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提问能促进双边互动、引发交际兴趣、激活语言思维,从而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但部分教师的提问往往缺乏思维容量、缺少难易层次、缺少创造空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一、立体设计问题,预想可能状况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提问,合理控制提问的频度,将零散的问题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形成整体的认知。教师要将预设与生成、知识与思维结合起来、学优生与学困生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真实的语境,突破文化背景的差异,设计立体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的交流催生一些新的生成[1]。(一)精心研读,预设与生成结合。教师要精研教材,对课标内容有清晰的把握,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讨交流,促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深耕教材、研判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并预想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备、不充分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催生出许多的有意义的答案。教师如果限制了学生的答案范围,就会缺少生成的空间,难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如,在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2《Whataday!》的Funtime内容时,教者出示图片及《Rain,rain,goaway》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大意。教者播放动画与学生同唱歌曲,并提出问题:What’sthematter?Whathappened,Bobby?Whathappenedthen?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的讨论交流,从而促进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二)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与思维结合。教师要将“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关注学生的观点起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多角度设计出立体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说多思。教师要围绕学习重点,从知识、技能、情感、思维等方面立体设计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语言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多样的答案。如,在教学译林版四下Unit3《Myday》的Fun&Cartoon内容时,教者针对重点句型“Whendoyou…?”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针对“Whendoyougetupinthemorning?”“Whendoyouhaveyourbreakfast?”“Whatlessonsdoyouhaveinthemorning?”“Whatsubjectsdoyoulike?”“Whendoyouhavelunch?”等问题展开探讨,形成多样、立体的解答。教师针对重点的语言内容提问,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演,以增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三)难易分层,学困与学优结合。教师预设越充分、越灵活,越能冷静地应付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材内容深浅各异,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要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分层次提出问题,先让学困生回答基础、简单的问题,在他们障碍处、困难处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能顺利地回答问题,然后让学优生回答开放性、综合性且有难度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如果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会难以接受,教师要加强问题的转化,让学生循序而进,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一些学困生虽然基础薄弱,但往往他们在绘画、表演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擅长点,为他们设计问题,引领他们进行语言操练,提升他们的对话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技能。学生可以通过营业员、医生、交警、教师等角色的扮演,不知不觉顺其自然地将所学的词汇、语法运用于语言交流中,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二、立体提出问题,促进技能提升教师要放下自身的权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回答空间,以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要拓展提问的范围,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空间,催生多元的表达。(一)多种类型,依据环节提问。英语课堂分为热身、新授、练习、小结等环节,每个环节皆有不同的目标,因而呈现出的问题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依生而教,在不同环节设计恰当类型的问题,以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在导入环节,教师以参与性问题聚拢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融入课堂去思考、探索,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清晰的认知,会沉浸于学习英语的氛围中感受、体验。如,在译林版五上Unit3《Ouranimalfriends》的Storytime内容教学中,教者结合学生的预习提出问题:“Doyoulikeanimal?”“Whatanimaldoyoulikebest?”“Canyouintroduceit?”教师要设计问题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操练句型,吸引学生很快地融入状态。(二)多元智能,促进能力提升。教师的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提出稍高于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才能牵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掘他们的思维潜能,吸引他们向更高水平迈进[2]。学生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的原有认知能力,并不断向潜在水平靠拢,才能让他们获得相应水平的提升。如,在译林版四下Unit5《Seasons》的Funtime内容教学中,教者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向学生呈现“Icantalkaboutthefourseasons”“Icanmakeapostcardaboutseasons”两个任务,并播放Tommy介绍的音频,让学生交流Tommy喜欢的季节,并顺势引出问题:“Whichseasondoyoulike?CanyouintroduceyourfavouriteseasonlikeTommy?”学生经过思考、交流,绘制出自己喜欢的postcard。教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postcard,并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绘画奖”“最佳书写奖”“最佳表述奖”。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想象与思考。在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难题,让他们获得成功探求新知的满足感。(三)多法探索,形成丰富理解。教师的提问要有实用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而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流畅的交流,促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问题要富有趣味性,要提出生动活泼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行为投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搜寻素材、获取信息、表达交流,从而促进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教师只有立足于实用性、趣味性的角度去提问,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让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使学生的回答更立体。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灵活的方式提出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多方思考,让他们通过步步探寻,促进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如,在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7《ProtecttheEarth》的Storytime时,教者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思考:HowtoprotecttheEarth?学生不仅提供了书上的savewater、saveenergy、savetrees等方法,还能够从网上搜索其他的一些保护地球的方法。(四)多措结合,开展立体训练。教师要丰富教法,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要以立体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因情施教,要兼顾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英语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与提问,教师的讲述要语言精练、简单扼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能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采用联系、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语法是学习语言的工具,但教师如果过于注重语法的讲解提问,势必会陷于“满堂灌”的泥沼。教师要将讲解与研读结合起来、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结合起来、单独学习与分组练习结合起来,造句选择与改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立体化的训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提升表达能力。三、立体理答问题,形成深度交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及时地回应,并通过激励、引导、追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再讨论、再思考,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促进他们语言素养的提升[3]。(一)适时追问,发展语言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采用乘胜追击的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引申,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放大他们的思考过程,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追问的问题往往不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而提问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的追问如果仍停留于预设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就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思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有价值的思考,才能以合适的追问助推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六上Unit6《Keepourcityclean》的Storytime时,教者在学生阅读文本对话内容的基础上问:Whatcanwedotokeepourcityclean?学生根据文本对话内容和自己日常的行为给出不同答案,例如,Wecanmovethefactoriesawayfromourcity.Wealsocanplantmoretrees.Wecantakethebusorwalktoschool……教者接着追问:Whatcanwedotokeepourschoolclean?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几点建议:Weshouldputtherubbishinthebin.Wecan’twriteordrawonthewall.Wecanplantmoreflowersinourschool……(二)恰当评价,融入肢体语言。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引发学生的质疑,帮助他们调整后续学习行为,使之变得更加有效。教师的评价既有言语的反馈,也有表情、肢体、凝视、奖励等非言语的理答。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句型积累较少,英语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他们的表达常因词汇积累少而显得“捉襟见肘”,教师要通过关键词的提示、问题的转换等方式,让他们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师的长句表达,学生往往难以听懂,教师要将长句变成几个相互关联的短句,让学生易于解答。教师除用言语理答之外,可以通过表情、手势等表达对学生的欣赏,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在学生答对后,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或轻拍他们的肩膀、抚摸他们的头向他们传递情感,表达对他们的鼓励,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安慰,对他们提供必要的示范引导,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相互补充,获得最佳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下Unit8《Birthdays》的Grammartime时,教者让学生总结序数词的构成方式,一个学生说是在基数词后加th,虽然总结不全面,但教者还是表扬他善于观察,真是一个细心的学生。(三)师生参与,呈现课堂精彩。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如果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其他学生沦为观众的话,师生的情感难以获得深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疏通合同范本
- 单位临时住宿合同范本
- 四川师范大学网球专项课程成效与优化研究
- 面向光化学反应的旋转圆盘反应器流体流动调控及应用性能研究
- 《我与地坛》的教学设计(11篇)
- 社会公益活动中紧急情况下的有序疏散
- 黑釉装饰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 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研究
- 小分子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酸脱脂剂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脐疝护理查房课件
- XX学校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细则、方案、计划、制度、总结(全套资料)
- 开展去向不明人员专项工作方案
- 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中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指南
- 危重症呼吸支持治疗
- 新课标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
-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课件
- 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报告课件
- FSC认证培训材料
- Germany introduction2-德国国家介绍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