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华师二附高二月考_第1页
新区华师二附高二月考_第2页
新区华师二附高二月考_第3页
新区华师二附高二月考_第4页
新区华师二附高二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按要求填空。(7分,每空1分)(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3)______________,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第十一章》)(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树木为例,形象地说明大的事物是从细微的事物发展而来的。(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人们行事往往功败垂成,由此提出了“慎终如始”的观点。2.按要求选择。(3分)习总书记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中谈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存在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以下适合填入横线内的一项是()(3分)A.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D.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3-7题。(16分)甲《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序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是为诸子时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经学成为官学,是为经学时代。魏晋之世,玄谈盛行,以《老》《庄》《易》为“三玄”,是为玄学时代。至隋唐之时,佛学高度发展而儒门淡泊,是为佛学时代。北宋时期理学兴起,批判佛学与道家,恢复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论思维有进一步的发展,经历元明,是为理学时代。明清之际,许多学者批评理学的空疏,趋向于考证之学,是谓朴学时代。十九世纪后期,西学东渐,到二十世纪,融会中西,是为西学东渐的时代。根据传统的说法,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即是哲学,考据之学即是史学,词章之学即是文学,包含诗、赋、词、曲等等,与一般民众关系更为密切。这三种学问是互相影响的。词章之学亦受到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的影响。研究历代文学与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的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主要研究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以及近代西学东渐对于各时代的文学思潮、文学风格、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等方面的影响,阐释各时代文学的特色及其成因,这是有重要意义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希望我为丛书写一总序,于是略述中华学术的源流作为弁言。乙《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内容概要《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以先秦诸子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从制度层面考察先秦诸子文学的状态,发掘先秦诸子文学的制度内涵,包括文学创制、文学体制、意象制度、言语形式制度、文学观念制度等内容。本书描写先秦诸子文学制度的演进线索,构拟各项内容的单线发展,来把握诸子文学的总体发展,定位诸子文学中的讴歌、寓言、小说、意象等文学现象,寻流溯源,返本归正。丙中国哲学的演变及其现代价值——梅良勇著《中国古代哲学论稿》序中国哲学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在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中国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孔孟老庄与古希腊诸哲,东西辉映,各具特色。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宣扬人伦道德的普遍原则。道家探索天地的起源,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墨家宣扬兼爱非攻,以苦行救世。迨及汉代,儒学定于一尊。两汉之际,佛教传入。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立且融合。至宋代而理学兴起,达到了理论思维的较高水平,恢复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至20世纪,新思潮勃兴。总而言之,中国哲学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时至今日,在注意西方新思潮的同时,探索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认识往昔中国哲人的思想成就,对于提高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注意世界思想潮流的同时研究中国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是有重要意义的。梅良勇同志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于中国哲学史有较深的造诣,近又将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文多篇编为一集,题为《中国古代哲学论稿》,要序于余,于是略述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以为之序。3.依据甲文内容,与甲文中“学术”这一概念最相近的是()(2分)A.哲学思想B.观点主张C学问知识D史学文学4.依据甲文可以推测,《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可能有()一书。(2分)A.《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学》B.《考据之学与中国文学》C.《词章之学与中国文学》D.《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5.丙文从“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人类历史”写起的作用有()。(不定项,3分)A.有利于确定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独特价值。B.有利于提醒注意世界思想的起源和潮流。C.可以帮助明确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D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成就。6.根据甲乙两文内容,你认为《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一书符合《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的编写要求么?为什么?(4分)7.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旨意、编次体例等内容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你觉得甲丙两文哪个更符合“序”的文体要求?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飞翔的庄子余志刚①庄子说:这只高飞的鸟儿真是孤独呀!因为飞翔,它忘记了孤独;因为孤独,它需要无休止地飞翔啊!②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飞得很高飞得很好。庄子却说:好什么好,它依托风的力量而得以飞翔,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啊!③这就注定了庄子的痛苦。他想飞越世俗找寻生命的大自由、大境界,又不屑效仿列子的“御风而行”,所以,他的翅膀永远沉重。④庄子曾经垂钓濮水,楚王派了两名亲信请他去做官。庄子说:我是那只游动的乌龟,让我摇着尾巴呆在自己的烂泥塘里滚来滚去好了。于是,烂泥塘里摇动的尾巴,掀动了庄子生命的大旗。⑤庄子的同乡惠施要去魏国做官,庄子跑去开玩笑说:我以为能看到一只高飞的凤凰,谁知道它是辗转于茅棚的燕雀呢!这话有点刻薄,于是“坐者皆笑”。惠施天性善辩,两个人推杯换盏之间,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瓠之辩”。⑥过了几年,庄子在濠水之滨遇到了惠施,正是冬去春回,万物生长。庄子看到河里的鱼儿从容地畅游,高兴地对惠施说:这些鱼儿没有地位也没有名声,它们是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惠施整理了一下曳地的官袍,脸上的神情有些寡淡: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诚然不知道你;你本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呢?庄子没有吱声。⑦庄子的妻子贫病而死。做了梁相的惠施前去吊唁,发现庄子伸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敲击瓦盆,唱着歌曲,歌词的意思是:我是一只凤凰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我的志向就像洁白的月光呀,我要飞我要飞……惠施深为不屑,批评他说:老婆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还要唱什么歌呢?庄子继续唱他的歌,唱完了,对惠施说:天地就像一间大屋子,有人醒着,有人睡着,这不是顺乎自然的事情吗?惠施说不出话,悄悄退了出去。⑧惠施死后不久,庄子去墓地看他。庄子的随从说:先生不为他唱一支歌吗?庄子摇摇头,叹了一口气:他睡着了,我唱给谁听呢?说话间,有一只南飞的孤雁在空中掠过,庄子出神仰望,苍凉的泪水在鼻翼间爬行……⑨庄子说:这只高飞的鸟儿真是孤独呀!因为飞翔,它忘记了孤独;因为孤独,它需要无休止地飞翔啊!(有删改)8.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请各举一例对这一语言特点加以赏析。(4分)9.惠施这一人物在塑造庄子形象上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3分)10.第④段用到乌龟的故事时对原事进行了取舍,请从构思角度分析这样取舍的作用。(4分)11.“鸟”是本文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全文对这一意象进行赏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____________·舟过吴江[南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2.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2分)A.永遇乐B.念奴娇C.沁园春D.一剪梅13.以下不属于本词所抒之“愁”的一项是()(2分)A.无酒之愁B.风雨之愁C.思归之愁D.流年之愁14.“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很有表现力,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①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②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③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④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⑤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执政(2)然。非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君子固穷()A.确实B.本来C.坚守D.安守(2)夫子盖少贬焉()A.贬低B.降低C.损失D.贬谪17.将第④段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5分)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19.结合语境分析第②段中“一以贯之”的内涵。(3分)20.前人评《史记》曰“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请以第③④⑤段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5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壮夫缚虎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有焦奇者,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____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亡何,猫又来,焦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老鼠中最小的一种)。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1.可填入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而B.岂C.盖D.然22.对第一段“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众人害怕逃跑反衬焦奇出众的能力。B.写出焦奇打死老虎后骄傲自得的样子。C.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焦奇的平易近人。D.与后文焦奇无法抓住一只小猫相一致。23.第二段以“曳尾徐步”四字写猫生动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三写作70分25.个人总是处在群体之中。《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这一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结合“君子和而不同”这一句子,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1)有杀身以成仁(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凿户牖以为室(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D3.A4.D5.AC6.答案示例:我认为不完全符合。因为甲文表明丛书的研究对象应是当时的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而乙文说那本书以诸子文学作为对象,内容主要是文学现象本身,以及文学现象与制度的关系。这两者是有落差的。当然,“制度”与哲学思想间也是有必然联系的,所以具体的符合程度仍应视那本书的具体内容来看。另外丛书与丛书中某本书的内容可能本来也不必完全一致,也允许有一定落差存在。7.我认为甲文更符合序的文体要求。甲文第一段写了中华学术源流,扣住了丛书中的“中华学术”。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义理之学即哲学及学术对文学有重要的影响,论述了丛书的价值意义。第三段介绍了丛书的旨意内容。这样的序虽然简短,但其论述、内容,与序的文体要求完全符合。而丙文主体内容也是叙述了哲学源流,这与该书的序的要求不相一致。丙文虽然也论及了哲学史研究的意义,也有简短的对作者的介绍,不过这些内容过于简短浮泛,不够有针对性,不大符合该书序的要求。8.“庄”指沉着庄重,如“他想飞越世俗找寻生命的大自由、大境界”“天地就像一间大屋子,有人醒着,有人睡着,这不是顺乎自然的事情吗”这种对庄子精神正面阐发的句子,就很庄重。“谐”指诙谐风趣,如“摇着尾巴呆在自己的烂泥塘里滚来滚去好了”“我的志向就像洁白的月光呀,我要飞我要飞”这些描摹庄子的句子就很诙谐,这也与庄子的人及其作品的风格相衬。庄谐的句子都能因为用场不同而各得其所,像“烂泥塘里摇动的尾巴,掀动了庄子生命的大旗”这种句子更直接将庄谐浑融形成张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本文的第五六七八段都与惠施有关,而这些段落组成了本文的主体,本文塑造庄子形象在这些段落中都是通过庄子与惠施的交谈、交往等相关活动来实现的。惠施在文中既是描写庄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与庄子形成一定的映衬。另外第八段中“南飞的孤雁”上承惠施而来,下引出结尾段落,深化了惠施这一知己死后庄子的孤独形象。10.作者在使用乌龟故事时舍弃了死生这对要素,淡化了贵贱这对要素,(1分)保留了“涂”而格外突出“曳尾”,用来象征自由快活。(2分)这与全文围绕飞翔进行构思集中描写庄子对自由逍遥的向往是一致的,这样的取舍使得文章条贯圆融,避免了芜杂枝蔓。选取“曳尾于涂”这一画面感强的要素而舍弃其他,与本文的文学化追求也是一致的。11.本文中庄子以高飞的鸟儿自比,表达孤独和对高飞的向往,又以凤凰自比,表达清白高洁的追求。文中还出现了大鹏、燕雀、孤雁等鸟,大鹏衬托了庄子对真正的逍遥游的追求,燕雀对比出凤凰的高飞,孤雁既是惠施也是庄子自己,强化了惠施死后庄子的孤独。另外,本文以高飞的鸟儿开头结尾,以“飞翔的庄子”为标题,可以说无论在内容还是写法上,都把“鸟”作为核心意象。这样的意象使用让文章浑融一体,含蓄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