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课后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课后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课后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课后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课后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后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Cl2 B.NaOH C.KCl D.H2S2.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分子中有一个氮氮双键B.氮气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C.氮气中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实现自然固氮3.下列有机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 B.C. D.4.下列现象不能用氢键解释的是()A.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B.NH3容易液化C.甲醇极易溶于水D.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选项中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电焊工焊接金属时用溶液除锈受热易分解B护士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配制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和水都是极性分子,葡萄糖易溶于水C营业员将水果放在冰箱中保鲜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D烟花燃放人员燃放焰火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能量A.A B.B C.C D.D6.下列各化学键中,极性最小的是()A.H-F B.C-F C.O-F D.Si-F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Cu(NH3)4]2+中存在配位键而NH4+中不存在配位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物质的沸点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增大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有关的是()①HF的熔沸点比VII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乙醇、乙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⑥水分子在高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有()①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过程中形成的是发射光谱③1~36号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5种④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⑤金属键和氢键都有方向性和饱和性⑥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比π键更牢固A.0个 B.1个 C.2个 D.3个10.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分子中不存在σ键B.该物质的分子内只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两种作用力C.该物质是一种配合物,其中Ni原子为中心原子D.该物质的分子中C、N、O原子均存在孤电子对11.硅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离分析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发了一种无催化剂下醇的高效硅基化新方法,反应机理如图所示[Me代表CH3,—R代表烃基(一般指相应的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基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CHCl3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D.当R—OH为甲醇时,反应产物为CH3OSiMe3和NH312.如图为冰晶体的结构模型,大球代表O原子,小球代表H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水分子与周围邻近的四个水分子间通过H-O键形成冰晶体B.冰晶体是四面体型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C.冰晶体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D.1mol冰晶体中最多含有2mol氢键13.“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不符合题意,下列类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第二周期元素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B.简单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第VA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C.根据对角线规则,元素Li和Mg的某些性质相似,则元素C和P的某些性质也相似D.和P4都呈正四面体形,中键角为109%28',P4中键角也为10928'14.已知S2Cl2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正确的是()A.S2Cl2是非极性分子 B.沸点:S2Cl2<S2Br2C.S与Cl间的共用电子对偏离Cl D.S2Cl2分子只含非极性键15.R、X、Y、Z、W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同周期,R、W与X、Y、Z不在同一周期,它们可组成某种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RB.氢化物的沸点:Z>Y>XC.X、Y、Z、R可形成多种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化合物D.管道工人可用YR3检验输送W2的管道是否泄露16.普鲁士蓝是一种辐射应急药物。最初,狄斯巴赫把草木灰和牛血混在一起,制成亚铁氰化钾(其三水合物俗称黄血盐),之后与反应获得了普鲁士蓝。如图是普鲁士蓝晶体的单元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血盐的化学式为B.在制备黄血盐时,牛血的作用是仅提供Fe元素C.普鲁士蓝中与的配位数均为6D.普鲁士蓝可用于金属铊中毒治疗,铊元素是有放射性的过渡元素17.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该过程表示为:Na+(x+y)NH3Na+(NH3)x+e-(NH3)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加入液氨中溶液的导电性增强B.e-(NH3)y的可能结构为C.e-(NH3)y具有强还原性,钠/液氨体系可以还原炔烃、苯等有机物D.e-(NH3)y在液氨体系中会产生H2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晶体的沸点高于,是因为中共价键的键能小于B.基态原子轨道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ⅠA族和第ⅠB族C.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属于p区元素D.非极性分子往往具有高度对你性,如、、、19.金属可活化放出,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活化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生成B.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均降低C.和的总键能大于和的总键能D.中间体中间体3的过程是决定整个历程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20.在Fe+催化下乙烷氧化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为副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O+、N2均为反应中间体B.X既含极性共价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C.该机理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每生成1molCH3CHO,消耗的大于2mol二、综合题21.有下列微粒:①CH4②CH2=CH2③CH≡CH④NH3⑤NH4+⑥BF3⑦P4⑧H2O⑨H2O2(1)呈正四面体的是.(2)中心原子轨道为sp3杂化的是,为sp2杂化的是,为sp杂化的是。(3)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是,共线的是。(4)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22.已知N、P同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A族元素,N在第二周期,P在第三周期。NH3分子呈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3个H原子位于锥底,N-H键间的夹角是107.3°。(1)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氮离子(N3-)核外有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N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它是一种(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2)PH3分子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关系:(填“相同”或“不相同”),P-H键(填“有”或“无")极性,PH,分子(填“有"或“无")极性。23.请按要求填空:(1)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基态氮原子的是____(填标号)。A.B.C.D.(2)HCHO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其中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种。(3)已知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相差较大,根据结构分析,前者的沸点(填高于”或“低于”)后者,并解释原因:。(4)普鲁士蓝{KFe【Fe(CN)6】}中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简单微粒较稳定的离子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为,该离子更稳定的原因是。24.按要求填空:(1)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原子中有层、个能级、个未成对电子。(2)在下列物质中:①N2②H2O③NaOH④MgCl2、⑤C2H4⑥Na2O2(用序号填空)。其中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只含有极性键的是;只含有离子键的是;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3)NN键的键能为942kJ·mol-1,N-N键的键能为247kJ·mol-1,通过计算说明N2中的(填“σ"或“π”)键更稳定。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的一部分:(1)X的氢化物的沸点与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较:>(填化学式),原因是。(2)X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填序号),另一电子排布图不能作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因为它不符合。(3)以上五种元素中,(填元素符号)的第一电离能最大。(4)由以上某种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三角锥形分子E和由以上某种元素组成的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反应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L是极性分子C.E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D.M的化学性质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E.M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氯气是非金属单质,只有非极性键,A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钾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硫化氢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一般为非金属单质,据此解答即可。2.【答案】D【解析】【解答】

A、氮分子中存在的是氮氮三键,A错误;

B、氮气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NO。B错误;

C、但其中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氮的固定就是指将游离态氮元素转化为固态氮,D选项是自然固氮。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键,以及化学键;

极性化学键和非极性化学键:一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化学键,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只要掌握住氮气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解答此题。3.【答案】B【解析】【解答】由有机物的结构可以看出,A、C、D三项中没有手性碳原子;B项中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分析】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用C*表示。4.【答案】A【解析】【解答】A.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不能用氢键解释,是氢和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强,A符合题意;

B.NH3容易液化可用氢键解释,B不符合题意;

C.甲醇极易溶于水,可用氢键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液态氟化氢化学式可以写成(HF)n,可用氢键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形成氢键的物质,容易液化,极易溶于水。5.【答案】A【解析】【解答】A、电焊工焊接金属时用溶液除锈是因为氯化铵水解显酸性,产生的氢离子能与氧化铁反应,与其受热易分解无关,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和水都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因此葡萄糖易溶于水,故B不符合题意;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因此将水果放在冰箱中保鲜,减慢水果腐烂速率,故C不符合题意;

D、焰色试验是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氯化铵水解显酸性;

B、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D、焰色试验是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能量。6.【答案】C【解析】【解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C>Si>H,所以这几个共价键的极性大小顺序是:H-F>F-Si>C-F>F-O,则极性共价键中极性最小的是O-F,故答案为:C。

【分析】形成共价键的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差越大,其吸引电子能力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大。即可判断7.【答案】C【解析】【解答】A.SO3是非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B.在NH4+中存在3个一般的共价键和一个配位键,B不符合题意;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该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C符合题意;D.由于在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其沸点比HI的还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子构型来分析;

B、根据配位键的特点分析;

C、根据电负性的概念分析即可;

D、分子间氢键可使物质的沸点增大。8.【答案】B【解析】【解答】①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熔沸点比VII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①符合题意;

②乙醇、乙酸都可以和水形成氢键,所以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②符合题意;

③冰中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分子距离增大啊,体积变大,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③符合题意;

④尿素分子间可以形成的氢键比醋酸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多,所以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④符合题意;

⑤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的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的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⑤符合题意;

⑥水分子在高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内的共价键比较稳定,与氢键无关,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氢键主要对物质的以下性质产生影响: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是形成氢键的物质熔沸点偏高;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在极性溶剂里,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可以生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如果溶质分子内形成氢键,则在极性溶剂里的溶解度减小;

影响物质的粘度,存在氢键,粘度增大;

影响物质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和冰密度的差别;

影响物质的酸性;9.【答案】C【解析】【解答】①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而不是泡利不相容原理,不符合题意;②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原子叫基态原子,2px轨道上的能量和2py轨道的能量一样大小,故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不能形成光谱,不符合题意;③1~36号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2s22p3、3s23p3、3d34s2、3d74s2、4s24p3共5种,符合题意;④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有非极性键如CH4、CO2均为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也不一定有极性键,如O3为极性分子,但只含有非极性键,不符合题意;⑤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不符合题意;⑥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比π键更牢固,故双键中的一个键比另一个键更容易断裂,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③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①该排布图违反了洪特规则;

②过程中没有能量变化;

③1~36号元素中,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2s22p3、3s23p3、3d34s2、3d74s2、4s24p3;

④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也不一定含有极性键;

⑤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⑥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比π键更牢固。10.【答案】C【解析】【解答】A、该物质C、C原子间存在σ键,选项A不符合题意;B、根据结构,该物质中H、O原子间存在氢键、C与其它原子间存在共价键、Ni、N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氢键、共价键、配位键三种作用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C、Ni原子具有空轨道,是共用电子对的接受者,是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选项C符合题意;D、C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全部成键,没有孤对电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存在共价键就有σ键;

B.该分子中含有氢键;

C.图中箭头指向的是中心原子,存在配位键;

D.C原子没有孤对电子。11.【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反应转化关系可知总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B.CHCl3在开始加入,后来又反应产生,因此CHCl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不符合题意;C.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而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不符合题意;D.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反应时,若加入的醇R—OH为甲醇时,反应产物为CH3OSiMe3和NH3,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确定反应类型;B.CHCl3是催化剂,开始加入,后来又反应产生;C.在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而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D.根据反应示意图判断产物。12.【答案】D【解析】【解答】A.每个水分子与周围邻近的四个水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冰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冰晶体虽然具有空间网状结构,但分子之间是氢键,所以是分子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氢键有方向性,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当晶体熔化时,氢键被破坏,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每个水分子向外伸出4个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根据均摊法1mol冰晶体中最多含有2mol氢键,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氢键不是化学键

B.冰晶体仍然是水分子,水分子是分子晶体

C.形成氢键,使分子间隙增大,当融化时,分子间隙减小

D.由图可知,每个水分子形成了4个氢键,但是被两个水分子共用,均摊到每个水分子是2个氢键13.【答案】A【解析】【解答】非金属性:Cl>S>P,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Cl>H2S>PH3,A符合题意;氨分子间存在氢键,第VA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氨气的沸点反常,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故沸点:NH3>AsH3>PH3,B不符合题意;元素周期表中,少数几种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遵循这种规律,C和P两元素的性质不相似,不符合对角线规则,C不符合题意;呈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而在白磷正四面体形结构中每个磷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键角为60°,D不符合题意。

【分析】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

B.根据氢键分析;

C.少数几种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D.白磷正四面体形结构键角为60°。14.【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图知,该分子中心正负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两种物质都不能形成氢键,其熔沸点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相对分子质量:前者小于后者,所以沸点:S2Cl2<S2Br2,故B符合题意;C.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较大的元素,电负性:Cl>S,所以S与Cl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Cl,故C不符合题意;D.该分子中含有Cl-S极性键、S-S非极性键,所以该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从图可知S2Cl2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B.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C.Cl的电负性大于S,所以S与Cl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Cl;

D.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15.【答案】B【解析】【解答】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C>N>O>H,故A不符合题意;B.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种类繁多,例如C元素的氢化物有多种烃类,无法比较沸点,故B符合题意;C.C、N、O、H可以形成氨基酸、碳酸铵、碳酸氢铵等化合物,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氨气与Cl2相遇可以生成固体氯化铵,产生白烟,所以可用NH3检验输送Cl2的管道是否泄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序数最大,且与X、Y、Z不是同周期,所以W应为第三周期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阴离子,所以W为Cl元素,X、Y、Z为第二周期元素;五种元素中R的原子序数最小,根据该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可知R元素可以形成1个共价键,为H元素或第VIIA族元素,但R不可能为第二周期元素,则R为H元素;Z可以形成2个共价键,应为O元素,X能形成4个共价健,X原子序数小于Y,X应为C元素,Y为N元素。综上所述,R、X、Y、W分别为H、C、N、O、Cl16.【答案】C【解析】【解答】A:题目已知,黄血盐为三水合物,故化学式书写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制备黄血盐时,牛血还提供N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晶胞具有平移性,该结构单元是晶胞的。与Fe2+和Fe3+直接相连的“”为6个,故它们配位数均为6,故C符合题意;

D:普鲁士蓝可用于金属铊中毒治疗,金属铊具有放射性,为过渡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胞中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直接相连,可据此得出配位数。17.【答案】B【解析】【解答】A.液氨中无自由移动的电子,不导电,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可导电,A不符合题意;B.N的电负性大于H,共用电子对偏向于N,氢周围电子云密度低,故溶剂合电子可能结构应为氢原子在里,N原子在外,B符合题意;C.e-(NH3)y具有强还原性,在钠/液氨体系中炔烃、苯等有机物很容易得电子被还原,C不符合题意;D.液氨类似于水,能发生自耦电离,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e-(NH3)y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反应式可知,加入金属钠后形成了溶剂合电子,据此分析。

B.NH3中N-H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电子带负电,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分析。

C.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体现在得失电子的容易程度,据此分析。

D.液氨中存在反应NH3·H2O⇌NH4++OH-,e-(NH3)y具有强还原性,据此分析。18.【答案】C【解析】【解答】A.HF和HCl属于分子晶体,由于HF中存在氢键,使得HF沸点高于HCl,A不符合题意;B.4s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有:钾、铬和铜,铬属于ⅥB族元素,B不符合题意;C.Se第34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属于p区元素,C符合题意;D.H2O2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氢键会影响分子的熔点和沸点;

B、铬为VIB族元素;

C、Se为p区元素;

D、H2O2为极性分子。19.【答案】C【解析】【解答】

A、金属可活化放出的过程中,结合图示,存在C-Ni键、Ni-H键、C-H键的生成,以及C-C键、Ni-H键的断裂,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生成,故A选项正确;

B、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过渡态的能垒,即降低反应活化能,且正逆反应降低的活化能相同,因此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均降低,故B选项正确;

C、和的相对总能量为0,和的相对总能量为-6.57,正反应放热,和总键能小于和的总键能,故C选项错误;

D、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中间体中间体3的过程正反应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所以中间体中间体3的过程是决定整个历程反应速率的关键步骤,故D选项正确;

【分析】

A、结合图示,存在C-Ni键、Ni-H键、C-H键的生成,以及C-C键、Ni-H键的断裂,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生成;

B、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过渡态的能垒,即降低反应活化能,且正逆反应降低的活化能相同;

C、通过比较相对总能量,判断出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进而判断总键能的大小;

D、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20.【答案】D【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FeO+为中间产物,氮气为生成物,故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X为水分子,水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非极性键,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FeO+发生的反应为C2H6+FeO+→[(C2H5)Fe(OH)]+,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总反应为C2H6+2N2OCH3CHO+N2+H2O,副反应为[(C2H5)Fe(OH)]+→Fe+,副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生成1molCH3CHO,消耗的大于2mol,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FeO+先生成后消耗,是反应中间体,N2属于最后产物;

B.X为H2O,只含O-H键;

C.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该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C2H6+2N2OCH3CHO+N2+H2O,且发生副反应[(C2H5)Fe(OH)]+→Fe+。21.【答案】(1)①⑤⑦(2)①④⑤⑦⑧⑨;②⑥;③(3)②③⑥⑧;③(4)④⑧⑨【解析】【解答】(1)①CH4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②C2H4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形分子,③C2H2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④NH3中氮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分子,⑤NH4+氮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⑥BF3硼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⑦P4中P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⑧H2O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V形分子,⑨H2O2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V形,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故答案为:①⑤⑦;(2)①CH4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②C2H4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0=3,所以采取sp2杂化,③C2H2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0=2,所以采取sp杂化,④NH3中氮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1=4,所以采取sp3杂化;⑤NH4+中氮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⑥BF3中B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0=3,所以采取sp2杂化,⑦P4中P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1=4,所以采取sp3杂化;⑧H2O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⑨H2O2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所以中心原子轨道为sp2杂化的是②⑥;为sp杂化的是③;故答案为:①④⑤⑦⑧⑨;②⑥;③;(3)①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②C2H4是平面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③CH≡CH是直线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也共线;④NH3是三角锥形分子,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⑤N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⑥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⑦P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⑧H2O是V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⑨H2O2的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故答案为:②③⑥⑧;③;(4)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有:①CH4、②C2H4、③CH≡CH、④NH3、⑥BF3、⑧H2O、⑨H2O2。①CO2、②C2H4、③CH≡CH、⑥BF3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④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⑧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⑨H2O2中含有极性键,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④⑧⑨。【分析】(1)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判断微粒的构型来解答;(2)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质类型;(3)①CH4是正四面体结构,②C2H4是平面形分子③C2H2是直线形分子④NH3是三角锥形分子,⑤NH4+是正四面体结构,⑥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⑦P4是正四面体结构,⑧H2O是V形分子⑨H2O2的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4)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22.【答案】(1)2s22p3;10;非极性(2)相同;有;有【解析】【解答】(1)N是7号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有5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氮离子(N3-)核外有10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故有10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N4分子是正四面体形结构,是一种非极性分子。(2)NH3分子与PH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结构相同;P-H键为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PH3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分析】(1)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写出排布式;核外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为非极性分子;

(2)根据等电子体分析结构关系;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23.【答案】(1)A(2)3;5(3)低于;前者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后者形成分子间氢键(4)[Ar]3d5;Fe3+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Fe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6,前者为半充满状态故较稳定【解析】【解答】(1)A项正确,B项违背洪特规则,C项违背能量最低原则,D项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故答案为:A。

(2)HCHO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0=3;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

(3)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使沸点升高,故邻羟基苯甲酸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

(4)普鲁士蓝{KFe[Fe(CN)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