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开启时下,随着全球科技变革深入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然从高度技术化与学术化的频率中逐步向外延伸,形成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化新时代。这些一度让业界人士兴奋与不安,使普通百姓感到陌生和遥远的科技名词,如今正大踏步地走入人们的寻常生活。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智能奥秘,是世界三大科学难题。前者研究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后两者探索的是人类产生发展的规律。在后两者之中,生命是智能的物质载体,智能是生命的思想灵魂。由此可见,破解“智能”的奥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探索自然智能的奥秘和创制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机器,都是非常复杂和深奥的问题,而且是典型的交叉科学研究问题,涉及诸如脑科学、生理神经科学、神经解剖学、医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众多领域。若没有这些学科的共同支持,研究和制造智能机器恐怕会“难于上青天”。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以上学科的发展突破,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进展:超过人类医生水平的血液病诊断与治疗系统,与人类专家不分伯仲的地质探矿系统,在速度上无与伦比的数学定理证明系统和气象预报系统等等。甚至,计算机还证明了人类自己都不曾证明出来的四色定理,IBM的深蓝系统多次战胜了最负盛名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等等……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呈现出了美好的前景。近代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早在1877年他的科幻作品中,就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他预言,未来的人类社会中,机器人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人类的智能将被它们所取代。然而,在大多数人期盼着智能机器为人类提供聪明友好的帮助和服务的同时,也有人想象着未来的智能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威胁甚至灭顶之灾,把智能机器看作是人类的“掘墓者”。于是,一些令人恐慌的观点应运而生。有人相信,在未来某一天,智能机器将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从2016年以来,随着AlphaGo轻松在围棋上战胜人类,无疑,每个人的心中必然萌生出了强烈的信念:人类智能的奥秘不但可以被彻底认识,而且可以被更智慧的东西取代。但是,即便是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仍有它基于计算的局限性,而人的意识、情感和思维的选择仍是难以被模仿或被计算的,可以说,对于人类智能和智能科技的研究与探索永远都在路上。今天,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开启。也许,攀登科学高峰的旅程注定要探索更多未知的路,但未来总是美好的。不难预见,未来的人人工智能不仅会引发科技的变革,更会演变成社会发展的变革。(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5日11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逐步向外延伸,使全球科技变革得以深入推进。B.智能化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感到兴奋,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感到不安。C.“脑科学”“生理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共同支持,为智能机器的研究制造提供了可能。D.凡尔纳和一部分人很早就曾想象到未来的智能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威胁甚至灭顶之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人工智能为中心展开论述,着重论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和可能出现的威胁。B.文章基本上以时间为顺序,提供了不少事实论据,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过程。C.文章举“AlphaGo轻松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人类研究智能技术终将自己挖坟墓。D.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之利弊,又对其充满信心,相信它会带来一场科技和社会的深刻变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能是生命的思想灵魂,如果“智能”奥秘得不到破译,人类的未来发展将寸步难行。B.“计算机还证明了人类自己都不曾证明出来的四色定理”,足见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为人类提供更大的帮助。C.智能技术因为有基于计算的局限性,所以不可能取代人而主宰世界。D.人工智能会演变成社会发展的变革,可见其不仅是技术的力量也是革命的力量。【答案】1.C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逐步向外延伸,使全球科技变革得以深入推进”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的是“随着全球科技变革深入推进,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然从高度技术化与学术化的频率中逐步向外延伸”,可见应是全球科技变革的深入推进使得“云计算”等向外延伸。B项,“人们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感到兴奋,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感到不安”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一度让业界人士兴奋与不安”,可见“人们”指的是“业界人士”,“兴奋与不安”的感觉是“一度”,带来的威胁,只是想象中的。D项,“凡尔纳……很早就曾想象到未来的智能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威胁甚至灭顶之灾”说法有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近代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然而,……也有人想象着未来的智能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威胁甚至灭顶之灾”,可见凡尔纳没有预测到威胁甚至灭顶之灾,是“有人”想象这种情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了证明,人类研究智能技术终将自己挖坟墓”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说“从2016年以来,随着AlphaGo轻松在围棋上战胜人类,无疑,每个人的心中必然萌生出了强烈的信念:人类智能的奥秘不但可以被彻底认识,而且可以被更智慧的东西取代”,由此可知,举“AlphaGo轻松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事例是为了表达人们的一种信念:人类智能的奥秘不但可以被彻底认识,而且可以被更智慧的东西取代。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如果‘智能’奥秘得不到破译,人类的未来发展将寸步难行”说法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化,发展是个很大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破解智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破解不了不一定就能说明人类发展将寸步难行。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微笑的鸭子包利民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③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丫崽却说:“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你们别找我,我没事。让弟弟好好上学。”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妈,我要结婚了。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妈,你可要高兴啊!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B.“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C.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D.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养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5.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答案】4.D5.①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打工赚钱,供养弟弟,感恩养父母的养育,看重姐弟之间的情谊;②乐观坚强,心胸宽广。虽然身世不幸,但不管生活给予她怎样的磨难,甚至养父母的打骂,始终微笑着面对;③勤劳能干,努力上进。自幼做家务,靠弟弟教学到许多知识,不甘命运,到城里努力工作。6.“微笑的鸭子”作为全文的线索,起到结构全文、渲染气氛、点明主旨的作用。文章以其开头,又以其结尾,首尾呼应。“微笑的鸭子”实际是“微笑的丫崽”,这个题目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丫崽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磨难的形象特点,从而点明了小说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多个考点,其中A项考查对文中句子理解,B项考查对文中情节的分析,C项考查对小说语言风格的鉴赏,D项考查对小说表达方式的分析,此项的错误在于,文中没有用到“抒情”的手法。【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出有关“丫崽”的内容,然后分析归纳。丫崽是被收养的孩子,她对养父母恭敬孝顺,全心全意供弟弟读书,养父去世她悲痛伤心,都表明她重情义,知恩图报。养父母对丫崽不好,她却认为他们对她很好,不仅不记仇,反而对他们充满感激,每天都微笑面对生活,表现出丫崽乐观坚强的性格。丫崽从小就放鸭子,长大进城打工,孝顺养父母,供弟弟读书,从无怨言,表现出她勤劳的特点。跟弟弟学知识,不甘心早早嫁人,又表现出丫崽不屈从于命运、上进的特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解答时要从标题含义、结构、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从含义来看,表层含义是指鸭子的眼睛是弯的,像是在微笑,深层含义则指小说主人公,鸭子是农村非常普通的家禽,主人公丫崽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农村女孩,而且曾是一个弃婴,这一标题暗示了主人公丫崽的坚强乐观精神。从结构上来看,“微笑的鸭子”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倾向非常明显,作者对像丫崽一样饱受磨难但坚强乐观的人是赞美的,小说的这一标题有暗示主题的作用。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C.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B.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C.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D.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10.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答案】7.D8.B9.A10.(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本句断句时要注意动词,如“惊”“抗礼”“歌”“去”,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结构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坐客”是指座位上的宾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上客”是指上等客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B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太子,就是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A项,“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使使,派使者;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第二句重点字词:客,请……去做客;闻于秦始皇,被动句,被秦始皇听到;人有识者,定语后置,有认识他的人;高渐离也,判断句,这人是高渐离。【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所写。②洛城:洛阳。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悲凉沉郁。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1.D12.①思乡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与亲人分离,倍思亲。②飘零憔悴孤苦之感:诗人虽暂时安定,但“草木变衰”及下句“老”暗示诗人飘零、憔悴。③盼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盼平定叛乱。【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侧重表现个人遭遇”错误,本诗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杜甫是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并没有侧重表现个人遭遇。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中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本题的要求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四千里”,恨的是离家路途遥远,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弄;“五六年”,说的是叛军直入中原已经五六年了,点明的是战乱之久。诗人在外漂泊也很多年了,漂泊越久,思家之情越浓。所以这里既有个人漂泊之苦,又有国事艰难之痛。颈联的“宵立昼眠,忧而反常”写的是自己生物钟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却走来走去睡不着,反复忧思。为什么坐立不安呢?因为思乡思家,这两句委婉的通过描写生活细节表现了诗人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颔联两句描述诗人在蜀地漂泊的情况。“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暗示时间的流逝,暗示漂泊蜀地时间较长,是因为战乱让我流亡蜀中这么多年,容颜变老了。首联也有“五六年”这样的描写战乱之久的词语。这里诗人表露的是一种恨战乱之久的感情;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写的是听到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而且要急于攻下幽燕之地。诗人虽个人困苦,但从未忘记国家。这里听说唐军节节胜利,而且有快要收复长安之势,所以内心是喜悦的,他希望能够尽快的平定叛乱,天下太平,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到家乡,结束漂泊的生活。这里感情由前面的忧愁变为喜悦。【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四、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讲到晋国忘恩负义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问苍茫大地(2).谁主沉浮(3).那河畔的金柳(4).是夕阳中的新娘(5).许君焦瑕(6).朝济而夕设版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与识记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畔、焦、瑕、济、版。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关,不要说,只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心潮起伏、感慨万端。这里曾是中原与塞外的点。站在最高处的雁塔下,整座关城可以。东西两座关楼,与环形的城墙一起,勾画出这里地势的险峻与气势的雄浑。高高的烽火台,矗立在蜿蜒起伏的长城上,被崇山峻岭间的风呜呜地吹响。三千年来,雄才大略在这里交锋,历史激情在这里上演。据说,原有的关城早已倾颓倒塌,整个雁门关一直是破败不堪,如今的官署、城角楼都是重修过的。这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相对于三千年的,相对于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雁门关是他们进入中原的不二选择。正因为这样,雁门关就成了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咽喉要塞。雁门关的历史,也几乎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战争史。汉击匈奴,唐防突厥……雁门关自有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以上之多。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不知道有多少忠勇的将士,不知道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冲锋中前赴后继,在拼杀下血流成河。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身临其境交界一览无余波诡云谲B.身临其境交接一览无余色彩斑斓C.设身处地交接一应俱全色彩斑斓D.设身处地交界一应俱全波诡云谲15.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雁门关的断砖碎瓦,与雁门关的修旧如新一样都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B.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C.相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亦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D.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以上之多。B.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1700次之多。C.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1700次之多。D.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之多。【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两者区别在于,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而身临其境不是想象,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这里应选择“身临其境”。交界:相连的地区,有共同的边界。交接:指交往;互相接触。这里强调的是相连的地区,应选“交界”。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这里强调视野好,全都看得见,所以选择“一览无余”。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波浪和云彩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色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语境中没有绚烂夺目的意思,取事态变化莫测之意,选择“波诡云谲”。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根据上文,“重修过的雁门关,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可知“断砖碎瓦的雁门关比修旧如新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排除AB;“亦能”不如“更”具有强调后者的意味,排除C。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中途易辙;“约”与“以上”前后矛盾。B项,“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中途易辙。D项,“约”与“之多”前后矛盾。故选C。17.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ɡě)寥廓(liáo)峥嵘(rónɡ)挥斥方遒(qiú)B.颓圮(tí)篱墙(lí)彷徨(pánɡ)默默彳亍(chìchù)C.河畔(bàn)漫溯(sù)青荇(xìnɡ)星辉斑斓(lán)D.火钵(bō)飘泊(bó)纤绳(qiān)忸怩不安(niǔn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pàn;D项,“纤”应读qiàn。故选A。18.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A.家父今年七十岁寿宴于8日中午12:00举办,敬请届时务必参加。B.对大家交来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C.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D.学校诗社将举办“我与诗歌有个约会”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A项,“务必”语气太强硬;B项,将“拙作”改为“大作”;D项,“莅临现场”不当,可改为“踊跃报名”,答案为C项。19.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失其所与,不知②敢以烦执事③烛之武出说秦穆公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⑥共其乏困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①“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②“敢以烦执事”,没有通假字。③“烛之武出说秦穆公”,没有通假字。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应,供给。分析可知,D项全都含有通假字。故选D。2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以其无礼于晋 B.微斯人,吾谁与归?C.以乱易整,不武 D.寡人之过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何厌”是“有”的宾语,前置了。A项,“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短语后置句,“于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了。B项,“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谁”是介词“与”的宾语,前置了。C项,“以乱易整,不武”没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D项,“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故选B。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具体用法的能力。A项,“夜缒而出”,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B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C项,“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地区。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境。D项,“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没有词类活用现象。故选D。六、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在于太过暴怒。读了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答案】例文理智之美当蚌遭遇沙粒,它没蛮干,而是用理智回应它,于是世界上有了美丽的珍珠;当雪莲遭遇严寒,它没抱怨,而是用理智作答,于是雪域高原绽放出朵朵雪莲花;当狼遭遇强敌,它不躁动,而是以理智应战,于是草原有了狼性的赞歌。珍珠是理智的孕育,雪莲花是理智的绽放,而狼的赞歌何尝不是理智的赞歌呢?大自然用它的神奇与美丽向人类昭示一个永恒的真理:理智能创造奇迹。回首历史,那滚滚长河里的点点光亮不正是理智之星的倒影吗?理智让人成功。面对凌辱,韩信没有蛮干,宁以男儿七尺之躯受胯下之辱,这何尝不是理智的结果?面对残疾,海伦·凯勒没有抱怨,以一颗乐观博爱的心面对世界,这又怎不是理智的选择?面对嘲笑,奥巴马没有莽撞,而是以一种蛰伏的姿势汲取力量,登上总统之位又何尝没有理智的助力?这些英雄、成功者都在用他们日后的成功昭示真理:理智让人成功!理智助国强盛。亡国之恨没有让勾践蛮干,卑为车夫、卧薪尝胆以三千越甲吞吴,问鼎霸主,这是理智的结晶。辛辣谏词,没有让李世民抱怨,虚怀纳谏成就大唐繁荣伟业,贞观之治,这是理智的结晶。满目疮痍,没有让中共不安,恢复,改造,改革,开放,步步向前,让世界见证中国的成长,这是理智的结果。暴秦欲壑难填,修阿房,筑长城,制帝陵,终赴亡国之渊。项羽冒失莽撞,吓走韩信,气走范增,轻视刘邦,空余霸王美名。满清压抑理性,兴文字狱,强八股文,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终被万国欺凌。种种亡国之果,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蛮干莽撞,丧失理性,如野马般终赴黄泉。历史用兴衰成败演绎着一个真理:理智兴国!理智使社会进步,理智让雅典孕育理智之花;理智让罗马成就法治之源;理智使西方摆脱中世纪的愚昧迎来新世纪的曙光;理智让人类从贫穷苦难走向富裕和谐;理智让文明之火毁灭一切愚昧黑暗让人类走向光明,让社会进步,让你我幸福!理智是成功者的通行证,蛮干是失败者的墓志铭。愿为蚌,用理智迎接生命的挑战,孕育成功的珍珠。不为野马,暴怒蛮跑耗尽生命的力量,走进死亡的渊薮。选择理智,选择生命的美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考生需要分析河蚌和野马二者的表现以及结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