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解析)部编_第1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解析)部编_第2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解析)部编_第3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解析)部编_第4页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解析)部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学问的文章体裁。二、分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1)事理说明文(2)事物说明文2、依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1)平常说明文(2)生动说明文三、说明挨次1.时间挨次:即以事物发生、进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挨次,从而写出事物的进展变化情况。2.空间挨次:即依据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3.逻辑挨次;即依据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挨次。四、说明方法: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间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简洁说清楚,可以依据样子、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肯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学问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可换)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方。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简单,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不可换)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10.引资料:引用一些古籍资料、寓言、典故等。11、作假设: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消灭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五、中心句:消灭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推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留意主要的,还要留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六、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1)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3)什么是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七、说明文阅读方法(1)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2)其次要理清说明的挨次和层次。(3)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4)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说明文】理解句子、推断说明方法【主题阅读1】北京的四合院①你了解北京的四合院吗?②北京的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便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合院,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③北京的四合院构造独特。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屋各自独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四面的房子都向院中心方向开门,整个庭院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格外适合独家居住。④北京的四合院还蕴(yùn)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hán)。四合院从选址到确定建筑的位置和大小,都有肯定的文化意义。同时,四合院的装修、装饰品上雕刻的图案也都体现着传统文化。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用蝙(biān)蝠(fú)和“寿”字组成的图案,就是借用“蝠”与“福”字同音,表达了“福寿双全”的寓意。同样,花瓶中插着月季花的图案,就是用“瓶”与“平”字同音,表达了“__________”的寓意。⑤历史悠久的北京四合院,呈现着古老中国的文化光辉,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1.第④段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A.步步高升 B.四季平安 C.一帆风顺 D.万事如意2.用“_____”画出第②~④段的关键句。由此可知,短文分别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小明预备向自己的外国朋友介绍北京四合院,请你依据短文内容推断下面的介绍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选择一句介绍有误的改正过来。(1)早在清代正式建都北京时,便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合院。(_______)(2)四合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_______)(3)北京四合院四面的房子都向院中心方向开门。(_______)(4)历史悠久的北京四合院,呈现着古老中国的文化光辉,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_______)我改正后的句子:4.王小明依据短文内容,画了下面四幅图,其中符合北京四合院构造特点的是(_________)。(表示门,表示房屋)5.读了短文,王小明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了本子上。请你也像王小明一样积累一下。我积累的句子:【主题阅读2】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一千多公里远,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要道。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才建成。洛阳桥长1200米,宽5米,桥上两边有扶栏。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答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终于查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犹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分散成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散,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贝壳,一个贝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另一个贝壳则盖着自己的身体。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点,在桥基上遍殖牡蛎。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制造。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进展,为我国石桥建筑供应了宝贵的(经历阅历)。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2.洛阳桥位于()A.河南省洛阳市 B.泉州鲤城区与晋江市交界处C.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 D.泉州洛江区与惠安县交界处3.“洛阳桥长1200米,宽5米”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A.举例子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4.为了让水底的石条分散成一体,工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A.把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同时填进江底B.在水底垒起桥基C.把牡蛎填进江底D.在桥基上遍殖牡蛎5.“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请概括一下文中写到了洛阳桥的哪些创新之处?

6.读完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主题阅读3】西北明珠——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亮,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成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威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非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________花篮,采_______鲜花;有的怀_______琵琶,轻______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漂动,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河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宝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陈设于北京故宫等处。莫高窟是举世有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把“抱、摘、挎、拨”选填到横线上合适的位置。2.选文中有许多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如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_”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4.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主题阅读4】赵州桥(节选)赵州桥格外宏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画没有桥,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常,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简洁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选文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3.选文中的“这种设计”指的是()。A.赵州桥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B.赵州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C.赵州桥中间有一个大桥洞,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河4.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主题阅读5】春节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始终过到正月十五。特殊     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忱,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

④传奇古时候有一种凶狠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跑。“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或许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化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预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1.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2.第④段中消灭“如”“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化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3.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4.依据短文内容,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______)(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______)(3)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______)5.中国传统节日中有许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想你喜欢的风俗的来历。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或许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化而来的。,这或许是从演化而来的。参考答案【主题阅读1】【答案】1.B2.北京的四合院历史悠久。北京的四合院构造独特。北京的四合院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悠久构造独特文化内涵深刻3.××√√四合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4.D5.历史悠久的北京四合院,呈现着古老中国的文化光辉,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上文中提到借用“蝠”与“福”字同音,表达了“福寿双全”的寓意,那么“瓶”与“平”字同音,表达的是“平安”的意思。因此本题选B。2.本题考查关键句。文章结构分明,第②~④段的第一句分别是各段的关键句,分别介绍了北京四合院历史悠久、构造独特、文化内涵深刻的特点。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内容可知,第(1)句和第(2)句有误,然后选出一句改正即可。第(1)句应当改为“早在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便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合院”。第(2)句应当改为“四合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点,因此可以在第③段中找答案。从“四面的房子都向院中心方向开门”可知,A、B两项是:错误的,再由“整个庭院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可知,D项是正确的。5.本题考查积累喜欢的句子。从文中任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即可,留意不要写错别字。【主题阅读2】【答案】1.解决阅历2.C3.C4.D5.(1)在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防止石条被大水冲走;(2)在桥基上遍殖牡蛎,使桥基历时数百年不垮、不散。6.洛阳桥真是宏伟壮观啊,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为我们福建省有这样一座桥而感到傲慢!【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形近词的辨析,依据语境以及词语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洛阳桥位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在文段第一自然段。3.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分析和理解,认真分析该句话,可以得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有列举到具体的数字。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为了让水底的石条分散成一体,工匠们想到的办法是在桥基上遍殖牡蛎。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洛阳桥的创新之处有(1)在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防止石条被大水冲走;(2)在桥基上遍殖牡蛎,使桥基历时数百年不垮、不散。6.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写写自己的感想即可。留意答案要符合文段的中心思想。【主题阅读3】【答案】1.挎摘抱拨2.彩塑壁画藏经洞3.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上启下4.示例:因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此外,莫高窟的藏经洞里曾藏有各种经卷、文书等。【分析】1.考查了选词填空。挎: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摘: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抱:用手臂围住。拔: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弹奏。故应为:挎花篮、摘鲜花、抱琵琶、拨银弦。2.考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可知,第一自然段总说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然后二、三、四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及藏经洞。3.考查了学生对于过渡句的辨析。“莫高意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为过渡句,其中上半句总结上文,下半句启示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

.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可知,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它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是一座举世有名的艺术宝库,向人们展示了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此外,莫高窟的藏经洞里藏着各种经卷、文书等,所以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主题阅读4】【答案】1.赵州桥格外宏伟。2.C3.C4.赵州桥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简洁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2.从短文中“五十多米”、“九米多宽”、“三十七米”等等可以看出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此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问“这种设计”是什么,应当定位到“这种设计”前面的描述,从句子“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可以得出答案。4.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与建筑的,桥长50多米,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常,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简洁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所以说赵州桥从设计到建筑都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宏大的创举。【主题阅读5】【答案】1.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2.A3.传奇中“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有一次“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