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文默写(22分)
L直接型默写。(6分)
(1),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海内存知己,O(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5)。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
州出猎》)
(6),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
楼记》)
2.同主题型默写。(8分)
(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
“①,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
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
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④
"(《〈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
通。“高峰入云,①
一”(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
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浅草才能没马
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
④”(杜甫《春望》),
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3.根据古诗文积累,完成下面的表格。(8分)
对象古诗文名句理解
帝王(领俱往矣,(1),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
袖)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进的真正动力。
(2),五十弦翻对仗工整,表现了雄壮
将士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的军容及将士们的战
赋壮词以寄之》)斗情绪。
(3),天与云与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
雪》)外的闲情雅致。
(4),病树前头
体现豁达的胸怀、努力
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进取的精神。
上见赠》)
文人
(5)-^^(6)
尽管障碍重重,但坚信
_o[李白《行路难》
能到达理想彼岸。
(其一)]
(7)~~(8)借历史典故抒发期盼
?(苏轼《江城子•密重新得到重用、杀敌报
州出猎》)国的雄心壮志。
二、古诗词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I日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L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
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
人心情舒畅。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
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
乡之愁。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
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请你说说诗中“最高层”的含义。(3分)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
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3分)
2.请你联系全诗,说说尾联中诗人崔颖因何而“愁”。(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涧从之,道阻且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城。
兼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滨。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L这首诗歌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
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
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
的绝望情绪。
(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L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
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达了对
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
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画线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用字精练传神。请说说你从上片中的“闭”字和下片中的''泪”
字,分别感受到了什么。(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
请具体谈谈。(3分)
三、文言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
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
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L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计日以年送儿还故乡
B.承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旗
C同舍生皆修绮绣将军身修坚执锐
D.不敢出一言以复未岂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
勉,目的是勉励马生要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
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
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目的是强调只要“口
体之奉”充实,生活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8分)
关中书院学程®(节选)
[清]李颛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纲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
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踞③,
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
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
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日:“今日又空过了
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
【注释】①“关中书院学程”:由书院主讲李顺制定的,对书院学者
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跟:长
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每日学'力行数善必:(2)即意念无拳差:_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2处)(2
分)
如是日消月汰久自成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4.本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
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
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丽所洗,鲜
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可远观而不可藜玩焉亵:
(2)余以为妙挚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哪句?描绘雨
后荷花的语句是哪句?(用原文回答)(2分)
4.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
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
法。(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少,予在彳詹®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
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
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
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吗更欲远去,不
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僧(ddn):地名,现在属于海
南。③民夷: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
⑤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赠侯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
沮油(浅水处)”,这里指韩愈的诗句,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这诗也
将自己一生立身行事比喻成钓鱼。⑥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这是苏轼
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您无与为乐者念:(2)步城西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3.作者在【甲】文中自称“闲人”,却在【乙】文中“笑韩退之”。
这是否矛盾?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2分)
4.通过阅读【甲】【乙】两文,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
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
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
为不可。王下令日:“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盂曰:“马者王之
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
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椁,横、枫、
豫、樟为题凑®,发甲卒为穿蚌④,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
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咒令“葬之
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棺椁(gu6):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
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始(kuα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
膳食的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王之藏甚矣蔽:(2)王惊而问其改故: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由愿为由鞍马
C闻?,皆朝于齐使群臣丧多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4.结合原文,说说两文进谏者分别用了怎样的方式进谏,有什么好处。
(2分)
参考答案
一、L(I)我寄愁心与明月(2)朔气传金柝(3)征蓬出汉塞(4)天涯若比
邻(5)酒酣胸胆尚开张(6)先天下之忧而忧
2.(1)①水何澹澹②小桥流水人家③逝者如斯夫④不舍昼夜(2)①清流见
底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感时花溅泪④恨别鸟惊心
3.(1)数风流人物(2)八百里分麾下炙(3)雾淞沆扬(4)沉舟侧畔千帆过
(5)长风破浪会有时(6)直挂云帆济沧海(7)持节云中(8)何日遣冯唐
二、(-)LC(颈联描写的是红日初升的冬末春初之景。)
2.“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的景象,使
江面显得广阔浩渺,从而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二)L“最高层”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又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Ξ)1.“历历”是分明的样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生动地描绘了汉
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的自然美景。
2.因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产生愁。
(四)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
面。
2.D(主人公的意中人虽可望而不可即,但并未因此绝望。所以“绝望情绪”理解
错误。)
(五)LC("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理解错误。)
2.这两句词体现了词人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
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
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
乐观而旷达。
(六)L从“闭”字,感受到了边塞战事之紧;从“泪”字,感受到了征人无尽
的悲怆。
2.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
勒石燕然的目的。
三、(-)LC(A.交还,归还/返回;B.更,更加/好处;C.同“披”,穿着;
D.回答/再。)
2.(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D(目的是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二)1.(1)一定(2)差错,错误
2.如是/日消月汰/久自成德
3.我们如果也做到这样,(就)不担心比不上古人了!
4.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参考译文】
每晚到了初更的时候,在灯下读《资治通鉴纲目》。读完,仍静静地
坐着,默默地反思今天意念的正邪、言行的得失,如果有一念稍有差池,
一言一行稍有过失,就烧香长跪,自己对自己进行责罚。像这样,每天都
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时间长了,便养成了好的品德。即使意念没有
差错,言行没有过失,也一定每天晚上想想我今天做了几件好事,有做,
那么就是过了新的一天,没有,那么这一天就是虚度的。从前有一个人自
我监督,每天都一定要做几件善事,有时这一天没有做善事,晚上就会很
悲痛地说:"今天又虚度了一天。"我们如果也做到这样,(就)不担心比
不上古人了!
(三)1.(1)亲近而不庄重(2)极,非常
2.(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有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
花。
3.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
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4.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
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
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乙】文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
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
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当我看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工程项目材料采购管理流程
- 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 家政服务劳务员的岗位职责
- 幼儿园社交媒体危机应急流程
- 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 船舶检验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下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 2025年五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计划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 2024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新华书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路机务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024年智能工厂的新范式
- 呼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
- 矿山运输及安全
- 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重点事项解读(米)
- 铅锌矿的选矿工厂自动化控制技术
- 体育赛事管理课件
- 2024年采血针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