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_第1页
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_第2页
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_第3页
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_第4页
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复习备考

学生在完成历史学科的课程学习后,应该形成的学习结果的表现。

高中历史学业质量要体现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行为变化、量和质等方面的不断提升的不同层次的变化。

——摘自:徐蓝《普通高中历史学业质量解析》,《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4期。【前场·情境】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发展(学术情境)【后场·学科必备知识】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读图)、分析历史问题/历史探究能力(读图)24.下图为龙山时代(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

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1.1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文明起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古发现证明,在进入夏商西周王朝国家之前,中国还经历了一个早期文明发展阶段,这就是与古史传说的五帝后期相当的龙山文化时代。龙山文化时代,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黄河河套地区,出现了大批城邑,良渚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等,都是其代表。众多的城邑遗址,印证了史书记载的邦国林立状况。——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10页。

分布于辽西和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墓葬等级分明,有独立的女神庙、积石冢、大型祭坛,说明氏族首领的权力以神化的形式得到巩固和加强。原始宗教的复杂化是社会组织变化的反映,因此红山文化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6页。1.1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1.5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文明是指人类脱离了野蛮状态的社会状况,文明的因素包括:家族制度、生产工具、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法律、国家等。国家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文明在国家形态下创造出物质和精神的成就总和。因此,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体现。24.下图为龙山时代(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学业质量描述】1-2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知道古今地名的区别。2-2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3-2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原,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31.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前场·情境】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地图【后场·学科必备知识】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业质量描述】1-2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知道古今地名的区别。2-2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3-2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1-2能够了解所学内容的历史分期方式,理解历史时期是按时序划分的;能够知道认识史事要考虑到历史地理的状况;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知道古今地名的区别。2-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过去;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3-2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如古代、近现代)、较大范围(如跨国家、跨地区)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4-2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历史思维、历史叙述、历史解释的递进

2021年全国甲卷42

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图5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第一,读图名。第二,读图例。第三,读注记说明。第四,读图幅。2009年全国Ⅱ卷14图3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①请观察地图,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重点观察图中文字、图例)。②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段(可从京师、长城符号做时间定位)。③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地图所呈现的地理区域(可从京师、宣化、乌兰布通、克什克腾旗四个地理位置及长城符号做空间定位)。④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地图反映的相关史事(可综合上述问题答案,得出结论)。30.导致下图中三线地区工业化程度变化率急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发展道路的探索B.经济政策的重置C.社会矛盾的激化

D.国际局势的严峻【前场·情境】三线地区工业化程度变化率【后场·学科必备知识】三线工程的时代背景【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30.导致下图中三线地区工业化程度变化率急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4-2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28.右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A.变革与传统的复杂联系

B.革命与改良的艰难取舍C.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D.先进与落后的激烈碰撞【前场·情境】一张壬子秋八月(1912年)的照片(学术情境)【后场·学科必备知识】辛亥革命与社会风俗【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1912年9月13日,一个名为益庵的年轻人在剪辫前特意花8角大洋到照相馆拍了照,作为留念。28.右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2-3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4-3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隐秘镇高架桥填土》(教科书命名《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注:上图是美国摄影师卡尔顿·沃特金斯1877年为旧金山华人拍摄的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的照片。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以下问题:(1)这张照片属于原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2)你认为拍摄者是基于什么原因拍摄此照片的?你觉得拍摄者希望通过这张照片传递什么?(3)这张照片对当时人的意义是什么?放到当下有何意义?27.康熙年间,台湾多次纂修府志。府志中记载了平台有功的将领,并载明“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等。台湾府志的纂修

A.申明了台湾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

B.规划了台湾与内地统一建制原则C.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的社会风貌

D.记录了台湾社会制度巨变的历程【前场·情境】清代台湾府志的纂修【后场·学科必备知识】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府志,地方志史料(文字),一般是指府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田赋等基本介绍的总集,清代20余省所辖200余府都有其志书。27.康熙年间,台湾多次纂修府志。府志中记载了平台有功的将领,并载明“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等。台湾府志的纂修

A.申明了台湾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

B.规划了台湾与内地统一建制原则C.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的社会风貌

D.记录了台湾社会制度巨变的历程【学业质量标准】

2-3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4-3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25.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A.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

B.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C.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前场·情境】西汉末年的社会现象【后场·学科必备知识】西汉灭亡的原因【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盐铁专营、西汉灭亡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学业质量标准】3-4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25.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A.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B.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C.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王田制”本意是土地日益集中在少数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手里,但“王田制”的核心是变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国有制,必然要遭到豪强大地主的激烈抵抗。26.唐时“杏园宴”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这反映出A.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关注

B.制度设计影响社会习俗C.科举制蜕变助长奢靡之风D.世人接受社会变迁现实【前场·情境】唐代“杏园宴”的活动【后场·学科必备知识】唐代科举制度【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29.中国共产党通过征粮调查运动,合理分配了民众的公粮负担,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这一做法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B.保障了解放区的粮食供应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D.拓宽了根据地的财政来源【前场·情境】中国共产党征粮调查运动分配民众公粮负担【后场·学科必备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敌后根据地的抗战【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29.中国共产党通过征粮调查运动,合理分配了民众的公粮负担,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这一做法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B.保障了解放区的粮食供应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D.拓宽了根据地的财政来源29.中国共产党通过征粮调查运动,合理分配了民众的公粮负担,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这一做法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B.保障了解放区的粮食供应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D.拓宽了根据地的财政来源【学业质量标准】4-4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32.史学家莫克尔在考察工业革命期间需求增长的相关证据时,收获甚微。他发现对于工业增长产生明显刺激作用的唯一案例,是棉制品行业:对于棉制品的需求增长,推动了人们千方百计地提高该行业的产量。这说明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需要重估

B.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逐渐深入C.工业革命的首要起因已经确立D.工业革命仅带动部分行业增长【前场·情境】史学家莫克尔对工业革命期间需求增长的考查(学术情境)【后场·学科必备知识】工业革命【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32.史学家莫克尔在考察工业革命期间需求增长的相关证据时,收获甚微。他发现对于工业增长产生明显刺激作用的唯一案例,是棉制品行业:对于棉制品的需求增长,推动了人们千方百计地提高该行业的产量。这说明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需要重估

B.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逐渐深入C.工业革命的首要起因已经确立D.工业革命仅带动部分行业增长【学业质量标准】4-4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34.1853年,日本幕府解除了始自1635年的“大船建造禁止令”,称“观当今之形势,知大船之必要。故自今日始,诸大名可造大船。然制造工法、使用目的及制造数量等尚需奏请”。这说明当时日本A.明确对外扩张的战略意图

B.尝试改变传统的锁国体制C.回应变法自强的时代诉求D.欲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前场·情境】1853年日本幕府解除了“大船建造禁止令”【后场·学科必备知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学业质量标准】3-4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系列史事作出解释。33.1848年马克思,其中提到:“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据此可知,马克思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西印度本身并没有咖啡树和甘蔗,它之所以生产咖啡和砂糖,只是因为西印度与英国本土生产相比,会给英国带来更大的利润,而一旦东印度生产咖啡和砂糖能给英国以更大的利润,所谓西印度的“自然事赋”就会成虚假的东西而消失,原来的国际分工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前场·情境】1848年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后场·学科必备知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33.1848年马克思,其中提到:“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