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_第1页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_第2页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_第3页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_第4页
第12课 《诗经》二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3.学习《关雎》《蒹葭》,感受诗歌内在情韵。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

赋、

比、

兴。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关于诗经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

赋、

比、

兴。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陈述)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起兴)《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起兴)关

雎《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hǎoqiúxìngwùmèisèmàolèzhǎnjūjiūyǎotiǎo朗读诗歌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栖息在水中的陆地上。

善良美好的女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词释义是男子的心上人。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在思慕。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给你听。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歌赏析想一想,文章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这里运用的是起兴的手法。起兴,借眼前的景物引出下文。《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歌赏析“参差荇菜”等与人物有关吗?这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慕之情。《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歌赏析《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种写法叫什么?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重章叠咏《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歌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什么?有何作用?

“悠哉悠哉”这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主人公的思念。“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这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歌赏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什么愿望?表达了什么?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这种写法富有浪漫情调,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思慕和美好祝愿。蒹

葭《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朗读诗歌sùhuíxīméijīchísìzh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芦苇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我所爱的心上人啊,站在对岸水那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就在着水中央。诗词释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芦苇一片凄清清,清晨露珠尚未干。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追寻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没有完。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歌赏析伊人是谁?观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这首诗节奏鲜明而短促,旋律优美,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自主思考整体感知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整体感知2.再读“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几句,你能感受到什么?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3.找一找诗中形象是什么样的?执着追求,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主人公: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伊人: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追寻理想的艰难长途。“希望与理想”整体感知4.诗中的伊人是真实存在的吗?对诗人来说伊人是怎样的存在?不存在。可望而不可即。整体感知5.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整体感知多种主题说:爱情说、招贤说、理想说等等。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

“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6.有人说《蒹葭》的“伊人”是男子的心上人,也有人说是作者的理想抱负,你认为是什么?

《关雎》

《蒹葭》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