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繁育技术课件_第1页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课件_第2页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课件_第3页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课件_第4页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苗新技術

第一節組織培養育苗

(略)

第二節無土栽培

一、無土栽培的由來及現狀

1、羅迪安《家庭無土養花》:

英国科学家沃达瓦尔德首创用水养花

2、1840年德國化學專家比格《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中的應用》

3、1859-1865年德國沙奇斯和克諾普凱進行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實驗

4、192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格裏克把無土栽培技術應用到生產實際上,從此無土栽培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5、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前蘇聯曾應用無土栽培種植蔬菜

6、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人在海島岩石上利用無土栽培種植過蔬菜

7、1945年以後,無土種植已在許多地區開展

8、1960年前民主德國製造了水泥及塑膠制的水盆用於種植室內觀賞植物

9、現在瑞士制造水培盆,都有水指示器

10、最近德國Bayer公司利用離子交換其製造出一種“長效肥料”在我國:

1、1941年俞誠如和陳懷圃著《無土種植淺說》

2、1977年,馬太和在北京沙窩苗圃向技術人員介紹無土栽培

3、1980年,李鴻勳在北京東北旺苗圃開始無土栽培油松的研究

4、1980年朱士無在南京研究盆景無土栽培

5、1983年,南京莫愁湖公園舉辦了全國首次無土栽培盆景展覽

6、199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中國水稻所研究“自然水域無土栽培的應用”7、1996年北京市科委立項研究“日光溫室無土栽培花卉應用研究”

8、2000年以來,許多園林科研部門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研究營養配方、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

二、無土栽培技術

(一)比土壤栽培更具广泛性

(二)有利于调节控制水、基质、空

氣、營養成分等的數量和比例

关系

(三)开以减少浇水次数

(四)可以節省肥料三、無土栽培應具備的條件

1、營養鹽

2、水:軟水

3、營養液的控制與補充

4、基質:鵝卵石、石礫、蛭石、

珍珠岩、岩棉、泥炭、

陶粒、炉渣

四、無土栽培技術

1、花盆無土栽培

2、深液流技術

3、營養膜技術

4、霧培

5、營養液滴灌法三、工作原理

四、全光自動噴霧扡插的基質

1、基質要求:

通氣性好適度的保水能力

不含过多的肥料和有机物质

不含病菌

價格低廉且易於大量取得2、基質種類

(1)河沙:直徑1-3mm

(2)蛭石:保水性、通氣性較好,溫度

變化小,溫度高

(3)草炭土:質輕,保水性強,通氣性

稍差,溫度變化小,含有

各种养分

(4)混合基質:五、全光自動噴霧扡插的插穗

1、插穗剪取:帶葉片多

插條長

2、插穗處理:用激素處理二、蔭棚噴霧扡插所需的材料

1、遮蔭材料

塑膠遮蔭網:遮光率50-60%、

70-85%

苇帘:遮光率为70-85%

竹簾:遮光率80-90%

荊笆:遮光率60-70%2、棚架

可用塑膠大棚架子

可先立支柱,頂端用橫杆連接,

3、塑膠薄膜和蔭棚內小拱棚

塑膠膜:農用大棚膜

小拱棚:用直径0.5-1.0cm、長3m的

钢筋条,间距70cm,彎成

半圓形,插入地下30cm

扦插床:宽1m,插床之間留30cm4、水管或塑膠管

水管或塑料管直径为2-3cm

铺设在每个插床的中间地表

相隔2m安裝一個噴霧噴頭或打

直徑1-2mm的孔,

水管上安裝總截門三、扡插

1、搭設好蔭棚

2、採集插穗:長15cm,剪去

插入基質的葉片

3、插床處理:

深翻插床、摟平床面

按株行距打粗3cm、深5cm的孔

在孔中填滿扡插基質

4、扡插:插穗直立插入3-4cm

喷透水

插上小拱棚架

蓋上塑膠膜,壓嚴四、插後管理

1、溫度控制:溫度超過35°C後

喷水降温

2、濕度控制:扡插初期每天噴

1-2次水

生根後減少噴水次數

逐渐除去塑料膜

以后再除去遮荫网

3、扡插苗管理

經常清理落葉

拔除杂草

雨天打开塑料棚膜通风换气

2、缺點

單位面積產苗量低

成本比裸根苗高

技术复杂

苗全部根系局限在容器裏,易形成畸形根

三、育苗容器

1、單體容器

塑膠單體容器、泥瓦盆容器、陶瓷容器、木桶容器、竹編容器、玻璃纖維容器

2、連體容器

連體容器苗盤、連體杯、四、營養土的配置

1、營養土應具備的條件

不易板結、有營養

保水性、通气性好

没有杂草种子、害虫、病源体

重量輕、含鹽量低

用前要火烧或高温熏蒸消毒

2、營養土的配製

火烧土、稻壳碳灰、堆肥各1/3

火燒土1/3,堆肥2/3

火燒土70-80%,堆肥10-20%,過磷酸鈣2%

泥炭土和蛭石1:1;3:2;3:1

塘泥60%,草皮灰泥37%,磷肥3%

3、營養土的酸鹼度

針葉樹:PH值4.5-5.5

闊葉樹:PH值5.7-6.5

酸性土:可加入適量的硫酸銨

或硫酸

碱性土:加入适量的硝酸钙、

石灰或氢氧化钠4、營養土中接種菌根

(1)菌根概念

菌根:土壤真菌與植物營養根

的共生体

菌根类型:外生菌根、内生菌

根、內外生菌根

(2)菌根對植物的作用:

擴大共生植物的吸收面積

增加植物对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菌根能产生上长素和抗生素

菌根能增強共生植物的抗逆性(3)菌根在育苗上的應用

(4)菌根的接種方法

森林菌根土接種

子实体或孢子接种

引进纯菌种

使用菌根劑五、容器裝土及排列

裝土:充分混勻,在堆漚1周

土装到距容器口1-2cm

边装边将营养土压紧

排列:容器排列宽1m,長度不限

容器下墊水泥板或磚塊六、容器育苗的播種

播种:种子播在容器中央

发芽率高的播1-2粒

发芽率低的播2-3粒

覆土:大粒种子覆土1-1.5cm

小粒种子覆土0.3-0.5cm

覆蓋:鋸末、細草、稻草七、容器苗的管理

1、灌水:滴灌或細孔、壺噴灌

速生期後適當控制灌水

2、定苗:每個容器只留一壯苗

第六節保護地育苗

保護地育苗: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保护设施把土地保护起来,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育苗或苗木培育。

一、溫室育苗

二、單斜面日光溫室育苗

三、塑料大棚育苗一、溫室育苗:

1、全自控溫室:電腦監控、

一年四季如春

2、單斜面玻璃或塑膠大棚供暖溫室二、單斜面日光溫室育苗

(一)園林植物冬季越冬棚

1、熱溫室:室內冬季夜間不低於

16ºC,一般在16-30ºC

2、温室:晚间最低不低于10ºC

一般在10-20ºC

3、冷室:晚间最低不低于3ºC,

一般在3-10ºC

(二)播種繁殖苗木

(三)全年扡插

(四)鲜切花栽培三、塑膠大棚育苗

1、北方用於抗寒性稍差的樹種幼

苗越冬

2、可提前進行移植、播種、扡插

3、可提前搞鮮切花栽培一、灌溉

1、灌溉的重要性

(1)水分是植物的主要成分

(2)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

(3)土壤水分對苗木生長具有重要作用

2、科學灌水

(1)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灌溉

(2)根據樹種的不同時期進行灌溉

(3)灌水濕潤土層的深度應達主要吸收根系的分佈深度

(4)根據土壤的保水能力強弱進行科學灌溉

(5)根據地區苗圃的氣候特點灌溉3、灌水的注意事項

(1)土壤追肥後立即灌溉,且灌透

(2)灌水宜在早晨或傍晚

(3)適宜的停灌期:因地因苗而異

雨季停止灌溉

雨季停止早的地区应在结冻之前6-8周停止灌溉

寒冷地區可以再早3、灌溉方法

(1)側方灌溉

(2)畦灌(漫灌)

(3)節水灌溉(噴灌、滴灌、地下灌溉等)二、排水

大雨過後地表不存水一、整形修剪的意義

1、培養理想的主幹、豐滿的側枝、優美的樹形

2、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矮化植株

4、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二、整形修剪的時期與方法

(一)修剪時期

1、休眠期修剪(冬剪)

一般從土地封凍、樹木休眠後到次年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前修剪,一般10月至翌年4月

2、生長期修剪(夏剪)

從樹木萌芽後到新梢停止生長前,一般4月至10月(二)整形修剪的方法

1、抹芽:去掉多餘的芽和嫁接砧木上

的萌芽

目的:为了节省养分和整形

2、摘心:摘去枝條的生長點

目的:平衡枝勢,控制枝條生長

3、短截:剪去一年生枝條的一部分

極輕短截:剪去頂芽及頂芽下1-3節枝

目的:促生短枝,利於成花成果

輕短截:剪去枝條頂梢,不到全長的1/5

目的:刺激下部芽萌發,促發短枝,利

于成花成果

中短截:剪在枝條中上部飽滿芽處,在枝

條總長的1/2以下

目的:弱樹復壯和主枝延長枝的培養

重短截:剪去枝條的1/2—4/5

目的:弱樹、弱枝的更新復壯

極重短截:只留枝條基部2-3個芽

目的:用於苗木的更新復壯4、疏枝:從基部剪去枝條或枝組

目的:增強留下枝條的生長勢

5、拉枝:採用拉引改變枝條或枝組原來

的方向和位置

目的:弥补树冠原来缺陷

6、刻傷:用工具去掉枝部部分樹皮或

木質部,影響枝幹生長勢的方法

目的:减弱或加强某些部位的生长势7、環割:用刀割斷枝幹的韌皮部

目的:阻止有機養分運輸,利於成花

8、環剝:用刀剝掉枝幹的一圈韌皮部

目的:減緩枝條或植株的生長勢,促

进开花结果

注意环剥的宽度、时间和树种

9、劈枝:將枝幹從中央縱向劈開為兩半

目的:植物造型造態10、化學修剪:使用化學促進劑、抑

製劑、延緩劑控制植物生長發育

生长素:吲哚丁酸、萘乙酸、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抑制劑:B-9、矮壯素、控長靈

(1)土壤耕作的作用

使土壤疏鬆、提高土壤的持水性

提高土壤的通氣性

能改善土壤的温热条件

能促进土壤风化和释放养分

促進肥料的均勻分佈,提高肥效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2、土壤耕作的內容

(1)耕地

①耕地深度:深耕細耙,旱澇不怕

氣候乾旱地耕地宜淺

沙土的耕地宜浅

盐碱地耕地深度40-50cm,不翻土

土層厚,深耕;薄,淺耕

秋耕深,春耕浅

注意:每年耕作深度不宜完全相同②耕地季節:

北方秋季起苗或在苗木挖掘后进行秋季耕地

春季在土壤剛解凍時耕地,耕後及時耙地

③耕地時機:不幹耕、不濕耕

土壤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50-60%耕地(2)耙地

耙地目的:耙碎垡塊,覆蓋肥料,平整地面,清除雜草,破壞地表結皮,保蓄土壤水分,防止反鹽鹼

耙地時間:隨耕隨耙

北方春旱,冬季降雪,秋耕後不耙地,第二年春耙

冬季不积雪的地区,秋季随耕随耙

春旱地区土壤刚解冻时耙地

南方地區:耕後曬白

耙地要求:耙細、耙均勻、清除

殘根(3)鎮壓

目的:破碎土塊,壓實松土層,

促進耕作層毛細管作用

时间选择:土壤疏鬆較幹時鎮壓

鎮壓機具:鎮壓器、滾子

(4)淺耕滅茬:在挖掘苗木後,在圃地上進行淺耕土壤的耕作措施

目的: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消滅雜草和病蟲害

减少耕地阻力,提高耕地

质量二、苗圃輪作

1、連作:又叫重茬,是在同一塊圃地上連年培育同一樹種的苗木。

連作缺點:容易引起某些營養元

素的缺乏

给某些病原菌和害虫

造成适宜的生活环境

(對有菌根菌的樹種,

连作好)2、輪作:在同一塊圃地輪換種植不同樹種苗木或其他作物的栽培方法。

轮作效果: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

能調節根系排泄的有毒

物质的积累

能预防病虫害

有防除雜草的效果

苗木与绿肥植物或牧草

实行轮作效果最好輪作方法

树种与树种轮作:在育苗樹種較多的情況下,能充分利用土地,將沒有共同病蟲害的,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同的喬灌木樹種進行輪作。

苗木与农作物轮作:生產上多採用苗木與豆類或其他農作物進行輪作。

苗木与绿肥植物轮作或套种三、苗木套種:利用苗木的大小、高矮和生態習性等不同,相互種植在一起的方法。

套种注意问题:苗木相對要小、株行距較大、高矮搭配、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搭配、深根系與淺根系套種四、園林苗圃的施肥

1、苗圃施肥的意義(略)

2、主要營養元素的作用(略)

3、苗圃常用肥料的種類和性質(略)

4、苗圃施肥的原則和技術4、苗圃施肥的原則和技術

(1)診斷植物的營養狀況

用葉分析的方法診斷苗木營養狀況

用土壤营养诊断方法

(2)施肥的原則和施肥量

合理施肥的原則

a、施肥要根據苗圃的土壤養分狀況,缺什麼施什麼

b、根據氣候條件

夏季大雨後立即追施速效氮肥

根外追肥最好在清晨、傍晚或阴天

气候温暖多雨地区有机肥料宜用分解慢的半腐熟的有机肥

寒冷地區用有機肥的腐熟程度可高一些C、看苗施肥

弱苗重点施速效性氮肥

生长旺盛的苗木可适当补充钾肥

對缺乏某種礦物營養的苗木,要對症施肥,及時追肥

根系未恢复生长的移植苗,宜施有机肥料作基肥

d、各種肥料配合施用

e、如何選用肥料施肥量:先診斷土壤現有養分含量,根據栽培的樹種需達到的養分等級,兩者之差即為要補充給土壤的養分量。(3)施肥時期與方法

①施肥時期

施足基肥(有機肥和磷鉀肥)

夏季追施氮肥,分1-3次施入

秋初可以施磷鉀肥

②施肥方法

施基肥:在耕地前將肥料全面撒於圃地,耕地時把肥料翻入耕作層中。深度應在15-17cm

种肥:在播種時或播種前施於種子附近的肥料。一般用過磷酸鈣製成顆粒肥施用

追肥:在苗木生長發育期間施用的速效性肥料

土壤追肥:把肥料均勻撒在苗床面上或圃地上,淺耙1-2次蓋土

根外追肥:在苗木生長期間將速效性肥料溶水噴施於地上部分的葉子,使之吸收而立即供應苗木的需要。施肥新技術:

二氧化碳气体肥施用技术:自然狀態下大氣中co2濃度較低,給大棚內的苗木施用co2氣體,促進苗木生長。

高效测土平衡施肥技术:中科院肥料所用聯合浸提劑測定土壤各大、中、微量營養元素速效含量。精准農業技術:是按田間每一操作單元的具體條件,精細準確地調整各項土壤和植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優化使用各項農業投入,以獲得最高產量和最大經濟效益,同時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土地等農業自然資源.方法1:幹性較強的樹種

第2年留床養1年(加強肥水管理)

第3年120Х60cm行株距移植,

定幹2.5m

第4年不動

第5年擴大株距,隔一株移出一株,行距不變,加強肥水管理

第6或7年可長成大苗出圃

方法2:幹性不強的樹種:國槐

第2年按60cm株行距移植,多保留

枝幹,加強肥水管理(重養根)

第3年在地面平茬,留一壯芽

第4年不動

第5年隔行去行,隔株去株

第6年速長1年,第7或8年長成大苗

二、落葉灌木大苗培育

(一)落葉主幹灌木大苗培育

碧桃、榆叶梅、樱花、樱桃、紫叶李等

1、規格要求:具60—80cm高的主幹,

定幹部直徑3—5cm,

冠形丰满匀称,

鬚根系強大

2、培育

第1年:

苗高80-100cm摘心定幹,留20cm整形帶,去掉帶內多餘的萌芽及幹下萌芽

第2年:按60Х50cm行株距定植

選留3-5枝為第一層主枝,成120度角,

其餘枝條要多次摘心,加強水肥管理

第3年:速長1年

第4年:隔行去行、隔株去株,再培養1-2

年即可,注意第二层、第三层主

枝培养(二)落葉叢生灌木大苗培育

1、落葉叢生灌木大苗培育

丁香、連翹、紫荊、紫薇、迎春、棣棠等

(1)規格要求:每叢分枝3-5、每枝粗1.5cm以上、冠叢及鬚根系豐滿

(2)培育

播種與扡插苗:第二年留床保養

第3年以60cm株行距移植,

培育1-2年成大苗

分株苗:以60cm株行距移植,一直到出圃培養過程中注意:

每丛所留主枝数量不能太多,多余的丛生枝从基部全部清除

丛生灌木不能太高,一般1.2-1.5m2、叢生灌木單幹大苗的培育

單幹紫薇、丁香、木槿、連翹等

方法:選健壯最粗的一枝作為主幹,主幹要直,可設支柱,去掉基部萌生的芽和其他枝條

注意:要在整個生長季經常剪除萌生的芽或多餘的枝條三、落葉垂枝類大苗培育技術

龙爪槐、垂直碧桃、垂枝榆等

规格要求:圓滿勻稱的饅頭形樹冠

主幹胸徑5-10cm

树干通直

须根系发达1、繁殖砧木並嫁接

繁殖砧木:播種繁殖,介面部位直徑

粗度達到3cm以上即可嫁接

嫁接接口高度:220cm、250cm、280cm

嫁接方法:多用插皮接(操作方便、

快捷、成活率高)、劈接

2、嫁接成活養冠:修剪整形

修剪季节:冬季

修剪方法

沿介面水平線重短截下垂枝條,剪口芽要選留向外向上生長的芽

清除病虫枝、细弱枝、萌生枝四、常綠喬木大苗培育技術

1、輪生枝明顯的常綠喬木大苗培育

油松、華山松、白皮松、雲杉等

①1年生播種苗留床保養1年

②第3年苗高15-20cm,以50Х50cm株行距進行移植

③第4、5、6年不移植,第6年苗高

50-80cm

④第7年以120Х120cm株行距移植

⑤第8、9、10年不移植,苗高1.5-2m

⑥第11年以4Х3m行株距進行移植

⑦第12、13、14、15年不移植,苗高

3.5-4m

⑧注意:從第11年開始每年從樹幹基

部剪除一輪分枝2、輪生枝不明顯的常綠樹大苗培育

桧柏、侧柏、龙柏、雪松等

①1年生苗留床養1年

②第3年苗高20cm左右,以60Х60cm株

行距移植

③第4、5年不移植,苗高在1.5-2m

④第6年以150Х130cm行株距進行移植

⑤第7、8年不移植,苗高3.5-4m

五、常綠灌木大苗培育技術

大叶黄杨、火棘、女贞、沙地柏等

规格要求:株高1.5m以下,冠徑50-100cm,具有一定造型、冠型、冠叢的大苗

培養:

第1年苗高10cm左右

第2年移植,行株距50Х30cm

第3、4年不移植,要短截促分枝

每年修剪3-5次

第5年以100Х100cm株行距移植

第6、7年養冠造型

第一節苗木移植

一、苗木移植的意义

1、移植:把生長擁擠密集的較小苗木

挖掘起來,在移植區按照規

定的株行距栽种下去。

2、移植的作用

(1)擴大營養面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2)促進根系發達和完善

(3)人為調整地上與地下生長平衡二、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如何維持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水分的平衡

1、進行地上部枝葉修剪

2、保持地上部水分和營養物質儘量少蒸騰和消耗三、移植成活的技術措施

(一)落叶树种移植:

1、秋季落葉後到春季發芽前移植:

修剪地上部分枝葉

2、生長季移植:

地上部強剪

带大土球移植

地上部喷雾

(二)常綠樹種移植成活的技術措施

保留或多帶原根系

經常樹冠噴水

在休眠期移植好

生长期移植后,在南面、

西面搭設遮陰網

中小常绿树移植可全部搭

上遮阴网四、移植的時間、次數和密度

(一)移植時間:休眠期最好

1、春季移植:土壤解凍、未萌發時

發芽早先移、落葉先移

木本先移、大苗先移

2、秋季移植:地上停止生長後

落葉樹開始落葉時移植

常绿树生长高峰过后移植

3、夏季移植:常綠、落葉樹在雨季初移植

注意:樹冠噴霧和遮蔭防曬

4、冬季移植:成本高(二)移植的次數和密度

1、移植的次數

行道樹、庭蔭樹及花灌木:

移植1-2次,苗齡達3-6年即可出圃

立即產生綠化效果的工程用苗:

移植2次以上,苗齡達6-10年出圃

2、移植的密度

依据树种的生长速度、移植苗的大小、移植后培育的年限、苗木的用途、当地气候和土壤肥力等条件来确定。根據培養目的確定密度

以養幹為目的:應密植

以養冠為目的:應稀植根據移植後培育年限確定密度

经1次移植的速生樹種:

移植后第一年应明显稀疏,1-2年後密度正合適,第三年修剪整治仍能維持一年,第四年達到出圃規格經兩次移植的慢生樹種

第一次移植后:第1年株行距稍大,第2年正合適,第3-4年樹冠枝葉相接鬱閉

第二次移植:擴大株行距,移植後生長2-3年出圃

五、移植的方法和撫育

(一)移植方法

1、穴植法

2、溝植法

3、孔植法1、穴植法:適用於大苗移植

特点:成活率高、苗木恢复快、

工作效率低

方法:按株行距拉線定點

挖穴:穴壁垂直,土放於穴東西側

放苗、埋土,深度高於根頸原土痕

5cm,踩實,澆透水,立支架2、溝植法:

用於小苗及根系發達苗木

方法:按行距開溝,土放在溝兩側

按株距放苗

添土踏实

灌透水

注意:沟深大于苗木根系长度

3、孔植法

方法:按株行距定點

在點上打孔,比根稍深一點

放苗覆土

踩实灌水(二)移植苗撫育

及时浇水扶直固定苗木

回填土松土除草

追施肥料病蟲害防治

修剪“遮陰防曬”

第一節苗木出圃前的調查

一、调查目的:

掌握苗木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二、調查時期:

多在秋季树木停止生长以后

三、调查方法

1、標準行法

2、標準地法

3、計數統計法

第二節苗木出圃的品質要求

一、苗木出圃的品質指標及要求

1、苗木品質指標:反映苗木品質優劣的

形態指標和生理指標

2、苗木出圃的品質要求

生長健壯,樹形、骨架基礎良好

根系发育良好,有较多的侧根须根

苗木根茎比小、高径比适宜,重量大

苗木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针叶树顶芽饱满,无二次生长

二、出圃大苗的規格要求

1、大中型落葉喬木:

树干直立,树形良好,胸径在

3cm以上,分枝點在2-3m

2、有主幹的果樹、單幹式的灌木和小型落葉喬木

樹冠豐滿、枝條分佈勻稱、地際

直徑2-3cm以上

3、多幹式灌木:地際分枝處有3個

以上分布均匀的主枝

大型灌木类:出圃高度80cm以上

中型灌木類:出圃高度50cm以上

小型灌木類:出圃高度30cm以上

4、綠籬苗木:

灌丛直径20cm以上,高50cm以上

5、常綠喬木:樹形豐滿、主枝頂芽茁壯、苗幹下部枝葉無脫落現象

6、攀緣類苗木:生長旺盛、根系發達、枝蔓發育充實、腋芽飽滿、每株苗木帶2-3個主蔓

7、人工造型苗木:球體完整、豐滿

三、苗齡及表示方法

苗龄:每年從地上部分開始生長到當

年省長停止,完成一個生長週期

表示方法:用兩位數表示,前一位代

表苗木的實際年齡

后一位代表移植次数第三節出圃苗木掘取與分級

一、苗木的掘取

掘苗:俗称起苗,是把已达到出圃规格或需要移植扩大株行距的苗木从苗圃地上掘起来。

保證苗木根系範圍約為樹木胸徑的10倍左右

灌木的根系範圍約為樹木高度的1/3

(一)掘苗季節

1、秋季起苗:秋季落葉,地上部分

停止生長,到土地封凍前

2、春季起苗:土壤化凍後到苗木

萌芽前

春季起苗要早,随起随栽

3、雨季起苗:雨季第一場雨後,

春梢生長封頂,夏梢

生长前起苗。(常绿针叶树)

4、冬季起苗:休眠期內溫度較低

的一段時間起苗

南方适宜在冬季起苗

北方主要用于大苗破冻土带土球起苗

(二)起苗方法

1、按使用的工具不同分為

人工起苗、機械起苗

2、按根系是否帶土分為

裸根掘苗、帶土球掘苗

人工起苗

1、裸根起苗:絕大部分落葉樹種

容易成活的針葉樹小苗

方法:

(1)小苗起苗:沿苗行方向距苗行20cm處挖一條溝,溝壁下側挖出斜槽,根據根系要求的深度切斷苗根,再在第二行與第一行間插入鐵鍬,切斷側根,把苗木推向溝中即可取苗

(2)大苗裸根起苗:確定保留根系的範圍,地徑的8-10倍

在此范围外稍向内斜切根下,切断一圈根系

再在一側向內深挖,將主根切斷(注意不要使根系劈裂)

将苗木轻轻放倒,抖去根部宿土,尽量保留须根

注意苗木保湿2、帶土球起苗:常綠樹、名貴樹

種和較大的花灌木。

土球直径约为地际直径的8-10倍

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

灌木土球大小为冠幅的1/4-1/2

帶土球起苗方法:

确定土球规格捆好树冠

苗木根际周围先铲除一部分表土,见须根为止,约5cm

挖去规格以外的土壤

将土球表面和周围修平,土球呈坛子形

用鍬從土球底部斜向內切斷主根

用蒲包、稻草、草绳将土球包扎好

3、凍土坨起苗:

土坨確定及挖掘方法同帶土球起苗。

4、斷根縮土球起苗:起苗前1-2年,在樹幹周圍按冠幅大小開溝,灌入泥漿,使根系在黏土圈發出新根,起苗時,在黏土圈外起土球包紮.機械起苗:掘苗犁起苗,只用於裸根起苗

工作效率高,起苗品質好起苗注意事項

1、控制好起苗深度及範圍

2、不要在大風天起苗

3、若地幹,應在起苗前2-3天灌水

4、應隨起苗、隨運輸、隨栽植

5、起苗時操作細緻,工具鋒利二、苗木的分級與統計

分級:根據一定的品質標準把苗木分成若干等級,反映苗木品質。

統計:結合分級進行。在背陰背風的地方進行。第四節苗木的檢疫與消毒

一、苗木的檢疫和消毒

1、檢疫的目的:通過植物檢疫、檢驗制度等一系列措施,防止危害植物的各類病蟲害、雜草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蔓延

2、消毒:

药液浸根、药液喷洒苗木地上部分:

石硫合剂消毒、波尔多液消毒、升汞水消毒、硫酸铜水消毒

第五節苗木的包裝和運輸

1、苗木包裝目的:防止失水,避免機械損傷,便於搬運和裝卸

2、包裝材料:聚乙烯袋、聚乙烯編織袋、草包、草片、蒲包、麻袋等

3、包裝方法:手工包裝、包裝機包裝

注意:包裝容器外要系固定的標籤,注明樹種、苗齡、苗木數量、等級、生產苗圃名稱、包裝日期等二、苗木運輸

(1)長距離運輸:妥善包裝,以防失水

(2)短距離運輸:小型苗木和花卉可散裝在筐簍中。

包裝方法:先在筐底放一層濕潤物,將苗木根對根分層放在濕潤物上,在根間稍放些濕潤物。苗木裝滿後,最後再放一層濕潤物。

具有規格要求的應時花卉:可帶土球、套袋裝箱包裝。

带土球掘苗的常绿树、名贵树种和花灌木大苗:用蒲包和草繩進行單獨包裝。

乔木类、裸根大苗装车:根系在前,樹梢向後,順序碼放,不要壓得太緊,不超高(4m),梢不拖地,根部蓋住,用繩子捆好。

土球苗裝車時樹冠要用草繩攏住

苗不到2m可立放,2m以上應土球在前,樹梢向後,斜放或平放,並用木架將樹冠支穩

土球小於20cm的可碼放2-3層,裝緊

直徑大於20cm的只放一層

裝車時在樹體與車廂邊沿接觸部位全部用緩衝物鋪墊運輸途中:有專人押運,對苗木定時進行檢查

短途運輸:中途不要停留

長途運輸:注意檢查苗木的溫度和濕度、在蔭涼處停車休息

到達目的地後:及時卸車,按碼放順序後裝先卸

小土球苗:抱球輕放

大土球苗:順搭板滑下

裸根苗失水過多的:應及時浸水

不能及時栽植的苗木:需立即假植

第六節苗木的假植和貯藏

贮藏苗木的目的:保持苗木品質、減少苗木失水、防止發黴和凍害,最大限度保持苗木的生命力。

貯藏苗木的方法:假植和低溫貯藏

一、苗木的假植

假植: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

1、假植的類別與方法

(1)臨時假植:起苗後不能及時栽植,暫時用濕土培埋根系。

(2)越冬假植:入冬前將苗木全部埋入假植溝內安全越冬的方法。

臨時假植方法:

選地:土層濕潤處

挖假植溝:深20-30cm,寬20-30cm

放苗:成捆的苗木5-10捆一排、

不捆的苗木50或100株一排直立或

斜放入溝中;

挖第二排假植沟,用挖沟的土埋好

第一排苗木根系

假植時間:5-10天

越冬假植的方法:

选地: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交通

方便,背風的地方

假植沟的方向:與當地主風方向垂直

挖假植溝:迎風面溝壁挖成45度斜坡

背風面溝壁挖成垂直

假植溝規格

沟深:為苗高的1/2(小苗:30-40cm、中苗50-60cm、大苗70-80cm)

沟宽:100-150cm

溝長:依假植苗木數量而定放苗:將分好級的苗木,按品種規格

分別排列於斜壁上,用細碎濕

土埋严苗木根部,再放第二排苗

埋土:覆土厚度為苗高的1/3-1/2;

温度降到0-5度時,用土將苗木

全部埋嚴,苗梢上部再覆土

10cm;當溫度降到0度以下時,

再二次覆土20cm。

寒冷地區假植苗木:假植溝深80cm,苗木全部埋嚴,苗梢上覆10cm厚的土壤,再加蓋一層10cm左右厚的稻草或樹葉,最後再覆土15-20cm

风沙大的地区:在假植溝迎風面設置風障防風

南方冬季温暖无大风地区:可將苗木直立假植,兩側培土假植注意事項

1、苗木入溝時,不能帶有樹葉

2、一條假植溝最好假植同一樹種、同一

規格的苗木

3、同一條假植溝的苗木,每排數目要一致

4、假植完後,假植溝要編號、插標牌,

注明苗木品種、規格、數量

5、假植期間定期檢查,土壤保持濕潤

6、春季不能及時運走栽植,需遮蔭降溫(1)乾果類

特徵:果實成熟後果皮乾燥

成熟時果皮開裂,種子散出:

蒴果、荚果、蓇葖果

成熟时果皮不裂,种子不散出:

坚果、颖果、瘦果、

翅果、聚合果(2)肉質果類

特徵:果實成熟後,果皮肉質化

漿果、核果、梨果

(3)毬果類

種子著生在種鱗腹面,聚成毬果:落葉松、樟子松、雲杉、柏樹等

种子着生在肉质种皮或假种皮内:紅豆杉、羅漢松等2、種子成熟

从种子发育的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特征看,种子成熟包括:

(1)生理成熟

(2)形態成熟(1)生理成熟

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当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这个时期的种子成熟为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的種子特點:

①種皮不致密,不具有保護功能

②種子含水量較高,營養物質處於易融狀態

③种子容易失水,急剧收缩,不利于种子收藏,影响发芽率

④對病蟲害抵抗能力較弱

(2)形態成熟

当种子完成了种胚的生长发育过程,呼吸作用微弱,进入休眠状态,外部形态呈现成熟的特性,这时的种子成熟称为形态成熟。

形態成熟的種子特點:

①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較強,種皮緻密、堅實、抗害能力強

②含水量降低,營養物質處於難融狀態

③呼吸作用微弱,进入休眠状态,耐贮藏

(3)生理後熟

种子在外部形态上已达到形态成熟,但胚没有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适当条件贮藏后,种胚才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正常的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完全成熟的種子的特點:

種子所含的幹物質不再增加

種子含水量降低

种皮坚韧致密并呈现特有色泽

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发芽率3、種子成熟度的鑒別

(1)根據外部形態特徵確定

①果实变色②果实变甜

③酸味减少④涩味消失

⑤果實變軟⑥果實變香

(2)用果實的比重測定成熟(針葉樹毬果)(3)解剖法測定種子成熟

①壓磨:飽滿種粒壓後無漿,有

白粉

②火烧:飽滿種粒有爆破聲

③刀切:切時費力,胚乳或子葉

為粉狀4、種實脫落特性

(1)種實脫落方式

针叶树球果类:

①種子成熟後,整個毬果脫落

②球果成熟后,果鳞开裂,种子脱落

③球果果鳞与种子一起脱落闊葉樹種實脫落方式

①肉質果類和堅果類:整個果實脫落

②蒴果和莢果類:果皮開裂,種子脫落或飛散(2)種實脫落期

①果實懸掛在樹上,較長時間不落

②成熟期與脫落期很相近

③种实成熟后立即脱落或随风飞散

5、確定適宜的採種期

①成熟後較長時間不脫落的樹種:在形態成熟後及時採種

②成熟期和脫落期相近的樹種:注意及時觀察和採種

③對深休眠的種子:生理成熟後形態成熟前採集,立即播種或層積催芽6、選擇採集種實的母樹

(1)先考慮在良種繁育基地進行(2)母樹應具有培育目標所要求的典型特徵

(3)母樹發育健壯,無機械損傷,未感染病蟲害

(4)母樹年齡以壯齡為好

7、種實採集方法

(1)地面收集:種實粒大的樹種

(2)張網收集:不需脫粒工序的種子

(3)樹上採集:小粒或脫落後容易飛散的樹種

(4)伐倒樹上採集:種實成熟後不立即脫落的樹種

(5)水上收集:輕的種子8、採集種實前的準備、種實登記及注意事項

採種前:

①安排好人力、物力、機具、器具

②編制採種計畫,調查好種子林

③預測產量,確定採種期

④制定驗收制度

⑤訓練、傳授採種技術及安全教育

採種時:

系牢安全带、戴上安全帽、

有病者及酒后不准上树、

晴天採種、注意保護母樹

採種後:

立即登记,运往指定地点

优良类型或品种单采单收

注意溫濕,防止發黴

防鼠防虫二、種實調製

种实调制:種實採集後,為了獲得純淨而質優的種實並使其達到適於貯藏或播種的程度所進行的一系列處理措施

種實調製的內容

脱粒、净种、干燥、

分级、种子消毒、

出种率、种子登记等(一)乾果類調製:

乾果類:指蒴果、莢果、

堅果、翅果等

1、蒴果類調製

(1)含水量低的蒴果:陽光下曬乾脫粒、淨種。如丁香、紫葳、泡桐

(2)種粒較小的楊柳樹種:采後立即放入乾燥室內乾燥

(3)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陰乾脫粒

(4)有一定漿汁的蒴果,在容器中搗碎果皮,用水沖洗獲得種子後陰乾,如衛矛

2、莢果類:

(1)莢果類種子一般含水量較低,可爆曬,用木棒敲擊脫粒,如紫藤、紫荊、合歡等

(2)需濕藏的種子不宜暴曬:木蘭、八角

3、翅果類:

①多數翅果含水量低,采後曬乾去雜,如白蠟、臭椿、楓楊、水曲柳等

②少數翅果不能爆曬,容易喪失發芽力,只能陰乾,如榆、杜仲等

4、堅果類:

(1)含水量較高的果實,如板栗、櫟類等堅果,采後及時手選或粒選,在通風處陰乾

(2)含水量低的果實,如椴樹、梧桐,可日曬去掉果柄、苞片

(二)肉質果類種實調製

肉質果類:漿果、仁果、核果、

包在假種皮中的種實

特点:果皮多肉質

含較多的果膠和糖類

容易发酵和腐烂

調製工序:軟化果肉

揉碎果肉

用水淘洗出种子

干燥净种

1、種粒細小的肉質果

将果实堆积变软后碾压,放到水中,木棍搅拌,种子下沉,果肉和杂质漂浮,涝出种子阴干2、種粒較大的肉質果

(1)果實堆積變軟,人工剝離

(2)將果實堆積變軟後碾壓,放到水中,木棍攪拌,種子下沉,果肉和雜質漂浮,澇出種子陰乾(同上)3、果肉粘稠的肉質果

水浸、捣烂、搅拌、漂洗

4、果肉為粘膠質的肉質果

用石磙或木棒捣碎碾压,放入水中浸5-7天,常換水,再搗爛果肉後沖洗,得到乾淨種子5、富含油脂的肉質果

捣烂果肉后,用1%堿水浸泡脫脂,油脂浮出後,撈出油脂果皮即得淨種(三)毬果類的調製

1、毬果類脫粒:乾燥,種鱗開裂,種子脫出

2、乾燥的方法:

(1)自然乾燥法

(2)人工乾燥法(1)自然乾燥法:利用陽光爆曬,毬果乾燥開裂,種子脫出

注意:經常翻動、注意避雨、

未脱净的球果可用木棒敲打

含松脂多,不易开裂的球果:用堆漚法。40℃溫水或草木灰水淋洗毬果——覆蓋發熱——毬果成褐色並有部分鱗片開裂——攤曬脫粒

(2)人工乾燥法:

在专门的干燥室干燥、用球果真空干燥机干燥脱粒

(3)去翅:

手工揉搓

用去翅机(四)淨種方法和種子分級

1、淨種定義:使種子清潔、純淨,不含鱗片、果屑、枝葉、空粒、碎片、土塊、廢種子、異類種子等夾雜物2、淨種方法

(1)風選:利用農用風車和簸揚

機,適用於中小粒種子

(2)水選:根據種子比重進行分級

注意:浸泡時間不能過長,

种子阴干

(3)篩選:用眼孔大小不同的篩

子,將大於或小於種子的雜物除去

(4)粒選:適用於大粒種子

3、種粒分級:將某一樹種的一批種子按種粒大小進行分類

方法:篩選分級、種子分級器

4、出種率:初採種實中所出的純淨種子的重量百分比

公式:出種率=純淨種子重量/初採種時重量×100%

作業一、名詞解釋生理成熟、形態成熟、生理後熟、種實調製、淨種、二、種子的化學成分

1、種子的營養成分:糖類、脂肪、蛋白質

2、種子內的生理活性物質:

酶:參與種子內的生理生化過程

維生素:主要為維B、維C、維E

激素类物质:

生長素IAA、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K、乙烯E、脫落酸ABA

3、種子內的其他化學成分

色素:控制種子的色澤

礦質元素:磷鉀鈉鈣鐵硫錳

单宁及其他酚类物质三、保持種子生活力的原理

根據不同樹種和品種的不同要求,創造最適宜的環境條件,控制種子的呼吸作用,使其處於最微弱的狀態下,並設法消除導致種子變質的一切因素,最大限度延長種子生命(一)影響種子生活力的內在因素

1、種子壽命

2、種子成熟度

3、種子含水量

1、種子壽命

種子壽命:種子從完全成熟到喪失生命所經歷的時間

園林植物的種子壽命: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種子維持其生活力的期限(1)短壽種子:一般壽命在三年以下,個別僅維持一個月左右,主要是澱粉性種子

(2)中等壽命的種子:生活力保存期在3—10年之間,多為含脂肪、蛋白質多的種子

(3)長壽種子:生命力保存期超過10年

種皮緻密,透氣性差,所含脂肪較高,含水量較低2、種子成熟度

(1)未充分成熟的種子:含糖量、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強,易染黴菌,不耐貯藏

(2)調製過程中破碎和受傷的種子:種皮保護性能降低,呼吸作用加強,微生物容易入侵,壽命縮短

3、種子含水量

種子含水量:種子中游離水和結合水的重量占種子重量的百分率

種子安全含水量(標準含水量):保持種子活力而能安全貯藏的含水量游離水分多:酶易活化,貯藏物質水解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旺盛

種子含水量低:呼吸作用微弱,酶呈鈍化狀態,水解營養物質的能力弱,抗低溫能力強

種子含水量太低:酶失去活性,染色體畸變,種子劣變加速(二)影響種子生活力的環境條件

1、溫度:對一般種子,貯藏的最適溫度為0—5℃。

温度过高,如湿度大,酶的活性增强,种子内部物质分解转化;

溫度過低,種子會受到凍害,失去生活能力。

2、濕度:一般貯藏種子,相對濕度在30-50%為宜

種子含水量隨空氣相對濕度變化而變化

3、空氣條件:

①含水量低的種子:呼吸作用微弱,需要氧氣極少,不通氣的情況下,能長久保持生命活力

密封後種子貯藏於缺氧條件下可較長保持生活力

②含水量較高的種子:有氧呼吸釋放出水汽、CO2、和熱量。應及時通風乾燥

無氧呼吸形成醇、醛、酸,對胚產生危害

4、生物因數

(1)真菌、細菌侵染

(2)蟲害、鼠害

控制微生物活動的重要手段

提高种子纯度

保持种皮的完整无损

降低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降低种子的含水量三、種子的貯藏方法和運輸

(一)種子貯藏方法

干藏:將乾燥的種子貯藏在乾燥的環境中,有時可結合低溫和密封條件進行貯藏

适于除自然条件下贮藏易丧失生命力的种子和适宜湿藏的种子以外的全部种子

濕藏:將種子貯藏在一定濕潤而又低溫

通氣的環境中進行貯藏

1、幹藏法

(1)普通幹藏法:適宜秋季成熟、春播的短期貯藏種、內含物不易轉化的油脂性種子

方法:將充分乾燥的種子裝入麻袋、箱、桶等容器中,放於乾燥低溫或常溫的倉庫中

注意:種子不能放在潮濕處

種子堆得不能太厚、及時觀察

(2)低溫幹藏法:要有專門的貯藏室或控溫、控濕的種子庫

將貯藏室或種子庫的溫度降至0-5℃,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

(3)密封幹藏法:適用於普通幹藏法和低溫幹藏法容易失去發芽力的種子,及需要長期貯藏的珍貴種子

密封時,種子須精選,並乾燥到標準含水量,容器應經過消毒,容器內可放些乾燥劑

(4)低溫密封幹藏:將密封幹藏好的種子容器放在能控制低溫的種子貯藏庫內,庫內溫度達0℃左右,相對濕度達50%以下

(5)特殊幹藏:局部真空貯藏、惰性氣體貯藏、二氧化碳貯藏等2、濕藏法:分坑藏和堆藏

(1)坑藏法:

①地點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向陽,排水好,管理方便

②坑的規格:寬、深0.8-1m,長根據種子多少定

③種子堆放:坑底鋪一層10-20cm木板、磚或粗沙

種沙按1:3混合或種沙分層放至離坑沿20-40cm(沙的濕度60%)

④最上面覆以沙子、稻草,周圍挖好排水溝

⑤溫度控制在0-5℃

⑥坑中央每隔1m插一束秸稈把

⑦半個月至一個月檢查一次(2)堆藏法

室内堆藏:南方多雨高溫地區

①地点选择:選乾燥通風、

陽光直射不到的房間、

种子库或地窖

②方法:

先在地面洒少量水

再铺一层10cm濕沙

將種子與濕沙按1:3混合堆放,也可分層放置

堆放高度50—80釐米,上面蓋濕沙

溫度0-3℃

每隔1米放一束通氣把

室外堆藏:選擇背陰乾燥處

具體方法同室內堆藏,但種子堆外面要做好覆蓋,防雨水淋濕和動物危害堆藏法貯藏種子注意事項

经常翻动

适时加水

水分不宜過多

保持低温(3)其他種子貯藏技術

超低溫貯藏:利用液態氮,將種子置於-196℃的超低溫下

適用於珍貴種子長期保存

超干贮藏:種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密封後在室溫條件或稍微降溫條件下貯存種子的方法(二)種子調撥、包裝和運輸

1、種子調撥:

掌握原則

(1)儘量採用本地種子

(2)在調進外地種子時,儘量選用與本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區所產種子

(3)由北向南和由西向東調運的範圍可比相反的方向大

(4)垂直調撥種子,海拔不宜超過300-400m2、種實包裝和運輸

運輸前:根據種實類型進行適當乾燥或保持適宜的濕度

安全包裝、編號、填寫種子登記卡(樹種名、種子各項品質指標、採集地點和時間、重量、發運單位和時間)運輸途中:注意覆蓋、防止雨淋、暴曬、凍害,防止種實過濕發黴或受機械損傷,確保種子活力

到達後:立即檢查、攤晾、貯藏或播種(1)含水量低、幹藏的種子:

裝袋運輸,包裝不宜太緊太滿

(2)含水量高和易失水的種子:

用塑膠布或油紙包好放入木箱或籮筐中運輸

(3)極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

密封貯存運輸作業

一、名詞解釋:幹藏、濕藏

二、简答题

1、如何保持種子的生活力?

2、影響種子生活力的內在因素

3、影響種子生活力的環境條件

4、控制種子中微生物活動的重要手段有哪些?

5、堆藏法貯藏種子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種子品質檢驗的意義

1、測定淨度,瞭解種子中雜物的情況

2、測定發芽能力,避免將發芽率低的種子進行播種

3、測定種子淨度、發芽率、千粒重,判斷種子對播種的適用程度,計算合理的播種量

4、測定含水量,保證種子貯藏和運輸的安全

5、在種子檢驗的基礎上,提出種子劃分等級的標準

6、種子檢驗可防止種子病蟲害的蔓延和傳播一、抽樣:抽取有代表性、數量能滿足檢驗需要的樣品

1、劃分種子批

種批:來源和採集期相同、加工調製和貯藏方法相同、品質基本一致、並在規定數量內的同一樹種的種子

初次樣品:從種批的一個抽樣點取出的少量樣品

混合樣品:從一個種批中抽取的全部初次樣品合併混合而成的樣品

送撿樣品:送交檢驗機構的樣品

測定樣品:從送檢樣品中分取,供進行某項品質測定用的樣品2、提取初次樣品

取樣器取樣:容器盛裝的種子或袋裝種子

徒手取樣:散堆種子數量不多,堆的深度不超過40cm、帶有附屬物、不易流動的種子

注意:取樣部位要分佈全面、均勻

取樣的數量要基本一致電動取樣器扡樣器3、混合取樣

(1)混合樣品數量:不少於送檢樣品的10倍

(2)混合方法:通過分樣器2-3次

4、送撿樣品

(1)取得送撿樣品的方法:

四分法(对角线法)

分样器法

(2)送撿樣品的重量:見表p71大容量分樣器離心式分樣器鐘鼎式分樣器二、種子淨度的測定

种子净度:在被测样品中,纯净种子的重量占测定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数

(一)測定樣品所需重量

粒大的種子:300-500粒種子

其他種子:要求在淨度測定後,能有純淨種子2500-3000粒

(二)测定种子净度方法和步骤

1、提取測定樣品

將收到的送檢樣品採用四分法或分樣器法進行分樣

2、分析測定樣品

将测定样品倒在玻璃板上,把纯净种子、废种子和夹杂物分开

(1)純淨種子:完整無損發育正常的種子、難識別的空粒、雖種皮有損但仍有發芽能力的種子

(2)廢種子:能明顯識別的空粒、腐壞粒、已萌芽的喪失發芽力的種子、嚴重損壞的種子和無種皮的裸粒種子

(3)夾雜物:不屬於檢驗對象的東西3、稱量樣品:精確稱量純淨種子、廢種子和雜物的重量

4、計算

淨度=純淨種子重量/(純淨種子重量+廢種子重量+雜物重量)×100%

注:測定樣品各部分重量之和與樣品原重之差超過容許誤差p73,則應重測精細種子淨度儀觀察板三、種子重量的測定

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種子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測定千粒重的方法:

1、千粒法:用手或數種器從待測樣品中亂數取1000粒種子稱重,共選2組,計算平均值,求算千粒重。

若兩組重量之差不超過兩組平均重量的5%,則平均重量即千粒重

2、百粒法:用手或數種器從待測樣品中亂數取100粒,重複8次,分別稱重,計算標準差、變異係數

數粒板數粒及分樣設備數粒儀

測定合格標準:一般種子變異係數不超過4%,大小懸殊的種子變異係數不超過6%

3、全量法:純淨種子數少於1000粒,可將全部種子稱重,然後換算成千粒重四、種子含水量的測定

種子含水量:种子中所含游离水和胶体接合水的重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1、含水量樣品的提取

将送检样品倒在洁净玻璃板上,用四分法提取2份測定樣品

2、含水量測定方法

(1)標準法(恒重法)

①在感量為0.001g天平上準確稱重

②打開盒蓋,置於105℃烘箱內連續乾燥5-6小時

③取出,蓋好蓋,於乾燥器內冷卻到室溫,準確稱重

注意:兩份樣品測定結果允許0.5%的

誤差、種子含水量保留一位小數

電子天平多用途實驗室烘箱(2)130℃高溫快速法

①将烘箱预热至140-145℃

②将称好的两份试样迅速放入箱内

③5分鐘內使烘箱溫度調至130℃開始計時,烘60-90分鐘

④立即取出加蓋,乾燥器內冷卻20-30分鐘

⑤稱重計算(3)甲苯蒸餾法(揮發性物質含量多的種子)

①用鉻酸洗液洗淨水份測定器,再用輕水沖洗,用蒸餾水洗2-3次,最後用酒精洗一次,陰乾

②將甲苯倒入蒸餾瓶中,再將樣品放入甲苯中,連接蒸餾瓶和冷凝管,加熱蒸餾瓶,使甲苯沸騰,種子中的水份氣化出來,經冷凝管結成水。用分數值為0.1ml的承接管收集水分,得到含水量(4)儀器測定法:紅外線水分速測儀p76

多爾400水份測定儀高精密穀物水分測定儀五、種子發芽能力的測定

種子發芽力:種子在適宜條件下發芽並長成植株的能力

(一)提取測定樣品

将净度测定的纯净种子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充分混合,用四分法将种子分成四份

每份随机取25粒組成100粒,重複4次(二)用具和種子滅菌

发芽试验设备:電熱恒溫發芽箱、變溫發芽箱、光照發芽箱、人工氣候箱、發芽室、活動數種板、真空數種器

发芽床:保水性好、通氣性好、無毒、無病菌

发芽床材料:紗布、濾紙、脫脂棉、細紗、蛭石光照發芽箱電腦種子發芽室人工氣候箱發芽盒種子發芽預防黴菌感染:準備使用的器具滅菌

發芽箱:在發芽試驗前2-3天噴福馬林密封

種子:可用過氧化氫(35%,1小時)、福馬林(0.15%,20分鐘)進行滅菌(三)發芽促進處理

一般種子用45℃水浸種24小時

有些種子在浸種後需要催芽(四)放置種子發芽

发芽促进处理的种子,用清水冲洗2-3次

用小镊子将种子均匀放在发芽基质上(纱布、滤纸、脱脂棉等),每个发芽皿放100粒種子,重複3-4次

發芽實驗注意:種粒之間保持距離

以沙為基質,將種子壓入沙內,種子與沙面相平

培养皿上贴上标签,注明树种、样品号、放置日期

(五)發芽試驗的管理和觀察記載

每天或隔天观察记录

检查发芽环境的温度和水分状况

發芽皿發芽的要經常揭開蓋子通氣

轻微发霉的种子可用清水冲洗后再放回(若发霉种子超过5%,應及時更換發芽床和發芽器皿)

記錄專案

(1)正常發芽粒:長出正常的幼根,且幼根達到一定長度的種粒

特大粒、大粒、中粒种子:幼根長度大於種粒長的1/2,為發芽粒

小粒或特小粒种子:幼根長度大於種粒長,為發芽粒

(2)異狀發芽粒:胚根形態不正常

胚根出自珠孔以外的部位、胚根呈负向地性等

(3)腐壞粒:內含物腐爛的種粒(六)計算發芽試驗結果

1、發芽率(實驗室發芽率):在發芽試驗終期正常發芽種子數占供試種子數的百分率

按組算出每組的發芽率,

求出4組的算術平均值

檢查組間誤差

2、發芽勢:指以日平均發芽數達到最高的那一天為止,正常發芽的種子數占測定樣品種子總數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同发芽率,容许的误差为计算发芽率时的1.5倍六、種子生活力的測定

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一)四唑氮染色法

1、原理:無色的四唑氮在有生活力種子胚細胞中的脫氫酶作用下產生不溶性的紅色化合物

2、測定步驟

(1)配製藥液:0.5g四氮唑粉溶於100ml蒸餾水中,PH值在6.5-7,黑暗保存

(2)浸種取胚

①浸種:将样品浸在20-30℃水中

大粒厚皮種子浸3-5天,小粒薄皮種子浸2天,每天換水

②取胚:解剖刀或鑷子取出種胚,(100粒為一組,共4組),放入清水中

(3)染色觀察:

△將4組種胚分別放入小燒杯或發芽皿中

△加入四氮唑溶液,淹沒胚,

△放在黑暗或弱光處,25-30℃溫度下,

經2-3h上色,

△染色完畢,取出種胚,清水沖洗,置白色

濕潤濾紙上,逐粒觀察、記錄

△(種胚全部未上色、胚根、胚芽未上色、

胚軸環形未染色,為無生命活力種子)

(4)結果計算(二)靛藍染色法:多數針、落葉樹種子使用

1、染色原理:靛藍不能滲入活細胞的原生質中,而滲入死細胞的原生質

2、靛藍濃度:0.05-0.1%

3、染色時間:20-30℃需2-3小時

10-20℃需3-4小時

4、染色方法同四氮唑染色(三)碘-碘化鉀染色:針葉樹種子

原理:種子發芽時產生澱粉,

澱粉遇碘試劑,使種胚呈

暗褐色或黑色七、種子優良度的測定

優良度:優良種子占供試種子的百分數

優良種子:通過人為的直觀觀察種子硬度、種皮顏色、光澤、胚和胚乳的色澤、狀態、氣味來判斷種子優良度的測定方法

1、解剖法

方法:從淨度分析所得純淨種子中隨機抽取400粒種子,分成4組測定。

沿種胚剖開種子,觀察種胚

全貌

優良種子:種粒飽滿、種胚健康、

色澤正常

低劣种子:種粒空癟、腐爛變質、

受病蟲害侵染、

种胚发育不健全

2、擠壓法:適用於小粒種子

將純淨種子放在水中煮沸

随机取400粒種子,分4組

在玻璃片上挤压,每次10粒

计数计算

飽滿種子:擠出乳白色的種仁

八、種子健康狀況測定

(一)蟲害檢驗方法

1、成蟲或幼蟲暴露於種子外面:肉眼檢驗

將送撿樣品置於18-25℃溫度下半小時

將樣品到在玻璃板或瓷盤上

选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过筛

肉眼或5-10倍放大鏡檢查

撿出害蟲,鑒定種類和數量

2、受害種子有明顯特徵:從檢驗樣品中用四分法分取試驗樣品,放在玻璃板或白瓷盤上逐粒檢查

3、檢驗隱藏在種子內部的害蟲

剖粒檢驗:逐粒切開檢驗

透視檢驗:x光機透視(二)病害檢驗:根據病害傳播類型和病原特性決定

1、肉眼檢驗:適用於大粒種子

方法:從送撿樣品中隨機取出100粒種子,切開,除去種皮,用肉眼或5-10倍放大鏡檢查,取出病原體或病粒,統計計算

2、直接鏡檢:從試驗樣品中選出有病變的種子,挑選病部,在400倍顯微鏡下直接檢查、鑒定

3、洗滌檢驗:適用於種子表面帶菌而肉眼不能看見的病害

方法:

四分法取試驗樣兩份,每份5g

分别倒入三角瓶内

注入蒸馏水10ml,充分振盪5或10分鐘

將懸浮液分別倒入離心管內,離心5分鐘,病原體沉於管底

留1ml懸浮液,振盪均勻

用玻璃棒將懸浮液滴於5-10片載玻片上

蓋上蓋玻片,顯微鏡下檢查

每片检查10個視野,計算病原體的種類和每視野的孢子數九、種子品質檢驗結果及品質檢驗管理

1、填寫種子品質檢驗結果單

2、檢驗合格的種子由檢驗部門簽發合格證明書

3、根據種子分級標準定出種子等級

4、對不合格者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處理意見播種品質優良:指種實純淨、飽滿、千粒重大、發芽率高、生活力強等。

影响播种品质优良程度的因素

(1)母樹的遺傳性狀

(2)母樹的生長環境

(3)種實經營狀況

(4)種實的生產水準有關園林植物結實:指植物孕育種子

或果實的過程

種子組成:胚、胚乳、種皮

果實組成:種子、果皮

《種子法》規定種子的範疇:

籽粒、果實、莖、苗、芽、葉等繁殖材料

第一節園林植物的結實規律一、種實的形成

1、花芽分化:

(1)在開花的前一年夏季至秋季

花芽分化:早春開花植物

(2)在春季進行花芽分化:夏秋

開花植物

(3)一年多次花芽分化、多次

開花:熱帶的一些植物2、開花

3、授粉

被子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