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手 论文_第1页
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手 论文_第2页
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手 论文_第3页
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手 论文_第4页
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手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具成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摘要: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要求学生们拥有较好的计算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合作探究能力,这对思维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懂的一门学科,也是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科。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则是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力量,不断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实行“题海战术”,这样非常容易使得学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从而出现消极排斥心理。小学生们现在正处在求知欲望非常旺盛的时期,与此同时又有好动活泼的一面。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合理运用学具,同时主体地位、从课堂趣味性等方面加强学具的运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能力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合作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课堂应是学生的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创造学习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学具是学生学习用好学具,能增加学生操作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探究,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有效突破课堂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课堂更高效。一、运用学具,提高学生的计算理解能力数学是富有逻辑的,但又比较抽象。数学课堂中的难点,常常又是学生的痛点。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听不懂、无法会,教学质量将不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对后期学习新知识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采用积极高效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合理运用学具,可以将抽为具体问题,不断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并能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问题,突显数学本质。在教学一年级下“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一课时,学生们基本都可以准确口算,可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握这一重点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加强算理理解,教师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学具助手—小棒来帮忙,学生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探索“两位(退位)”的算法和算理。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方法。比如:34-8=?学生1:用小棒摆出34,先拿走散落的4根,在拿出一捆拆开,然后再从这10根中拿走4根,剩下的就是答案。学生2:先拿出一捆小棒拆开,然后直接从10根小棒里拿走8根,剩下的就是答案。学生3:先拿出一捆小棒拆开,外面散落的小棒一共14根,我直接拿走8根,剩余的就是答案。学生们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来加强对问题理解,把抽象的知易懂,不但发现了计算的方法,即算法,同时学生们也明白了算理,突破了重点难点,也快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学具操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学具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把好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二、运用学具,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锻炼推理能力、建构知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忽略知识形成的这是对学生推理论证的扼杀[2]。小学生尚处于形成思维推理论证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推理论证体验。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学具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促使学生更识、内化知识。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有的教师给学生看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的动画演示,这样学生圆面积的求法,代入公式计算。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被地接受知识,并没有机会经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不灵活、不牢固,可能今式,明天就忘记了,对圆面积公式的内涵没有掌握,没有能理解其本质。因此,本着“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全”这一理念,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圆片和剪刀等学具,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用剪刀把圆沿着半径剪开,平均分成16、32份……得到一个个小扇形,然后把这些纸片交叉拼接在一起,就会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而且纸片分的份数越多,分得越细,就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剪拼活动,学生亲历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就很容易理解并推导出圆公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知识就学得非常扎实,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等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三、运用学具,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对实物学具的动手操作,形成初步的图形概念,建构起良好的空间几何观念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轴对”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手中剪下的蝴蝶、天坛、飞机图案,通过组内折一折的办法,感受这些图案的特征,通过组内交流、实践操作的方式,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概折常见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丰富学生对已有空间图形的特征和内涵的认识,让几何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越来越多的人对学具问题研究的深入,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学具的使用,甚至还拓宽了学具使用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试验和验证。学生有的比一比,有的量一量,有的有的是采用撕一撕的方法,他们都用了自己的方法验证出了两种图形的特征。这里不仅成功地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掌握探索知识的一般流程,更是了“想象力”的翅膀,孕育了创造力的土壤。四、运用学具,激发主动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要通过学具的使用,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合理运用学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3]。例如:我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的练习课时,“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长10cm、宽4cm、高2cm,把它锯成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可以锯多少个?”学生稍加思索就解答出来了(10×4×2)÷(2×2×2)=10(个),此时让学生用橡皮泥亲手切一切验证了他们的答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这时我又提出:“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cm,宽4cm,高4m,把它锯成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可以锯多少个?”学生立刻用上面的方法解答:(5×4×4)÷(2×2×2)=10(个),我没有直接否认学生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再用橡皮泥切一切进行验证。学生发现只能切8个,这一发现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究的角色。运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探究,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束语总之,学习辅助工具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抽象难懂的知识问题,而且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思考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知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