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生态系统(一)1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生态系统(一)【考纲搜索】(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2)生态系统的成分;(3)食物链和食物网;(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2【考纲搜索】2【分析预测】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宏观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各种成分的特点、功能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备受全人类关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科学难题。3【分析预测】3本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尤其是考查学生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考查形式多样,试题中往往涉及图形、图表的分析,常常与动植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农业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人与生物圈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生物固氮是近年来新增的考点,常与蛋白质代谢、C循环等知识结合,联系生产实际进行学科内综合考查。4本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尤其是考查学生应用生态学知生态系统概念:
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5一、知识概述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成分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6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限额采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低于
,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
或较湿润的地区主要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
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生物特点植物:以
为主,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营树栖、攀缘生活的种类多作用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维持
,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大气中
含量的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湿润群落结构乔木生物圈的稳态CO2和O2生长量6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限额采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水少的地区特点:动植物种类少,
较简单,
和群落结构常剧烈变化生物特点——植物:以
为主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作用——
的重要生产基地;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
.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同时应合理确定
,防止过度放牧7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种群密度草本植物畜牧业风沙侵蚀载畜量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水少的地区7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种群特点:整个地球和海洋连成一体,可看做是一个巨大的
.生物特点——植物:绝大部分为
.动物:种类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影响因素:阳光、温度、
.作用——调节气候蕴藏着丰富的资源8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盐度特点:整个地球和海洋连成一体,可看做是一个巨大的.8范围:
、泥炭地、河流、湖泊、
、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作用:生活与工农业用水的水源
、补充地下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现状及成因:由于
、滥垦沼泽及过度砍伐湿地植被等使湿地面积大幅度锐减9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地红树林调蓄洪水围湖造田范围:、泥炭地、河流、湖泊、、沿海滩涂等,甚至包特点:
非常关键,
结构单一生物特点植物:各种农作物为优势种动物:种类稀少,主要为农作物害虫10农田生态系统概念:
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成的生态系统特点:人类起
,高度开放性、
,调节能力弱城市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群落城市居民主导作用依赖性特点:非常关键,结构单一10农田生态系统概念: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生产者:
型生物消费者:
型生物(捕食者)分解者:
型异养生物11生态系统结构成分自养异养腐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11生态系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常指食物链)特点生产者为
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12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
.成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被
所食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营养结构食物关系第一复杂营养关系多种植食性动物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而形成的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和散失过程过程——最终来源: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
;输入方式:生态系统的
通过
,把太阳能固定在
中,这样太阳能就转变成
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
营养级;能量总值: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
总量过程:如教材图示13能量流动输入太阳生产者光合作用有机物化学一固定的太阳能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散失过程13能量流动输入特点——
: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
: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消耗而散失部分热能;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
.利用;传递率为10%~20%(形象地用能量
表示)研究意义: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
的部分14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金字塔能量最有益特点——: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概念: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范围: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实例:碳循环(存在形式、循环形式、生理过程)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
和无机环境之间
.15物质循环C、H、O、N、P、S等全球性循环性全球性食物链(网)生物群落循环往返概念:15物质循环C、H、O、N、P、S等全球性食物链(网)二、要点归纳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及主要类型1.概念的理解2.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比较16二、要点归纳161717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比较18生态系统的成分18联系:生产者与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19联系:生产者与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绿色植物同化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给无机环境,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的必要的基本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20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指注意:(1)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消费者也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型细菌。(2)细菌的多种角色:①生产者,如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②消费者,如寄生型细菌——肺炎双球菌;③分解者,如腐生型细菌——乳酸菌。21注意:2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按照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又把食物链分成三类:捕食链: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如草→兔→狐。寄生链: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如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2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2腐生链: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其中,捕食链是食物链的重要形式,高中阶段所讲的食物链也就是捕食链。(2)组成: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不包括营腐生生活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食物关系也是营养关系。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又叫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3腐生链: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如植物残体→蚯蚓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做营养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第一环节,一定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但肉食性动物尤其是大型肉食性动物,其营养级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其所在具体食物链而定。(4)营养级和消费级:如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兔和狐、狼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而它们的消费级却是第一(初级消费者)、第二(次级消费者)、第三(三级消费者)。由此看出,营养级和消费级并不一致,差一级(生产者所占的一级)。24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做营养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第一环节,一定属2.食物网(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2)成因:一种生物有多种食物,同时也可能被多种其他生物捕食。(3)意义: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3.进行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是完整的食物链。252.食物网25(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依据。26(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26(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7)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即5个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的最大传递效率为20%。假如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100%,则到第二营养级最多为20%,到第三营养级最多为4%,到第四营养级时最多为0.8%,到第五营养级时最多为0.16%,此时能量已剩余很少。继续向下传递,已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的存在。故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27(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4.生态系统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物种变动的影响。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284.生态系统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29(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29(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30(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过程(1)起点: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流动路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4)流动过程的图解: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1注意:①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最终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每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一般流向3个方面:一部分是被该营养级的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一部分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而流入下一个营养级。③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其粪便中的能量。32注意:32(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即单向的、不循环的);②逐级递减(6)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2.能量传递的有关计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10%~20%。其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即被下一营养级同化)。33(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即单向的、不循环的);②逐在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能量为100%,那么,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20%,最少为10%,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0%×20%=4%,最少为10%×10%=1%。第n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最少为。34在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能量为100%,那么,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的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的食物链,按×10%计算已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最多消耗:选最长的食物链,按÷10%计算最少消耗:选最短的食物链,按÷20%计算35
注意:在解题时,还需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35注意:在解题时,还需要注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36注意:数量金字塔的倒置现象,例如,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就会发生倒置。如图所示。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36注意:数量金字塔的倒置现象,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的理解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而不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循环过程: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特点:全球性、循环性。2.碳循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过程:3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7(2)碳的存在形式和循环形式:在无机自然界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4)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8(2)碳的存在形式和循环形式:38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39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39(2010·山东)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40C(2010·山东)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41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其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③/(①+未获取量)。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③/②值大小无法比较。③/②值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为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41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
(2009·重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42B此题为中难题,理解分析类。要注意图形的识别与知识的联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该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h表示;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用i表示;一部分是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用j表示;还有一部分是植物的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用k表示。摄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i,一部分被同化成为消费者自身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由于生态系统中有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j,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中的CO2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流向分解者的k是有机物,只有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2009·重庆)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
(2009·北京)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43(2009·北京)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44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1)大气中N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另外还有闪电固氮。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可以将大气中的N2转变成NH3,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NH+4、NO-3等无机盐。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固氮、闪电固氮44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N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生物(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45(2)氮元素以N2、NO-3和NH+4的形式被生物吸收,并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论文写作基础教程》课件
- 《品牌构建与养成》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理课件
- 双语客运值班员误乘的办理课件
- 曝气管更换施工方案
- 铁路市场营销铁路货运产品市场定位课件
- 抚州轻钢别墅施工方案
- 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课件
- 中国人真厉害课件视频
-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 离职体检免责协议书
- 光电工程师需掌握的常用计算试题及答案
- 烟草证借用合同范本
- 烧烫伤培训课件
- 3D打印在康复辅具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县级安全生产大讲堂课件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5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整体框架图解及案例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竞赛模拟题库及答案(215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