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是对社会物质的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社会生活:广义上包括整个社会物质(包含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和精神(文娱、社交、学习、信仰等)的活动。狭义的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又是有区别的。社会生活虽然离不开经济活动,但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除经济活动外,还有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明确科技发展对人类食物历史的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民以食为天”和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材料一:天有四殃,水旱饥荒。——《逸周书·文傅》材料二:秦汉441年间发生了56次饥荒,其中秦1次,西汉17次,新莽7次,东汉31次。这意味着秦汉人民不到8年便要承受一次饥荒之苦。——舒显彩《论秦汉饥荒的分布特点及救荒措施》材料三:一九四二年夏到一九四三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灾民五百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水旱蝗汤”,袭击全省一百一十个县。灾民吃草根树皮,饿殍遍野……寥寥中原,赤地千里,河南饿死三百万人之多。——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粮食安全1974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数量质量消除饥饿食品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铁犁牛耕机械生产精耕细作集约化生产古今食物生产走向现代化根据图片所述生产工具所反映出的人类食物生产状况,并据此指出人类食物生产呈现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回顾】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机械化粗放型原始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农业集约型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农业生产现代化粗放型: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称“粗放农业”。材料: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铁木农具等为主,主要依赖世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居主导地位,其特点是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剩余不多、并且产量受自然条件比如自然灾害等影响很大。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183.5公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清代粮食亩均产量仅比汉代多51.5公斤,可见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发展缓慢。

——《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为什么农业耕作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此之大?中世纪欧洲农业古代中国耕织图传统农业的特点:1.脆弱性

2.生产率低

3.技术停滞

4.产业单一?

材料:在我国,对现代农业的解释有很多观点,对农业现代化的界定也各不相同。20世纪50-60年代,现代农业是指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三种解释,一是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二是农业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的结合;三是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生态化、技术化等多方面的统一体。

1、现代农业的概念:①现代农业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在二战后形成的发达农业。②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③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1)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出现的,是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条件)世界人口概况图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材料: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铁木农具等为主,主要依赖世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居主导地位,其特点是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剩余不多、并且产量受自然条件比如自然灾害等影响很大。(1)世界人口激增;(2)传统农业落后,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要;(3)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4)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支持和推广。(5)科研机构成立与科研力度加大。美国各州立大学为各州的农业园区提供技术服务及培训业务,有些大学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农业园区,作为产学研对接的示范工程,如康奈尔大学的农业与食品科技园、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罗格斯食品创新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及科技程度,也加快了农业科技的产学研对接。荷兰的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达97%,德国、美国均超过了90%。3、发展历程: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传统农业现代农业(1)启动: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生产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农业: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现代农业: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世界第一台拖拉机1851年法国人阿拉巴尔特发明了比乘用车更早的拖拉机体现人们对于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2)建立: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农业集约化】是在一定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产品的总量。

材料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人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19世纪初,德国人J.李比希研究植物生长与某些化学元素间的关系。他在1840年阐述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土壤里获取的,他确定了氮、钙、镁、磷和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并预言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会在工厂里生产出来。不久,他的预言就被证实。①技术进步:一大批优良品种有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3)发展:20世纪后期②设施农业: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③经营模式: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④21世纪以来,向自动化转变。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农业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4、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表现: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①条件:◎铧式犁◎柴油播种机◎联合收获机◎机器人

②特点:美—大型为主;

法—中型为主;

日—小型为主;中—大、中、小型相结合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③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农作物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美国大型农机法国中型农机日本小型农机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成就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_______新品种。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________新品种。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__________在东南亚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世界纪录。意义杂交水稻(2)杂交育种技术进步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发展。玉米小麦中国超级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2021年11月8日,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在“科学嘉年华”农业科技论坛上发布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品种。这款新品导入了非洲稻耐高温的基因,不仅高产、品质好,40℃高温也能稳产。可以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近百年来,世界农业产量发生四次较大突破,都是由于良种推广运用和化肥合理施用所引起的。第一次,日本19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水稻良种和合理施用化肥,平均亩产由200斤上升到400斤;第二次,美国杂交玉米试验成功,合理施用化肥,平均亩产由30年代的200多斤增到70年代700多斤;第三次,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抗病矮秆丰产良种,平均亩产由1949年126斤增到70年代560斤,一跃而为粮食输出国;第四次,菲律宾培育出水稻高产良种,加上合理施用化肥,平均亩产达1200斤。

——李松林《发展与改革:中国当代经济的主旋律》农业机械化农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活操作由使用人畜力转移为使用机械,手工劳动被机械操作所取代的过程。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期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5、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1)主要生产经管模式: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大型农场、养殖场。(2)科学化:由顺应自然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3)集约化: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技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4)产业化: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运偷、储藏、销售和餐饮服务为中心,横贯第一、二、三产业。(5)商品化:打破了传统农业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促使农业与工业、商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迫切性

现实的教训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的自立…农业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基础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4)农业服务社会化。(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6)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7)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8)农业劳动者现代化。(9)农民生活现代化。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具动力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生产技术直接经验现代科技生产目的自给自足商品化使用肥料天然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作物品种农家原有品种人工培育品种生产单元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物质循环内循环,农产品初步加工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材料: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刀耕火种阶段可以养活5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增至5000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农业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进程。——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及影响特点:产量更高;养活更多人口;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发展;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经济结构中比重大幅下降;影响:利于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利于提高产量消除人类饥饿;利于人口非农化和经济发展;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现代化养鸡场现代化养牛场机械化鸡蛋加工流水线(二)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现代化1、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湖北鄂州市就有一座世界最大的养猪大楼,它由两栋26层高的建筑组成,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万头。这座养猪大楼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如空调、净化、消毒、通风、排污等系统,保证了舒适、卫生和安全的养殖环境。同时,它还利用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对每头猪的精准识别、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水产养殖集约化基本是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以高密度放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这与传统的江河湖泊养殖以及网箱养殖都是不同的,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针对耐低氧、经济价值高的水产生物。2、渔业现代化(1)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供应。(2)促使人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更新变化。(3)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

材料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材料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人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中国人也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人的宗法关系。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以适应新生活的需要。——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合作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社会古代农业社会20C70D21C以来20C50D地窖和陶器仰韶文化圪垯川遗址窖穴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储备技术改进;防鼠、防盗、防潮、防火、保鲜隋含嘉仓截面示意图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示意图制冷设备、粮仓容量、储存技术发展;储备自动化智能化谷物冷却机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粮食储备技术

◎磁山文化陶仓与窖穴示意图◎仰韶文化圪垯川遗址窖穴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温度变化比大气小;湿度变化稳定,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内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传统粮食储备技术:(1)出现: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2)发展: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汉代彩绘陶仓“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1、传统粮食储备技术: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2、现代粮食储备技术:(2)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谷物冷却机◎现代粮仓◎低温低氧储备室

(一)粮食储备技术

(3)意义: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1)原因: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二)食物储存技术

1、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腌制法风干法窖藏法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清·袁枚《随园食单》在南朝梁国大同年间高昌国(今吐鲁番地区)曾经派使者向梁武帝贡献葡萄干;而且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唐代墓葬中也有发现吐鲁番葡萄干。冷藏法(二)食物储存技术

(1)冷冻食品加工: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2、现代:19世纪初,法国人制造出罐头食品,成为现代食品保藏技术的开端。从此,各种现代食品保藏技术不断问世。②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领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①冷链物流产业的特点时效性:由于冷链物流承载的产品一般有易腐或不易储藏的特点,因此要求迅速完成作业,保证时效性。复杂性:涉及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湿度检测,信息系统和产品变化机理研究等技术,加大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复杂性。高成本性:冷链物流的成本远比常规物流投入要高。首先是设备成本较高,其次是冷链物流运营成本较高。(3)冷链物流:③冷链物流的影响:A、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B、通过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并满足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C、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又可以有效避免生鲜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D、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整体上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估计,2019年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万,与五年前相比增加近六千万。高成本和低经济可负担性,意味着有几十亿人无法吃上健康、有营养的食物。亚洲的饥饿人数最多,但非洲的饥饿人数增长最快。据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到2020年底可能使长期饥饿人数新增超过1.3亿人(疫情下突发严重饥饿可能使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冲突结合书本P16学思之窗,思考还有哪些原因?

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达到过去5年最高水平。重度粮食不安全是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报告显示,受

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持续加剧。非洲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食物需求食物供给人口增长矛盾导致(1)人口增长,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2)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加速。

(3)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1、原因:(1)世界:①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我们认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8亿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其基本营养需要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和不能接受的。虽然粮食供应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获得粮食方面的制约性因素,家庭和国家仍然没有足够的收入购买粮食,供需不稳以及天灾人祸等均有碍基本的粮食需要得到满足。……粮食不应作为一种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

——《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1996)◎粮农组织标志2、对策:联合国粮农组织徽标(2)中国: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保障粮食安全①措施: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思想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②成就: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习近平视察水稻长势◎2022年中央1号文件2、对策:阶段时间原因结果第一阶段1950-1978年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79-1984年在农村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将别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成功经验:A、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B、改革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保护和调动人们的种粮积极性。C、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D、国家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E、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F、把提高农作物产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散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饥饿人群达到6.9亿,相比去年增幅高达40%。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冲击抵御力,帮助最弱势群体恢复生活。在政府通力合作的同时,每个个人应该有所作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培养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饮食习惯,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宣传周主题

——“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放松。”——习近平《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人/餐,浪费率为11.7%。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约有九分之一的人口仍面临饥饿。学思之窗

思考: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③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④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措施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人们的种植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③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着力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究:未来世界食物生产的挑战与应对(1)挑战:①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还有几亿人,在发达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在长期挨饿。②农业可持续性减弱:如水资源短缺、农产品污染、农业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趋严重。(2)应对: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②力争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因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危机。③大力发展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于农业生产的“精确农业”。④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⑤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注重食物安全和营养发展相结合等。(二)食品安全问题(1)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人农作物和禽畜体内。(2)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4)食品供应过程中的污染、变质等问题。1、原因: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弗雷德里克·阿库姆《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1820)2、应对措施:(1)国际: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1858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泔水奶”丑闻:根据相关统计,在泔水奶畅销的短短几年内,大约有8000名新生儿,因此死亡!许多国家都有类似于美国FDA的药品和食品监管机构,它们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法规。欧洲联盟(EU):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评估食品和饮食安全性,并提供科学建议。食品标签和信息法规,要求对食品包装上提供准确的成分信息、营养信息等。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了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限量。加拿大: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负责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加拿大食品和药品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标签、广告等方面的要求。加拿大有机食品法规,规定了有机食品的标准和认证要求。“疯牛病”引发国际动荡1986年,英国出现疯牛病。自那时起,全球范围内约有200人死于相关感染。奥地利——全球食品安全监管最严厉国家,15年无转基因作物.2、应对措施:(2)中国:①立法规范: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②严格监管: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1.中国古代特点:(1)禁止未成熟或劣质商品进入流通市场(2)强化法律手段维护食品安全(3)统治者高度重视(4)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儒学)的影响(5)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6)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7)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8)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知识拓展】中国各时期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2.中国近代特点:(1)受到西方先进经验的影响(2)社会阶层的广泛参与.(3)政府的支持与法律保证3.改革开放近代特点:(1)监管内容不断增加(2)注重机构的调整(3)与经济改革相适应(4)逐渐法制化规范化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传统农业向代农业转变建立: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各国建立表现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供应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农作物育种技术的进步畜牧及水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地窖、陶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粮仓容量不断扩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食品安全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1.(2022·江苏高考·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2.(2022·北京高考·14)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7·海南高考·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4.(2023·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11月检测·22)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三线建设是推动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C.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D.以高科技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5.(2021·天津河西区一模·9)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引发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B.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C.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现代装备充足D.我国农村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6.(2021·江苏南通二模·10)图2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A.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7.(2023·江苏南通一模·14)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8.(2022·辽宁省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10)“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