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人教版选修1《明治维新》word学案1日期:2011.3.22班级:姓名:成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条件(一)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1、政治上:①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点设“藩”②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2、外交上:采取“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显现,从全然上坚决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预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三)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1、缘故: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2、过程:(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3、阻碍:(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进一步坚决了幕府统治基础;(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二、过程(一)尊王攘夷运动
1、缘故: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
2、领导与要紧参与者:尊攘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
3、结果:失败,缘故: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格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二)倒幕运动
1、缘故: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2、目的:推翻幕府的统治
3、领导: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4、过程: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5、结果:1868新政府改元“明治”。1869年,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三)明治维新
1、政治-----废旧建新
(1)废藩置县: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制造了条件
(2)废止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新社会体制开始建立
(3)制定宪法:1889年宪法.尽管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2、经济-----进展新经济
(1)币制改革(2)改革土地制度(3)改革地税(4)“殖产兴业”
3、文教-----倡导“文明开化”(1)了解西方文明(2)改革教育(3)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
(1)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现代化军工企业;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2)局限:效忠天皇,同意武士道教育,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入侵扩张的道路。
(3)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关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
三、结果和性质
1、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步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2、差不多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性质: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四、阻碍
(一)作用
1、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2、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差不多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止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独独立的国家(二)局限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这不仅给被入侵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重难点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相同之处: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爱护了君主及其统治;⑤客观成效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进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差不多上本国历史进展的转折点;⑥性质相同:差不多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⑦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许多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入侵扩张的道路专门是对中国的入侵扩张。不同之处: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入侵,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入侵;②清除障碍的猛烈程度不同:日本要猛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③阻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日本明治维新的阻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国力进展超过俄国,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练习巩固】:1、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1)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2)概述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3)分析明治维新对亚洲邻国的阻碍。2、(07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入侵扩张的“大陆政策”,妄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依照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只是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阻碍。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以后使命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那个使命看起来是差不多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材料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材料三: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材料四: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其因因此否鼓舞人民之工业。因此,归根到底,是依据政府官吏之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材料五:国家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时刻1868-18731851-18731861-18731861-1873年平均增长速度32.2%3.3%5%3.8%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国家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4—1890年12.1%1.7%5.2%2.1%3.5%回答:(1)材料一中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事件是什么?(2)依照材料二说明国家权力的把握上和幕府时期相比有何变化?(3)分析材料三得出结论——日本确立的什么样的政体?这条改革对日本有何阻碍?(4)依照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是如何鼓舞“人民之工业”的呢?(5)分析材料五,同学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参考答案:1、(1)西方先进技术(2)内容:废藩置县;废止封建等级制度;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3)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给亚洲邻国带来繁重的灾难,改变了远东国际格局;对周边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2、(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全然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进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入侵打算,战争预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养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入侵。(3)甲午战败使中国缺失庞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3、(1)英国、美国。鸦片战争,黑船事件(2)权力由将军手中转移到太政官手中,实行了中央集权。(3)材料二反映出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日本走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改革不完全,保留了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