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_第1页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_第2页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_第3页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科诊疗常规指南修订印刷版三甲资料目录: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类别眼科/儿童眼保健科—诊疗规范编号YK-3-13名称先天性内斜视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3-01制定单位眼科/儿童眼保健科修订日期今年-02-28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先天性内斜视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一般不合并明显屈光异常,如双眼交替出现斜视则无弱视。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由于双眼视野交叉,可以有假性外展限制。先天性内斜视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一诊断1临床表现1.1生后6个月内发病。1.2无明显屈光异常。1.3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1.4斜视度数较大。1.5假性外展限制,娃娃头实验可以排除。1.6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2检查:常规眼位检查、眼肌检查、眼球运动检查。3诊断标准3.1病史。3.2对婴幼儿视力的检查重在定性,确定是否有单眼弱视及注视能力。3.3睫状肌麻痹下验光。3.4眼底检查排除先天性异常。3.5眼球运动检查确定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二治疗1排除单眼弱视,如有单眼弱视,需先行治疗至双眼视力平衡。2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者,手术设计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4.手术后应保留10。微小内斜,以利建立周边融合和粗立体视。三健康指导1单眼弱视需先行弱视治疗,待视力平衡再手术。2术后注意2.1避免揉眼、脏水进眼,注意眼部卫生。2.2按时点眼液眼膏。2.3一周后、一月半后眼科/儿童眼保健科门诊复查。2.4斜视矫正术后患儿注意视功能恢复训练。类别眼科/儿童眼保健科—诊疗规范编号YK-3-14名称调节性内斜视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3-01制定单位眼科/儿童眼保健科修订日期今年-02-28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所引起。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一诊断1临床表现1.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1.1.1有中度或髙度远视性屈光不正。1.1.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方法,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正眼位。1.1.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1.1.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1.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2.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1.2.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1.2.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1.2.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1.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1.3.1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1.3.2可以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1.3.3少数患者在10岁后斜视有自愈趋势。1.3.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1.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1.4.1有远视性屈光不正。1.4.2戴镜后斜视度减少,看远减少明显,看近仍有较大度数的内斜视,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2检查:常规眼位检查、眼肌检查、眼球运动、屈光检查。3诊断标准3.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3.1.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3.1.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3.1.3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3.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3.2.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3.2.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3.2.3散瞳或戴镜斜视度数减少。3.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根据临床特点可以诊断。3.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3.4.1戴镜后斜视度减少,提示有屈光性调节因素。3.4.2戴镜后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说明有髙AC/A因素。二治疗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1.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1.2全屈光处方戴镜。1.3此类斜视不应当采用手术矫正。1.4一般每年重新验光1次,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1.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2部分凋节性内斜视2.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2.2全屈光处方戴镜。2.3戴镜6-12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非调节部分应手术矫正。2.4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每年亟新验光一次,并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2.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3.1戴双光镜:全屈光矫正下加+1.5--+3D球镜。应定期复查。3.2缩瞳剂:局部形成药物性近视,减少中枢性调节,但不宜长期应用。3.3对合适的病例可以考虑双内直肌减弱手术。为减少对视远时眼位的影响,也可行内直肌后固定术。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参见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三健康指导1需行矫正治疗的应积极配戴眼镜、弱视治疗,谨遵医嘱眼科/儿童眼保健科门诊复查。2斜视矫正术后注意2.1避免揉眼、脏水进眼,注意眼部卫生。2.2按时点眼液眼膏。2.3一周后、一月半后眼科/儿童眼保健科门诊复查。2.4斜视矫正术后患儿注意视功能恢复训练。类别眼科/儿童眼保健科—诊疗规范编号YK-3-15名称间歇性外斜视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03-01制定单位眼科/儿童眼保健科修订日期今年-02-28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外斜视在婴幼儿较内斜视少见,但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可由外隐斜进展为间歇性外斜视,也可以一发病即为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斜视根据视远、视近时斜视度的不同,临床可分为4种类型:1基本型视远、视近时的斜视度基本相等。2分开过强型视远时比视近时斜视度大于≥15°。3集合不足型视近时比视远时斜视度大于≥15°。4假性分开过强型视远时斜视度明显大于视近时斜视度,但单眼遮盖1小时或双眼配戴+3D球镜后,视远、视近时的斜视度基本相等。一诊断1临床表现1.1强光下喜闭一眼。1.2控制正位时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眼位偏斜时偏斜眼吋以有抑制,保持正常的视网膜对应,没有或很少有弱视。1.3无明显屈光不正,眼位偏斜与屈光不正无特殊联系。2检查:常规眼位检查、眼肌检查、眼球运动、屈光检查。3诊断标准3.1可以发病较早,如1岁内出现,但发现较晚。3.2眼斜频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3.3由于受融合控制斜视度数变化较大,疾病、疲劳及充分破坏融合时斜视度暴露充分。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机应掌握在双眼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