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_第1页
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_第2页
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_第3页
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_第4页
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现代电信发展趋势及热点浅析报告内容当前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当前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当前电信热点技术浅析2电信市场由管制向开放发展3电信、电信设备、电信服务电信:是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它电磁波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电信设备:是指电信所用的器具、线路、机械及其它相关设备。电信服务:是指利用电信设备所提供的通信服务。电信业:是指经营电信服务供公众使用的事业。4管制VS开放---为什么要管制?技术:1980年以前,电信用户,端到端(EndtoEnd)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独占:电信基础投资庞大而具自然独占之特性,故其市场需受管制,并以独家经营为最经济。(提升经济效率)必需品:电信服务为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性。各国皆由政府或民间独占经营。5管制VS开放---为什么要开放?技术: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户端到端之间的系统在技术上已丧失其不可分割性,并且电信增值服务与传统语音服务,在技术上不必为同一者,因此必须打破电信业独占经营。电信服务供给面:由于数字技术与相关应用的迅速发展,电信服务的提供已有单一的话音业务,向数据、视频与多媒体等多元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并和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电信服务需求面:对移动业务和个性化业务需求迫切,迫使电信事业不得不转向用户需求主导,致使单一的电信经营体制无法提供足够的用户需求供给,传统的电信经营自然独占性受到了冲击。电信市场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6管制VS开放---电信自由化指在尊重电信服务市场价格技能,减少政府不必要干预的前提下,将传统上独占的电信服务业开放给其它厂商进入市场竞争,以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结构的过程。

政府的职能重在行业监管。7管制VS开放---电信自由之路?英国电信自由化1983年美国电信自由化1984年日本电信自由化1985年美国通过新电信法1996年签署《基础电信协议》1997年我国《电信法》何时出台?8电信市场由垄断向竞争发展9垄断Vs竞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英国:采用“双占政策”(duopolypolicy),将国营的英国电信(BT)民营化,并采取“管理竞争”(managedcompetition)的策略,一方面防止BT滥用市场力量,另一方面开放第二家电信公司Mercury进入市场,在“双占政策”期间,因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价格部分并没有显著的下降。美国:从1984年一月起AT&T公司分割为八个独立的公司——七家区域贝尔公司(RBOCs)及AT&T公司。分割后的AT&T只有原先五分之一的规模,且只能经营长途及国际电话业务。10垄断Vs竞争---我国电信产业环境发展变化11电信业转型,因势而变12当前电信产业发展趋势整体业务增长趋势平稳放缓;技术驱动、需求拉动,业务不断创新;行业监管向市场一端倾斜;电信行业面临信息通信产业的数字融合。13电信转型---电信业困局?以前:超高速发展现在:铱星陨落GlobalCrossing,Flag,Williams,Worldcom等公司的破产AT&T、贝尔实验室(朗讯)没落“增量不增收”。。。“转型”:路向何方?14电信转型---为什么要进行电信转型?电信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通信信息业务发展需要,特别是业务的多样性的要求和发展多媒体业务的要求。用户对个性化和移动性的要求,工作方式由有绳向无绳转移,业务由固定向移动转移。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业务与承载分离,使业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得以实现。互联网技术对电信网的强烈冲击,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异质的冲击作用大大强于同质的冲击,电信转型更大的动力和压力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15电信转型---路在何方?运营战略转型——运营转型的纲领业务转型——运营转型的先导运营模式转型——运营转型的核心网络转型——运营转型的基础组织转型——运营转型的保证

16电信转型---业务和产品运营模式?17电信转型---综合信息服务是电信业的未来通信业务的发展规律通信服务的价值在于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通信业务随地域覆盖、用户数量和承载媒体的增加发展新的业务能力在人类通信需求中只占少数通信业务的成本全部由用户承担结论:超越通信业务,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通信服务的电信业不是一个持续高增长的行业新的业务能力必须超越单纯的通信需求超越通信需求可以开发大量新的服务新的服务需求推动通信业务能力的发展18电信转型---综合信息服务下的运营商定位业务合作商内容合作商业务提供、集成和管理平台网络接入、融合和管理平台传输、交换、存储和计算基础设施集团客户环境个人客户环境家庭服务移动服务企业管理服务企业商务服务产业商务服务行业管理服务网络教育服务政府服务业务提供接口业务使用接口设备提供商业务咨询商19电信转型---走向综合信息服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能力交换传输网络电话业务交换传输网络ISPISPISP交换传输存储计算基础设施MSPMSPMSP业务集成网络传统电话运营商的PSTN/ISDN业务数据网络运营商的Internet接入业务综合信息服务商的信息集成业务封闭业务体系快递公司/管道公司开放、面向用户和基于信息的服务能力:语音通信能力:数据通信、开放业务接入、面向终端能力:开放的多媒体通信、存储、信息交换/分发、业务交换/提供、业务集成和推送,面向用户和业务提供者20电信转型---综合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竞争优势网络基础设施融合:支持多种接入技术、交换技术和业务控制技术用户:从单一终端、用户网络、多终端、虚拟终端群交换:从信息交换、业务交换到内容交换基础业务能力从承载话音媒体到承载多媒体从终端移动性到虚拟用户环境的广义移动性从通信到包含存储计算能力的服务从用户触发业务到事件推送业务从端到端应用到公共业务提供从为最终用户服务到为业务合作商服务21报告内容当前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当前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当前电信热点技术浅析22当前电信技术发展趋势终端移动化3G、4G、WinMax……接入多样化xDSL、HFC、FTTx……数据分组化EverythingoverIP……业务数据化IPoverEverything……传输光纤化WDM、LUH、MSTP……网络智能化ASON、NGN、IN……驱动业务化增值业务、个性化业务……23从传统向IP转化技术的演进“企业正处于网络战略的关键时刻,因为网络转向IP不可避免”*一家全球性研究公司专线(PL)帧中继ATM基于驻地的VPN基于网络的VPNIPVPN价值主张

高可靠性全球统一网络结构和IP服务综合:拨号服务网络防火墙自动控制的电子服务系统价值主张高可靠性强大性能简单操作CPE配置价值主张通达灵活性易于扩展整合可支持未来网络便捷加入新应用24接入技术选择–除ILEC以外支持关键应用的高性价比的接入方式更多的带宽缩短安装时间更可靠更安全客户希望网络客户管道&节点家中公司移动网络的关键是分配占据大部分成本最少竞争最少带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佳办法25网络结构演进服务安全网络接入传输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随要随到的应用管理网络电路+信息包支持各类应用的网络/GMPLSIP/MPLSSONET+光缆网IntelligentPhotonicMesh调制解调器,T1s宽带,无线,以太网宽带移动无线GbEPhotonicsRouter加强型VPN/基于IP的服务综合安全管理服务手动的自动的/iGEMS(全球企业管理系统)基于客户/服务器基于网络(应用层)26NGN:网络会聚之梦电路交换TDM传送傻瓜电话终端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基于通信时长的计费适于实时业务对数据业务效率低对宽带业务可扩展性差分组交换PC终端,智能在“边缘”低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保证QOS平价率或按带宽计价优化对数据业务的支持便于实现宽带单一基础设施分组交换智能分布/合作分等级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受控的QoS新型的商业模式高附加值的业务捆绑及时的业务交付智能的终端宽带业务能力NextGenerationNetworkVoiceWorldDataWorldIP+QOS=NGN(下一代网)?27PSTN—NGN—IMS:“固话3G”软交换(NGN)建设如火如荼,从05年开始,移动、电信、网通纷纷铺设由于运营商的特性,NGN测试略微滞后于网络建设

NGN测试的市场规模分析(单位:亿元)

NGN设备的市场规模分析(单位:亿元)28增值业务:精彩才刚刚开始不考虑3G的情况下,中国增值业务未来3年依然保持25%的复合增长。中国各种增值业务的种类、发展速度、生命周期29中国: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运营商现状:大而不强市场培育TD标准电信强国战略设备和终端领先一步布局:3G手段:市场30沟通、通信:communicationBritainin2020In17years,theamountofphonecallswemakehasincreased365times.Itsoneofthosestatsthatgivesyouanalmostvertiginousperspectiveontheprogressoftechnology.Whatdidwedowithallthatextratimein1984?Whatarewedoingwithallthoseextracalls?Thereisnoanalysisofwhethertheyincludeinternetaccessinthestats,butevenso,thatwouldn'taccountforanincreaseofthatscale.“allofthephonecallsmadein1984arenowmadeinlessthanasingleday”31报告内容当前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当前电信技术发展趋势当前电信热点技术浅析32热点纷呈,精彩无限33我国“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任务34聚焦关键词把脉通信业(1/2)04年通信业十大关键词05年通信业十大关键词35聚焦关键词把脉通信业(2/2)36电信业有冷有热,几家欢乐几家愁!(1/2)2003-2006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2005年1-9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2006年1-9月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数据来源:MII37电信业有冷有热,几家欢乐几家愁!(2/2)移动通信收入同比增长18.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7.1%,促进了电信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数据通信收入同比增长率高达22.2%,约为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两倍。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49和1.06个百分点,而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则分别上升了2.89和0.71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21.0%。2006年1-9月各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MII38追求移动,沟通无限39移动用户迅猛增长固定电话用户:1-9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886.1万户,达到36930.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359.4万户,达到25334.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526.7万户,达到11596.0万户。无线市话用户新增803.4万户,用户总数达到9333.4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为25.3%。移动电话用户:1-9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974.8万户,达到44315.4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新增4640.2万户,达到11720.7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从去年底的18.0%上升到26.4%。数据来源:MII40移动Vs固定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快速发展,推动用户结构升级移动本地电话逐步取代固定本地电话移动长途电话业务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移动通信占居我国电信收入市场的主导地位移动通信ARPU下降较快,与固定通信ARPU差距缩小移动通信资费下降明显,各地资费差别较大2001年~2005年固定、移动本地电话业务发展情况2001年~2005年移动长途电话业务发展情况41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核心产业链1G:1972-19852G:1985-20003G:2000-20124G:2012-?语音数据制造商中兴爱立信。。。消费者个人消费集团消费。。。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2什么是3G?3G(3rd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433G标准WCDMA全称为Wideband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IS95网络。TD-SCDMA全称为TimeDivision——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44IMT-2000研究计划IMT-2000(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的全球标准。IMT-2000对于其所使用的无线传输技术订出基本条件,包含提供如公众电话网络(PSTN)般的语音通讯品质。对于不同环境下的行动电话用户,至少提供144Kbps~2Mbps的传输率。

45IMT-Advanced研究计划46B3G(IMT)能力示意47机遇挑战—宽带无线移动技术更新加快48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加速49各种无线移动技术引入时间50各种接入系统互连的无缝网络513G博弈3G牌照的发放将迅速在几年间拉动上千亿元的投资规模,而系统设备市场投资将率先启动,其中主设备(主设备是指核心网设备和基站系统,包括交换系统、基站系统、光传输等核心设备)的投资在未来5年内将占到整个3G系统设备投资的75%以上。诺达预计,明年3G牌照的发放将迅速使3G系统设备的投资规模达到1020亿。数据来源:CTTL523G大讨论:中国要不要上3G?

正方观点

需求应参照日韩发展自主3G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

反方观点

3G没有需求绕过3G上WiMax投资巨大必亏损

第三方观点

需求前景光明应创造有效需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应采用自主标准只上TD-HSDPA投资可控533G棋局政府运营商设备商用户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知识产权自主标准电信重组3G牌照54全球3G许可证的颁发情况553G预测中国3G用户数发展预测中国3G业务收入预测中国3G投资规模预测3G网络投资预测(单位:亿元)56WiMax:下一代接入技术WiMax接入的优势:

节省成本

快速供应

客户首选的界面–以太网比T1接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提供自愈的,

便携的,移动通信服务WiMax是:在世界范围内的无线电接入协同一种空中界面标准(IEEE802.16)无线城域网(MAN)空中以太网T1/DSL/光缆等有线接入的替代品全球标准WiMax网络的直观显示图WiMax连接用黄色显示,通常为1-5英里

TTTT语音和数据应用语音IP和数据网络WiMax无线电连接有线接入:T1,DSL,光缆,…WiMax技术是指:57国际宽带无线移动标准化格局58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59互联你我,沟通世界60世界因为他们而变得精彩!61中国首份电子邮件62互联网迅猛发展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预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美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保持高速增长,宽带上网的计算机数也增长迅速。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00万,增长率为45.3%(如图2所示)。宽带上网计算机为2815万台,超过上网计算机数的一半。另外,手机上网用户也达到1300万人。数据来源:CNNIC63网络改变生活学习、研究的平台购物、旅游、求职新干线政府与民间互动的桥梁传递亲情、爱情、友情的翅膀休闲娱乐的空间……“互联网之父”VintonG.Cerf博士(右)走访了中国互联网诞生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他在第一台.CN域名服务器前发出感叹。

64下一代互联网的提出美国政府1993年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仅推动了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下一代互联网NGI”研究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高速网络试验床vBNS。1998年,“先进互联网开发大学组织UCAID”成立,开始Internet2研究计划,并建立了高速网络试验床Abilene。1998年亚太地区先进网络组织APAN成立,建立了APAN主干网。2001年欧盟建成GéANT高速试验网。2002年,各国发起"全球高速互联网GTRN"计划,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65下一代互联网的定义和主要特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取得共识的主要特征更大:下一代互联网将启用IPv6地址协议,从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地址空间规模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更快:100Mbps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更安全可信: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可信任的网络。更及时:组播服务,服务质量(QoS),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更方便:基于移动和无线通信的丰富应用。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更有效:有盈利模型,获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6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67国内外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新进展全球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Internet2主干网Abilene正在升级到10Gbps和IPv6美国启动NLR(国家光纤铁路)研究计划欧盟下一代学术主干网GEANT进展迅速,同时6net和Euro6IX亚太下一代学术主干网APAN不断扩大和升级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正在形成GTRN2004年1月15日全球主要学术网宣布开通IPv6服务2003年1月DoD宣布全面向IPv6过渡IPv6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不断推出IPv6网络设备:Juniper,CISCO,…IPv6应用软件:Microsoft,SUN,…移动通信和家用电器对IPv6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移动计算机,手机,PDA,家用电器68Abilene69APANExchangePointAccessPointCurrentstatusEurope

Australia

KoreaJapanChinaThailandMalaysiaSingaporeIndonesiaUSA

PhilippinesVietnamHongKong

SriLanka

TaiwanJANET-CERNETFrance-Korea70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情况1998:开始CERNET-IPv6试验床建设1999:承担863计划317课题“IPv6示范系统”1999:CERNET-NokiaIPv6合作项目2000: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2000:研制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大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2000:发起863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络”,提出在“十五”863计划中继续建设高速信息示范网2002:承担863计划重点课题“IPv6综合试验环境”2002:承担“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CJ合作项目”2003:国家计委“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2003:承担CNGI最大的核心网建设:CERNET271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建设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会等八部委联合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起步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协调负责。由清华大学等25所大学联合承担的“CERNET2主干网和CNGI-6IX”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CERNET2主干网已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建成开通,以2.5G~10Gbps速率连接分布在20个城市的25个核心节点,并以三条45Mbps速率的链路分别与北美、欧洲、亚太等地的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了互联,为全国100余所著名高校提供IPv6高速接入,为相关学校的大规模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环境。72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试验73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络74创新及产业发展75CNGI核心网:CERNET2试验网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以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国家主干网。CERNET2主干网连接分布在我国20个主要城市的CERNET2核心节点,传输速率为2.5~10Gbps,将实现全国200余所著名高校的高速接入,同时为全国其他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就近接入提供条件。并通过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与国内其他下一代互联网、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高速互联,从而形成我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要实验环境。目前开通的CERNET2试验网连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CERNET2核心节点,并开始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等一批高校提供下一代互联网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76CNGI核心网:CERNET2试验网2003年10月,CNGI最大的核心网CERNET2试验网开通CERNET2试验网以2.5G速度连接北京,上海和广州,达6000多公里,提供纯IPv6服务2004年1月,CERNET2开通连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IPv6国际线路2004年3月19日,CERNET2宣布开始提供接入服务77CERNET2总体架构78关键技术开发及试验大规模路由研究与试验大规模、多种类网络终端接入试验兼容性与互通性研究与试验端到端高性能传输研究与试验大规模组播服务研究与试验端对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试验网络抗攻击和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试验大规模无线和移动漫游研究与试验网络测量研究与试验,网络管理研究与试验下一代互联网的域名地址研究网络过渡研究与试验结算与计费管理技术研究与试验国产网络和终端设备软硬件测试与试验79CNGI-移动奥运整体构架图80CNGI-移动奥运系统逻辑结构图81GRIDAcomputationalgridisahardware/softwareinfrastructurethatprovidesdependable,consistent,pervasive,andinexpensiveaccesstocomputationalcapabilitiesAnalogies:electricalpower,telephony,humannervoussystem,...82GRID体系架构网格结构网格应用网格中间件网格工具组织间连网的资源计算机集群数据资源科学仪器存储系统局部资源管理器操作系统查询系统TCP/IP&UDP…库&应用核心…分布式资源耦合服务通信签名&安全信息…QoS进程数据访问开发环境及工具语言库调试器…Web工具资源代理监视器应用程序及入口问题解决.科学…合作工程Web使能应用83对等(Peer-to-Peer)计算对等计算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直接交换共享资源和服务,包括对信息、处理能力、cache存储、磁盘存储等在内的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利用现有桌面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网络的互连特性,使得经济型客户端的计算能力能够聚集起来完成整个企业的计算需求在对等计算体系结构中,传统意义上被单独使用的计算机互相之间进行通讯,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这完全取决于网络的需求。这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负荷,从而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特定的服务。同时,对等计算也减少了IT行业为了支持某种服务而对基础设施不断增长地需求84ApplicationDifferencesGrid&P2PGrid:providingaglobalproblemsolvingenvironmentforlargeandcriticalscientificapplicationsandprofessionalcollaborations,whereeachgridisaserverP2P:providingageneralandcommercialinformation/computingservices,whereeachpeercanbebothserverandclient85智能承载,带宽无限86我国电信网传输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自己研制PCM30路数字通信系统在北京完成现场实验1983年我国自己研制的8Mb/s数字通信系统在武汉完成现场实验1993年在上海-无锡之间建成了565Mb/s光纤传输系统1994年开始在干线引入SDH光传输系统1998年在干线引入WDM技术到目前为止,SDH/MSTP和WDM技术成为传送网(省际、省内和城域)的主流技术ASON技术已经在传送网的各个层面开始应用87应用现状省际骨干传送网大多采用基于10Gb/s的DWDM系统,最高设计容量达到80×10Gb/s,西部地区采用基于2.5Gb/s的DWDM系统省际骨干网的DWDM系统的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大多在1000公里以内中间站点大都采用背靠背方式上下波长,部分采用固定OADM在中间站点上下波长超长距WDM系统应用很少,在西部和沿海地区有部分超长跨段应用城域WDM系统有一定应用,主要解决光纤紧缺、多业务透明传输和保护问题MSTP已经成为城域传送网的主流组网技术,在城域核心、汇聚和接入层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应用的是透传(城域核心层)和二层交换(城域汇聚层)功能,内嵌RPR和内嵌MPLS功能有一定应用ASON技术在省二干和部分城域传送网核心层有应用,支持网状网结构,目前采用基于SDH传送平面的ASON设备ASON技术在省际骨干传送网建设了实验网(中国电信)88WDM技术现状DWDM技术仍是骨干网的基础传送平台160×10Gb/s的DWDM系统已经正式商用国外制造商的基于40Gb/sWDM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商用化进程慢。国内制造商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在传输距离等性能方面尚待提高采用宽带喇曼放大技术、多种编码技术和超强FEC编码等多种技术组合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ROADM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部分系统支持OTN接口89多业务传送技术现状SDH技术已经成熟稳定,大都在向基于SDH的MSTP转化,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和传送基于SDH的MSTP发展迅速,功能增强,除以太网透传和二层交换功能之外,还能够支持内嵌RPR和内嵌MPLS功能出现了一些增加控制平面智能功能的MSTPRPR等多业务传送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电信网络中应用较少其他多种多业务传送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和进展当中90我国网络业务量变化的趋势国际数据带宽至少是话音的几十倍省际干线数据带宽至少是话音20倍,过去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200%以上省内干线趋势类似,比例略小各类数据业务年增长率均下降,唯互联网业务继续高速增长,高达80%我国干线P2P流量已超过40%,东部有些城域网的P2P流量白天已占60%-70%,晚上占80%-90%,上行略大于下行。纯VoIP流量约占国际长途通话时长1/391市场对光承载层的要求能经济地支撑持续的业务量增长,特别是IP数据业务的增长(三位数字的业务量增长)能满足企事业应用和其他新业务应用(VPN,SAN,NGN,Vnet)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能满足成本降低的压力(capex+opex)能满足网络边缘对业务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能满足网络核心的高生存性需求和日益增强的自动配置要求能适应网络和/或业务的融合趋势能满足必须的安全性92网络边缘:传送层与业务层融合目前,网络边缘存在多个不同的网络来提供不同业务,有WDM,SDH,TDM,FR,ATM和IP网主要问题是带宽瓶颈,存在多个重叠的业务网,导致高设备成本,业务提供既复杂又慢,光纤使用率低,运行成本高,多个重叠网的管理困难网络边缘节点正从复杂的多层结构走向融合,即将光传送节点与各种业务节点在物理上乃至功能上融合在一起,已有多种解决方案传统骨干网设备提供商和传统企事业局域网设备提供商都有解决方案,关键是分界在哪儿?93城域网多业务平台分类MSTPSDH多业务平台基于传送的平台

ATM多业务平台多业务平台RPR(底层SDH)基于数据的平台WDM多业务平台MACinMACPBTRPR(底层非SDH)MPLSVPLSQinQERP94城域解决方案:革命还是演进?长途网城域网接入网IEEE/ITU:改进以太网(RPR,ERP,MacinMac,PBT),扩展至接入网乃至城域网“电信级?语声?IPTV?”企业ITU和IETF:强化SDH或延伸MPLS(下一代MSTP,VPLS),扩展至网络边缘并支持数据业务,“电信级,成本?扩展性?”95网络核心:传送层与业务层分离最大好处是光层提供统一透明的多业务平台光层和客户层独立演进,不为客户层技术所限允许实施多层生存性机制,避免业务层备用带宽浪费,光层恢复可有效对付物理层大故障等核心网将从廉价的带宽传送网转向直接提供盈利服务和应用的业务网光靠卖连接将无利润空间,必须把传送网从纯粹的连接提供者变成各种业务的提供者,而动态指配和光交换是关键潜在新业务:波长批发、出租,分级的带宽业务,动态波长分配租用业务,OVPN等96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趋势PartIIPartIPartIII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取向下一代光网络应用特征光网络的历史发展进程97WDM点亮了光网络层单信道系统代表技术:SDH1980S多信道系统代表技术:WDM1990S可重构网络代表技术:OTN当前98光交换的发展催生出各种光网体系时间Static动态特性OpticalpacketswitchingDynamicWDM动态信道路由Staticnetworkconfiguration静态网络配置Opticallabelswitching>>hoursmsecµsec<<µsec光突发交换光分组交换99面向IP的扁平化网络结构大势所趋UNINNI100智能控制的引入丰富了光网络内涵传送平面控制平面信令处理资源管理业务发现保护恢复路由控制101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趋势PartIIPartIPartIII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取向下一代光网络应用特征光网络的历史发展进程102信息网络的新趋势数据主导突发性,非对称性,灵活性,……无处不在无线传感网,家庭网,网格,RFID,……体系复杂人-机、人-人、机-机间互动,网络融合与重叠,异构互连,多终端,高带宽,边缘自组织……103下一代光网络的要素网络资源网络控制网络管理业务应用构造光网络的物质基础下一代光网络基本操作手段光网络的终极目标1043/29/2024光网络的智能性105高效率的网络生存性服务保护平面层次故障区域QoS粒度业务控制信令拓扑链路-通道多点故障单节点单链路单层多层点对点环型格状单区域多区域APSGMPLS恢复集中分布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单波长粒度多粒度代价区分机制单一机制容量时延线性非线性静态动态专用-共享预计算-实时计算链路-通道106优化数据网络A数据网DCBEASON网络F107引进新的光网业务108自适应能力的引入自适应功能分布DS3OC-31GbE10GbELambdaServiceMSPPWavelengthSwitchesDS3OC-3OXCRouterDS3OC-3OC-12OC-481GEDWDMADMOC-48OC-192MSPPsDWDMDWDMtransportwithintegratedwavelengthswitchingDS3OC-31GbE10GbELambdaServiceWavelengthSwitchesDS3OC-3OXCDS3OC-3OC-12OC-481GEDWDMADMOC-48OC-192MSPPsDWDM自适应接入自适应传输自适应交换109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趋势PartIIPartIPartIII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取向下一代光网络应用特征光网络的历史发展进程110光网络发展的技术取向传送网技术光交换技术数据光网络技术智能光网络技术111

传送网技术电路层通道层段层物理层传输媒质层铁路火车集装箱货物112光同步数字传送网:SDHC-4-64cC-4-256cC-4-16cC-4-4cAU-4-4cVC-4-4cAU-4-16cVC-4-16cAU-4-64cVC-4-64cAU-4-256cVC-4-256cx1x1x1x1AUG-64AUG-256AUG-16AUG-4STM-256STM-64STM-16STM-4x1x1x1x1x4x4x4x4C-4C-3C-2C-12C-11VC-11VC-12VC-2VC-3TUG-2TU-2STM-0AUG-1VC-3TUG-3VC-4AU-3TU-11TU-3AU-4STM-1x1x1x1x1x1x4x3x3x7x7

指针处理

复用

定位校准

映射x3TU-12113波分复用系统:WDMOBA..MuxDemux.

l1......OTUOSCOSCOSCOSCOBA:光功率放大器OLA:光线路放大器OPA:光前置放大器OSCOPAOLAOLAOPAOLAOLAOBADemuxMuxlk

k+1

Nl1lk

k+1

NOTUOTUOTU彩色接口彩色接口彩色接口彩色接口普通接口普通接口客户客户客户客户普通接口普通接口客户客户客户客户多波长传输信号OTU:光转发单元OSC:光监控信道Mux/Demux:复用器/解复用器114光传送网:OTN波分复用结构时分复用结构115透明全光网光滤波与放大光滤波与放大O/O/OO/E/OWDM转发单元WDM转发单元全光直通116分组传送网:TMPLSL3mapping

intoTMPLSL2mapping

intoTMPLSPWsignalingMPLScontrolplaneAnyL2protocolPWE3Client/Server(T-switchUNI)GMPLScontrolplaneT-MPLStunnelClient/ServerClient/ServerClient/Server(T-switchUNI/NNI)MPLStunnelL3(IPpackets)117

光交换技术技术粒度特点光电路交换波长/波带/光纤静态配置或者端到端信令光突发交换1

s-100

s突发包预留带宽交换,无需缓存光分组交换10ns-10

s光分组存储转发交换,需要缓存光电路交换光突发交换光分组交换118光电路交换网络交换平面控制平面端到端信令波长光通路-routing光交叉连接节点GMPLS控制器119光突发交换网络控制分组突发数据包时间偏差交换平面控制平面光突发交换节点OBS控制器120光分组交换网络控制头数据分组交换平面控制平面光分组交换节点OPS控制器121

数据光网络技术122网络体系结构接入层IP层ATM层SDH层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