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_第1页
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_第2页
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_第3页
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_第4页
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502/T002—2018I吴兴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术语和定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区域的选择、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后管护等。本标准适用于吴兴区范围内开展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NY525有机肥料标准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定义与术语粮食生产功能区以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为基础,以完善农田设施、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生产技术和健全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等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强化管理,使之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按照规定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指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状态,以及消除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障碍因素而进行的工程、机械、化学、生物等措施。包括有机质积造和施用、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土壤酸化防治、盐碱土壤治理等。田间道路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工程措施。包括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土壤改良与培肥指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状态,以及消除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障碍因素而进行的工程、机械、化学、生物等措施。包括有机质积造和施用、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土壤酸化防治、盐碱土壤治理等。基本原则应符合吴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引导原则,统筹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应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应当遵循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有烘干、能储藏的准则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建设区域选择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平原100亩以上,山区50亩以上,坡度6度以下。四至清楚,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大于5厘米,平原要求农田基本格式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等区域开展。功能区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基础设施土地平整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田面应平整,地面灌溉田块应减小横向地表坡降,喷灌微灌田块可适当放大坡降,纵向坡降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和灌溉排水要求确定。地面坡度为5°~25°的坡地区,土层深厚时,应尽可能一次修成水平梯田;坡地土层较薄时,可以先修成坡式梯田,再经逐年向下方翻土耕作,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变成水平梯田。丘陵区梯田化率应不低于90%。梯田修筑应结合小流域治理,与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工程相结合,提高防暴雨冲刷能力。土地平整后形成的田坎应有配套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宜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坎、石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等保护方式。农田应通过机械深耕深松,保持耕作层厚度在20cm以上。土层较薄的农田,应通过客土回填,使农田土体厚度达到50cm以上,过沙或过粘的土壤宜通过客土调节土壤质地,使其符合耕种要求。新开垦荒地、地块归并和坡改梯等工程实施时,应避免打乱表土层和生土层,应先将肥沃的表土层进行剥离,待土地平整或坡改梯完成后,再将表土层回填。田间道路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适应大、中型农机下田作业要求。主机耕路路面宽3m-5m,两边砌石,宕渣路基,混凝土压顶,,硬化路面,主路较长的应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农机交汇点,路面宽增加到5m。生产路路面宽2m-3m,两边砌石,塘渣路基,砂石路面或者硬化路面。设置好机坡位置。田间道路应符合GB30600的规定。田间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达到100%,丘陵区不应低于90%。田间农机下田机坡每15-20亩设置1个下田机坡。灌溉和排水设施灌溉水源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GB/T50363的规定。在功能区内宜通过建设低压管道灌溉方式灌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平原区应在90%以上,山丘区应在75%以上。排涝标准达到十年一遇,1日暴雨应在1-2日内排至耐淹水深。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标准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排水沟布置应与田间渠、路、林相协调,在平原、平坝地区一般与灌溉相分离,在丘陵山区,可选用灌排兼用或管道排分离的形式,排渠宜采用混凝土现浇、干(浆)砌石,灌渠宜采用混凝土现浇、低压管道(PVC塑料管),提高排灌效率。泵灌排泵站的设定应符合(GB/T50265)的要求。林网建设功能区内农田林网建设良好,应与田、路、渠、沟等相结合,与农村居民点景观建设相协调;树种宜选择大花六道木等花期较长和抗灾能力强的的苗木。农电网络功能区内农用电网线路、变压器等设施齐备,能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周边环境功能区周边河道水系通畅,定期疏浚清淤,旱能灌、涝能排,周边道路能适应大中型农机具进出。土壤改良与培肥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功能区农田应达到较高的肥力水平。肥力水平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通过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以及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培肥应符合(NY/T2148)的规定。重金属含量要求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等质量要求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已轻度污染的功能区土壤应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直至达到GB15618规定。推广要求粮食复种指数100%以上,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推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等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作制度应得到广泛应用。每100亩-500亩应不少于1户科技示范户,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覆盖率60%以上。管护机制土地流转应服务组织引导农户,对全年抛荒的农田实行土地流转,对空闲时间超过3个月的农田实行季节性转包或租赁,区内规模经营面积比例在30%以上。生产服务千亩以上的功能区应有一家粮食生产、农机、植保合作社或农机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机械作业、育供秧、植保、水浆管理、烘干以及代耕、代育、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覆盖率80%以上。生产投入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投入与激励机制,促进资金、技术和管理要素集成。管理保护建立完整的功能区管护制度。按规定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明确管护内容与主体,应明确管理保护责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