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_第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_第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人教版物理授课:小包老师日期:202X01机械运动教材知识梳理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①________,符号:②________.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③______)、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单位换算:1km=1000m,1dm=④________m,1cm=⑤________m,1mm=⑥______m,1μm=⑦________m,1nm=⑧________m.米mcm10-110-210-310-610-9

中考要点全梳理考点清单(2)常考长度估测: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b.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⑨________;c.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d.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⑩________;e.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⑪______.(3)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⑫________、三角尺、卷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mcmmm刻度尺(4)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量程:刻度尺的测量⑬________(量程要适待测物).分度值: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知精度).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精确程度(零刻磨损换整刻).示例1范围放:零刻度线⑭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⑮________,不能歪斜.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⑯____________________.记:测量结果要由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两部分组成.对准平行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单位示例2如图甲、乙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⑲________;如图丙刻度尺的读数正确的是⑳________,测量结果为________.21甲B4.00cm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单位换算:1h=______min,1min=______s.(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运动场和实验室:________.(3)常考时间估测:a.演奏1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为46s;b.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__;c.成年人1min脉搏跳动大约70次;d.橡皮从课桌上落下的时间大约为0.5s.222324252627秒s6060停表s3.误差与错误误差定义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差别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________、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造成原因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区别误差是__________避免的,错误是________避免的(均选填“可以”或“不可以”)2829303132测量值真实值平均值不可以可以考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参照物定义: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①___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②________的.运动静止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适总时结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③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考点3运动的快慢1.速度(1)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的路程①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b.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②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长短(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③________与④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⑤________表示.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⑥_______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⑦_______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⑧________.路程时间v快慢路程快(3)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

s表示路程,单位m(km)公式:v=⑨______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m/s(km/h)单位换算:1m/s=⑩________km/h变形公式:求路径s=⑪________;求时间t=⑫___.特别提醒: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4)常考速度估测: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3.6vt2.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⑬______且⑭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⑮_______.(3)平均速度定义:在变速运动中,常用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意义: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直线速度不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或“×”,如不正确,请在下面的空白处说明错误的理由.1.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理由:2.物体在全程上平均速度等于各段路程上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理由:

失警分示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大;相同路程,运动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大××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1.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

站台上,你坐在甲车厢中向

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

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

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RJ八上P17图1.2-3)

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2016郴州7改编)乙车图说物理

2.如图所示,同速同向行驶

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正在

田间作业,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_____的,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________的.(2014资阳15改编)(RJ八上P18图1.2-4)运动静止

3.①如图是加油机给战机加油的情形,以________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RJ八上P18图1.2-5乙)(2016泸州3改编)②如图是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的情形,两者在空中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当加油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的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加油机地面相同减小减小

4.如图,站在扶梯上匀速

上楼的小红,以一楼地面

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

的,以扶梯为参照物,她

是________的.(2016海南

3改编)(RJ八上P18图1.2-5)运动静止

中考考点清单

湖南三年中考命题点1时间、长度、速度的估测3.(2016岳阳1题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质量50kgB.正常体温42℃C.步行速度5m/sD.身高1.65cmA【解析】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40~60kg,正常体温为37℃,步行速度大约为4km/h,合1.1m/s,正常的身高在1.5m~1.8m.4.(2016益阳1题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解析】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A正确;指甲的宽度约为1cm,B错误;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C错误;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大约是1s,D错误.A命题点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2.(2016怀化19题3分)小明同学在参加今年物理实验考查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物体长度为________cm.【解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因为物体两端对应的刻度分别是2.00cm和5.25cm,所以其长度是5.25cm-2.00cm=3.25cm.第2题图13.253.(2015张家界11题2分)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解析】使用刻度尺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根据题图中被测物体的端点可读出物体的长度为1.35cm(其中0.05cm为估读值).第3题图A1.35命题点3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1.(2016邵阳2题2分)“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解析】根据题意,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因而他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而B、C、D均相对于小华发生了位置改变.故选A.A3.(2016长沙19题3分)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D【解析】司机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始终不变,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A错误;汽车相对于高架桥位置不断改变,所以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B错误;汽车和司机相对于桥上的路灯是向北运动的,C错误;路灯相对于司机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以司机为参照物,路灯是运动的,D正确.故选D.命题点4速度的相关计算1.(2014湘潭1题2分)某中学生按正常速度步行4km,所需要时间大约是()A.40sB.8minC.1hD.4h【解析】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步行4km所需的时间≈3.333s≈55.6min≈1h.C4.(2016郴州20题4分)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解析】小明的速度,依题意有:s小丽+s小明=s,即v小丽t+v小明t=s,即3m/s×t+5m/s×t=400m,解得t=50s.550命题点4

s-t、v-t图像的理解及的相关计算1.(2015衡阳12题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第1题图C【解析】由图像可知,小明的s-t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s-t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全程中,两人运动的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2.(双选)(2015株洲16题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第2题图AD【解析】从图像中可知,甲和乙在10min到达图像中的同一点,即在该点相遇,A正确;甲在1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km,而乙通过的路程为1km,则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B错误;相遇前,乙在1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km,则速度是原来的2倍,C错误;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

,乙的平均速度为

,则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D正确.故选AD.

常考类型剖析类型1速度公式()的相关计算例1(2016扬州改编)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动车从上桥到离开桥,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s.50115023【解析】动车行驶的速度为=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通过的路程为s=s车+s桥=150m+1000m=1150m,所需要的时间为=23s.例2[2015长沙37(1)](节选)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扫技术和人工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扫机器人.小五在室内运动场上试用中发现,该机器人在1min内沿直线匀速清扫的距离为18m,若它在运动中所受阻力为105N,问:(1)此机器人在清扫地面时运动的速度为多大?解:机器人运动的速度=0.3m/s.例2题图类型2s-t、v-t图像的理解及应用例3如图是小车运动的s-t图像.(1)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纵坐标表示的是______.(2)AB段小车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BC段小车处于________状态.(均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静止”)(3)AB段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BC段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CD段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m/s.(4)AD段的小车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小数)时间路程匀速直线运动静止1020.86例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1)横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__,纵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2)0~3s内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3~4s内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均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静止”)(3)0~3s内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m/s,3~4s内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m/s.例4题图时间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静止20(4)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3~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5~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5)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小数)例4题图4042.331.实验原理(①________)2.实验器材的选取(停表、刻度尺)3.刻度尺读数、停表读数4.斜面的倾斜角不宜过大的原因(减缓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减小实验的误差)5.金属片的作用(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

命点题

实验突破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6.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记录时间也是如此)7.平均速度的计算(小车通过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8.判断小车(物块)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能量转化(小车从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重力的作用,做加速运动;不计阻力做功,下滑过程中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②_______)9.误差分析(斜面倾角较大,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10.实验注意事项(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动能例(2016莆田)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计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例题图(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40.0025【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0cm-40.00cm=40.00cm;tAB=1.6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25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解析】(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知,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解析】(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同一位置(4)vBC______vAC(选填“>”“<”或“=”).【解析】(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5)该实验测平均速度用的是________测量法(选填“直接”或“间接”).(6)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补充设问>间接时间(7)实验时为了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8)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补充设问【解析】(7)为了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所用时间,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小车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所用时间变小.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快为梦想不止步授课:小包老师日期:202X02声现象教材知识梳理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①________产生的.②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振动振动

中考要点全梳理考点清单3.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⑥________和⑦____有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⑧______,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⑨______m/s.(3)快慢:一般情况下,⑩________传声最快,⑪________传声较快,⑫________传声最慢.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④_____;真空⑤_____传声.波液体不能种类温度不同340固体液体气体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⑬________形成回声.(2)辨别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⑭______s),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⑮______m时,人才能听到回声,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亮.(3)利用:回声测距离:s=⑯________.反射0.1171.讲话时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理由:2.振动停止,声音消失()理由: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理由:失分警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考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①________.(1)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②________则音调越高,频率越③________,则音调越低.(2)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④____,简称⑤________,符号:⑥________.(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20000Hz(4)超声波:频率高于⑦________Hz的声.(5)次声波:频率低于⑧________Hz的声.高低高低赫兹赫Hz20000202.响度:声音的⑨________.决定因素:物体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越⑩________,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音色:声音的⑪________.决定因素:发声体的⑫________、⑬________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就不同.人耳听声的条件:a.物体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声音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之内;d.响度不能太小;e.人耳距离发声体不能太远.适结总时强弱大品质材料结构1.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理由:2.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理由:3.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理由:失警示分×××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声音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高如果人距离发声体太远,就听不到声音考点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举例声音可以传递①_________超声波:回声定位、倒车雷达、“B”超、超声波探伤次声波:预报或监测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声音可以传递②_________清洗物体、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信息能量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①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强弱的等级(1)单位:②________,符号为dB.(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无规则分贝3.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产生:在③________减弱,如:禁止鸣笛、摩托车安装消声器.(2)阻断噪声传播:在④______________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道路两旁植树等.(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⑤________减弱,如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头盔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1.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理由:2.“禁止鸣笛”的标识,是用于警示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理由:失示警分××乐器的声音若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也是噪声“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图说物理

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RJ八上P32图2.2-1)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2016茂名20改编)振动响度音调

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多次被音叉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这说明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RJ八上P34(2014淮安1改编)图2.2-3)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如图所示的编钟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编钟时编钟________发声;每个编钟之间发声的________不同,编钟和

(RJ八上P36图2.2-5)

其他乐器相比发声的________不同.(2012怀化4改编)振动音调音色4.如图,在8个相同的

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RJ八上P37图2.2-7)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是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________.(2014绵阳6改编)瓶子低5.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这说明了声音能够____________.(2014(RJ八上P39图2.3-3)本溪13改编)超声波传递信息6.如图,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前点燃一支蜡烛,可以观察到烛焰在摇曳,这表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教材素材改编)(RJ八上P40图2.3-5)能量

湖南三年中考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2015岳阳2题3分)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解析】将钟罩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听到的电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可知,若罩内为真空,人们将听不到声音,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正确;B探究的是声波具有能量,C探究的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D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C、D都是错误的.故选A.4.(2016娄底15题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解析】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海水是传播声波的介质;当声波从海面上发射后,先传播到海底,然后从海底反射回来,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再到达海面所需要的时间为2t,=4.5s,则2t=9s.液体9命题点2声音的特性1.(2016岳阳2题3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解析】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鼓皮振动的振幅不同,使得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C.C2.(2016郴州2题2分)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解析】不同的人,因声带的结构有所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声音能辨别人,凭借的依据就是音色.故选C.C7.(2016衡阳17题2分)联欢晚会上,演员正在表演二胡独奏,二胡发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按压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的长度,使其振动频率发生改变,即改变了音调.振动音调命题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2016湘潭4题2分)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植树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B选项解读正误A植树——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在声源处消除噪声√C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佩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析】3.(2013张家界2题3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绿化居住环境B.减弱热岛效应C.减少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C命题点4声学综合题1.(2016长沙16题3分)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A【解析】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并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的,A正确;声音传播的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所以现场观众的声音与张信哲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同,B错误;歌手是通过麦克风增大声音的响度的,C错误;现场的观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辨析不同乐器的,D错误.故选A.3.(2016衡阳1题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B.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B【解析】声音在温度不同的水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是变化的,故A错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B正确;道路两旁安装隔声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医生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

常考类型剖析类型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解析】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故B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真空中声速为0,故C错误;振动产生的声可能由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响度太小、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练习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振动空气类型2声音的特性例22016湖南省首届青少年新年音乐在湖南大剧院举行.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人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的.故选B.B变式1青年女高音潘杭苇一展歌喉,以优美的音色、亲和的舞台表现征服了全场观众.我们通常所说的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解析】女高音是指声音很高,音调高,是因为其声带振动的频率大.故选C.C变式2根据乐队指挥,小号手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小号,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小号主要是改变了振幅的大小,从而改变响度的大小.故选A.A类型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3(2016南平)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C【解析】“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类型4声学综合题例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B.小明模仿不同同学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考试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正误解读A√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我们靠音色来区分人的声音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为梦想不止步授课:小包老师日期:202X03物态变化教材知识梳理

中考考点清单考点1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①____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液体的②____________.(2)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摄氏温度(1)单位:③________,符号:④________.(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⑤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⑥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冷热热胀冷缩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⑦________;(2)选:根据⑧_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__;(4)放:玻璃泡⑪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⑫________或容器⑬________;(5)读:待温度计示数⑭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⑮________.温度估测温度量程分度值浸没底壁稳定相平5.体温计(1)作用:测量⑯________温度.(2)刻度范围(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35℃~42℃.(3)使用和读数使用前:需拿着温度计用力下甩,将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读数.人体考点2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1)常见三种状态:固体、①_______、②_______.(2)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体、③_______、④_____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1)熔化定义:物质从⑤________变为⑥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⑦______热.(2)凝固定义:物质从⑧________变成⑨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⑩________热.液体气体液体气体固态液体吸液体固态放3.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熔化熔点有无图像特点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度⑪________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⑫________整个过程持续⑬________热量,温度持续⑭_______________升高不变吸收升高晶体非晶体凝固凝固点有无图像特点凝固前:持续放热,温度⑮________凝固时:持续放热,温度⑯________整个过程持续⑰________热量,温度不断⑱______降低不变降低放出考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①________变为②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2)吸、放热情况:汽化③________热.(3)举例:水蒸发、酒精挥发等.液体气体吸2.汽化的两种方式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④________液体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同时发生发生条件在⑦________温度下达到⑧________,持续吸热剧烈程度⑨________的汽化现象⑩_______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⑪________、⑫________供热快慢、气压高低相同点都是⑬________现象,都需⑭________热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缓慢剧烈表面积温度汽化吸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⑮________℃.4.液化(1)定义:物质从⑯________变为⑰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2)吸、放热情况:液化⑱________热.(3)举例:“白气”、⑲________、露、⑳________等.(4)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A.________温度;B.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_气体体积.2122100气体液体放雾雨降低压缩1.解释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相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装水的试管插在沸水中,即使沸水一直沸腾,试管内的水也不会沸腾()理由: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热()理由:失分警示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蒸发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考点4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①________直接变成②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2)吸、放热情况:升华③______热.(3)应用: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4)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等.固体气体吸2.凝华(1)定义:物质从④________直接变为⑤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华.(2)吸、放热情况:凝华⑥______热.(3)举例:霜、冰花、雾凇等.1.简述白炽灯内壁变黑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冷的冬季窗户上的冰花形成在窗户的外表面()理由:失分警示气体固体吸先升华为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时,凝华为黑色固体附着于灯的内壁,所以灯内壁会变黑白炽灯内的钨丝×室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凝华成冰花附在室内的窗户玻璃上

图说物理1.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的自制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为了更明显地显示温度变化,应尽量选择________的吸管.(2016六盘水

25改编)(RJ八上P47图3.1-1)热胀冷缩细2.李丽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她将适当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RJ八上P60图3.3-4)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也说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2013桂林16)不变低于3.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是因为身上的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这个(RJ八上P61图3.3-5)过程是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的.(2016南宁24改编)汽化吸

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RJ八上P63图3.3-9)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2016邵阳7)蒸发吸热

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RJ八上P67图以看到冰水混合物温度低3.4-5、3.4-6)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2016宜昌24)凝华放出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它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JK八上P94图5.1-10)________再________.(2013成都A卷16改编)汽化液化7.小明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RJ八上P3图1)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威海23改编)瓶内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

8.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铁皮箱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箱内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JK八上P105或“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图5.3-10)能的.(2014岳阳14)汽化热传递

湖南三年中考命题点1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3.(2016株洲25题2分)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解析】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从题图中可知,体温计的示数为37.8℃.热胀冷缩37.84.[2013怀化32(1)题2分]小明用一支装有2g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使测量结果不准确1.(2016永州3题2分)如图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辨识和吸、放热判断类型1物态变化的辨识和吸、放热判断B【解析】冰的形成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要放热,A错误;雾的形成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要放热,B正确;霜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要放热;C错误;雪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要放热,D错误.故选B.类型2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现象3.(2016张家界1题2分)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凇是________现象.()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D【解析】雾凇的形成是把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选D.4.(2016长沙18题3分)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解析】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时要吸热,A、B均错误;雪糕周围冒“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正确、D错误.故选C.C7.(2015株洲10题2分)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C【解析】夏天,开了空调后,因外界温度较高,车内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室外的空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外表面;而在冬天,外界温度较低,车内空气温度较高,此时,车内空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C.命题点3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规律(含实验)2.(2016益阳5题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37℃C.BC过程不吸热D.AB过程吸热升温D【解析】因为该物质熔化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A错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时)的温度是48℃,所以其熔点是48℃,B错误;BC过程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以温度不变,但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要吸热,C错误;AB过程是该物质的固态吸热升温过程,D正确.故选D.3.(双选)(2014株洲8题2分)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0℃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变D.t=2min至t=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AB【解析】物体熔化在2到6分钟内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表明此物体是晶体,且熔化时的温度是0℃,故熔点是0℃;发生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而该物体熔化时,固、液温度相同,故不发生热传递;由图像可知,前2分钟物质温度升高了20℃,后面4分钟也升高了20℃,吸收热量的多少由加热时间来决定,由公式可知,当质量与变化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越多,则比热容越大,故熔化前后比热容不同;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则A、B正确,C、D错误.故选AB.4.(2016湘潭25题6分)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解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像中BC段符合这个特征;BC吸(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解析】(2)题图中,CD段是液态,故D点为液态,FG段是固态,故G点为固态;液固(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下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解析】(3)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因此,给冰和萘加热时,所用的酒精灯应该相同,即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从记录的数据表格中可知,冰和萘熔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可见,它们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相同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命题点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2016衡阳26题5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

9898989898(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解析】(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自下至上”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自下而上(2)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应为________℃;【解析】(2)由题图知温度计的液柱在90上第6小格处,故示数为96℃;96(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地的大气压比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

9898989898【解析】(3)由表格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98低(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解析】(4)通过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加热1min水的温度仍为98℃.98

常考类型剖析类型1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例1小亮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读数方法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cB类型2物态变化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考向1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例2(2016张家界一模)以下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A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冰凌是水凝固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3(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考向2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现象C【解析】干冰保鲜是升华吸热,A错误;酒精汽化吸热,B错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子液化成小水珠,C正确;水凝固放热,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D错误.故选C.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情况,可根据以下步骤判断:(1)物态变化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②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类型.(2)吸、放热情况判断:方法一:根据物态变化类型判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汽化、熔化、升华吸热.方法二: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三种物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情况图示具体如右上图所示:备考策略类型3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理解例4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熔化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图乙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根据实验图像,可判断海波是________,蜂蜡是________(均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高晶体非晶体海波有固定熔点,蜂蜡没有固定熔点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停表、温度计、搅拌器)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实验选取小颗粒固体的原因(小颗粒固体受热均匀)4.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保证受热①________)5.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适当(使待加热物体②________在水中,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6.实验中使用石棉网和搅拌器的作用(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搅拌器的作用是使物体受热均匀)点题命均匀浸没7.根据熔化曲线判断物体的状态8.根据表格绘制曲线图、判断熔化的时间9.熔化过程中吸放热的判断及温度的变化规律10.判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比热容的大小11.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确定晶体熔点12.烧杯口处的“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再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

例1(2016娄底)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_____.搅拌器和秒表(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慢(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不能与容器壁或底部接触让萘受热均匀(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min.B晶体10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测量器材(秒表、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所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①________,减少水的②________)5.水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沸腾前先大后小;沸腾时先小后大)

命题点初温质量6.数据分析、图像绘制(1)水的沸点的判断(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温度③________,此温度就是水的沸点)(2)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④__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摄氏度]7.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⑤________形成小水珠)8.热量计算实验结论:液体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低于液化例2(2016泰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