碎,不然学生会摸不着头脑,听得糊涂,自然回答得也糊涂。所以我开始就提了一个问题。问题提出之后,我就把学生分组,一组看一段,前后桌的同学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