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生理学
1PPT课件人体生理学
1PPT课件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三节人体与环境第四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五节体内的控制系统2PPT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人体生理学】绪论--ppt课件4本章要求掌握:1.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2.生命的基本特征3.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4.机体调节的方式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6.正反馈、负反馈和前馈的概念及意义5PPT课件本章要求5PPT课件5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6PPT课件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6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7PPT课件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7
二、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三个不同的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3.整体水平的研究(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8PPT课件二、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8PPT课件8(二)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其机制。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9PPT课件(二)研究方法1.慢性实92.急性实验
(1)在体实验:在麻醉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出要观察的器官并进行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10PPT课件2.急性实验10PPT课件10(2)离体实验
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某种细胞,将它们置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11PPT课件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11PPT课件11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包括两个过程:1.同化作用2.异化作用12PPT课件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12PPT课件12二、兴奋性刺激:引起机体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反应: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兴奋: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13PPT课件二、兴奋性刺激:引起机体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13PPT课件13抑制: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阈强度: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兴奋性: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14PPT课件抑制: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14PPT课件14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15PPT课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5PPT课件15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的时期。相对不应期:是指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须给予大于该组织阈值的较强刺激才能引起反应的时期。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用阈下刺激就能够引起细胞或组织再兴奋,表明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低常期:是指在超常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需要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16PPT课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16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时间
(3)刺激强度变化率17PPT课件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强度
117三、适应性适应: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
适应性: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18PPT课件三、适应性适应: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 118
四、生殖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生或形成与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19PPT课件四、生殖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19
一、体液和体液的分布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血浆:约1/4,约占体重5%。淋巴液:少量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第三节人体与环境20PPT课件一、体液和体液的分布第三节人体与环境20PPT课件20二、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例如:外界、大气环境。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气温、气压、光照等。
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21PPT课件二、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21三、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作用:
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内环境中。
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的地方。22PPT课件三、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22PPT课件22(二)稳态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的含义: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23PPT课件(二)稳态23PPT课件233.稳态的实现: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24PPT课件3.稳态的实现: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24第四节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调节基本方式:反射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出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感受器反射弧组成:25PPT课件第四节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传出N纤维中枢传25反射弧组成:26PPT课件反射弧组成:26PPT课件26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的,反射弧终生不变,物种共有。如:抱握反射。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反射弧是可变的,个体特有。如:“望梅止渴”。27PPT课件反射的类型:27PPT课件27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方式: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28PPT课件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28
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例如: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致增大。29PPT课件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29第五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学者们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各种功能的调节。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30PPT课件第五节体内的控制系统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30机能活动受控部分指令控制部分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31PPT课件机能活动受控部分指令控制部分一、非自动控制系31
控制特点:
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
②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例如: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32PPT课件控制特点:32PPT课件32受控部分指令机能活动正反馈信息指令受控部分机能活动负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33PPT课件受控部分指令机能活动正反馈信息指令受控部分机能活动负反馈信息33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34PPT课件控制特点:34PPT课件34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控制方式:双通路控制特点: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肿瘤早筛技术临床应用创新案例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
- 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策略在智能工厂生产调度中的应用案例报告
- 会展场馆人员管理办法
- 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办法
- 保险理赔服务管理办法
- 会展展览项目管理办法
- 人员能力评定管理办法
- 乡镇流动商贩管理办法
- 保险造林项目管理办法
- 教练场地技术条件说明
-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存在问题
- GB/T 19466.1-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
- GB/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
- GB 2811-1989安全帽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金字塔原理(完整版)
- “扬子石化杯”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2022年江苏赛区复赛试题及答案
-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