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 械性能 (T-CAEPI 12.5-2017)_第1页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 械性能 (T-CAEPI 12.5-2017)_第2页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 械性能 (T-CAEPI 12.5-2017)_第3页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 械性能 (T-CAEPI 12.5-2017)_第4页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 械性能 (T-CAEPI 12.5-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EPI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

T/CAEPI12.5-2017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械性能

Technicalrequirementsofdieselvehicleexhaustafter-treatmentdevices

Part5:Mechanicalperformance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正式出版的标准文本为准。

2017-9-7发布2017-10-1实施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

T/CAEPI12.5-2017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发展,规范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制定本标准。

T/CAEPI12-2017《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

——第2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CR)

——第3部分:柴油颗粒捕集器(DPF)

——第4部分:氨逃逸催化器(ASC)

——第5部分:机械性能

本部分为T/CAEPI12-2017第5部分。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中后处理器部分的机械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是对HJ451-200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中机械性能部分的

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封装单元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增加了封装总成热疲劳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修改了密封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修改了轴向推力试验方法;

——修改了水急冷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修改了封装总成振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索克汽车

试验有限公司、托普索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

司、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菲尔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

团有限公司、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四川绵阳华元航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艾泰克环

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新航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浙江安吉策能汽车排放科技有限公司、

II

T/CAEPI12.5-2017

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林、胡萌、闫骏、燕中凯、方茂东、王健、陶泽民、郑贯宇、陈增响、

李一、郭佳栋、毛欣、魏东、张勇、宁家涛、方锡田、陈法献、孙浩。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7年9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管理和解释,由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等起草

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中

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管理部门(北京市西城区扣钟北里甲4楼,邮编10003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I

T/CAEPI12.5-2017

引言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是减少柴油车排气污染的重要设备。随着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和技术进

步,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种类与组合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本系列标准对主要的柴油车排气后处

理装置进行了技术规定。在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系列标准是对相应的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生产制造的基本要求。当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

置安装到某一型号柴油车时,必须结合该车型实际,进行配套设计调整,并按国家柴油车排放标准

检测验证。

2、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以单一或者多类产品技术组合使用,在使用时需专

项进行配套设计调整,并按国家柴油车排放标准检测验证。

3、随着国家对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的加严,可能不同阶段排放标准使用的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

置和技术指标有所不同,但不能简单反推该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即为保证某型柴油车达到国家某

阶段排放标准的污染控制装置,即不应将某种或某几种组合的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等同国家某阶

段柴油车排放标准。

I

T/CAEPI12.5-2017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械性能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中后处理器部分的机械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柴油车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氨逃逸催化器

及由以上基本后处理单元衍生组合的后处理器。其他类型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81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after-treatmentdevicesfordieselvehicleexhaust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能够降低排气中的某种或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装置的统称。

3.2柴油车排气后处理器dieselexhaustafter-treatmentconverter

指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主体部分,在空间上是排气污染物发生化学或者物理作用的主要场所,通常包

括载体、壳体、垫层(如需要)、进出气管路、混合器、消声器等部分,不包括后处理装置的外接控制

及辅助装置,以下简称后处理器。

3.3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DOC)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通过催化氧化作用,同时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

合物(HC)等污染物排放量,和(或)将排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氮(NO)转换为二氧化氮(NO2)的

装置。

3.4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converter(SCR)

1

T/CAEPI12.5-2017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将排气中的有毒的氮氧化物(NOX)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转化为无毒的氮气(N2)和水(H2O),以降低NOX排放量的催化转化器。其中以金属氧化物五氧化二

钒(V2O5)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转化器称为钒基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以分子筛为基体的转化器

称为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

3.5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通过载体孔内壁(带微气孔)具有的过滤特性来降低排气中颗

粒物的捕集器。

3.6氨逃逸催化器ammoniaslipcatalyst(ASC)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一种,装在SCR后端,通过催化氧化作用降低SCR后端排气中泄漏出的

氨(NH3)的装置。

3.7轻型柴油车light-dutydieselvehicle

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柴油车。

3.8重型柴油车heavy-dutydieselvehicle

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柴油车。

3.9入口温度inlettemperature

指在后处理器入口处,距载体前端面规定位置排气管几何中心处测得的排气温度。

3.10封装单元packagepart

指后处理器的载体封装包部分,通常仅包含载体、垫层(如需要)和壳体,不包含消声器、混合

器、进排气管等部分,一般以一个或者相同类型、位置紧密的多个载体与垫层(如需要)、壳体组成的

柱形部分作为一个封装单元。

3.11封装总成totalassemble

指后处理器所有部分组成的结构整体,由各封装单元、连接管路、消声器、混合器等部分,以焊

接、法兰、卡箍等型式连接组成。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后处理器应使用标记标明生产厂家名称或商标、装置型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以及排气进出

2

T/CAEPI12.5-2017

流向。

4.1.2后处理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保证车辆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4.1.3后处理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合理防止车辆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腐蚀、氧化、异常振动等现象。

4.1.4后处理器应附带下述资料:

a)载体结构、材料和生产厂家;

b)载体规格(形状、尺寸、孔密度、壁厚);

c)载体数量;

d)衬垫型号及生产厂家(如需要);

e)封装形式及封装厂家。

4.2外观要求

后处理器产品外表面应光滑,无伤痕;焊缝应牢固平整,无虚焊、漏焊,无残留焊丝等缺陷。

4.3机械性能

4.3.1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1进行密封性试验,泄漏率Q应满足以下要求。

Q≤3m1+5m2+1m3……………(1)

式中:

Q——封装总成泄露速率,L/min;

m1——封装总成可非破坏性拆分而成的封装部件数;

m2——封装总成中除进、出气端处以外的卡箍个数;

m3——封装总成中除进、出气端处以外的法兰个数。

4.3.2后处理器封装单元按5.2.2进行轴向推力试验后,载体的相对位移不得大于3mm。

4.3.3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3进行水急冷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体

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行

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4.3.4后处理器封装单元按5.2.4.1进行热振动试验后,载体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

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不得大于3mm。

4.3.5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4.2进行热振动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

体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

3

T/CAEPI12.5-2017

行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4.3.6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5进行热疲劳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体

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行

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5试验程序及方法

5.1试验程序

对送样的5套后处理器封装总成进行外观检查和密封性试验后,依据表1要求进行试验。

表1样件试验程序

样件样件1样件2样件3样件4样件5

试验项目5.2.25.2.35.2.4.15.2.4.25.2.5

5.2试验方法

5.2.1密封性试验

如下图1所示,用橡胶堵盖堵住全部传感器座,在样件内施加(30±5)kPa压力的空气,待压力稳

定后保持30s,记录样件的泄漏率,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图1密封性试验示意图

5.2.2轴向推力试验

将封装单元放入炉温(500±10)℃的马弗炉或者空速(30000±1500)h-1、温度(500±10)℃气

流下预处理3h后,冷却至室温。对载体端面均匀缓慢施加轴向推力至目标值,稳定30s后停止施力。

装在轻型柴油车上的产品施加的推力目标值为载体重力(75±1)倍,装在重型柴油车上的产品施加的

推力目标值为载体重力(40±1)倍。对同一封装单元内有多个载体的情况,若多个载体端面是直接接

触的,则视为一个载体进行试验;若载体端面是不接触的,则各载体分别进行试验。

4

T/CAEPI12.5-2017

5.2.3水急冷试验

将封装总成安装在水急冷试验台上,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连;入口温度(550±15)℃,入口

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法兰面≤200mm;试验时空速为(30000±1500)h-1,以入口后第1个封装单元载

体体积进行计算;保持入口温度不变,喷水间隔5min,喷水持续时间30s,要求喷水均匀覆盖样件外

表面,水量(50±2.5)L/min,水温(5~30)℃;试验总共进行40个循环。

5.2.4热振动试验

5.2.4.1封装单元热振动试验

将封装单元安装在热振动试验台上,使振动方向与载体轴线方向一致,并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

连;入口温度按后处理器类型依据表2中温度参数进行,入口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载体前端面≤200mm;

封装单元空速为(30000±1500)h-1;采用正弦振动方式,振动工况按照装车柴油车类型进行区分,具

体参数依据表2进行。

表2封装单元热振动试验参数

类别阶段振动类型加速度(g)频率(Hz)温度(℃)时间(h)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DOC正弦100±5

轻型28±3

270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SCR正弦100±5

轻型28±3

255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DPF正弦100±5

轻型28±3

270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ASC正弦100±5

轻型28±3

2550±1510

重型20±3

5

T/CAEPI12.5-2017

5.2.4.2封装总成热振动试验

将封装总成模拟实车安装方式安装在热振动试验台上,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连;入口温度

(550±15)℃,入口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法兰面≤200mm;试验时空速为(30000±1500)h-1,以入口

后第1个封装单元载体体积进行计算;采用随机振动方式,振动工况按照装车柴油车类型进行区分,具

体参数依据表3或者实车道路路谱进行。

表3封装总成热振动试验参数

谱密度值

振动类型振动方向柴油车类型频率(Hz)时间(h)

(G2/Hz)

250.25

500.25

900.17

水平50

1600.08

3000.03

5000.0008

随机轻型

250.25

500.25

900.17

纵向50

1600.08

3000.03

5000.0008

200.15

500.15

水平50

1000.08

1600.005

随机重型

200.15

500.15

纵向50

1000.08

1600.005

振动方向定义:以发动机排气气流流经载体的方向为水平方向(X轴),横向为Y轴,纵向为Z轴。

6

T/CAEPI12.5-2017

5.2.5热疲劳试验

将封装总成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连,入口温度依据表4进行,入口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法兰面≤200

mm;试验时高温段空速为(30000±1500)h-1,以入口后第1个封装单元载体体积进行计算;试验进

行600个循环。

表4封装总成热疲劳试验循环

序号温度(℃)持续时间(min)

1550±155

2降低到100以下≤3

3<1005

4升高到550±15≤3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6.1.1出厂检验

每台产品出厂前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由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明。

6.1.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者产品转厂生产时;

b)正常生产时,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三年一次;

d)产品长期停产一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时。

6.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按表5所列。

7

T/CAEPI12.5-2017

表5检验项目分类

序检验类别标准章、条、号

检验项目

号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外观检查√√4.2目测

2密封性试验√√4.3.15.2.1

3轴向推力试验√—4.3.25.2.2

4水急冷试验√—4.3.35.2.3

5封装单元热振动试验√—4.3.45.2.4.1

6封装总成热振动试验√—4.3.55.2.4.2

7热疲劳试验√—4.3.65.2.5

8

T/CAEPI12.5-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2

4.1一般要求.............................................................................................................................................2

4.2外观要求.............................................................................................................................................3

4.3机械性能.............................................................................................................................................3

5试验程序及方法......................................................................................................................................4

5.1试验程序.............................................................................................................................................4

5.2试验方法.............................................................................................................................................4

6检验规则..................................................................................................................................................7

6.1检验分类.............................................................................................................................................7

6.2检验项目.............................................................................................................................................7

I

T/CAEPI12.5-2017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技术要求

第5部分:机械性能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中后处理器部分的机械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柴油车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氨逃逸催化器

及由以上基本后处理单元衍生组合的后处理器。其他类型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81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after-treatmentdevicesfordieselvehicleexhaust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能够降低排气中的某种或多种污染物排放量的装置的统称。

3.2柴油车排气后处理器dieselexhaustafter-treatmentconverter

指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主体部分,在空间上是排气污染物发生化学或者物理作用的主要场所,通常包

括载体、壳体、垫层(如需要)、进出气管路、混合器、消声器等部分,不包括后处理装置的外接控制

及辅助装置,以下简称后处理器。

3.3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DOC)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通过催化氧化作用,同时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

合物(HC)等污染物排放量,和(或)将排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氮(NO)转换为二氧化氮(NO2)的

装置。

3.4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converter(SCR)

1

T/CAEPI12.5-2017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将排气中的有毒的氮氧化物(NOX)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转化为无毒的氮气(N2)和水(H2O),以降低NOX排放量的催化转化器。其中以金属氧化物五氧化二

钒(V2O5)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转化器称为钒基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以分子筛为基体的转化器

称为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

3.5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

指安装在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通过载体孔内壁(带微气孔)具有的过滤特性来降低排气中颗

粒物的捕集器。

3.6氨逃逸催化器ammoniaslipcatalyst(ASC)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一种,装在SCR后端,通过催化氧化作用降低SCR后端排气中泄漏出的

氨(NH3)的装置。

3.7轻型柴油车light-dutydieselvehicle

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柴油车。

3.8重型柴油车heavy-dutydieselvehicle

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柴油车。

3.9入口温度inlettemperature

指在后处理器入口处,距载体前端面规定位置排气管几何中心处测得的排气温度。

3.10封装单元packagepart

指后处理器的载体封装包部分,通常仅包含载体、垫层(如需要)和壳体,不包含消声器、混合

器、进排气管等部分,一般以一个或者相同类型、位置紧密的多个载体与垫层(如需要)、壳体组成的

柱形部分作为一个封装单元。

3.11封装总成totalassemble

指后处理器所有部分组成的结构整体,由各封装单元、连接管路、消声器、混合器等部分,以焊

接、法兰、卡箍等型式连接组成。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后处理器应使用标记标明生产厂家名称或商标、装置型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以及排气进出

2

T/CAEPI12.5-2017

流向。

4.1.2后处理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保证车辆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4.1.3后处理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合理防止车辆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腐蚀、氧化、异常振动等现象。

4.1.4后处理器应附带下述资料:

a)载体结构、材料和生产厂家;

b)载体规格(形状、尺寸、孔密度、壁厚);

c)载体数量;

d)衬垫型号及生产厂家(如需要);

e)封装形式及封装厂家。

4.2外观要求

后处理器产品外表面应光滑,无伤痕;焊缝应牢固平整,无虚焊、漏焊,无残留焊丝等缺陷。

4.3机械性能

4.3.1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1进行密封性试验,泄漏率Q应满足以下要求。

Q≤3m1+5m2+1m3……………(1)

式中:

Q——封装总成泄露速率,L/min;

m1——封装总成可非破坏性拆分而成的封装部件数;

m2——封装总成中除进、出气端处以外的卡箍个数;

m3——封装总成中除进、出气端处以外的法兰个数。

4.3.2后处理器封装单元按5.2.2进行轴向推力试验后,载体的相对位移不得大于3mm。

4.3.3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3进行水急冷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体

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行

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4.3.4后处理器封装单元按5.2.4.1进行热振动试验后,载体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

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不得大于3mm。

4.3.5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4.2进行热振动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

体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

3

T/CAEPI12.5-2017

行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4.3.6后处理器封装总成按5.2.5进行热疲劳试验后,样件任何部位不应出现开裂、脱焊等损坏;载体

不得出现堵塞、碎裂;垫层不得出现明显吹蚀;各载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得大于3mm;且按5.2.1进行

密封性试验,应满足4.3.1要求。

5试验程序及方法

5.1试验程序

对送样的5套后处理器封装总成进行外观检查和密封性试验后,依据表1要求进行试验。

表1样件试验程序

样件样件1样件2样件3样件4样件5

试验项目5.2.25.2.35.2.4.15.2.4.25.2.5

5.2试验方法

5.2.1密封性试验

如下图1所示,用橡胶堵盖堵住全部传感器座,在样件内施加(30±5)kPa压力的空气,待压力稳

定后保持30s,记录样件的泄漏率,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图1密封性试验示意图

5.2.2轴向推力试验

将封装单元放入炉温(500±10)℃的马弗炉或者空速(30000±1500)h-1、温度(500±10)℃气

流下预处理3h后,冷却至室温。对载体端面均匀缓慢施加轴向推力至目标值,稳定30s后停止施力。

装在轻型柴油车上的产品施加的推力目标值为载体重力(75±1)倍,装在重型柴油车上的产品施加的

推力目标值为载体重力(40±1)倍。对同一封装单元内有多个载体的情况,若多个载体端面是直接接

触的,则视为一个载体进行试验;若载体端面是不接触的,则各载体分别进行试验。

4

T/CAEPI12.5-2017

5.2.3水急冷试验

将封装总成安装在水急冷试验台上,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连;入口温度(550±15)℃,入口

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法兰面≤200mm;试验时空速为(30000±1500)h-1,以入口后第1个封装单元载

体体积进行计算;保持入口温度不变,喷水间隔5min,喷水持续时间30s,要求喷水均匀覆盖样件外

表面,水量(50±2.5)L/min,水温(5~30)℃;试验总共进行40个循环。

5.2.4热振动试验

5.2.4.1封装单元热振动试验

将封装单元安装在热振动试验台上,使振动方向与载体轴线方向一致,并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

连;入口温度按后处理器类型依据表2中温度参数进行,入口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载体前端面≤200mm;

封装单元空速为(30000±1500)h-1;采用正弦振动方式,振动工况按照装车柴油车类型进行区分,具

体参数依据表2进行。

表2封装单元热振动试验参数

类别阶段振动类型加速度(g)频率(Hz)温度(℃)时间(h)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DOC正弦100±5

轻型28±3

270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SCR正弦100±5

轻型28±3

255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DPF正弦100±5

轻型28±3

2700±1510

重型20±3

轻型28±3

1350±1510

重型20±3

ASC正弦100±5

轻型28±3

2550±1510

重型20±3

5

T/CAEPI12.5-2017

5.2.4.2封装总成热振动试验

将封装总成模拟实车安装方式安装在热振动试验台上,使其与发动机或燃烧器相连;入口温度

(550±15)℃,入口温度采集点距离进气法兰面≤200mm;试验时空速为(30000±1500)h-1,以入口

后第1个封装单元载体体积进行计算;采用随机振动方式,振动工况按照装车柴油车类型进行区分,具

体参数依据表3或者实车道路路谱进行。

表3封装总成热振动试验参数

谱密度值

振动类型振动方向柴油车类型频率(Hz)时间(h)

(G2/Hz)

250.25

500.25

900.17

水平50

1600.08

300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