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遂宁市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2.图是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A可称为一个密码子B.DNA分子的多样性与①②有关C.限制酶切割该基因时应作用于⑤处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解旋酶作用于④处3.过保质期或储存不当的酸奶可能会出现涨袋现象,涨袋的酸奶中可能含有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菌和酵母菌均属于兼性厌氧菌B.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都会产生丙酮酸C.涨袋现象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导致的D.酸奶中的酸性物质主要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4.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研究人员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黏膜层,一段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TDR,换用不含放射性TDR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连续培养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①处的细胞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B.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C.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均能检测到放射性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H-TDR在小肠黏膜内的运输速度较慢6.利用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抗虫棉中Bt抗虫蛋白表达量,原理如下图所示。检测之前,将“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固定在支持物上,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和酶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固相抗体,标记抗原的酶可催化颜色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过程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均为Bt抗虫蛋白B.需设置仅有酶标记抗原或者仅有待测抗原的两组对照C.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底物的量及显色时间必须一致D.反应体系中蓝色越深说明待测样品Bt蛋白含量越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小麦旗叶是小麦植株中最顶端的一片叶子,旗叶的寿命虽然只有40天左右,但对小麦籽粒的形成非常重要,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约50%来自旗叶。(1)研究人员对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发育时期叶面积(最大面积的1%)总叶绿素含量(mg/g·fw)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A新叶展开前20……-2.7B新叶展开中861.25.61.8C新叶已成熟10012.71005.9B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响光合作用过程。(2)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上升/下降),推测其原因是由于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后,旗叶光合产物的_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3)小麦旗叶因叶面积大、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基粒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补充完成以下科研实验设计思路并加以验证。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它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入充足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始终保持25℃及给予合适的光照的条件。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③检测、测定籽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计算比例。预测结果: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科研人员的认识是正确的。8.(10分)2019年1月24日,《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了上海科学家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即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切除猕猴受精卵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再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出了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的猕猴模型,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后,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首次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上述研究中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中的基因编辑工具是经改造的CRISPR/Cas9系统。该系统由向导RNA和Cas9蛋白组成,由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在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来完成基因的编辑过程,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1)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体内,推测该系统在细菌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由于Cas9蛋白没有特异性,用CRISPR/Cas9系统切割BMAL1基因,向导RNA的识别序列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3)为了获得更多的受精卵,可对母猕猴注射___________激素,使其超数排卵,判断卵细胞受精成功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在个体水平鉴定BMAL1基因敲除成功的方法是___________。(4)该团队利用一只BMAL1缺失的成年猕猴体细胞克隆出5只后代的实验中,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5)在人类生物节律紊乱机理硏究方面,猕猴模型比小鼠、果蝇等传统模型动物更加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_。基因编辑后通过体细胞克隆得到的数只BMAL1缺失猕猴(A组),与仅通过基因编辑受精卵得到的数只BMAL1缺失猕猴(B组)比较,___________(填“A组”或“B组”)更适合做疾病研究模型动物,理由是___________。9.(10分)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并且分别由B、b和A、a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遗传系谱图中I3、Ⅱ2、Ⅱ3、Ⅲ7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和________种表现型。(4)假设Ⅱ1为甲病的携带者,Ⅱ1与Ⅱ2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5)在Ⅱ3与Ⅱ4的后代个体中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10.(10分)某植物的性别分化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Y和R同时存在时,植株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R基因时,植株表现为雄株;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雌株。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获得纯合植株的简要流程图如下: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株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育种时,需用_______来处理幼苗,上述育种流程中得到的植株表现型及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2)若现只有若干各基因型纯合植株,某研究小组欲通过实验判断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步骤:取多株雄株与多株雌株进行杂交,取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让该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出现_______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独立遗传;若子代出现_______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不符合独立遗传。11.(15分)如图所示为某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移至蔗糖的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文字以及箭头作答)。(2)若在某条件下,图中“C→B”过程消耗的CO2均来自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则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3)磷酸转运器(膜蛋白)能在将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的同时将等量无机磷酸运入叶绿体,由此推测磷酸转运器位于_____。若图中②过程催化蔗糖合成的酶活性减弱(其他条件不变),则叶绿体内淀粉的合成速率会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4)若给该植物浇灌H218O,则该植物将吸收的H218O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时,水中的18O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淀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分析题意:方法1为正交,则方法2为反交,亲本均为纯合子,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在X染色体上。【详解】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

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结论错误;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

因此,方法1和题中的4个结论均无法完成此探究实验;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与纯合显性雄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故选C。2、C【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④为氢键,⑤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⑥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因此图中ACA不能称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B、DNA分子的稳定性与①②有关,多样性与③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限制酶作用与⑤磷酸二酯键,C正确;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不需要使用解旋酶,通过加热使④氢键断裂,D错误。故选C。3、B【解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4[H]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2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A错误;B、两种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是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B正确;C、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所以不会导致涨袋,涨袋的原因有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在不消耗气体的情况下,产生了二氧化碳导致的,C错误;D、酸奶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酵母菌不能产生,D错误。故选B。4、B【解析】

A、所有的RNA均是由转录形成的,有极少数RNA充当酶,A正确;

B、真核细胞内的RNA绝大多数是在细胞核内转录的,所以B选项错误,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C正确;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5、D【解析】

由于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所以只有进行细胞分裂地方才能利用3H-TDR进行DNA复制,从而使得细胞具有放射性。小肠黏膜层细胞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更新衰老、死亡和脱落的细胞,因而通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断向细胞死亡、脱落处推移。3H-尿苷转化是RNA合成的原料,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转录并指导合成蛋白质,所以活细胞因利用3H-尿苷而具有放射性。【详解】A、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①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证明小肠黏膜层只有①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A正确;B、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B正确;C、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细胞进行基因转录时均利用了3H-尿苷,能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②③处的衰老、死亡细胞被①处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所取代,不能说明H-TDR的运输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原料、细胞分裂及细胞更新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判断只有进行细胞分裂的位置才会发生DNA复制,能利用3H-TDR。6、D【解析】

结合题意和题图可知:(1)待测抗原,能与固相支持物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但不能发生颜色反应;(2)酶标记抗原也能与固相支持物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但因有酶的存在,故能发生颜色反应(白色变为蓝色);(3)由于待测抗原与酶标记抗原同时与固相支持物上的特异性抗体竞争结合,若蓝色产物越多,说明酶标记抗原越多,则待测抗原少;反之亦然。【详解】A、基因工程中常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转入基因的的表达的蛋白质量,而题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都能与特定抗体结合,故检测过程中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均为Bt抗虫蛋白,A正确;B、为了通过颜色反应区分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的多少,需设置仅有酶标记抗原或者仅有待测抗原的两组对照,B正确;C、实验中需要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底物的量及显色时间必须一致,C正确;D、分析示意图,反应体系中蓝色越深说明待测样品酶标记抗原含量越高,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都属于Bt抗虫蛋白,都能与固相支持物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二者的区别就是能否催化颜色反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光能CO2下降输出量14CO2CO2含14C的淀粉所占比例大【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表中信息和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大气中的CO2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的。表中信息显示:B时期总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相对开放度都明显低于C,据此可推知:B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吸收的光能和CO2都较少而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2)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旗叶合成的有机物输出量减少,导致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抑制了光合反应的进行,因此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下降。(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依据给出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可推知:自变量是不同类型的叶片以及通入的14CO2中的C是否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因变量是检测籽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在实验过程中需满足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所以实验设计思路为: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他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入充足的14CO2、CO2,并始终保持25℃及给予合适的光照等条件(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对照组)。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③检测、测定籽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因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是唯一的,即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因此测定的结果应是含14C的淀粉所占比例大。【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小题的解答:解答此类完善实验步骤类型的实验题,应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据此结合实验步骤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围绕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补充并完善实验步骤。8、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能与BMAL1基因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促性腺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猕猴表现为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猕猴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猕猴生物节律性与人类相近A组A组遗传背景一致(生物节律紊乱程度一致),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B组可能存在遗传背景(基因编辑成功率)差异,降低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或从遗传背景的一致性角度的其他合理表述)【解析】

由图可知,向导RNA会与DNA上特定部位的碱基发生互补配对,引导Cas9蛋白在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详解】(1)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体内,该系统可能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2)用CRISPR/Cas9系统切割BMAL1基因,向导RNA能与BMAL1基因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3)可对母猕猴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以获得更多的受精卵。判断卵细胞受精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在个体水平上,可以观察到猕猴表现为生物节律紊乱,说明BMAL1基因敲除成功。(4)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故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5)由于猕猴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猕猴生物节律性与人类相近,故在人类生物节律紊乱机理硏究方面,猕猴模型比小鼠、果蝇等传统模型动物更加理想。基因编辑后通过体细胞克隆得到的数只BMAL1缺失猕猴(A组),与仅通过基因编辑受精卵得到的数只BMAL1缺失猕猴(B组)比较,A组遗传背景一致,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故A组更适合做疾病研究模型动物。【点睛】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的融合。9、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XBXB/aaXBXbAaXbYAaXBXbAaXbY84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析乙病: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Ⅲ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分析甲病:Ⅱ3与Ⅱ4没有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题干信息判断甲、乙病中“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详解】(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与Ⅱ4没有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题干信息判断甲、乙病中“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2)I3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Xb,Ⅱ2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女儿患乙病,则Ⅱ2基因型为AaXbY,Ⅱ3为正常女性,其女儿患乙病,儿子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7为患甲病男性,由于父亲Ⅱ4为患乙病男性(aaXBY),则Ⅲ7基因型为AaXbY;(3)Ⅱ3与Ⅱ4(AaXBXb×aaXBY)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

=4

种表现型;(4)假设Ⅱ1为甲病的携带者,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则Ⅱ1基因型为AaXBXb,Ⅱ1与Ⅱ2(AaXBXb×AaXbY)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5)Ⅱ3与Ⅱ4(AaXBXb×aaXBY)共有XB、Xb、XB基因,其中基因b的频率为,后代个体中基因b的频率同样为。【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概率的计算、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熟悉遗传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快速答题的关键。10、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秋水仙素或低温雌雄同株-YYRR、雄株-yyrr、雄株-YYrr、雌株-yyRR雌雄同株雌雄同株:雄株:雌株=9:4:3雌雄同株:雄株:雌株=2:1:1【解析】

题意分析:雌雄同株基因型为Y_R_,雄株__rr,yyR_。

“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1)与杂交育种相比,“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该育种方法的特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过程先杂交再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体,其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YyRr植株→花粉(YR、Yr、yR、yr)→幼苗(YR、Yr、yR、yr)→(YYRR、YYrr、yyRR、yyrr),其中为雌雄同株-YYRR,雄株-yyrr、雄株-YYrr、雌株-yy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