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_第1页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_第2页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_第3页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_第4页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导言全球化的概念西方理论界关于全球化的确切定义众讲纷纭。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有:①全球化的阻碍无所不及,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②个人和团体的反应各式各样。由于它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受冲击程度以及各自的传统背景等情形不同,因此各自从不同角度看待全球化;③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全球化”那个词本身是一个崭新的词,没有一个传统上内涵和外延专门明确的指定含义。渥特斯(Waters)认为,大约在1960年,全球化那个词才进入英语世界的日常生活中。M.Waters,Globalization,P.2,London,Routledge,195.。据罗伯逊(Robertson)考证,1991年出版的《牛津新词词典》实际上把“全球的”(global)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进来,然而在讲明上颇有误导之嫌,只讲它用于“环境术语”中M.Waters,Globalization,P.2,London,Routledge,195.RolandRobertson,Globalization:Socialtheoryandglobatculure,P.8,London,Sage,1992.一、全球化:现实依旧幻觉在理论界,关于全球化是否是一个现实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辩,尽管争辩的双方在力量上并不均衡。否认全球化存在的学者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现在所讲的全球化只是是对区域化的夸大;另一派认为,从经济开放度上看,现在的国际经济并没有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现在看来,第一种观点看起来有些无理蛮缠的味道,因为如何讲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进展的前提条件。第二种观点是依据经济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沦,有着的身学术上的逻辑严密性,然而为了论证的合理,而忽视了更宽敞的现实。现在的国际经济与20世纪之初的国际经济有着庞大的不同,这要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1914年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参与到国际活动之中,而现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被卷入了全球化;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的进展是运输成本下降推动的,而现在则是通讯成本下降推动的。这种技术创新带来公司乃至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③即使在资本流淌总量上现在没有达到世纪之初的水平,但是国际金融流量大大超越了往常,专门是证券和外汇交易进展迅速。因此,全球化是否存在现在差不多是不争的事实,而全球化怎么讲如何进展,会产生如何样的阻碍才是咨询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在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显现的频率就能够证明这点。二、全球化开始的时刻这是一个专门有味的咨询题。克利夫·甘保尔(CliveGamble)认为,全球化的第一个标志是人类几乎在全球范畴的分布”CliveGamble,Timewalkers:theprehistoryofglobalcolonization.London.AlanSutton,1994.的确,从某种角度来讲,全球化确实是人类行为的空间范畴持续扩大的过程。然而这种看法过于宽泛,无法凸现全球化所具有的专门性。还有人从市场角度动身,把全球化的起源归到11世纪,当时市场和契约关系开始显现并进展起来。这种看法明显有些偏颇,把全球化简单地等同于市场的扩张,没有看到全球化是一个超越经济领域的现象。人们通常的看法是把全球化看成一个近代才显现的现象,因此对全球化开始的时刻争辩经常集中在近代。J.N.彼德舍(Pieterse)总结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见表1)。总的来讲,尽管在具体时刻上有出入,然而全球化做为一种具体的存在确是近代以来显现的。CliveGamble,Timewalkers:theprehistoryofglobalcolonization.London.AlanSutton,1994.表1几种关于全球化开始时刻的代表性观点作者全球化开始的时刻体现的形式马克思沃勒斯坦罗伯逊吉登斯波尔穆特(Perlmutter)H.V.Perlmutter,Ontherockyroadtothefirstglobalcivilization,inA.Kinged.,Cultrure,globalizationandtheworldsystem,London,1991.H.V.Perlmutter,Ontherockyroadtothefirstglobalcivilization,inA.Kinged.,Cultrure,globalizationandtheworldsystem,London,1991.15世纪15世纪1870-1920年18世纪东西方冲突的终止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多维度的现代化全球文明来源:J.N.Pieterse,Globalizationashybrdization,inM.Featherestone,S.LashandR.Robertson,eds,GlobalModernities,P.47,London,1995.三、全球化起源的地点那个咨询题看起来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化是从西欧开始显现的。在当时的各文明中,只有西欧具有向更大的地理空间扩张的条件。然而那个地点的关键咨询题是把全球化看做是近代以来的现象,依旧看成一个人类长期进展的过程。如果看成是近代以来的现象,那么必须找到一个起点,那个点确信与西方世界的崛起和扩展有直截了当的联系。如果把全球化看做人类长期进展的过程,由于每一种文明在价值取向上都有世界关怀和扩展趋势,同时在实际的进展过程中一直连续着这种追求。因此,在那个意义上,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现有的大多数全球化有关文献,差不多上都明确或者隐含地把全球化进程的起点认同在近代西欧,这毫无疑咨询拥有更确切、更实在的历史证据,同时关于分析全球化进程的差不多动因——经济因素,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便利性。然而,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这种认同必须与“西方中心论”区分开来。要把历史进程的辨认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在确信西方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从价值取向上采取普遍主义的态度,平等对待非西方的社会力量,专门是它们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和平稳作用。这种态度不管关于理论者依旧实践者认识当代全球化进程,把历史眼光和普世关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差不多上专门重要的。四、全球化的动力和推动者生产力,专门是知识的积存普及和技术的进展是全球化进程向前推进的全然动力。在那个咨询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争辩,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充分讲明了这点。知识的积存普及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开阔了视野和胸怀。运输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持续革新缩短了空间距离,直截了当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下降(见表2),人类活动范畴和想像空间的扩大,相互交往的深人,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显现了吉登斯所讲的“时空压缩”。至于全球化的推动者,我们能够列举出民族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个人。从总的趋势来讲,这些主体的数量和活动范畴是持续扩大的。民族国家是全球化进程开始以来最要紧的推动者,尽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其地位和职能遇到了挑战,然而至少在相当长的时刻内,它依旧是人类最重要的制度形式。国际组织被认为是全球化活动规则的要紧制订者和全球治理的执行者,而且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是资本扩张的载体,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者,不管在经济规模依旧在活动范畴上阻碍力都在持续扩大。至于个人则由于活动领域的扩大而充当了文化交流和交往的中介和体现。表2运输和通讯成本下降

(1920~1990年,以1990年美元价格为基准)单位:美元年份海运费Ⅰ空运费Ⅱ跨大西洋电话费Ⅲ年份海运费Ⅰ空运费Ⅱ跨大西洋电话费Ⅲ192019301940195095606334-0.680.460.30-244.65188.5153.201960197019801990272724290.240.160.100.1145.8631.584.803.32Ⅰ平均每吨进出口物资的运费和码头费Ⅱ平均每英里乘客费Ⅲ纽约到伦敦3分钟通话费转引自:HufbauerG,Worldeconomicintegration:thelongview,internationalEconomicinsights,vol.2,No.3.五、全球化的维度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过程,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变革。因此,我们能够讲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这些领域变革的总趋势是相互交往的加深与扩大,而且这些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也在加深。在这种交往方式变革的过程中,显现了新的制度实体和规范性规则。然而,在那个总趋势之下,还存在许多即时性咨询题,由于这些咨询题常常介于新旧制度之间,一方面旧制度无力应对,另一方面新制度还不成熟,因此会产生强烈的负面阻碍,引发猛烈的反对。在这些负面阻碍中,较突出的有两种:霸权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前者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力图把自己的模式推广到全球范畴,同时为此不惜诉诸武力;后者并不是单纯宗教意义上的,还泛指一种武断地爱护某种教义,没有宽容的态度。从本质卜来讲,霸权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差不多上一种中心主义,都忽视厂全球化的多元特点。全球化的多维度特点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关注和相互合作。约翰·迈克莱恩(JohnMacLean)通过对西方国际理论的传统的梳理指出,对全球化的研究应该从跨学科的讲明转向反学科的讲明。所谓的反学科,确实是要清理本学科的内在咨询题和缺陷,再把全球化纳入研究的视野和学科系统中。JohnMacLean,Philosophicalrootsofglobalizationandphilosophicalroutestoglobalization,inRandallD.Germained.,Globalizationanditscritics:Perspectivesfrompoliticaleconomy,NY.ST.Martin’sPress,INC,2000.六、与全球化有关的几个概念全球化的多维度特点直截了当决定了不同领域对全球化的不同懂得,因此也相应显现与全球化有关的多种概念。这些概念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从全球化作为一种实际运动进程和进展趋势角度动身;另一类是从全球化作为一种观念阻碍力动身。在前一类概念中,表述的方式是“XX化”,能够列举出来的包括区域化(Regionaliz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跨国化(Transnationalization)、超国化(Supernationalization)、世界化(Cosmop01itanization)、美国化(Americanization)、麦当劳化(MacDonaizaiton)等。在这些概念中,前四种要紧是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后三种要紧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从构词学的角度看,国际化、跨国化、超国化这三个词的词根是国家/民族(nation),实际上确实是现代民族国家。换句话讲,这三个概念差不多上围绕民族国家展开的,揭示了与民族国家有关的由不同主体承担的不同变化趋势。国际化强调的是国家之间联系广度和深度的加大,更多地着力于国家。跨国化指的是非国家主体,专门是企业活动范畴超出国界。那个概念与跨国公司有着紧密联系。超国化相比之下是一个专门新的词,被认为是欧盟建立以来形成的新概念。它强调的是显现了超越国家,同时能够全面替代具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的趋势,欧盟是其典型代表。而区域化强调的是在特定地区的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形式。区域化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制度化实现的前提。世界化那个词与基督教思想有紧密联系,强调的是全球观念的趋同。美国化和麦当劳化带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批判色彩,美国化指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在世界范畴的扩张,而麦当劳化指的是社会文化领域的快餐化和消费文化的扩张。另一类概念的表述方式是“XX主义”,例如全球主义(Globalism)、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区域主义(Regionalism)、超国主义(Supernationalism)和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以“主义”(ism)作词尾,强调这些概念表述的是一种理念或者观念,是与它们有关的过程背后的指导性原则。全球主义通常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化咨询题上的代名词,然而也有人把所有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天命论趋势的观点称为全球主义,因此一些左翼观点也被包括进来。保罗·克罗斯等人(PaulClose,EmikoOhki-Close)认为跨国主义是一种政治教义,一种意识形状和运动,主张(特定的)民族国家和民族要把合法性、权威以及主权交给一个超民族(国家)的宪政体制(constitutionalregime)PaulClose,EmikoOhki-Close,SupranationalismintheNewWorldOrder:Globalprocessreviewed,P.55,London,Macmillan,1999.。跨国主义被认为是跨国资本在全球扩张的差不多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而世界主义强调的是世界如何在共同的价值规范和尺度下实现整合。这些与“主义”有关的概念专门容易与某种意识形状混杂在一起,成为其应对现实的要紧工具和手段。PaulClose,EmikoOhki-Close,SupranationalismintheNewWorldOrder:Globalprocessreviewed,P.55,London,Macmillan,1999.总的来讲,这两组概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全球化的实际进程及其对观念领域的阻碍和冲击,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尽管不同,然而具有相互补充的价值。同时,这些概念的不同也讲明了全球化是一个多元的过程,这种多元性不仅体现在主体的多元上,而且体现在认知和进程的多元上。正如达伦道夫所讲:“对全球化不能仅仅懂得为是单行线上的一条路,而应该懂得为与所有人、所有企业、所有国家都同样有关的一条路”达论道夫:《处在走向独裁世纪的门坎上:全球化及其社会后果奖成为对自由政策的挑战》,[德]《时代》1997年第47期。达论道夫:《处在走向独裁世纪的门坎上:全球化及其社会后果奖成为对自由政策的挑战》,[德]《时代》1997年第47期。七、全球化的概念纵观现有的理论,全球化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界定。①从信息通讯角度,全球化被认为是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而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在其1960年出版的《传播探究》(Explorationsincommunication)一书中提出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可能是这种认识的始作俑者。而且这种认识阻碍了许多把全球化归因于技术进步的学者。②从经济角度,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畴内的相互依靠,专门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淌,资源在全球范畴内配置。这种经济全球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心目中经济进展的最终和理想状态,也是众多跨国公司期望的结果。这种认识把经济全球化的全然动力归结为市场的进展,从而把国家在理论上推到了全球化障碍的一面。③从危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咨询题角度,全球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逼等共同咨询题下,达成了共同的认识。闻名的罗马俱乐部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④从体制(system)角度,全球化被看做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在这方面,毫无疑咨询,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尝试ImmaneulWallerstein,TheModernWorld-system,NewYork,AcademicsPress,1974.。他认为不平等交换形成了中心一半边缘一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那个体系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他之后,美国学者德里克(Dirlik)认为“全球资本主义”也能够称做“灵活的生产”,即欧内斯特·曼德尔所讲的“晚期资本主义”。它指的是在新的经济“规制”(regime)下商品、金融交易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前所未有的流淌。而英国学者斯克莱尔(Sklair)则更直截了当提出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全球体系(globalsystem)正在世界范畴内扩展L.Sklair,TheSociologyoftheGlobatSystem,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1。ImmaneulWallerstein,TheModernWorld-system,NewYork,AcademicsPress,1974.L.Sklair,TheSociologyoftheGlobatSystem,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1。GregoryAlbo,theworldeconomy,marketimperativesandalternatives,InMonthlyReview,vol.12.P.16,1996⑤从制度(institution)角度,把全球化看做是现代性的各项制度向全球的扩展。英国学者吉登斯(Giddens)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他认为全球化只是是现代性(modernity)从社会向世界的扩展。它是全球范畴的现代性,因为“现代性骨子里都在进行着全球化”AnthonyGiddens,TheConsequenceofModernity,P.63,Cambrige,PolityPress,1990.。吉登斯这种制度主义观点被罗伯逊批判为忽视了文化和文明在定义全球化中的意义。RolandRobertson,Globalization:socialtheoryandglobalculture.London,Sage,1992.AnthonyGiddens,TheConsequenceofModernity,P.63,Cambrige,PolityPress,1990.RolandRobertson,Globalization:socialtheoryandglobalculture.London,Sage,1992.⑥从文化和文明角度,把全球化看做是人类各种文化、文明进展要达到的目标,是以后的文明存在的状态。它不仅表明世界是统一的,而且表明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单质,而是异质或多样性共存。这一派学者更强调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矛盾冲突的过程,它没有一个单一的逻辑,而且也可不能显现其他学者所讲的某种统一、一致的局面。在这方面,最早系统阐述该思想的是埃利亚斯(Elias)。此后有罗伯逊、费舍斯通(Featherstone)等人。罗伯逊认为: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指的是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以及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intensification)。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全球化不等于或不能被看做是随意考虑中的现代性的直截了当后果RolandRobertson,1992.。费舍斯通在给一专题杂志写的导言中提出了全球文化(globatculture)显现的可能性MRolandRobertson,1992.MikeFeatherston,Globalculture:Anintroduction,InTheory,CultureandSociety,vol.7,1990.⑦从社会过程角度来界定全球化。例如,渥特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社会过程。在那个过程中地理对社会和文化安排的约束减弱了,身处其中的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点”M.Waters,Globalization,P.3,London,Routledge,1995.。泽梅(RandallD.Germain)认为渥特斯的定义尽管从社会学角度讲,具有专门高的价值,然而忽视了社会实践与特定的话语之间相互联系的某些最动态的方式以及社会实践所体现的一些制度化的社会关系。他主张在研究中要突破普遍一专门、全球一本土以及内部一外部的两分法Introduction,Globalizationanditscritics,inRanddallD.Germained.Globalizationanditscritics:Perspectivesfrompoliticaleconomy,Ny,ST.Martin’sINC,2000.。贝克认为全球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在那个过程中,主权受到具有不同力量前景、取向、认同以及网络的跨国行为体的困扰和削弱。全球化意味着没有世界国家,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没有世界国家和世界政府的世界社会。能够通过三个变量来衡量全球化的程度:空间的广度;时刻上的稳固性;跨国网络、关系和形象流淌的社会强度。通过这三个维度能够清晰地看到当代全球化的崭新之处M.Waters,Globalization,P.3,London,Routledge,1995.Introduction,Globalizationanditscritics,inRanddallD.Germained.Globalizationanditscritics:Perspectivesfrompoliticaleconomy,Ny,ST.Martin’sINC,2000.UlirichBeck,WhatisGlobalization?London,PolityPress,2000.所以,上面列举的只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的学者试图把各家观点综合起来,以图得到一个全面的定义。例如,姆利纳尔(Z.Mlinar)在一篇文章中把全球化概括为:世界层次上持续增强的相互依存;统治和依靠的扩大;世界的同质化(homogenization);“区域共同体”(territorialcommunities)内部的分化;以及克服时刻间断(discontinuities)的手段ZdravkoMlinar,Individuationandglobalization:Thetransformationofrerritorialsocialorganization,InMlinared.,Globalizationandterritorialidentities,England,AveburyPress,1992.。还有的学者试图排除价值判定,给出一个中性的定义。如麦克格鲁(A.G.Mcgrew)认为,全球化是“组成当代世界体系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沟通的多样化”,是“世界某个部分发生的事件、决定和活动能够对全球遥远地点的个人和团体产生重要阻碍”的过程A.G.Mcgrew,Conceptualizingglobalpolitics,InP.Mcgrew,G.Lewis,eds.,GlobalPolitics:Globalizationandthenation-state,P.5,Cambridge,PolityPress,1992.。ZdravkoMlinar,Individuationandglobalization:Thetransformationofrerritorialsocialorganization,InMlinared.,Globalizationandterritorialidentities,England,AveburyPress,1992.A.G.Mcgrew,Conceptualizingglobalpolitics,InP.Mcgrew,G.Lewis,eds.,GlobalPolitics:Globalizationandthenation-state,P.5,Cambridge,PolityPress,1992.以上诸多定义充分讲明全球化具有多维度特点,因此在定义全球化时应该幸免以下偏颇:①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一个领域考虑全球化;②不能只用现有的分析单位,如国家、个人、跨国或国际团体等考虑全球化,要把持续增加的各类行为者——他们的意识和存在的目的是跨国的或全球性的,而且关于世界秩序有着迥异的看法——考虑进来;③不能把全球化过程归结为一种“逻辑”,如沃勒斯坦将其归为不平等交换制造的国际劳动分工。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对全球化做以下界定。①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过程;②全球化在理论上制造着一个单一的世界;③全球化是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④现在的全球化是一个不平稳进展过程。除了全球经济初见端倪之外,没有显现全球政治体系、全球道德秩序或世界社会;同时这种不平稳还体现为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和力量的不均衡。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实际上是局部咨询题可能恶化的过程;⑤全球化是一个冲突的过程。国家、个人,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以及不同的文化都涉及进来;⑥全球化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paradigm)转变的过程,正如意大利学者M.I.康帕涅拉所讲:“全球化不是一种具体、明确的现象。全球化是在特定条件下摸索咨询题的方式”康帕涅拉著、梁光严评《全球化:过程和讲明》,《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7期。康帕涅拉著、梁光严评《全球化:过程和讲明》,《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7期。总之,在全球化定义中,应该强调权力关系、背景和话语,强调全球化是一个混合化的过程。全球化不仅是结构意义上的,依旧实质意义上的。同时强调多元化与一元化,多中心与一中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此才能展现全球化过程的立体性和复合性。第一章经济全球化的八大特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要紧特点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专门是中国等进展中国家既带来迎头赶上的机遇,又给各国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冲击。如何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从政策、资源投入、组织机构等专门多方面做好预备,而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却是最基础的工作。那么,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特点呢?一、国际贸易庞大但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国际贸易作为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联系,自新航路开创以来,一直是专门多封建帝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因而国际贸易在专门多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仅在1970—1990年的20年间,世界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20年间世界贸易增长了近10倍。冷战终止以来,国际贸易一直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3年比1992年增长了2.5%,1994年比1993年则增长了9.5%,1994年的贸易额高达4.24万亿美元。1995年世界贸易额增达4.875亿美元,如加上服务贸易额1.230万亿美元,则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1996年世界贸易额又突破7万亿美元大关。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总额已专门庞大。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畴内布置生产和销售,因此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一个国家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据一个产业,而是按照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同时把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其他国家,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在这种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中,跨国公司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经营,事实上确实是一种国际直截了当投资。在当今世界经济关系中,国际投资的重要性已比国际贸易越来越大,因而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二、真正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市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在15世纪末和“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进展、地理大发觉和资本原始积存的阻碍,商品交换进展成为国际性商品交换,产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地区性市场,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于英、美等国先后兴起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显现,但它实际上只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许多国家仍采取闭关自守的国策,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一步进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但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存在,使得世界市场的范畴受到限制,加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有意封锁,造成了世界市场的割裂。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越来越多的进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机制过渡。这时,世界市场才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其范畴大大拓展,其运行机制才更趋完善。三、国际间资本流淌专门活跃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之后,全球要紧的资本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看起来同属于一个体系一样。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家常常组成辛迪加,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又相互竞争。大金融企业在所有世界要紧的金融中心都设有分行或办事处,在运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金融市场完全成为全球性的市场,国际金融资金跨国界流淌总量几乎达到天文数字。例如在1973年,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为1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则上升到12000亿美元。尽管迄今为止各国的货币发行权仍操纵在各国的政府手中,在各国的疆界内,各国政府在政治上对本国货币的坚挺或疲软负责,并尽力治理以本国货币票面为单位的货币价值,但随着世界金融市场持续地扩张,国际金融业务迅速增长,所有国内金融和货币系统已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阻碍和压力。世界金融市场在浮动汇率机制的推动下,几乎完全从各发达国家政府手中夺去了对外汇的决定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截了当投资的资本流量迅速增长,投资总额越来越大,使得作为国际直截了当投资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0年代后半期,全球所有国家的国外直截了当投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至1990年增加到2430亿美元。尽管1991年下降18.1%,1992年又下降4%,只有1910亿美元,比1990年高峰时减少520亿美元,但1993年迅速回升,年增长率达16.2%,总额为2220亿美元。以后几年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专门是1995年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外国直截了当投资猛增40%,总额为3150亿美元,比1990年还要多出30%,1996年连续在1995年的基础上增长10%,高达3500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截了当投资总额为破纪录的4000亿美元.1998年可望达到创纪录的4300—4400亿美元。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直截了当投资的进展,迅速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进展,促进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繁荣,增强了不同国家经济的联系。四、劳动力资源和治理要素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到国外投资设厂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外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生产资源除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外,还包括劳力和治理资源。而知识在产品中的奉献率日益提升的今天,如何利用劳力与治理资源已是企业生存和进展的首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公司或企业向全球扩展经济的目的不再是要紧寻求廉价的自然资源,而是寻求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外国企业的加入,又为该国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也受到当地劳动者的欢迎。专门是外国企业采纳的高工资方法,更使得本地优秀的劳动者乐于聘于外国企业。关于进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讲,为了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治理体会,而受聘于国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治理人员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这一切促成了劳力资源的更加国际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11月10日发表的<98世界投资报告),世界上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就达600万名。在现代企业中,治理作为生产要素,是比劳动力和技术手段更为基础的要素,治理不仅是体会的总结,而且更是一门学咨询,因而如何博采其他国家的治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就使得治理要素也国际化了。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进展,人们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持续变化,这又为劳力资源和治理要素的全球流淌提供了条件。五、跨国公司把整个世界变为一座大工厂早期的跨国公司显现在20世纪初,其中美国跨国公司最为突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远未达到世界规模。跨国公司的大进展并对国际经济产生重大阻碍是二战后的新现象。5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领先打入欧洲,60年代西欧、日本跨国公司崛起。从1985年开始,跨国公司在母国以外进行生产的总额差不多超过世界贸易的总量。跨国公司迅速进展的意义要紧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于它自身的进展.不但以发达国家为总部所在地的大跨国公司风起云涌,而且设在进展中国家的于公司更是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1983年全球跨国公司总数为1.1万家,在国外分设的子公司共计11.2万家。到1993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增加到3.7万家,短短的10年内增长了236%,拥有的海外于公司20万家,也比10年前增长了79%。1993年以后,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又上了新台阶,据联合国贸易与进展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的统计,1995年全球跨国公司巳增达3,9万家,比1993年增长了8%,其设在海外的子公司增加到27万家,则增长了35%。1996年,全球约有4.45万家跨国公司,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27.6万家。2.跨国公司向多领域、多功能的方向进展,对促进世界经济进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几乎主宰着世界经济的命脉。跨国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灵活地在全球范畴内配置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正如英国闻名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所讲,跨国公司在国外分设公司的目的,在于把独立的原料供应商与零售商功能揉为一体,从而将产、销等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到世界各地,都能为母公司的战略服务。如此就能使国际间的分工协作转变为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协作。这种“交易内部化”的运作能够大大减少阻碍国际分工的各种壁垒。一样讲来,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生产商品,将产品就地销售,就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并可绕过所在国的规章制度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今天,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不仅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也将高新技术工业的设备迁往生产成本低廉的地点,设厂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甚至产品设计、加工工程以及软件开发等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工作,也迁往国外进行,由此取得高额利润。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就好比是整个世界的一座大工厂,国外子公司是它的各个车间。六、企业兼并、跨国兼并越做越大纵观近40年企业行为的变迁,能够清晰地看到如此的进展大趋势: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竞争、70年代的经营多样化和80年代对金融的操纵后,人们在90年代纷纷把战略重点定为扩大规模。因此,90年代的企业兼并风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1996年仅美国企业并购就高达6582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为36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全年并购总额超过了1996年并购总额,制造新纪录。1997年,全球有关的数据库所记录的并购交易达2.3万起,比1989年多1倍。1998年更是高潮迭起,1998年上半年就有以下几宗大型企业兼并案:仅有16年历史的美国闻名运算机制造商康柏公司宣布以96亿美元收购老资格的运算机业巨头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两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合计达326亿美元以上,成为仅次于IBM的美国第二大运算机制造商;英国的葛兰熏——宝威集团与史克——比凯姆公司合并组成一个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制药集团;美国老牌金融企业花旗银行宣布与旅行者公司合并组成花旗集团,交易额达700亿美元以上;旅行者集团以16亿美元买下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日兴证券公司25%的股份,成为日本金融史上一起最大的外国投资案;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以4.3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老牌豪华轿车生产厂家劳斯菜斯公司;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合并;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与德国姆勒——奔腾公司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美国电话业巨头SBC公司购买亚美达科通信公司。以上这些企业差不多上西方国家的闻名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声誉卓著,因而它们的合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显现如此之大的兼并潮的缘故有:一是这些大公司要保证自己在较长的时期内不被挤入局部小市场。二是市场对产品开发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导致合并和接管现象越来越多。人们感到过去一种新产品的推出,要从工程师的头脑转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其间所通过的时刻实在太长,专门多有利的竞争机会就有可能在如此的周折之中缺失掉。例如,80年代末开发一种新型汽车花5—6时刻是常见的。然而,目前各企业都差不多把那个目标定在24个月上。因此,只有通过若干家名牌汽车公司在一个大屋顶下的协同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三是因为股市的火爆。坚挺的股票价格为许多公司提供了资金,使它们得以查找收购或联合的对象。七、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大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时期,没有区域经济合作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尽管是在国际贸易的利益矛盾冲突下进展起来的,尽管区域经济集团实行内外有别的原则,然而在区域集团内部实现生产要素即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四大自由流通就能实现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经济效益。世界上第一个区域集团是1949年1月前苏联东欧国家成立的“经互会”。1958年1月,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掀开了区域经济进展的序幕。60年代,世界上巳建立起19个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全世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到28个。进入80年代以后,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这种经济联合组织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有进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既有多数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有少数国家之间的联合;既有相同类型国家之间紧密的制度性联合,也有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松散的经济合作性联合。据统计,1996年全球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的数量,按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为144个,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为68个,按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估量为101个。现有的世界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大多是在90年代后成立的,要紧集中在欧美。现在的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区域经济联合组织是当代世界区域集团的三大中心。为了应对来自欧盟和日本的经济挑战,1980年,美国、加拿大开始谈判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创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生效。1994年1月1日,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3个国家联合建立了欧洲联盟。1997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条约),并批准了单一货币的3个文件,确认欧盟15个成员国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单一货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现有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个成员国。八、世界范畴内的经济运行规则建立当今世界各国,不论西方发达国家依旧进展中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依旧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政策。90年代初,东欧和原苏联各共和国均由打算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进展中国家也由过去的统制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也巳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又同时坚持现代国际市场经济体制运转不可缺少的差不多规则,加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调剂的力度和范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各国的要紧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必须向国际标准靠拢,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专门是在大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大量引进外资企业的情形下,企业必须按照198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惯用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各国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国际通用规则,禁止企业搞非法活动,依法向企业征税,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有权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行政干预,而只按照市场运行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各国的市场治理政策都要遵守国际市场通用的治理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差不多原则,即对国内市场的宏观治理要简单化和微观治理要法律化。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要紧是利用利率、税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间接调剂。各国对市场的微观经营行为实行法律治理,健全市场活动的法律体系,对国内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行为加以硬性规范。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大的当今世界,区域性经济集团为了排除成员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和鄙视性政策,促进某些经济领域合作,使本地区经济共同迅速进展,就要求其成员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让出部分经济治理决策权,即部分国家经济主权,遵守共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实现一国经济的区域性调剂。例如,经济共同体要求成员国之间不仅要实行共同的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淌,而且还要求成员国的经济、财政、货币、福利等要紧经济政策统一。为了制定和和谐成员国的要紧经济政策,经济共同体还有一个共同权力机构,制定和治理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要紧经济政策,这就要求成员国要让出专门大部分经济治理决策权。为了给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经贸关系的稳固健康进展制造良好条件,为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了全球性的经济政策或指导政策来规范或引导各国的经济行为。当前能够制定全球性经济政策,或其制定的经济政策对整个世界经济能够产生重大阻碍的国际经济组织,要紧有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大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七国首脑会议。这些国际组织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均对世界经济进展产生重大阻碍,而且出现出对世界各国经济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强的趋势。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关贸总协定,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纳入各国共同参与制定的框架内,并通过仲裁机构,强化对成员国约束;七国首脑会议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进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尽管其一体化程度仍专门低,但对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的活动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1]雷兴长,李仪霞.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进展特点U).甘肃社会科学,1998(1).[2]吴绮敏.大兼并——90年代世界经济的风景线(J).人民论坛,1998(1).[3]贺晓辈.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J].世界经挤研究,1998(3).[4]柳剑平.跨国公司直截了当投资与国际经济关系进展的新特点[J].世界经济,1998(9).[5]王眷法.在合并兼并潮中做大[J],瞭望.1998(25).[6]胡元粹,薛晓源.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经济全球化具有客观必定性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比较成本(利益)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三个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一、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最要紧理论基础。国际分工是一国社会分工走出国界在国际范畴内的延伸,它是形成国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作为国内分工高度进展的必定产物的国际分工,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际分工的产生和进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使一国生产社会化朝着国际方向进展,形成国际分工或国际生产专业化。其次,自然条件是阻碍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条件要紧是指,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地上、地下以及海域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自然条件是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客观条件。气候、土壤直截了当阻碍一国农业生产的构成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矿产资源的状况直截了当约着一国工业生产的结构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尽管,一国的自然条件,直截了当阻碍着那个国家生产进展状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然而,离开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源将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作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将无法实现。目前,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取代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要紧形式。再次,国家的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等也直截了当阻碍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展,促使各国、各地区发生日益广泛的经济联系,跨国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成为普遍现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直截了当缘故,是发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作用,从而在全球范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进展。国际分工决定了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而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是依据国际价值进行的。国际价值不是由个别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刻决定的,而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在国际贸易中,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大的国别劳动能够制造较多的国际价值,从而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也是各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为了加速我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应当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主动地参加国际分工,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技术许可证贸易等方法。通过国际分工不仅能够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还能够换回我们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带有强制性和剥削性的特点。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经济上发达的国家比落后国家有更大的优势,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落后国家高得多,从而每个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刻比落后国家少得多。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输出商品,就能够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实现超额利润。此外,经济发达国家还常常运用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强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进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它们。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分工,充满着强制、不平等和剥削掠夺性。二、比较成本(利益)理论比较成本(利益)原理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比较成本(利益)原理的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比较成本(利益)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国舍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品的生产,而专门从事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的生产。因此,比较成本理论的实质是机会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经济全球化情形下,世界经济正常运转,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每个国家取得竞争优势、实现生存和进展的重要依据。第一,比较成本理论是一个国家经济进展必须遵循的差不多理论,它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各方面的技术水平的不同,劳动生产率有别,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价格和所得利润有高有低,各国为了扬长避短,都要尽力按照比较成本原理实现专业化分工,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本国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降低成本价格,提升生产水平,然后相互交换;从中受益,增进本国和世界国民的福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确实是使各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内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和技术在全球范畴内自由地流淌,大量进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提供了进展机遇。因为,进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依靠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产品销售市场宽敞和由此带采的劳动成本和本土市场的比较优势,以及能够充分地发挥进展中国家,在借鉴先进,国家成功体会、汲取其失败的教训等方面的后发优势,使本国的技术和治理水平在持续提升的基础上获得更快地进展。另外,参与经济全球化,也使进展中国家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因此;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进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进展,为其在较短的时刻内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期望。其次;从比较成本理论来看,经济全球化在给进展中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给进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危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负面效应,这确实是经济进展水平悬殊的国家之间展开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对不发达国家的民族产业有不可忽视的抑制作用。由于进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而发达国家不只具有丰富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操作水平,而且还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与高效的产业组织和企业制度,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发达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因而,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全球化所处的地位必定不同,所获得的利益也就不同。在经济全球化“盈余”分配上,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进展中国家常常处于劣势地位,获益相对较少。专门是目前,发达国家完全操纵和操纵了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权,进展中国家被排斥在外,而使其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过程缺少平等、民主、公平和透亮度,进而使国际经济制度和规则制定的结果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进展中国家.这就使发达国家的相对优势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使进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受到了极大地压制。在这种“扶强抑弱”的制度和规则下,经济全球化必将形成强者宰割弱者的局面。那个地点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而拒绝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事实讲明,进展中国家之因此落后,要紧缘故并不是由于不平等关系,而在于进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着许多咨询题和没有主动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一个国家越是脱离世界经济进展潮流,它就越是对制定国际经济制度和规则缺少发言权,因而就只能受发达国家任意宰割和摆布;要想摆脱发达国家对进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只能靠进展中国家主动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主动有利的制度和规则来实现。三、规模经济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理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它的迅速进展,确实是为了猎取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边际成本的下降而带来的边际收益大幅度提升的“收益递增”,现象。现代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范畴的扩大,能够降低产品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利润上实现1+1大于2的成效,带来收益的增加。专门是关于生产批量大、规格差别不大、产品需求稳固的企业,专门如此.在现代经济中,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的要求,如果达不割经济规模,企业的效率就专门低。跨国公司能够扩大企业规模,猎取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扩大企业规模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企业内部扩张,即通过资本积存,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治理优势、资本优势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这是企业自身力量的渐进地;自然地扩张。二是企业的外部扩张,即企业通过联合或兼并的手段,把别的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这是企业规模扩大的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外部扩大能够通过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两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纵向联合是指把产品的零部件或加工环节放在分公司或下属公司进行;是一种经营单位向其产品加工和销售各时期的延伸¨纵向联合能够补偿市场失灵和降低交易费用;排除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横向联合是指把同一种产品放在不同的地区的不同分公司或下属公司生产。企业实现横向联合后,原先使用相同原材料、技术、治理方法或销售渠道的各个企业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增强了企业同原有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合并后,扩大了企业的绝对规模,提升于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述一切,都会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最终都导致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加。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进展。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割进展中国家的大举“人侵”,进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被外资所占有,而进展中国家凭借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争夺国外市场并非易事,结果只能是进展中国家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尽管,关于我国如此一个高速进展的国家来讲,不管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依旧从提升国际竞争力以便走向世界的高度,都需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然而,目前我国开展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困难专门大,不管从资本、技术、品牌,依旧从经营人才方面看都有专门大的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工作。要紧参考文献:[1]程恩富.外商直截了当投资与民族产业安全[J].财经研究,1988,(2).[2]胡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M].北京:国社会出版社,1999.[4]张礼卿.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利益和代价[J].世界经济,1999,(10).[5]车明怀.弱进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咨询题和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1999,(3).世界现代史研究刍议一、如何样观看与凝视世界现代史?如何样观看世界现代史?这也是一个如何认识历史时代的咨询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时代观有四个方面值得进一步阐述和强调。其一,全息多维视野。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是人类为了自己目的而活动的记录。(见《神圣家族》)人类活动是多方面的,他们为了生存和进展不管在内部依旧对外界都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因而观看历史时代需有多维的视野。至少需要有六个视角:1.生产力视角,从“科技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展动力”(恩格斯语)的观点分析20世纪史的演变;2.生产关系视角,从社会经济形状的演变和与之有关联的阶级斗争、革命运动的起伏分析历史时代;3.社会史视角,即从家庭、族群、人们共同体的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迁考查历史进程;4.文化视角,即从人类意识形状、精神生活以及整个上层建筑的侧面透视时代的变化;5.世界整体观化视角,从人类活动的地缘关系、国家民族间的交往及国际关系的角度观看时代的世界特点。6.生态环境视角,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变化考查历史。这些视角彼此是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看历史时代能够侧重于某一个视角,但一定要全息化,也要关注别的视角。就像激光全息照像一样,要记录物体的全部信息,追求立体感、完整形状,过去历史研究注重社会形状的变迁,强调阶级斗争视角,这并不错,咨询题是走向了绝对化现在许多学者又热衷于社会史与文明史视角,这当然有新意,但也要防止显现另一种极端。其二,层次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它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因而出现出多层次状况。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曾提出了层次论的观点,综观人类社会,有四个层次十分明显。1.最基础层次的社会生产力形状,如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转变,属于此层次。2.次基础层次的社会经济形状,即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演变,如五种经济形状。3.上层建筑层次的社会操纵与社会运行机制形状。如各国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演变属于此。4.上层建筑的另一层次——意识形状。这些层次差不多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独立的运行轨迹。通常讲当代是现代化、信息化时代。这是就第一层次而论。通常又讲我们时代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就第二层次而论。如果从第三层次看20世纪的特点则是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进展”年代的过渡。3.纵横进展论。历史进展有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两种趋势。纵向是指从社会低级形状向高级形状的过渡;横向是指从分散、隔绝到相互联系的整体化过程。目前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新进展的表现。这一种横向进展,绝不可能取代现时代的纵向进展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趋势。4.时刻带观念。历史时代的起始差不多上以历史的转折点为标志。在大时代内的分期又是以小的转折点为标志。这些转折点不应以一个年代为界标。历史转折的实际情形并不是如此机械,世界历史的转折点通常是若干年的一个时刻带。在现在间带内有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发生,从而显示出新时代的开始。大的时刻转折带常常有10多年.小的转折带有5年左右。列宁将1905,1914和1917年都看为一个历史转折点,在他的观念里新时代的开始不是一年,而是前后几年的时刻带。毛主席在谈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世界历史转折点时,也是如此的观念。至今20世纪初的10多年作为一个时刻带是新时代的起点,已成为中外多数历史学家的共识。二、如何样评判世界现代史?评判世界现代史不能仅就20世纪而论,要把20世纪放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考察。如果如此它有六大历史进步与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其一,20世纪把人类社会生产力进展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20世纪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广度、深度、数量、质量及社会应用方面差不多上19世纪和以往任何世纪不可媲拟的。由于科技从一样生产力进展到第一生产力,全球现代化进程加快了。曾开始于18世纪后期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到20世纪前只存在于少数欧美大国。但进人20世纪后现代化的范畴扩大到欧洲中小国家和边缘国家。专门20世纪后半期宽敞亚非拉国家也卷入此浪潮。现代化的类型也多样化起来。到世纪之末,已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又开始了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后现代化)的过渡。这差不多上人类社会生产力形状的飞跃表现。其二,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形状在20世纪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进入了新的时期。要紧表现为资本主义的新进展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状通过几百年的演变。到19世纪其体制才在世界范畴内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列宁研究了此转变,所著《帝国主义论》最初起名为“资本主义的新时期”,并指出它有两种进展趋势。20世纪上半期腐朽的趋势占上风,表现为战争与危机。而下半期进展趋势占上风。它在推动高科技的进展,制造高生产效率,促进世界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建立社会保证体系方面都有着新的建树。这是事实不能不承认。然而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并没有消逝,而是持续在演变与新形式的激化。专门是20世纪前期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正因为如此,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或要走向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革命,因此,从20世纪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究事业掀起了新纪元。这一新纪元要紧表现是:l.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突破了欧洲界限走向全世界:2.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而且是多种实践;3.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并一度形成庞大体系.不管它后来经受如何样挫折: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屹立于世界。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其三,世界整体化进程的突破。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进展过程中有几次大的突破。15、16世纪是一次,20世纪则是又一次,“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马克思语)。只有到20世纪才真正形成为世界史。交通与信息的进展使国际交往与民族融合更加紧密,地球村形成了,世界经济也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在世纪末得到大进展,从而更加速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其四,国际社会操纵体系与运行机制的进步,国际政治民主化浪潮兴起了,19世纪的国际舞台是欧洲大国的—统天下,整个国际关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只有在欧美地区存在民族独立国家体系。但进入20世纪情形不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和欧洲边缘地区兴起了新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了,第三世界登上国际舞台,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两个普遍性国际组织相继建立。许多国际法规咨询世了,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了,联合国成员国由51个进展到189个,包容了所有国家。这差不多上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基础。20世纪的百年国际风云骤变,但其运行差不多上是沿着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进展的轨迹前进。和平与进展不仅是世纪末,而且进入21世纪后仍将是时代的主题。其五,世界文化的转型与进步,在上个世纪之交资本主义传统的理论性文化开始受到了一种新文化潮流的挑战,各种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派文化兴起。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文化也兴起与进展,从而使整个世界文化出现空前的多样化与五彩缤纷的局面。其六,人类物质生活空前丰富与改观。几千年来人类的衣食住行差不多上依靠自然物质供应来消费。但在20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跃进,许多人造的再生物质大量涌现,这就全然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物质来源,各种用品史无前例地丰富。加之医学的进步又使人类机体本身发生变化,生命延长了,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在生活改善方面显现日新月异的状况。评判20世纪还必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分析20世纪的历史进程时既要看到它的进步和成就,也要看到它的倒退和咨询题。历史的进步常常以历史灾难为后果,而这些灾难又是以新的历史进步为补偿。20世纪在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历史的遗存,成为留给21世纪的难题。要紧有:1.生态环境咨询题,从60年代起日益严峻化,这是与科技进展,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有直截了当关联。2.经济全球化的负作用咨询题,以及相相伴的经济新殖民主义与新霸权主义咨询题。它们凭借经济与技术实力,打着人权与民主旗号,操纵剥削别国人民,加剧世界的两极分化。专门是美国在20世纪兴盛强大,但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又使它成为下世纪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大危害。3.社会主义的再探究咨询题。20世纪产生了第一批社会主义国家。70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最大挫折。中国便在探究社会主义的新路。21世纪会有更多国家按照自己的国情进行这方面的探究。4.民族咨询题复杂化咨询题,随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如何爱护新兴国家主权与独立,如何完成民族国家的统一大业便成为新的历史重任。然而,由于边界、种族、宗教等历史遗留咨询题的存在,由于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得这一咨询题的解决复杂化了。霸权主义(包括地区霸权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将成为祸根,常常造成局部战争,使世界不得安静。5.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的危机,20世纪物质文明飞速进展,然而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这种矛盾将成为留给下世纪的难题。长期反传统、反理性、只强调人本主义结果,使得新一代人只重视个人意志、个人情欲、个人价值,造成他们精神空虚、世风日下,文化品位低落,这将会阻碍下世纪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因此,20世纪的进步为21世纪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基础,但其历史的遗存也给下世纪投下了阴影。三、如何样研究世界现代史?作为世界现代史的20世纪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进展要仰仗政府、基金会、学术组织的领导与支持。诸如学科的定位,进展规划,经费来源,出版奖励都不是学者个人所能左右的。作为教师与学者个人的研究需注意和解决的是下列咨询题:1.要有明确目标的创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不是一切新的东西差不多上有益的。西方国家表面上从不讲究学术研究的方向性,因为资本的力量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能够不动声色地指挥一切学术活动为其目标服务。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则不然了,包括人文科学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在继承与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基础上进展,社会主义事业对任何学术研究都有一定要求。再者,以往对20世纪咨询题的研究,许多是作为国际政治与经济咨询题进行的,常常受当时政治环境与思潮的阻碍,不可幸免地存在偏颇的认识。现在则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因此研究中的一切新思路和制造性工作都要有助于世界进步,世界和平有助于振兴中华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展。2.要在综合工作上下大功夫。“综合确实是制造”,这条原则是由自然科学家提出的,但对社会科学也适用。专门是关于世界史学科来讲,它不是国别史的拼凑,也不是世界大事的排列。它要总结世界历史的体会教训和纵横进展规律,综合工作就显得专门重要。不仅是史实和材料的综合,还要对中外研究新成果进行综合。为了发挥世界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普及工作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习惯各层次读者的水平,进行各种各样的综合。常常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会形成不同成效的综合。我国学者正是在那个地点要显示出自己的研究特点和风格。必须指出中国学者研究世界史绝不是无所作为的。不管是材料运用,依旧渗透着观点的历史叙述与分析,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咨询题是要做困难细致的工作。那种简单地彼此抄袭,“低水平重复”的浮躁学风必须要杜绝。3.要加大学科理论的探究。除了马克思主义差不多理论外,还有许多学科理论咨询题值得研究。常常这些理论研究的突破会使历史的研究跃上新的台阶。80年代中期吴于廑、齐世荣先生按照马恩的一些论述提出“整体化理论”,用以推动世界史研究。后来罗荣渠先生提出“一元多线”史观,用以推动现代化进程研究,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引起了我国学界对时代理论的新分歧。然而这些关系到20世纪史研究的理论咨询题都未能展开广泛讨论,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4.提倡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关于有着广泛内容的世界现代史来讲,单一方法是不可能将其研究引向深入的。20世纪史是新时代的历史,需要有新的方法。宏观方法关于通史研究十分重要,但微观研究也不能忽视,只有两者的综合才能深入。关于一个研究者来讲,需要两者都把握才可幸免片面性。传统的叙述史学和史论结合的分析史学方法应该连续发扬。但关于西方现代的总体史学与计量史学等方法也不应拒之门外。只有如此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才会有动气勃勃的局面。5.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电子运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