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增加时,细胞代谢会加快,从而增强生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B.细胞内的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C.由于水分子具有极性的特点,因此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D.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都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水与代谢强度的关系:①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②与抗逆性的关系: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较高。无机盐的作用:①生物体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④维持正常渗透压。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详解】A、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结合水的功能,A错误;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少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能溶解具有极性的物质,因此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B.真核生物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细胞膜D.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RNA两种核酸,都含有8种核苷酸,且核苷酸的组成元素均是C、H、O、N、P元素,A正确;B、原核细胞拟核中DNA也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发挥作用,如DNA复制时,DNA与DNA聚合酶结合,B错误;C、放线菌是原核生物,霉菌是真核生物,二者都具有核糖体和细胞膜,因此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细胞膜,C正确;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D正确。故选B。3.关于细胞中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糖、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密切相关C.Fe、Mg等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合成D.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元素组成与核酸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详解】A、核苷酸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密切相关,B错误;C、Mg是大量元素,C错误;D、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元素组成为C、H、O、N、P,与核酸相同,D正确。故选D。4.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胞间连丝、细胞骨架都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所以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的中心D.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会含有该酶【答案】C【解析】【分析】胞间连丝和细胞骨架都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肽酰转移酶是RNA,其可以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详解】A、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的结构,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如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其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转移,B正确;C、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中心,C错误;D、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发生在核糖体上,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都含有核糖体,都含有肽酰转移酶,D正确。故选C。5.下列关于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高渗NaCl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B.洋葱内表皮为材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必须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D.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详解】A、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置于高渗NaCl溶液中会失去水分皱缩,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错误;C、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因此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必须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C正确;D、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错误。故选C。6.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图所示),是一种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D.Na+K+泵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是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题意,“Na+K+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所以载体一定能催化ATP水解,A错误;B、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跨膜运输,消耗能量,所以都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图中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D、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是Na+K+泵维持的结果,说明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大于安静时②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叶肉细胞中的ATP来自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能产生38摩尔ATP,而无氧呼吸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能产生2摩尔ATP;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多少能迅速形成多少。【详解】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着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情况下每摩尔葡萄糖释放的能量较少,因此合成的ATP也少,所以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小于安静时,①错误;②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血液中的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的量增加,②正确;③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中的ATP来自于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③正确;④ATP与ADP在细胞中不断转化,总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平衡,④错误。故选B。8.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详解】A、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减小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B、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而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B正确;C、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C错误;D、图中可以看出,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即反应速率应降低,D错误。故选B。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B.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D.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对细胞呼吸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详解】A、分析图形可知,a过程是能量的释放,是通过细胞呼吸完成的,不同生物细胞呼吸产物可能不同,可能伴随H2O和CO2的生成,还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的生成,A错误;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c是ATP的水解过程,细胞内所有吸能的反应都伴随着ATP的水解过程,如合成物质、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等,发生场所较多,C错误;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故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10.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μ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胡萝卜根25大麦种子浸泡(15h)胚715叶440胚乳76苹果果肉30叶266果皮95根960~1480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或器官呼吸速率也不同。表格中胚的呼吸速率远远大于胚乳的呼吸速率。NaHCO3能够提供CO2,NaOH能够吸收CO2。【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A正确;B、种子细胞呼吸作用是产生ATP的唯一途径,所以,由胚与胚乳的呼吸速率数据可知: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B正确;C、呼吸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而且生化反应也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自由水含量,C正确;D、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也与功能有关,与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关,D错误。故选D。11.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图,层析后得到不同的色素带,在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可以看到较暗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色素的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较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需要学生分析题图,做出判断。12.对于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后期B.若人体某个细胞的全部核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含32P的核DNA占该细胞核DNA总数的1/2C.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所含的信使RNA都不同D.与正常的肝细胞相比,癌细胞的RNA聚合酶活性增高【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时,全部子细胞中的核DNA数是46,都是一条链含32P,另一条不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时,每个子细胞含32P的核DNA数是0~46。【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A错误;B、若人体某个细胞的全部核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含32P的核DNA不确定,B错误;C、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所含的信使RNA不完全相同,C错误;D、与正常的肝细胞相比,癌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活性增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的理解:含32P的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都含32P,且DNA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含32P的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单体含32P,且DNA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含32P的标记,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姐妹单体分开移向两极,且是随机的,所以移向两极的所有子染色体中,含32P染色体的数目是随机的,所以第二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是0~46个。13.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F和f分别控制野猪的黑毛和白毛。现有一野猪种群,假设其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让该野猪种群随机交配,若没有突变和其他因素干扰,则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A.1:1 B.3:2 C.9:1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黑毛纯合子野猪的比例为36%,黑毛杂合子野猪的比例也是36%,则白毛野猪ff的比例为136%36%=28%,都是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野猪中FF=36%,Ff=36%,ff=28%,而ff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野猪中FF:Ff=1:1,即两种基因型各占1/2,所以它们产生的雌雄配子中F占3/4,f占1/4,因此子一代黑毛纯合子的比例=3/4×3/4=9/16,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4×1/4=1/16,即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9:1。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实质,解答时要注意aa的个体是没有繁殖能力的,进而根据FF和Ff的比例计算后代的表现型比例。14.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其它情况均为白色。一株红色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A.1/9 B.3/7 C.1/3 D.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即红花的基因型为CR,白花的基因型为Crr、ccR、ccrr。一株红色香豌豆CR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有3/8=1/2×3/4,推断亲代C_R_为CcRr。【详解】A、据分析该亲代红花的基因型为CcRr,自交后代中白花占7/16,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3/7,A错误;B、CcRr自交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基因型是CCrr、ccRR、ccrr,占白花的3/7,B正确;C、亲代红花的基因型为CcRr,自交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3/7,C错误;D、亲代红花的基因型为CcRr,自交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3/7,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几点:1.根据题干分析红花、白花豌豆可能的基因型;2.根据题干中杂交后代的分离比确定亲代红花豌豆的基因型;3.注意题干的问题为“后代白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的比例”。15.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B.A+、A和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D.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分析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A、A+a,灰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详解】A、由于A+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因此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5种基因型(A+A、A+a、AA、Aa、aa),A错误;B、A+、A和a基因为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基因型为A+a:aa=2:1,其产生的3只后代可能都是黄色(A+a),C正确;D、一只黄色雌鼠(A+A或A+a)和一只黑色纯合雄鼠(aa)杂交,后代只能出现黄色、灰色(或黄色、黑色)两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几点:1.基因A+、A和a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3.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每一只小鼠都可能是黄色鼠。16.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Ⅱ7为纯合子,请分析此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D.若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Ⅰ2患有甲病,生有一不患甲病的女儿Ⅱ5,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女儿Ⅱ4,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甲乙遗传病的类型写出遗传系谱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对子代进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分析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5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姐妹,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父亲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Bb=2/3,由根据题意知,母亲的基因型为BB,因此Ⅲ10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在的概率是Bb=2/3×1/2=1/3,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2/3,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是aaBB(纯合子)的概率是2/3,C错误;Ⅲ9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前者占2/3,后者占1/3,因此后代都不患甲病,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不患病的概率是5/6,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6×1/2=5/12,D正确。【点睛】注意:计算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时,需要乘以性别概率;但若是计算生下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则不需要乘以性别概率。17.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分子数量变化规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图乙中D时间点发生了细胞分裂C.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D.图乙中AB段和E时间点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图甲中AB段由于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加倍,CD段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图乙中BC段和D点时细胞中DNA数量减半都是细胞分裂所致。图乙E点时细胞为受精卵。【详解】A、图甲中出现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致,A正确;B、图乙中D点时细胞中DNA数量减半都是细胞分裂所致,B正确;C、图乙中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后期时由于着丝占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C错误;D、图乙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E时间点细胞为受精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和DNA数变化规律,分析题图中各段DNA数量变化原因。18.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A.同源染色体配对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D.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点未分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由此两点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题意,该细胞开始缢裂,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前期,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C、如果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可能正在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未分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说明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据此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9.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不同细胞器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体积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不同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所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答案】B【解析】不同的细胞器比重不同,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A错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体积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同,但是运输的效率是不同,C错误;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所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D错误。20.某植物体内合成营养物质A、B和C的控制流程如图所示(注:没有相应的酶时,营养物质的合成速率较慢,即对应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低)。已知隐性基因a、b和c控制合成的酶没有活性,三对基因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现象。若A—a、B—b和C—c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示反映出基因可间接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B.基因型为AaBbCc植株自交,子代中营养物质C含量高的个体占27/64C.该三对等位基因可构成27种基因型,所控制的表现型却只有8种D.基因型为AaBBCc植株与aabbcc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性状比为2:1: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1.图所示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由三对基因控制的表现型为: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aa)、营养物质A含量高(Abb)、营养物质B含量高(ABcc)、营养物质C含量高(ABC);3.营养物质C的合成受三对基因的控制,含量最高的基因型是ABC。【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且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A正确;B、基因型为AaBbCc植株自交,子代中营养物质C含量高的个体基因型为ABC,占比例=3/4×3/4×3/4=27/64,B正确C、每对等位基因都可以构成三种基因型,故三对等位基因可以构成3×3×3=27种基因型,表现型有: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营养物质A含量高、营养物质B含量高、营养物质C含量高,共4种表现型,C错误;D、基因型为AaBBCc植株与aabbcc植株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AaBbCc(营养物质C含量高)、AaBbcc(营养物质B含量高)、aaBbCc(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aaBbcc(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表现型比例为: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营养物质C含量高:营养物质B含量高=2:1:1,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由于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将每对基因拆开按分离定律进行分析,再将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组合。21.下图中丙表示某些生物或某些细胞结构,甲和乙是其主要构成物质,其中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若乙是DNA,则丙可以表示HIV,也可以表示T2噬菌体B.若乙是纤维素,则丙可以表示细胞壁,也可以表示受体C.若丙在有丝分裂后期数量加倍,则乙的组成元素中含有PD.若丙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则乙的合成需要核仁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甲是蛋白质,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若乙是DNA,则甲与乙可共同构成T2噬菌体,但HIV为RNA病毒,不含DNA,A错误;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C.若丙在有丝分裂后期数量加倍,则丙为染色体,由甲(蛋白质)和乙(DNA)组成,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C正确;D.若丙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则乙(rRNA)的合成不一定需要核仁参与(原核细胞无核仁),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牢记各种物质的组成及结构,并熟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2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双层脂分子的球形结构),用脂质体包裹一定浓度的溶液后将其转移至蒸馏水中,脂质体膨胀破裂需要较长时间;科学家把从红细胞膜上提取并纯化的CHIP28(一种蛋白质)嵌入脂质体后,重复上述操作发现脂质体快速膨胀破裂。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脂质体与细胞膜的亲水结构均位于内侧B.水分子进入脂质体(无CHIP28)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C.CHIP28能协助水分子通过脂质体D.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可能存在两种方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故可根据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作答。【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故分为亲水端和疏水端,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A错误;BCD.由题干信息可知:当无CHIP28时,“脂质体膨胀破裂需要较长时间”,证明是水分子可以进入脂质体,此时水分进入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当在脂质体上加入CHIP28(一种蛋白质)后,“脂质体快速膨胀破裂”,证明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脂质体可以快速进入脂质体,此时水分进入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C、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有效信息,并能透彻理解磷脂分子亲水端与疏水端的关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3.实验与调查是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在细胞内的转移途径B.用引流法改变临时装片中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C.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马尾松的种群密度及林下植被的丰富度D.调查患者家系中某遗传病发病情况可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及发病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实验与调查研究方法,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透彻理解相关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详解】A.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如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AB.引流法可以使临时装片中细胞浸润在所用溶液中,故可改变临时装片中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B正确;C.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故马尾松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C正确;D.调查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且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大,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D选项时需要明确:调查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2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开创“肿瘤免疫疗法”的科学家,这种疗法并不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而是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通过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传统的“放疗法”是指利用放射线来杀伤肿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些病毒及化学因子能诱导肿瘤的发生B有些肿瘤可导致血液中甲胎蛋白超标C.“放疗法”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具有特异性D.“免疫疗法”的原理是调节某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2018年诺奖”为背景,以“免疫疗法”和“放疗法”的不同为引入点,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A.肿瘤的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病毒等),A正确;B.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B正确;C.由题干信息知:“放疗法”是指利用放射线来杀伤肿瘤细胞,射线治疗不具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也会杀伤正常细胞,C错误;D.“免疫疗法”是“通过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故该方法的原理是调节某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获取关键信息,从中找出两种免疫方法的差异,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5.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Bd、ABD的两个精细胞可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B.基因型为ABd、abD的两个精细胞可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该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在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可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D.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均可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Dd,具有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之间两两相同,另外两个与之“互补”。【详解】A.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相同或者“互补”,基因型为ABd、ABD不可能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A错误;B.若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卵细胞(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形成过程中均可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透彻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要把握题干信息“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26.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某些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决定其特定的功能B.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体现了其结构的稳定性C.DNA分子双链解旋发生在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之前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的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其具有稳定性,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转录时DNA分子双链会发生解螺旋,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末期;【详解】A、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A正确;B、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B正确;C、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C错误;D、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分析,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分析蛋白质、DNA的螺旋结构与其功能特异性、稳定性的关联性。27.下图表示某酶的作用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酶提供底物RNA活化所需的能量C.pH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催化效率 D.酶与底物间碱基配对方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该酶的本质为RNA,作用的底物也是RNA,作用的结果是使RNA上某位置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两段RNA。【详解】由分析可知,该酶的本质为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活化所需的能量,B错误;酶发挥作用的条件较温和,pH会影响酶的空间结构,酶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催化效率,C正确;碱基配对方式是不变的,不能体现酶的专一性,D错误。故选C。28.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的DNA的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法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染色体中的DNA标记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3H//1H”。(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不同,因为有丝分裂是复制1次分裂1次,因此这里实际上包含了2次复制。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3H//1H”。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的染色体上两条单体中只有一条单体含有3H,即DNA分子为“3H//1H”,而另一条单体只有1H,即DNA分子为“1H//1H”,在后期时两条单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可能都含有3H,也可能不含3H,含有3H的染色体条数是0~2N条(体细胞染色体条数是2N)。【详解】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说明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A错误;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说明两次分裂过程中只进行了一次DNA复制,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说明进行了减数分裂,子细胞中DNA全部含3H,C错误;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应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DNA复制,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DNA复制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两次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或DNA被标记的情况。2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可以通用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腐烂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D.在绿色植物体内,ATP主要是在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动物脑和内脏、蛋黄中都富含胆固醇,胆固醇对人体有很多积极意义,适量摄入胆固醇对人体有利,但过量摄入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生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用,A正确;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C正确;D.在绿色植物体内,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ATP,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30.某被15N标记的1个T2噬菌体(第一代)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共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整个过程中共消耗a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B.可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出第一代噬菌体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D.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1个噬菌体中含1个DNA,则被15N标记的有两条链,在释放n个子代是噬菌体中共有n个DNA,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有2个,据此分析。【详解】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B错误;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是噬菌体本身的DNA,C错误;D.根据题意,产生n个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a个腺嘌呤,则每个DNA分子中腺嘌呤的个数为a/(n1),而DNA分子中腺嘌呤数量等于胸腺嘧啶数量,故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31.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氧来自羧基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图中两种激素功能不同是因两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而导致的【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催产素和加压素含有的氨基酸都是9个(其中6个在环上、3个在侧链上),且都有2个Cys,其它氨基酸各不相同,所以二者含有的氨基酸均有8种。【详解】A、两种激素都是由六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A错误;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B错误;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R基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因此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C错误;D、催产素和加压素结构相似,二者间因2个氨基酸(一个在环上,另一个在侧链上)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D正确。故选ABC。32.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B.达到平衡后,乙图中漏斗内外两侧溶液浓度相等C.⑦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密切相关D.图丁可表示质壁分离时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漏斗内液面升高,可知漏斗内液体浓度大,烧杯内液体浓度小;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其中④⑤⑥共同构成⑦原生质层;图丁表示细胞体积先减小,后不变,说明细胞失水到平衡。【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A正确;B、达到平衡后,乙图中漏斗内外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漏斗内液体浓度大于烧杯内液体,B错误;C、⑦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密切相关,C正确;D、质壁分离时细胞体积先减小后不变,故图丁可表示质壁分离时细胞体积先减小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D正确。故选ACD。3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有关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答案】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详解】A、由图中关系可知: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B、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故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B正确;C、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故选ABD。3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答案】ACD【解析】【分析】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紫色洋葱,其颜色是由液泡决定的,结构能清晰看出的是原生质层、细胞壁、细胞核。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选用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制作临时装片: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估算,应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详解】A、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紫色是由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决定的,而不是原生质呈紫色,原生质层无色,而且也不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组成部分,A错误;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选用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C、高倍镜下同一个视野中不一定能观察到所有时期的细胞,且细胞也不是都呈正方形,C错误;D、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是每个小室中的几个中方格的数目,而不能在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D错误。故选ACD。35.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B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而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两极都含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两极都含有基因cn、cl、v、w,C正确;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可以同时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因此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两种定律发生的条件,并结合图示四个基因的物质判断各自遵循的遗传规律。36.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0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为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A点时叶肉细胞中02的移动方向是_____。研究者用含180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用化合物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是在不同C0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若在环境浓度C02和高浓度C0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02相比,高浓度C0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__________(较高/相同/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制备成相应的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含线粒体)、乙组C含叶绿体),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二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描述甲、乙二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2).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3).较高(4).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5).甲装置中的线粒体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6).乙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形成气泡【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为净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是实际呼吸作用的量。A点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呼吸作用吸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逐渐增强,大于5℃后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图中B点实际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

分析题图2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两种二氧化碳浓度下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在同一时间,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较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被呼吸作用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氧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2)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导致光反应增强,因此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较高。(3)根据题意分析,甲组装置中含有的是线粒体和丙酮酸溶液,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乙组装置含有的是叶绿体和NaHCO3溶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并形成气泡。【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图1中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呼吸作用氧气的量分别代表的含义,进而判断图1中两条曲线的含义以及各个点可以进行的生理作用的大小关系。37.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请分析回答下列与标记有关的问题:(1)利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中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则首先出现15N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最终含15N唾液淀粉酶以_________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2)选择生长状态相同的甲、乙两组根尖细胞,分别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基进行短时间培养,理论上分析,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比例较大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定体细胞染色体条数为10(不含3H),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后期,一个细胞内移向某一极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第2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细胞中,含放射性的细胞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4)可以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细胞的自噬现象,在细胞自噬中起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它可以清除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也可以降解过剩的生物大分子。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优题速享但细胞质基质的pH一般是7.2左右。这种差异能防止溢出的水解酶__________________。过剩蛋白质需要与介导分子结合后才能进入溶酶体。说明介导分子与溶酶体膜受体蛋白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质网(2).胞吐(3).乙(4).所有活细胞都可以进行转录,都会利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而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细胞的只有分裂的细胞(5).10(6).50%、75%、100%(7).对细胞自身结构的破坏(8).信息传递或特异性结合【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1)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利用15N标记氨基酸则15N首先出现在具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最终含15N唾液淀粉酶以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2)选择生长状态相同的甲、乙两组根尖细胞,分别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进行短时间培养,理论上分析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比例较大的是乙组,原因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分裂之中,能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但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进行转录,都会利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把不含3H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10条),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3H,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后期,共有20条DNA分子,其中不含3H的10条,另10条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含有3H,所以移向细胞某一极的染色体有10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随机移向两极,因此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放射性的细胞为2或3或4个,含放射性的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可能为50%或75%或100%。(4)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但是细胞质基质的pH一般是7.2左右,即使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外溢,也会由于pH值条件不合适,酶会失活,不会引起细胞自身结构的破坏。过剩蛋白质不与介导分子结合很难进入溶酶体,这说明介导分子与溶酶体膜受体蛋白之间存在信息传递或特异性结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非常熟悉教材上应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经典实验,并能关注到试题中的一些细节,在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解答。38.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个生物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__(填数字)。(3)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图丙中Ⅱ→I,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的变化。(4)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甲图中的图_____。【答案】(1).(第一)极体(2).基因突变(3).AB(4).③④(5).c(6).①②(7).BC(8).②【解析】【分析】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

分析丙图: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I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详解】(1)图甲中,根据②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第一极体;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乙中的AB段;图乙HI阶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对应于图甲中③④。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c;图丙Ⅱ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因此图甲中①②细胞对应图丙Ⅱ时期;图丙中Ⅱ→I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4)②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符合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识图,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及曲线图像,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39.如图是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SI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此种核酸不具有mRNA功能,写作RNA;具有mRNA功能的RNA,写作+RNA),其RNA与核糖核蛋白(RNP)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体,RNA蛋白质复合体外面是病毒的囊膜,囊膜上还分布有形态不一的蛋白突起(如HA、NA、M等)。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成分是___________。(2)图中过程①还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②和③形成的蛋白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者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______________的加工,最终定位到宿主细胞膜上。(4)推测过程④中的RNA是以病毒RNA(RNA)为模板先合成__________,再以其为模板合成子代猪流感病毒的RNA。子代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来源于____________。【答案】(1).RNA和蛋白质(2).RNA聚合酶、4种核糖核苷酸、ATP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