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中的哲学思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儿童绘本中的哲学思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儿童绘本中的哲学思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_第3页
儿童绘本中的哲学思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儿童绘本中的哲学思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儿童绘本的概念及特征绘本是外来语,一来取自英文“picturebook(图画书)”,二来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叫法“法xiiti(ix)”,其汉字写法为“絵本”。日本绘本创作较为发达,对我国,尤其是对我国台湾和我国香港地区影响深刻,这就为“绘本”这一称谓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土壤。此外,出于方便上口的原因,绘本这一称谓更被社会所认可[1]。儿童绘本是儿童文学中一种独特的体裁。儿童文学的其他类型所使用的媒介文字居多,文字具有规定性及明确性,对于阅读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根据皮亚杰(Jean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凭借脑海中形成的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所以图画的补充十分必要。绘本结合了文字及绘画两种媒介,使其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了互补。绘本中的图画突出了具象和形象的特点,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更加有利于儿童的阅读与理解。而儿童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中针对2~7岁儿童的独特的艺术作品,呈现形式特殊,是儿童提升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儿童绘本的哲学融入通常我们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这是说儿童大脑当中存在着类似于哲学思想或者是萌芽活动。我们经常会发现,儿童遇到事情,总喜欢追根问底,这就反映了儿童正在努力探索新事物之间的奥秘和因果联系,这也正是儿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潜在的表现。这种活动可能是一种哲学思维活动,或者是正处于萌芽时期的哲学思维活动。但并不是说儿童是完美的、成熟的哲学家。受社会经济条件和自身遗传因素的限制,每个孩子的哲学思维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说要为儿童创造出一种合理、愉快、科学的哲学情境。在儿童认知及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儿童绘本中的哲学融入可以引发并指导儿童的积极思考,保存其珍贵的好奇心,在与自我、他人的对话形成受益一生的哲学思维。朱自强认为:绘本中存在哲学的一大原因,不是创作者本身进行了哲学思考,而是作为读者的儿童具有哲学思考的能力。此外,对于儿童形成个体社会化也具有指导意义。学界关于绘本哲学的含义有两种研究范畴,一种是关于绘本的哲学内涵,这种观点重点研究儿童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种是从思维训练视角出发,认为儿童哲学是一种思维素质的提高过程,是一种方法手段。笔者倾向于后者,将儿童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哲学思维训练满足儿童的哲学启蒙渴求。三、儿童哲学视角下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启蒙戴渭清在《儿童文学的哲学观》中说:“儿童的真情,生而即具,不过伏在里面,没有流露。假使栽培出来,可以充塞天地,满布宇宙,扫荡人间的邪祟。不去栽培,那么潜伏在里面,竟至老死不会充分发泄;即使因为一时的悲欢离合,触动流露,也不过俚歌一曲,长吁短叹罢了。”[2]马修·李普曼(MatthewLipman)指出,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的,能够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3]。帮助2~7岁儿童培养哲学思维,仍然需要重视哲学思维的最主要特征,即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一)培养儿童哲学思维的“抽象性”抽象思维,简单来讲就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1~2岁的幼儿,需要通过感官了解事物,此时的思维模式为“直观动作思维”,是最初级的思维。之后,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及建立因果关系的过程中,儿童的感官和大脑皮层之间建立了更多的神经元连接,逐渐获得“具体形象思维”。这只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思维模式,幼儿仍无法理解更抽象的概念。直到7岁左右,儿童开始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逐步从一个充满具象符号的世界,进入了概念的世界,认知能力会进入到一个“跃升期”[4]。抽象思维能力是儿童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有了抽象思维,人类才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来思考,才可以带来认知的跃升。很多小学生在做题时,经常读不懂题目,看图表达无从着手,根本原因是抽象思维能力的缺失,不善于用概念去思考,用符号来表达。最高效的学习恰恰是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内容的规律。如何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儿童思维的“抽象性”?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选择时间线较为清晰或者故事因果关系较强的绘本,让儿童进行故事复述,从而提升儿童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作家扬洛夫笔下的《谁拿了红苹果》,讲述了一个老人,想买一个水灵灵的红苹果,结果水果店老板却卖给他一个塑料做的青苹果,并告诉老人放熟了会很好吃。老头儿信以为真,将苹果放在窗台,等待苹果放熟。结果,顽皮的鹦鹉将苹果碰落窗外,砸到老奶奶,老奶奶以为是刚好经过的派尔扔的苹果,训斥了派尔,接着引入了校长、老师、犯罪嫌疑人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戏剧性地将水果店老板手里用来比赛的红苹果摆放到了老人的窗台上。各个人物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因果关系,儿童在复述的过程中提炼出重要的人物,将人物的行为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引导儿童复述,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概括能力。其次,锻炼儿童的抽象能力还可以通过选择开放性结局的绘本,引导儿童进行结局的补充,也是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的过程。《这不是我的帽子》讲述了一条小鱼,带着偷来的帽子一路潜逃,一边往前游,一边自言自语:“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大鱼不知道是我拿走的……”它之后去了又高又密的水草里,认为不会被发现,其实帽子的主人——大鱼一直尾随其后……开放式的结局引导儿童自己去思考并判断。最后小鱼会被大鱼原谅吗?或者小鱼是否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去找大鱼呢?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儿童就小鱼的偷窃行为进行讨论和教育,调动儿童的创造思维,提炼出其中的逻辑,进行结尾的补充。作为底层学习能力的“抽象思维”,一直都是中国孩子的软肋。中国家长更多关注认字、数数、背古诗的能力,实则这些都是具象思维,将儿童的哲学思维更多停留在总结经验的方面,导致了儿童思辨和求证能力的缺失。2~7岁正是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启蒙期和关键期,需得到重视。(二)萌发儿童哲学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质疑和求证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在分类的过程当中进行自我校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能力。皮亚杰说,儿童的辩证思维产生于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所以这里讨论的并非发展辩证思维,而是“萌发”。萌发儿童的“批判性”,就是引导儿童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澄清概念,改进认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优质的绘本会引导儿童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失落的一角》出自艺术天才谢尔·希尔弗斯坦。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个缺失了一角的圆,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它缺失的一角,由于缺失一个角,它滚得很慢,途中只能停下来和虫儿说说话,闻闻花香,有苦有乐。后来它终于找到了它那失落的一角,从而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它滚得特别快,顾不上和虫儿说话,也没有办法再张嘴唱歌。接着它把那一角放下,继续唱着歌上路,去找它那缺失的一角。所以,缺憾何尝不是一种美,完美又偏偏是一种遗憾,缺憾与完美相互依存,蕴含着辩证思维。在对于“完满和缺失”这一辩证关系探讨时,使儿童建立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批判思维。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舒服的毯子。约瑟渐渐长大,毯子变得又破又旧,爷爷将毯子改成了外套,之后是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最后,纽扣也丢失了,约瑟便把这一切写成了故事。这是关于童年生命的哲学,毯子到纽扣是一步步精简的过程,但这些不同的物品都是约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便消失,也早已变成了约瑟美好的回忆。故事的出彩之处还在于每一页的底端,连续描绘了小老鼠一家的生活。它们利用起裁剪毯子掉落的布头,装点自己的屋子,逐步建成了自己的小家。布头在约瑟眼里是消失的,在老鼠家里却代表着未来。通过这个绘本,儿童可以看到消失的物质,可以转化成精神的永生。家长和教师引导儿童阅读时,可以鼓励儿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事物的发展不应只看表面,从而萌发儿童的辩证性思维。如今,在儿童的认知培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愈发重视打破权威,保护儿童的认知渴望。鼓励儿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儿童不同的声音。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儿童哲学思维的“批判性”,珍惜其可贵的“天马行空”,开阔儿童的视野,久而久之形成竞争中难能可贵的创新能力。(三)鼓励儿童哲学思维的“反思性”哲学的根本内核是一种反思精神,是从更底层的维度来思考问题,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5]。儿童“爱智慧”的天性使其在生活当中发现了许多哲思类的问题[6]。所谓的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对于未知事物的新奇感和无限的探索精神。时间是什么?什么是美德?人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些问题本质上也都属于哲学类思考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已然认识到需要珍视儿童的求知欲,但是面对儿童所提出的哲思类问题却仍感到不知所措,这恰巧表明了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发问的忽视,长此以往,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儿童的思考经常与哲学最基本的问题相关,如对于自我的思考,对于自然的思考,对于文化的思考等。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困扰着哲学家,也困扰着儿童。谷川俊太郎笔下的《我》,体现了一个孩子的“社会学”。“我,在男孩眼里是女孩……在宝宝眼里是姐姐,在哥哥眼里是妹妹……在小樱眼里是好朋友,在老师眼里是学生……在医生眼里是谷小美……在玩具店的阿姨眼里是小顾客……”绘本从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延展到了对社会的认知,一步一步扩大“我”的范畴,亲人眼中的“我”,邻居眼中的“我”到社会中他人眼中的“我”,从个体“我”开始,回归到人群中的“我”,从特殊到普遍。“我”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人,儿童可以认识到,“我”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我”。这种思考会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同时鼓励儿童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尊重自我与他人。“生死”也是儿童经常思考的问题。“妈妈,你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呢?”“我们都会死吗?”“死了怎么办?”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讲述了猫的一百万次人生。这只猫当过国王的猫,极受国王宠爱,死的时候,国王伤心痛哭,猫却觉得无所谓。后来几世它又当过水手的猫,小偷的猫,小女孩的猫,每一次的离开,它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直到最后一世,猫不再属于任何人,它娶了一只白猫。白猫去世,它第一次哭了,最终躺在白猫的身边,安安静静地离去。这个故事讲述了猫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使儿童体会到相较于死亡,珍惜当下更加重要。引导儿童对于生命价值进行思考,同时能够学会爱护自己及亲人,培养尊老爱幼的品德。通过阅读高质量的绘本,儿童不仅思维得到了训练,情感也得到了升华。绘本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也将影响着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7]。四、总结儿童的思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碰撞中,人生问题常常不经意就提了出来。哲学是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儿童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力量,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儿童绘本中的哲学融入尤为重要。优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