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_第1页
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_第2页
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_第3页
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_第4页
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节选)

(2),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两句,写出了兰

亭的气候宜人。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o(2分)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__。_______,;,进而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①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科技不仅自身持续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同时古人也不断吸收外来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科技的创新发展

④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小明近日收到朋友的请柬,发现正文中有一处划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

出并修改。(3分)

(甲)适逢家父六十岁生日,特备薄酒,(乙)邀请您阖家光临广发大酒店大快

朵颐。(丙)12月18日11点28分恭候大驾,(丁)敬请赏光。

A.甲B.乙C.丙D.T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材料一:

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

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

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

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

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

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

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

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

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

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

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

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

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

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

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

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

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

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

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

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

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

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

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

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

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

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

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

交往。

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

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

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

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

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

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噢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

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

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

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

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

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

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唉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

(选自何国盛的《“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

材料二:

①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

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

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

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②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

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

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

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节)

材料三:

①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

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

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②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

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有删节)

3.材料一第①段中加点词"式微”在文中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以下对“断亲"的理解符合材料一的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断亲"是指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长辈之间彻底脱离亲戚

关系。

B."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

上的。

C."断亲"现象是现代社会暂时出现的,而"亲缘唤醒"在以后必然

出现。

D.教育内卷严重压榨年轻人亲缘交往时间是年轻人"断亲"的最重

要原因。

5.不能依据三则材料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互联网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重要,其越发达普及,"断亲"

现象就会越严重。

B.现代社会出现的“断亲"现象会影响到材料二所说的中国社会结

构的基本特性。

C.传统社会未产生大规模“断亲"现象,与社会流动性差、城市欠

发达有直接关联。

D.未来以血缘维系的社会关系不一定能完全复原,但血缘维系社

会稳定有重要作用。

6.小金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几个“朋友群",其后是

"家族群"。小田认为这体现了材料二中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7.面对当今社会"断亲"现象,我们是否有必要主动去"唤醒亲缘"?

请结合所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水在滴

苏沧桑

⑴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掘进了寂静的井底。

⑵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⑶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一

—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

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⑷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

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

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

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

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

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喇喇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

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

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⑸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

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

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⑹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

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⑺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

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

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

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⑻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

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⑼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

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

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

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

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

了。

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

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

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

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

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⑫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

机都不愿意听。

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

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

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14)“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

少收入,关系到他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

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

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

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⑯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

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壤,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

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8.第④段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9.赏析第⑪段画线部分场景描写的妙处。(4分)

10.第⑭段画线句“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是理解徐师傅的

一把钥匙,请结合全文评析其“做生活”的态度。(4分)

11.标题“水在滴”妙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唐)李白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抗手④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注】①延:请,此意为招引。②白起:战国秦之名将,这里借指白利。③决浮云:出自《庄

子•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断。④抗

手:举手拜别。

12.下列对本诗的题材和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1分)

A.边塞古诗B.送别律诗C.送别古诗D.羁旅律诗

13.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巧用典故,隐含激励。

B.五六两句是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给读者飘逸豪放的感觉。

C.七八两句描绘白利回首与诗人举手拜别,铁衣生寒,威风凛然。

D.全诗情感热烈,蕴含诗人祝颂友人之意,也流露个人的失落。

14.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1题。(21分)

书何易于

(唐)孙樵

①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

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

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②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莞①,诏下所在

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②厚其

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

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③耶?"易于日:"吾宁爱一身以毒一

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③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

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

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④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④以

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

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⑤不足,

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日,

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

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⑤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

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

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选自《唐文粹》,有删节)

【注】①榷(qu@)莞:榷,专利;莞,同"管”。意为专卖制度的管理。②剂(sh3n):何

况。③窜海裔:放逐到荒远的海边。④上下考:唐朝吏部设有专管考察文武百官功过善恶的制度,

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⑤度支费:国家财政部门所拨的经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易于即腰笏()(2)蚓厚其赋以毒民乎()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不欲紧绳百姓()

A.衡量B.勒索C.纠正D.继承

(2)膺命举贤()

A.内心B.接受C.担当D.讨伐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

秦师》)

B.①传符外一无所与②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C.①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

门宴》)

D.①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

壁赋》)

18.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7"把这三处

标识出来。(3分)

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19.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0.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邑民"笑”的内涵。(2分)

21.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

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何易于"爱民如子”这一品质,为其写一则

人物短评。(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0分)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槌

①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

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

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

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②临月句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譬①,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

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

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

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蓊葭,云水萧疏可爱。

③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

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

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④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

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

胺②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口!

【注】①誓(ZI):毁谤、非议。②胺(juan):剥削。

22.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3.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三次游历万柳堂,所见与所闻的差异逐次增大。

B.作者用笔极简,给人一种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之感。

C.与上文描写渲染形成鲜明对照,容易引发读者思考。

D.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伤感,同时引出下文的议论。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

A.耳B.矣C.哉D.乎

2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写作(70分)

26.一个人乐意行善,仅仅是因为善良吗?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

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

1.(5分)(1)固前圣之所厚离骚(2)乌鸟私情(3)天朗

气清惠风和畅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2.(5分)(1)B(2分)

(2)B(1分)赴宴或参加宴会(2分)评分说明:选择正确1分,

修改正确2分。

第二部分阅读(70分)

(一)15分

3.(2分)青年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

4.(2分)B

5.(3分)A

6.(4分)答案示例: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所说的传统中国社会

结构的基本特性,是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小金的三个微信群

"工作群""朋友群""家族群”之间形成不了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

局”。

评分说明:观点1分,理由3分。

7.(4分)要点提示。如果说有必要,可以从当今的“断亲"现象

已经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如果说没必要,可以结合最

后一段内容来说,亲情唤醒的回归效随着国家推行的政策的出台等因

素而应该会出现。

评分说明:观点1分,理由3分。

(二)16分

8.(4分)答案示例:这段文字从虚和实的角度进行描写,实写了眼前的水滴,

由这水滴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虚写了一张元书纸的胚胎的形成过程。虚实相生

手法的运用,让时空交织,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调动起来,给人非常细

腻而丰富的审美体验。

评分说明:虚实的内容各1分,表达效果2分。

9.(4分)答案示例:这段场景描写展现了捞纸这一古老的工序,

突出了徐师傅娴熟的手法和神情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徐师傅的赞美。

评分说明:一点2分,情感不写不扣分。

10.(4分)答案示例:徐师傅尽管长年辛苦制作元书纸忍受着双手和肩腰的疼

痛和单调重复,但他还是全情投入;尽管元书纸制作工艺日渐式微,但他依然坚守。

他这种“做生活”的态度,“不管喜欢不喜欢做”,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喜恶,而“好好做”

不仅关系到他的收入和谋生,更关系到他内心的安宁。这种对传统手艺始终如一的坚

守,对“做生活”的积极态度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具有永恒的价值。

评分说明:结合内容阐述"做生活”的态度2分,评价2分。

11.(4分)答案示例:标题"水在滴"妙在意蕴非常丰富。既是指

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也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既反映了徐

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像他这样的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

坚守。而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

水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

评分说明:写出任意一点给2分,意思接近即可。

(三)8分

12.(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白利将军挥动

宝剑,使空中云气为之消散,白利将军的弯弓如满月,似与天上的明

月相映增辉,表达了诗人对他武艺高超,气势威武(或有万夫不挡之

勇)的由衷赞美。

评分说明:手法1分,说用典故也可以,内容1分,情感2分。

(四)21分

15.(2分)(1)腰间插着,把……插在腰带里(2)增加,加

16.(2分)(1)B(2)B

17.(2分)C

18.(3分)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

的,多标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5分)我难道吝惜自身来损害一城的百姓吗?(我)也不会

使罪名延及(或牵连)到你们。

评分说明:关键词:"爱""毒""蔓""尔曹",固定结构"宁……乎?”各

1分。

20.(2分)答案示例:邑民听了孙樵的解释,知晓了其中的原委

和不公,这里的"笑"带有无奈和几分讽刺。

评分说明:"笑”的内涵接近即可。

21.(5分)答案示例:爱民如子,是何易于身上尤为珍贵的品

质。当得知刺史游春索取民夫拉纤时,他就把笏板插在腰里,亲自拉

纤,不侵占百姓种田养蚕的时间。当朝廷下诏书征收茶税,他纵火焚诏,置

生死于度外,护民抗赋。他助民治丧,问政得失,轻刑慎罚。治理民众,是严

苛还是仁慈,是迎合朝廷考核,还是维护百姓利益,总是难以取舍的,何易于

体恤民情、爱民如子,这一品质值得称颂。

评分说明:表现爱民如子的具体事例,概括完整准确1件给2分,概括完

整准确2件给3分。对人物爱民如子的评价准确给2分。

(五)10分

22.(3分)(1分)运用整散结合,整句如“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

成山”,与其前后的句子构成了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写出了万柳堂的布局和

优美的景致。句式整齐中有错落,读来朗朗上口。

评分说明:指出句式特点1分,内容概括1分,表达效果1分。

23.(2分)D

24.(1分)C

25.(4分)答案示例:本文通过介绍临胸相国冯公在位时建的“万柳

堂”由盛及衰的事例,阐述富贵不可久恃的道理,告诫求仕者不要一味追求富

贵,为官者应倾全力以勤劳国事,不要通过搜刮民膏去营建自己的安乐窝。

评分说明:文章内容的概括1分,阐述的道理1分,告诫的内容2分,意

思接近即可。

第三部分作文(70分)

26.(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

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亥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

完憨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

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

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

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附《书何易于》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担任益昌县令。县衙距离刺史办公的场所有四十里。刺史崔朴曾经趁着春

天的大好时光,从上游乘船东下,直接经过益昌县旁。来到以后,就索寻民夫替船拉纤,

何易于就把笏板插在腰带里,拉着船跑上跑下。刺史很吃惊地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

“(现在)正是春天,老百姓不是耕田种地就是采桑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剥夺。(我)

何易于是您属下的县令,此时没有别的事,可以充任劳役。”刺史和宾客跳出船,一起骑

着马回去了。

益昌的百姓大都靠近山种植茶树,获得的利益归各家私有。恰逢主管盐铁的官奏请朝

廷加强专卖制度管理,诏书下达各地,不得替百姓隐瞒应交的税。何易于看过诏书后说:

“益昌这个地方不对种茶征税,百姓尚且活不下去,何况增加赋税来祸害人民呢?”命令

县吏把茶树铲去。县吏规劝道:“如果把茶树铲去,犯的罪就更大了。我当县吏的这样做

只不过一死罢了,您岂能逃脱被放逐到荒远海边的罪呢?”何易于说:“我难道因为吝惜

自身而损害全县的百姓呢?(我)也不会让罪名牵连(延及)到你们。”(他)就自己放

火把茶树烧掉了。观察使听说了这种情况,最终没有弹劾他。

县里有的人死后,由于儿子幼小、家业破败,而没有能力凑齐丧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