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这份诏书宣告了()A.中华民国的诞生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辛亥革命彻底胜利D.反封建革命任务完成2.“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4.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5.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民,破坏共和。”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6.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材料主要说明孙中山()A.建设国家的方略已经很成熟B.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己任C.不断地贯彻落实三民主义D.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7.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8.周恩来曾指出,“‘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三三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A.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B.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的民主性C.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D.体现政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9.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0.“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1.沈钧儒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发言说: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将“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实行包容性的民主C.是无产阶级的政权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B.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1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C.过渡性 D.人民性14.中共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中共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在“建设”与“建成”这一字之变中,小康社会的目标离我们更近了,也更加令人振奋。“建设”与“建成”这一字之变意味着()A.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完成了量变B.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完成了质变C.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更加注重量的积累D.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更加注重促成质变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二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材料三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恩来曾说:“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人民救国会认为已经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1949年12月宣布自行结束。当时,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等也打算解散。1950年2月中旬,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归来,听说救国会解散的消息,十分惋惜地说,救国会是进步团体,不应解散。当他得知九三学社等党派也要解散时,当即表示异议,并由中央有关领导转达他的意见。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劝阻下,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没有宣布解散,继续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了70多年,并将继续“长期共存”下去。材料二毛泽东还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那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因素。(2)材料二中,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个词的时候加上了引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B由题干“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可知,清朝皇室不得不承认共和制,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也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B项正确。清帝退位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获得彻底胜利,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故排除D项。2.C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知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正确。3.A根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在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4.D材料中提及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后来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女子真正获得了参政的机会,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项正确;“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不只是单纯说明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A项错误;材料中女子参政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明女子参政的信息,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C项错误。5.A材料中“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是宋教仁被杀事件。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A项正确;护国运动的导火线是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项错误;北伐战争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D项排除。6.D材料信息是孙中山在提出确立民主政制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这说明孙中山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孙中山提出了建设国家的方略,不能说明已经很成熟,故A项错误;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贯彻落实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7.A根据材料可知,1931—1936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从照搬苏联到确立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政权名称,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8.A根据材料“‘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原则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故A项正确。9.B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党派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49年4月”和“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可知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B项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制定的,故D项排除。10.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筹备工作,B项正确;A项指的是重庆谈判,不符合题意,排除;这次会议没有涉及三大改造,排除C项;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11.B材料“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体现新政权中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表明新政权实行包容性的民主,故B项正确。12.B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法律制定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材料得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表明其具有人大的性质,有制定法律的功能,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一系列问题,宗旨不只是制定法律,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协商精神,C项错误;完善中央政府的结构是全国人大的职能,D项错误。13.D社会主义性强调的是公有制的原则,题干中没有涉及,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宪法中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无法看出其完备性,故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看出1954年宪法的过渡性,故排除C项;“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主要体现国家对于劳动者的维护,也就是人民性,故D项正确。14.D在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上,“建设”与“建成”这一字之变意味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更加注重促成质变,D项符合题意。15.参考答案(1)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意义: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说明:制定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3)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6.参考答案(1)客观因素: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主观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劝阻民主党派解散的目的十分朴实,就是想听到不同的声音,让民主党派监督中国共产党。(2)民主党派提不同意见不是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