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培训稿_第1页
【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培训稿_第2页
【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培训稿_第3页
【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培训稿_第4页
【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培训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器官的分类;2.熟悉根的类型及根的变态;3.掌握根的初生构造、次生过程及结果;4.了解根尖结构和根的异常构造。教学目标:1.了解器官的分类;教学目标:器官(organ)——具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部分第三章植物的器官被子植物分:

营养器官——根、茎、叶,吸收、制造、供给营养,使生长、发育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后代,延续种族。器官(organ)——第三章植物的器官被子植物分:第一节根功能——

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以及繁殖(部分)。通常生在土中,具有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特点——第一节根功能——通常生在土中,具有向地性、向湿一、根的形态和类型(一)根的形态常圆柱形,渐细,多分枝,形成复杂根系。特点:无节和节间,不生芽、叶和花;细胞无叶绿体。一、根的形态和类型(一)根的形态常圆柱形,渐细,多分枝,形(二)根的类型主根侧根1.主根和侧根、纤维根主根——最初长出,由种子的胚根发育来,可不断向下生长侧根——主根的分枝

纤维根——侧根的小分枝(也称支根)

(二)根的类型主根侧根1.主根和侧根、纤维根主根——最定根——由胚根直接或间接形成,有固定生长部位2.定根和不定根主根定根侧根纤维根定根——2.定根和不定根主根不定根——不是胚根形成,而是由茎、叶等部位长出,其产生没有一定位置叶、基部茎节、插条等产生的(可全部生长在地下),以及地下茎的不定根落地生根地面节上的不定根不定根——不是胚根形成,而是由茎、叶等部位长出,其产生没有一根系——地下所有根的总称3.直根系和须根系(1)直根系——主根明显(多数双子叶、裸子植物)根系——地下所有根的总称3.直根系和须根系(1)直根系——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亡,茎基部节上长出许多大小相近不定根,簇生呈须状(多数单子叶植物)(无主次之分)如:葱、蒜、水稻(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亡,茎基部节上长出许多大小相近不定根,簇(三)根的变态适应环境——形态功能——变化1.贮藏根——贮藏养分,肥大或肉质(三)根的变态适应环境——形态功能——变化1.贮藏根肉质直根——主根肥大(常具根头)锥形—胡萝卜柱…—党参球…—芜菁wújīng块根——侧根、不定根肥大(番薯)(块状或纺锤状)肉质直根——主根肥大锥形—胡萝卜块根——侧根、不定根肥大番薯(红薯、地瓜)块根表面有不定根番薯番薯块根——也能发芽番薯麦冬——前端或中部膨大成,块根表面无不定根麦冬——前端或中部膨大成,块根表面无不定根2.支持根——节上不定根,伸入地中,支持2.支持根——节上不定根,伸入地中,支持3.气生根——茎上不定根,不伸入地,悬空(吸水、贮水)入土后变支柱根小叶榕3.气生根入土后变支柱根小叶榕高山榕(气生根

→支柱根)高山榕(气生根→支柱根)小叶榕——一树成林小叶榕——一树成林板根——支持板根——支持4.攀援根——茎上不定根,先端有吸盘,攀附它物生长攀附岩石、树干等4.攀援根攀附岩石、树干等5.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飘浮水中,须状浮萍5.水生根浮萍凤眼莲(水浮莲、水葫芦)凤眼莲(水浮莲、水葫芦)6.寄生根——寄生植物的根,伸入寄主吸取养分6.寄生根大叶榕上的寄生——两种叶子明显不同大叶榕上的寄生——两种叶子明显不同呼吸根:生长在沼泽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呼吸根:生长在沼泽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二、根的内部构造(一)根尖构造1.根冠——最顶端的帽状部分、保护生长点(分泌粘液——有利延伸)根尖——先端到生根毛的部分二、根的内部构造1.根冠——根尖——3.伸长区——C伸长、组织开始分化。

伸长——伸入土中的动力长约2-5mm2.分生区(生长锥/点)——

分生力强,细胞短小,密。长约1mm3.伸长区——2.分生区(生长锥/点)——根尖的发展: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层→根的表皮基本分生组织→皮层、髓原形成层→维管柱4.成熟区(根毛区)——有根毛,组织分化成熟,形成初生构造根尖的发展:原表皮层→根的表皮4.成熟区(根毛区)——【质量管理精品文档】组织设计培训稿(二)根的初生构造:初生组织——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成

表皮

皮层

维管柱初生构造——由初生组织形成的构造

分三部分:表皮皮层维管柱(二)根的初生构造:初生组织——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成1.表皮——最外1层特点:排列紧密,壁薄、不角质化,无气孔,有根毛(吸收)1.表皮——最外1层特点:排列紧密,壁薄、不角质化,无气①外皮层——紧接表皮的1列C,排列紧密2.皮层——宽大表皮外皮层作用——表皮破后→增厚、木栓化→保护①外皮层——紧接表皮的1列C,排列紧密2.皮层——宽大表皮外类圆,疏松;吸收、运输、贮藏③内皮层——皮层最内1列,排列紧密皮②皮层薄壁细胞——类圆,疏松;吸收、运输、贮藏皮②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常见:5面(全)增厚,有通道C(多数单子叶…)

凯氏带或凯氏点(多数双子叶…)(仅外切向壁薄)(壁薄,位木部顶)

通道C凯氏带内皮层常见:5面(全)增厚,有通道C(多数单子叶…)右图紫色线示不同的切片位置,观察时分别呈点状或带状凯氏点凯氏带注意:有些植物的凯氏带→可继续→多面增厚右图紫色线示不同的切片位置,观察时分别呈点状或带状凯3.维管柱(中柱)——指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1)中柱鞘:中柱最外1列(少数2列,裸子…多列)——具潜在分生能力,可产生不定根、侧根、形成层及木栓形成层3.维管柱(中柱)(1)中柱鞘:中柱最外1列(少数2列,裸子韧皮部细胞一般较细小(2)维管束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辐射型维管束)韧皮部细胞一般较细小(2)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外始式——由外到内逐渐分化成熟由生长锥分裂来——外面C早产生、早成熟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外始式——由外到内逐渐分化成熟由生长锥分裂来——外面C早产生初生木/韧部——均为外始式成熟已成熟的原生木质部未成熟的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先分化的木部,在外,管径小后生木质部——后………………在内………大初生木/韧部——均为外始式成熟已成熟的未成熟的原生木质部——2、3、4、5、6、7+分别称:二、三、四、五、六、多原型木部束数因种类而异:

双子叶根常为2~6束,

单子叶根常为多束

(6至数百束)2、3、4、5、6、7+分别称①初木部组成:

被子…——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C

裸子…——主为管胞②初韧部组成:被子…——

筛管、伴胞、韧皮薄壁C,偶有韧皮纤维裸子…——筛胞

初木部和初韧部之间——有一至多层薄壁C

①初木部组成:②初韧部组成:初木部和初韧部之间——有(3)髓部(薄壁C)

双子叶………根——多无髓

单子叶………根——多有发达髓部后生木部渐分化至中央(双子叶)单子叶——髓常发达(3)髓部(薄壁C)双子叶………根——多无髓后生木部(三)根的次生构造

——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

一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根——次生增粗,有次生构造1.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大多数蕨类和单子叶……根——一直保持初生构造(三)根的次生构造

——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1)形成层形成:→连成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

→分生初木部与初韧部间薄壁C——恢复分生

(渐近中柱鞘)初木部顶端的中柱鞘C——恢复分生(1)形成层形成:→连成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分生向外产生次韧部(少、慢)向内产生次木部(多、快)→外推形成层→圆形的形成层环(维管束转为→外韧型)向外产生次韧部(少、慢)→外推形成层→圆形的形成层环(维管形成层——平周分裂,中间保持1列形成层C刚分裂的C,似原始C(窄),多层——形成层区形成层——平周分裂,中间保持1列形成层C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次木部)——添加在初木部外方,产生: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形成层的主要活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次韧部)

——添加在初韧部内方,产生: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次木部)形成层的主要活动:向外产生新的部分形成层→不断径向产生薄壁C(多径向延长、输导)——称次生射线,分:(2)射线的形成木射线韧皮射线部分形成层→不断径向产生薄壁C(多径向延长、输导)—(3)其它:颓废组织——

筛管1-2年生命→受挤压→破坏韧部或皮部常有分泌组织,有的薄壁C含有结晶、营养物等。(3)其它:颓废组织——韧部或皮部常有分泌组织,有的薄壁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增粗→表皮和皮层破坏)中柱鞘部分C

——恢复分生——产生木栓形成层

——形成周皮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增粗→表皮和皮层破坏)外——木栓层(扁平、整齐,渐褐色)中——木栓形成层内——栓内层(称次生皮层)次生皮层实为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皮层(次生)渐脱落…外——木栓层(扁平、整齐,渐褐色)次生皮层实为栓内层木栓Δ植物学的根皮——指周皮Δ中药材的根皮——指周皮和韧皮部Δ表皮与初生皮层——被木栓层隔离

缺养分

脱落木栓形成层——有一定期限,终止活动——内方薄壁C——恢复分生——产生新周皮

Δ植物学的根皮——Δ表皮与初生皮层——木栓形成层——有一定期

不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由表皮或外皮层行使保护根被——有些单子叶植物,表皮向内产生几层细胞,并木栓化。蕨类和单子叶植物的根——不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由表皮或外皮层行使保护(四)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除正常维管束外,产生异常维管束1.同心性的异常维管束;2.附加维管柱;3.木间木栓(内涵周皮)。川牛膝(生)何首乌(四)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除正常维管束外,产生异常维管束【质量管理精品文档】组织设计培训稿(五)侧根的形成

部分中柱鞘C→恢复分生→层数增加→向外突起→侧根原基→生长锥,根冠→突破表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