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对不同见解的展开造成极大的,以至我们在欣赏美时总是十分狭隘。A.莫衷一是制约格调B.大同小异掣肘格调C.莫衷一是掣肘格局D.大同小异制约格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年校庆活动中各届校友的捐赠近800万元,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B.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节日休闲需求,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C.中国文化史上,正襟危坐的书多,像《世说新语》这样好玩的书屈指可数,刘义庆寥寥数语,就把魏晋文人的形态活脱脱展现了出来。D.赛前,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就像记者所说,孙杨、徐嘉余、李朱濠,把队员的名单一列,就能把对手吓一跳。3.下列对联与适用处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②按脉察情通病理,开方施药除疾根。③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④莫思世上无穷事,且尽眼前有限杯。A.①药房②医院③茶馆④酒楼B.①医院②药房③茶馆④酒楼C.①药房②医院③酒楼④茶馆D.①医院②药房③酒楼④茶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因为,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①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②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③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④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⑤路连接着家与前方。⑥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A.①⑤④③②⑥B.③①②④⑥⑤C.④①⑤②③⑥D.⑤④②⑥③①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未起。B.钟声寒野迥,桥影小溪清。C.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D.飞瀑挂晴霓,山门对小溪。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程南耕先生传袁枚江宁程氏有二贤焉:其昆曰绵庄先生,余已铭其墓矣;其弟年亦七十有九,曰南耕先生。余悲绵庄之不及见余铭也,使绵庄见余铭,喜当何似?因思韩退之为太学生何蕃立生传,岂非欲其亲见之以为笑乐耶?余尝以此语戏南耕,南耕额首,曰:“幸甚。”遂摭大概而书之。先生名嗣章,字元补,一字南耕。七岁能诗,既长,习举子业,连闵于有司,顼顼不得志。朱文端公与有旧,教之曰:“唐赵匡论选举以辟召为先,古贤多记室参军。士果有心经世,奚沾沾科第耶?”先生感焉,遂研究刑法、食货诸务,识其大者。为人作奏,纂词奋笔,得晁、董遗意。诸大府走金币延之,忧不得先。当是时,桂林、祁阳两相公及晏一斋中丞,皆负清望,居五长十连之任,奉先生若仰衡石而操表缀也。先生参画密勿,弥口不宣,章疏稿出火入。一切体国经野事秘,外不能知。而三人所张施显显然,海内无訾言。先生翼扶之功从可知矣。先是州县灾例不蠲漕。先生谓晏公曰:“灾地无米,必倍价远购。灾民免地丁之一,而纳漕费之十,其何以堪!”晏公以其言入奏。上敕九卿议,嗣后被灾,漕米银或蠲或缓。临期奏请,永著为例。祁阳公之督闽也,苏禄国王进表使者报闽人某在吕宋嗾夷人劫贡物。先生曰:“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公从之,果来使谰言,冀诬其仇。先生之能仁民能决大事皆此类也。先生不问旨畜,虽享多仪,皆畀绵庄,己如不闻。绵庄静而峻,先生孔扬采色,和颜熙熙,傔从者皆惮伯之严就季之宽。然平生于大义所在勿狎,于不顺虽贲、育何摇焉。中年耳聩,绝意仕进。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论曰:《周官》称公国有孤,入王朝乘夏篆,称大客。今之督抚,昔之公也。然则今督抚之大客,或即当日之孤乎?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然士君子有名之见存,则所树立者非己莫为也。如忘乎名,而一以利物为怀,则古圣人皆因人成事,而己不尸其功者也。《老子》曰:“为而不有。”不难其为,而难其不有。如先生者,其近之矣!(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摭大概而书之摭:拾取B.皆负清望负:凭仗C.嗣后被灾被:遭受D.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谢:感谢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遗憾绵庄先生没有能亲眼看到自己给他写的铭文,受到韩愈给何蕃立生传的启发,就给南耕先生写了这篇传记。B.南耕先生小时候就很聪慧,但多次科举未中,他听从朱文端的教诲,研究刑法、食货等,奏章写得很好,众多官员争相邀请他。C.南耕先生悉心辅佐桂林、祁阳等人,参与谋划治理国家的密事,严守机密,桂林、祁阳等人在他的辅佐下政绩显赫。D.南耕先生的哥哥绵庄先生沉稳而严厉,随从都害怕他,他对涉及大义的事从不轻慢,身处逆境也意志坚定,毫不动摇。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⑵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9.请根据第四段文意简要概括南耕先生的形象特点。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金】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②。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③。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④。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①三门津:三门峡。黄河流经此处,分成鬼门、神门、人门三股急流。时值蒙古军队南下,词人躲避战乱至三门峡一带。②一峰: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③

燃犀下照:传说晋人温峤曾点燃犀角照见江中水怪。④

佽飞:春秋时勇士,曾入江刺杀蛟龙。10.上阕前七句,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三门峡的自然奇观?11.赏析词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12.简述下阕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四、名句名篇默写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城市里的牵牛花王溱①起初她只是想在出租屋里种一小盆牵牛花,那种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总能慰藉她思乡的情绪。②可是那盆花却发了疯,绕上只有巴掌大的窗台,缠住单人床的床脚,占领了挂衣服的架子……它铆足了劲掠夺一切可掠夺的,实在没东西了,干脆爬上墙面,很快,四面都成了绿墙。她非常惊讶,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③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上网查,去图书馆翻阅《园丁手册》、《花卉百科》,可上面都只教她怎么修剪,没有说怎样才可以阻止它疯长。于是她只好买回修剪工具,按书上说的进行修剪。④修剪之后的牵牛花规整了些,但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夜里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屋时,它已经从窗户溜出去,悄悄入侵了隔壁邻居家。她犹豫,是否该去敲邻居家的门,把那突兀串门的家伙拽回来?可这样的造访也很突兀,她甚至都还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呢。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站了一天的工作,她太累了。⑤第二天一早她被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一个穿睡衣的小伙急切地说,他家昨夜里被她家的牵牛花占领了!她跟着他过去一看,可不是,所有东西像披上了绿底紫花的被单,最俏皮的一朵紫花就挂在他的单车把手上。她愧疚地低声说,不好意思,我昨晚没有修剪。可他却兴奋地大叫,这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种出来的?他说,他老家的房子周围,也有一片这样的牵牛花。他还说,房间太冷冰冰了,他想种这样一盆牵牛花很久了。⑥她扑哧笑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们一起修剪了花,他把单车上的花摘下来戴在她头上,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座去上班。⑦然后?然后牵牛花更加肆无忌惮了啊!它先是把整栋楼绕了一遍,紧接着入侵了隔壁楼。眨眼间,整个城中村都成了牵牛花的天下,租客们对这个不速之客倒是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帮人搬家的大叔笑嘻嘻地把绕满板车上的藤扯开,哼着歌一蹬而去;送外卖的小伙摘了一朵插帽子上,吹了个响亮的口哨;还没找到工作的姑娘抚摸着缠住她行李箱的牵牛花,第一次绽放笑容……⑧很快,牵牛花就冲出城中村,绕上电线,然后是电线杆,然后是公车站,然后是路牌,然后是大马路……交警哔哔地追着枝条吹响了哨子,拿起罚单却又挠头十分为难。⑨才几天工夫,牵牛花就占领了整座城市,它把所有楼房外墙都铺成了绿色,然后大摇大摆登堂入室。很少见到大片绿色的城里人被这阵容吓住了,报警响个不停,有投诉工厂机器被绕住了不能开工的,有投诉汽车没法开上马路的,有投诉广告牌被遮住了的,一个衣着讲究的主妇直接对着话筒大喊:我名贵的家具啊!快把那些低贱的植物弄走!⑩这一切已经完全超乎她的本意,以至于警察找上门时,她除了不停地道歉之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警察绕着小小的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啧啧称奇,这么小的花盆,怎么可能呢?!最终他还是傲慢地命令,砍了吧!⑪她自然不肯,把花盆护在怀里苦苦哀求,警察只好亲自动手,高高扬起了菜刀,眼看刀就要落下,她大叫一声:“不要——”⑫然后?然后她就吓醒了。醒来的她心怦怦直跳,她环顾自己的屋子,不足十平米的空间挤满了各种必需品,哪有种花的余地?再说,也没那个工夫。⑬原来是做梦呀!她深深叹了口气,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惋惜。⑭醒来后的生活依旧无聊。起床,上班,站足一天,说着重复的奉承客人的话,然后下班,对付着填饱肚子,刷刷,洗洗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想念那朵紫色的喇叭状的小花了。起初这思念也只能算是矫情,可很快就像梦里那盆牵牛花一样疯狂蔓延开,遮挡住她的眼睛,勾引她的鼻子,扯住她的思维……她招架不住了,咬咬牙把攒下的假期都休了,长途跋涉回了一趟老家。⑮老家的爬墙虎很是茂盛,铺满了祖屋一整面墙。她看着那些纯绿色的家伙,很是疑惑,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那些紫色的小花是怎么回事?她认真回忆了一下,无果。⑯她安慰自己,离开老家太久,记忆模糊也是正常的吧,说不定就是嫌爬墙虎只有绿色太单调才离开家的。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哪怕是扔掉一些东西,也要腾出一点位置来安放正确的记忆。想了想,她又多拿了一些,心想,给住在隔壁的邻居也带点吧,虽然还是不知道隔壁住的到底是谁。(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4.如何理解文中第⑬段中加点的词语“庆幸”和“惋惜”?15.请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16.小说最后写老家的爬墙虎,在结构上有何作用?17.联系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不甘寂寞的当代艺术陈德洪当代艺术在市场退潮后犹如积压的商品,在寂寞的如库房的展厅中陈列,因为市场热潮不再而更加刻意扮演一种曲高和寡的姿态。其间的忸怩作态、故作高深、自我标榜其实也难掩对廉价赞誉追捧和高价售出的热切期待。艺术家过于标榜个性、微观叙事导致的自恋和自我中心其实极端矛盾地希望得到公共性的认同、传播和抬举。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艺术的生态,把微小的嗓音放大到全民皆知。于是大家都不寂寞,但传入耳朵的声音则全是八卦。艺术成为一种舆论,一种街头巷议的等同物。如此接地气的状态要再扮演崇高的角色已经更加困难,于是,理论家、批评家粉墨登场,专著、论文、研究成果,研讨会套用各种晦涩的话语,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性氛围,让不再有光晕的艺术发出万道金光,等待被迷住双眼的金主下注。教授、博士、专家、xx长,xx主席使艺术界成为一种头衔密集的重灾区。说了这些闲话全由几本闲书引起。所谓“以史为鉴”、“殷鉴不远”这些格言在这个重视历史叙事的国度可谓深入人心。改写历史的冲动无处不在。而通过几本闲书,我恍然发现中国艺术史是一部悲催的血泪史和心灵的放逐史。国破家亡,江湖放逐成全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大家——颜真卿、黄公望、倪瓒、徐渭、八大、石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即便是盛世的李杜不也不得志吗?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算离谱的结论:艺术史往往不是记载那些功成名就者和歌功颂德者的荣誉证书,它更可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由此来看,艺术本是寂寞的,而不甘寂寞的往往是以艺术之名进行的操作、经营、糊弄以及蒙和骗的勾当罢了。当作品成了小便器,套用丹托的名言,是理论使小便器成为了艺术。我们如果不识时务地去拨开附加于艺术的层层包装,最终呈现的可能象贵妇人的一身赘肉不堪入目。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经典的作品《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或许可以看成一种关于艺术史的隐喻。艺术是那坟墓里的枯骨,而艺术史就是对墓志铭的解读,也许不做掘墓人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看清艺术的真相。但盗墓者垂涎的是艺术坟墓中想象的宝物,没有人想盗窃那几根枯骨。由此奉劝有大师情结的艺术家们,不修成正果,炼成舍利,枯骨不可能因为陪葬的华贵而增值。艺术研究者其实面对作为社会事实的艺术场域知道的并不比牧羊人更多。解读墓志铭也许并不是艺术研究者真正的工作,正如牧羊人,放羊才是正业才是生活,而研究墓志铭则是生活的闲暇和余兴。古人讲“游于艺”,没有游于艺的超脱与从容,也许就已经和艺术擦肩而过了。回归寂寞对中国当代艺术未必不是好事,而不甘寂寞的折腾倒是需要警惕了。18.请简要归纳第三段的论述层次。19.解析画线句子的含义。20.为什么要警惕不甘寂寞的折腾?七、作文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很多人都习惯在拍照后修饰图片,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方便了游览,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语言被修饰得更优美华丽,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Ⅰ试题答案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制约:限制约束。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前者多指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只能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此处应选“制约”。格局: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识程度,也指人格气度。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格调”只有高低之分,且下文的“狭隘”一般与“格局”搭配。故应选“格局”。综合考虑,此题答案应为D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句式杂糅,“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B项,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人们”,而“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的主语应是“节日休闲需求”。D项,“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多重否定不当,把否定词去掉,句子就变成“几乎人人都怀疑浙港联队会丢掉这块金牌”,句子意思表达反了,应把句子中的“不”去掉。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把“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人无恙”指的是人不生病,可知此对联与医药有关,再根据“架上药”可确定此对联适用于药房。②“按脉察情”“开方施药”都是医生的行为,再根据“病理”“除疾根”等信息可确定此对联适用场所为医院。③由“清香”“浓酽”可确定此对联适用场所为茶馆。④能让人暂时放下心思甚至消愁的杯中物,常指代酒,由“眼前有限杯”可确定此对联适用场所为酒楼。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后面说“因为,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这是解释原因,故前面应是说结果。第⑤句中说“路连接着家与前方”,第④句中“路”“向前”与第⑤句中中的“路”“前方”相关,故二者应放在一起,排除BC两项;第②句中“人类就喜欢流浪”与第④句中的“流浪”相关,故应连在一处;第⑥句“不得不流浪”紧承“喜欢流浪”而言,第③句解释原因,第①句紧承第③句也是分析人类喜欢或不得不流浪的原因,这就排除A项,由此选出答案。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漫画的意境的题目,要求选出和漫画内涵最吻合的一项是,注意诗中的意象。应先明确画面的内容,明确主体,比如本题中,主体应是小溪和人。然后再分析备选的诗句,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找出与画面不合的内容。A项,“青烟林未起”未体现。B项,“钟声”是从听觉方面描述,漫画中无法体现。D项,“飞瀑”没有体现。6.D7.D8.⑴这是欺诈(的行为),应当斥责他们并退回他们的上表,听候侦察(的结果),那么(他们的)事情就败露了。⑵假使南耕先生凭借这个通达显贵,出世有所作为,难道不比古人更有光辉吗?9.温和宽厚;淡泊名利;坚守大义(原则);意志坚定。【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谢”,结合“中年耳聩,绝意仕进。有欲荐于朝者”分析可知,应该译为谢绝。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绵庄静而峻,先生孔扬采色,和颜熙熙,傔从者皆惮伯之严就季之宽。然平生于大义所在勿狎,于不顺虽贲、育何摇焉”分析可知,“意志坚定,不动摇”句说的是南耕先生。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是诈也”(判断句),“斥”译为斥责,“则”译为那么。(2)“使”译为假使,“以”译为凭借,“于”译为比。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简要概括南耕先生的形象特点,立足第四段内容,“先生不问旨畜,虽享多仪,皆畀绵庄,己如不闻”,淡泊名利;“先生孔扬采色”“就季之宽”,温和宽厚;“然平生于大义所在勿狎”,坚守大义;“中年耳聩,绝意仕进。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意志坚定。参考译文:江宁程氏有二位贤人啊:其中哥哥称绵庄先生,我已经为他写了墓志铭;其中的弟弟年龄也七十九了,称南耕先生。我悲叹绵庄先生没来不及看见我给他写的铭文,假使绵庄先生看见我写的铭文,他该高兴得像什么样子呢?我于是想起韩愈给太学生何蕃撰立生传,难道不是要让他亲眼见到关于自己的传记并以此一笑感到快乐吗?我曾经拿这句话跟南耕先生开玩笑,南耕先生点头说:“很好。”于是我就拾取他生平的大概写下了南耕先生传。南耕先生名嗣章,字元补,一字南耕。七岁时能作诗,长大以后,学习举子学业,多次参加考试,都没考中,失意不得志。朱文端与他有老交情,教诲他说:“唐朝赵匡谈论选拔举荐人才以朝廷征召为先,古代有才能的人大多担任记室参军。读书人果真有经世之志,哪里要对考取科举沾沾自喜呢?”南耕先生对他的话有所感触,于是研究刑法、食货各种事务,熟悉它们的主要内容。替他人写奏章,编纂文词快速写出,有晁错、董仲舒的遗风。众官员带着金币来邀请他,担心不能先得到他写的奏章。南耕先生不过问味美食品,虽然享有许多礼物,都给了绵庄先生,自己好像没有听说过一样。绵庄先生性格沉稳而严格,南耕先生神情全在脸上表露出来,和颜悦色,侍从都害怕哥哥的严厉都亲近弟弟的宽厚。然而南耕先生一生对涉及大义的事从不轻慢,身处逆境即使猛贲、夏育勇猛之士又怎能动摇他。中年时耳聋,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有人想要向朝廷举荐南耕先生,南耕先生都坚决谢绝他们。评论说:《周官》记载附属国中有称作“孤”的官,进入王朝乘坐夏篆车,被称作大客。现在的督抚,就相当于过去的“公”。既然这样那么现在督抚的大客,有的不就是当年的“孤”吗?假使南耕先生凭借这个达到官位显达,出来做官有所作为,难道不比古人更有光辉吗?但是士人君子有名声被留存下来,那么他们所树立名声的事没有不是自己亲为的。如果忘掉虚名,古代士人全部把对人有利为念想,那么古代古圣人都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成就事业,而自己不会白白的占有功劳。《老子》说:“做事而不去占有名声。”不难的是他做事,而难的是做事不占有(名声),像先生这样的人,大概就接近“为而不有”这种境界吧。10.夸张、比拟、双关、对偶。11.前句写黄河水势之大,收束上文的写景。后句写砥柱山稳立中流,开启下阕的描写和抒怀。两句一动一静,对比鲜明,顿然收住,笔力千钧。砥柱山孤峰耸立,表现出镇定从容、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12.①对奸人藏身于险要之地的忧虑;②忠贞坚定力挽狂澜的意向志愿;③奋勇搏击征服惊涛骇浪的壮志豪情。【解析】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阕前七句,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三门峡的自然奇观”,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从题干来看,考查的是修辞,且是“哪些”,说明修辞不止一个。“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黄河九天上”,诗人眼中的黄河水当是由远至近,从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飞泻而下;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给人心理上造成强烈的震荡,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这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用千仞吕梁和钱塘江八月来潮时的雄壮气势来比三门峡水流之急,再加冠以“峻”、“壮”二字,来明言三门峡之奇险壮阔;“长风怒卷高浪”,一个“怒”字赋予长风以人的特色,这是使用比拟的修辞;“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使用对仗的手法。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词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中的手法和重点词语分析鉴赏效果。“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这句话意思是“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前一句仍接前面所蓄之势,言黄河水势之大,笔势奇横,是动态的画面;后一句却一顿而转,写三门峡中砥柱山之稳,笔锋骤敛,这是静态的画面。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由开篇而来的脱缰野马般的气势,顿然收住,闲和平稳。诗人借砥柱山孤峰耸立,表现出镇定从容、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结合下阕“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等几句分析情感。13.【答案】(1)以友辅仁(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5)荡胸生曾云(6)砯崖转石万壑雷(7)矗不知乎几千万落(8)风物长宜放眼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辅、鳝、负、夭阏、砯崖、壑、矗、宜。14.①庆幸:牵牛花被砍只是一个梦。②惋惜:现实中没有种花的时间和空间;梦境中美好的情景,不可能实现。15.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租客们对牵牛花的宽容,③突出了牵牛花带给人们希望和愉悦的作用。16.①与前文的牵牛花、爬墙虎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带回爬墙虎种子的叙写。17.①城市生活环境恶劣、精神生活单调;②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冷漠,城市生活对人的异化;③表现了对绿色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④改变世界必须从改变自我做起,要敢于行动。【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加点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进而体会词语的含义。文中“庆幸”和“惋惜”所在的句子承接上文,是她做梦吓醒之后的复杂情感,即“庆幸”对应前面的可怕梦境,自己只是做了一场梦,牵牛花并没有真正被砍掉,“惋惜”对应梦醒之后环顾屋子的所思所想,即现实中自己连种花的空间和时间都没有。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所考查的段落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承上的角度来看,文章写老家的爬墙虎,并说“明明是爬墙虎呀,为什么记忆中老家的墙面是牵牛花呢”,这就与第②段“你可是牵牛花呀,怎么学爬墙虎”形成了呼应;从启下的角度来看,文章最后一段写“她决定带一包爬墙虎的种子回去种”与此段顺理成章。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探究小说的主题,要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文主人公作为城市中的租客,她的生存环境恶劣、精神生活单调,且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她渴望改变这些现状,但又无能无力。她的整个梦境真切折射出她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渴望与诉求,她带走种子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自我生活的行动,要改变社会,先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开始。18.首先由闲书引出“中国艺术史是一部悲催的血泪史和心灵的放逐史”的观点;接着,例证不幸与放逐成全了一个个艺术大家;最后,得出艺术史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结论。19.①理论的包装无法提升艺术自身的价值;②应努力提升艺术本身的品质;③表达出对不甘寂寞追求浮华影响的艺术家们的讽刺与批判。20.①不甘寂寞的折腾往往掩盖了艺术本身的品质;②不甘寂寞的折腾意味着背离艺术本身;③不甘寂寞的折腾会助长作假蒙骗的坏风气。【解析】18.试题分析:第三段一共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和心灵的放逐史”是第一层,提出了“中国艺术史是一部悲催的血泪史和心灵的放逐史”的观点;由“国破家亡”到“即便是盛世的李杜不也不得志吗”是第二层,用“颜真卿、黄公望、倪瓒、徐渭、八大、石涛”“李杜”等人为例,证明“江湖放逐成全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大家”;剩下的内容为第三层,得出结论:“艺术史……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点睛:本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可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给文段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分析。本题所给句子是段落的结尾处,有对上文总结的作用。结合上文来看,“正果”“舍利”指的是艺术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