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文本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二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写到横线处。闻A夫B仕C者D身E归F于G君H而I禄J归K于L亲M今N既O去P子Q事R君S得T无U死V其W难X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盍,文中指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意思相同。B.相,文中指担任国相,与《孔雀东南飞》中“及时相遣归”的“相”意思不相同。C.其,文中指大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意思相同。D.与,文中指亲附,与《春秋左氏传》中“恶州吁而厚与焉”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诬陷申生,晋献公因此想要杀了申生。申生担心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解释。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献公的儿子年少,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谋划。C.申鸣的父亲阻止申鸣为楚王战死沙场,认为不应该丢开父亲,自己去牺牲。D.白公胜被申鸣领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石乞主动建议他通过劫持申鸣父亲寻求突围之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2)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14.“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展现惊人的生命力,华夏子孙深受“百善孝为先”的影响。申生和申鸣都体现“孝”的传统美德,请分析两人在尽孝上的异同。【答案】10.MS11.C12.D13.(1)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何不向君上(献公)表白您心意呢。(2)吃谁的饭就要为其事务而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使能力全用尽(倾尽全力)而为他做事。14.①相同: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

②不同: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的角度考虑问题,丝毫不违逆父亲;申鸣开始时尽心做孝子,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则违背父命为国赴难。【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身归于君”“禄归于亲”结构对称,由表并列的连词“而”相连,联系紧密,不可断开;“今既去子事君”,“今”表时间状语,其前断开;“去子事君”连动,“君”作“事”的宾语,其后断开;“得无死其难乎?”,“得无……乎?”固定句式,大概……吧?前后断开;故在MS两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句意: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B.正确。“及时相遣归”的“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句意: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C.“其,文中指大概”“意思相同”错误。“其”的意思不同。“弃父而死,其可乎?”的“其”,表反问语气,难道;句意: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其”,表推测语气,大概;句意: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D.正确。“恶州吁而厚与焉”的“与”,参与;句意:他痛恨州吁和石厚参与作乱。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况文章内容的能力。D.“石乞主动建议他通过劫持申鸣父亲寻求突围之策”错误。从原文“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来看,石乞是在白公胜询问之后才给出了劫持申鸣父亲寻求突围之策,并非主动。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盖”,通“盍”,何不;“言子之志于公乎”,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公乎言子之志”。(2)第一个“食”,吃;“死”,为动用法,为……而死;“毕”,使动用法,使……用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况文章内容的能力。相同点:依据“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和“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可见,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不同点:依据“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可见,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依据“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可见,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违背父命,功成之后自杀身死。参考译文:材料一: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公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考虑您的忠告,以至于一死,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如此,但我的国君年纪大了,爱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接着身亡。因此,人们送他谥号称“恭世子”。材料二: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鸣推辞不肯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也准备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于是辞别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围我,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你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胜说:“好。”于是就去捉拿了他的父亲,用武力控制,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安定您的国家,杀死我的父亲,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这样活着,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尽。(二)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题,10分)15.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舅夺(强行改变)母志殆有神护者(一定)B.列坐其次(旁边)策(拄着)扶老以流憩C.慈父见背(被)

不能喻(明白)之于怀D.一日,大母过(经过)余微风鼓(激荡)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A.“一定”错误。“殆”,大概。句意: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C.“被”错误。“见”,表示对我怎么样,指“我”。句意:父亲就弃我而死去。D.“经过”错误“过”,看望。句意:有一天,祖母来看我。故选B。1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将有事于西畴/故内惑于郑袖 B.其皆出于此乎/吾其还也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儿之成,则可待乎 D.而卒以祸/农人告余以春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到;句意: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第二个“于”,介词,被;句意: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B.第一个“其”,表推测语气,大概;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第二个“其”,表祈使语气,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C.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啊。D.第一个“以”,介词,因为;句意:而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第二个“以”,介词,把;句意: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故选C。17.下列加点词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至于成立/亦将有感于斯文 B.臣之辛苦/室仅方丈C.悦亲戚之情话/不抑耗其实而已 D.于是怅然慷慨/空中而多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的能力。A.“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建立,设立。是指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句意:一直到成人自立。“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化或文人和有修养的人;句意: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B.“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句意:我的心酸苦楚。“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院的住持;句意:室内只有一丈见方。C.“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句意: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实际上;句意:不抑制和减损它的果实罢了。D.“怅然”,古今义相同,都是指失意的样子;句意:于是惆怅感慨。“空中”,古义:“空于中”,即“中空”,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句意: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故选D。18.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②驼业种树

③此独以钟名

④园日涉以成趣⑤臣具以表闻⑥病偻

⑦当其欣于所遇

⑧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句意: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②意动用法,以……为职业。句意: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③名作动,命名。句意: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④名作状,每天。句意:园子里每天都去走走,已经成了乐趣。⑤使动用法,使……知道。句意:我全部通过表章上报给朝廷。⑥名作动,患病。句意:患了脊背弯曲的病。⑦意动用法,感到高兴。句意: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⑧名作状,亲手。句意:是我的妻子死的那一年亲手种植的。①⑤使动用法,②⑦意动用法,③⑥名作动,④⑧名作状。故选B。19.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吾又何能为哉/复驾言兮焉求B.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妪,先大母婢也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石之铿然有声者/句读之不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又能为何哉”;句意:我又能做什么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句意: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始名何”;句意: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石”;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故选A。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梁客①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仲连见辛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仲连曰:“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②于齐曰:‘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注]①梁客,指魏国大臣辛垣衍。②赴,同“讣”,派人发讣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B.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C.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D.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功,一指以斩获敌首计功,另指第一等功劳。本文指前者。B.“且秦无已而帝”与“不敢复言帝秦”中的“帝”词义不同。C.南面,中国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常用“北面”代称帝位。D.三晋,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这里指原晋国故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赵王尊秦昭王为帝,平原君马上派鲁仲连前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B.齐闵王对邹提出苛刻要求,邹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尊严,使齐闵王不能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国臣子。C.鲁仲连认为秦与魏都是强国,如果魏看见秦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他为帝,那么魏的行为相比邹国群臣是不可取的。D.辛垣衍原本认为鲁仲连是个平庸人,在鲁仲连的游说下,他不仅改变了对鲁仲连的看法,还改变了自己出使赵国的初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2)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14.鲁仲连前去见辛垣衍,从哪些方面进行游说?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C12.A13.①过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诸侯前去吊丧,齐威王后到。②他还会把他的女儿、喜欢谗言害人的姬妾配给诸侯们,住在梁王的宫殿里,梁王哪里能安宁度日呢?14.①直接指出秦国是暴虐无道的国家。②指出秦称帝对魏国的危害。③指出大臣应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④指出秦称帝会损害辛垣衍的自身利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城中,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军之所以紧紧围攻邯郸,是因为秦以前和齐湣王争相逞强称帝,不久就把帝号取消,就是因为齐王首先废除了帝号的缘故。”“间”是“入”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已而”是固定词语,意思是“不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帝”:称帝。句意:再说秦国的野心没有止境,一旦称帝。/“帝”:尊……为帝。句意:今后我再不敢说尊秦王为帝。可见,两句中的“帝”词义不同。C.“常用‘北面’代称帝位”错误。古代帝王坐北朝南,是以南面代称帝位,而不是北面。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平原君马上派鲁仲连前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错误。不是平原君派鲁仲连去责备辛垣衍并打发他回去的,而是鲁仲连自己主动去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居岁余”,过了一年多;“吊”,吊丧;“后往”,后到。(2)“子女”,女儿;“谗妾”,喜欢谗言害人的姬妾;“安得……乎”,哪里能……呢;“晏然”,安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可知,这是直接指出秦国是暴虐无道的国家。从“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可知,指出秦称帝对魏国的危害。从“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之仆妾也”可知,这是指出大臣应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可知,这是指出秦称帝会损害辛垣衍的自身利益。参考译文: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由于害怕秦军,就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城中,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军之所以紧紧围攻邯郸,是因为秦以前和齐湣王争相逞强称帝,不久就把帝号取消,就是因为齐王首先废除了帝号的缘故。如今齐国已经越发衰弱,天下唯独秦国最强,看来秦国并不一定贪图邯郸这个地方,它只是想再次称帝罢了。只要赵国能派遣专使,尊秦昭王为帝,秦王必然很高兴,一定会撤军回国。”平原君对此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鲁仲连恰好到赵国游历,听说魏国打算叫赵国尊秦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说:“魏国客人辛垣衍在哪里?请允许我为您责备他并打发他回去。”鲁仲连拜见辛垣衍说:“那秦国是个不讲礼义而以杀人为荣的国家。它如果放肆地称帝,那么我鲁仲连只好跳东海自杀了。我是决不肯做它的子民的!我来拜见将军的原因,是想帮助赵国抵抗秦国。”辛垣衍说:“先生将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准备请魏国和燕国来帮助赵国,因为齐国、楚国本来已经在援助赵国了。”辛垣衍说:“先生怎么能叫魏国援助赵国呢?”鲁仲连说:“如果魏国看到秦称帝的坏处,就定会援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秦称帝的害处在哪里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讲究仁义,他率领天下诸侯去朝见周天子。那时周室既贫又弱,诸侯没有谁去朝见,只有齐威王去了。过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诸侯前去吊丧,齐威王后到。周王室的人大为生气,在发给齐国的讣告里说:‘新天子守丧都要离开宫室,而东方藩国之臣田婴齐竟敢迟到,应该斩首。’齐威王勃然大怒,骂道:‘呸!你的母亲是个贱婢。’这件事最终成为天下的笑柄。周天子活着的时候齐王去朝见,死后又叱骂他,这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周室的苛求。做天子的本来就是这样,所以这用不着奇怪。”“齐闵王将到薛城去,途经邹国。当时,邹国的国君刚刚去世,齐闵王想去吊唁。夷维子告诉邹国的新君说:‘天子前来吊丧,主人一定要把灵柩转移到相反的方向,使它朝着北面,以便天子面南致吊礼。’邹国的大臣们一致反对,说:‘如果非要这样做不可,我们就都拔剑自杀。’所以齐闵王又不敢进入邹国。邹国的臣子,在国君活着的时候不能事奉供养,在国君死后又不能举行把米和玉放入口中的殡礼,然而当齐闵王想要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国的臣子时,他们都不肯接受。如今秦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魏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只因看见秦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它为帝,这样看来三晋的大臣连邹国的小臣都不如。再说秦国的野心没有止境,一旦称帝,就将对诸侯的大臣进行变动。它将撤掉他们认为不好的人,而提拔他们认为能干的人;撤去他们所厌恶的人,任用他们所喜欢的人。还会把秦国的女子、说坏话的女人嫁给诸侯们做姬妾,住进魏王的宫里,魏王哪能安宁度日呢?而将军又怎能得到原有的恩宠呢?”于是,辛垣衍起身,拜了两拜,并赔不是说:“起初我认为先生是个平庸的人,到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少有的高士啊。请让我告辞,今后我再不敢说尊秦王为帝。”吉林省长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一年,文帝乃择勃子贤者河内太守亚夫复为列侯。(节选自《汉书·周勃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B.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C.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D.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与“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中的“属”字意思不相同。B.崩,在古代大都指君王、帝王的死亡。《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C.“吏稍侵辱之”与“稍迁至移中厩监”(《苏武传》)中的“稍”字意思相同。D.尚,在文中泛指娶妻,“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中的“适”,泛指女子出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后去世后,吕禄让赵王担任上将,吕产让吕王担任相国,吕氏家族掌握国家大权,想要篡夺刘氏王朝。B.周勃担任右丞相后,担心自己受到丰厚的赏赐,处于尊贵的地位,时间长了,会大祸临头,于是就向皇帝请求辞去丞相一职。C.周勃回到封国后,害怕自己被诛杀,郡守、郡尉来绛县巡行的时候,他经常身披铠甲,让人手拿兵器去与其会面。D.周勃没有躲过牢狱之灾,因为有人告发周勃想谋反,周勃被逮捕审讯,他非常害怕,以至于不知如何去回答讯问的问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2)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14.周勃得到赦免,恢复了爵位和封邑,是受到了谁的帮助?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D12.A13.(1)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2)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不少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应该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国去。14.①狱吏提示他以公主为证;②公主向薄太后进言求情;③薄太后向皇帝进言施压,最后周勃得以被赦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嗣立为侯,娶公主为妻感情不和睦,又犯了杀人罪,周胜之死,被废除了封国。“胜之嗣”,是主谓短语,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可以排除AD;“坐”的宾语是“杀人”,“人”后断开,可以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属”:委托。句意:高帝认为可将大事委托给他。/“属”:类,辈。句意: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可见,两句中的“属”字意思不相同。B.正确。C.正确。“稍”:渐渐。句意: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稍”:渐渐。句意:渐渐被提升为管理栘中厩的官。可见,两句中的“稍”字意思相同。D.“尚,在文中泛指娶妻”错误。“尚”,指仰攀婚姻,在文中特指娶公主为妻,不能泛指娶妻。/“适”,泛指女子出嫁。句意: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家中。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A.“吕禄让赵王担任上将,吕产让吕王担任相国”错误,应该是“吕禄以赵王身份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汉朝相国”。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文学”,文辞;“说士”,游说之士;“乡”,通“向”;“东乡”,面向东;“责”,要求;“趣”,通“趋”,赶快。(2)“前日”,前些天;“就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重”,器重;“率”,率先;“之”,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可知,狱吏提示他以公主为证;从“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可知,公主向薄太后进言求情;从“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可知,薄太后向皇帝进言施压,最后周勃得以被赦免。参考译文:周勃为人质朴敦厚,高帝认为可将大事委托给他。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淳朴无华就是这个样子。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帝已经去世,他以列候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惠帝十年,吕后去世。吕禄以赵王身份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汉朝相国,他们执掌汉朝政权,想要推翻刘氏王朝。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共同起来诛灭诸吕。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十多个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而您又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时间长了,定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向皇帝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过了十几个月,皇帝说:“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不少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应该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国去。”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过了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下属县城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告发信下达到廷尉,廷尉下令逮捕了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干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公文简牍的背面写字向他提示,上面写:“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公主出来作证。当初,周勃所得到的封赏,都全部给了公主薄昭。到了狱事危急的时候,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进言说情,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就拿头上的头巾掷向文帝,说:“绛侯曾经掌管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周勃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查证清楚,准备放他出狱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去赦免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周勃的儿子胜之嗣立为侯,娶公主为妻感情不和睦,又犯了杀人罪,周胜之死,被废除了封国。一年以后,文帝就选择周勃儿子中贤能的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列候。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希怿字伯和,燕王八世孙。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赵汝愚帅福建,希怿为属吏,尝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取古今官著惠爱者缉为一编,曰:“是吾师矣。”汝愚嘉之,荐于宪辛弃疾。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弃疾亦荐其能。汝愚当国,调江东运司干办。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改太平州通判。先是盗黥而逃者,捕得处死。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迁江西茶盐提举。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幕属力止之,不听,曰:“希怿不出,饥民终不得食,且召乱矣。”遂行发粟赈给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升本路帅兼漕事。黑风峒罗世传寇郴阳,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未几,李元砺寇郴,陈廷佐寇南安,复诱罗世传与合,劫掠至龙泉。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功未竟,移知平江府,其后世传果缚元砺以献,廷佐势孤,亦降。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①酤②额,以苏民力。已而乞祠,迁端明殿学士,换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嘉定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少保,封成国公。(节选自《宋史·赵希怿传》有删改)注①榷:专营;专卖②酤:薄酒、清酒。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遂A行B发C粟D赈E给F禽G首H谋I者J治K之L其M党N遂O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愚嘉之”的“嘉”是赞美,赞许的意思,与《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字含义相同。B.黥,又称墨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水浒传》中的林冲曾经受过此刑。C.“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的“俾”是让、使的意思,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字含义不同。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宋代对于官吏致仕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汝愚非常赏识赵希怿,把他推荐给上司辛弃疾,辛弃疾对赵希怿的办事能力也给予了充分肯定。B.赵希怿的同事因受韩侂胄的牵连,各个部门都不敢推荐,赵希怿请求举荐自己的人举荐他。C.赵希怿任江西茶盐提举时,一些恶少聚众抢劫,赵欲亲自审理,幕僚极力劝阻,但他毅然照自己的想法做。D.赵希怿任职平江府时,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最终贼人陈廷佐势单力孤,也来投降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2)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14.赵希怿曾说:“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他是这么做的吗?请举例回答。【答案】10.BFL11.C12.D13.(1)辛弃疾爱意气用事,僚吏们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赵希怿敢直言且无所避忌。(2)奸民暗中串通贼寇,私下用粮食接应他。赵希怿抓住奸民后并加以处治,贼人缺粮,于是就离开了。14.(1)治人:①体恤下属,属县官员苦于赋税繁重,替其补足税额;②知人善任,挺身举荐受韩侂胄牵连的同事。(2)治政:①依法办事,强调法律的公平,依法处理犯有黥罪而逃跑的强盗。②任江西茶盐提举,亲自审理恶少聚众抢劫案,擒首犯惩治,余众散走。(3)爱民:①关心爱护百姓,发粮赈济饥民;②任太平州知州时,为恢复民力,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动身,发粮赈济饥民,并抓住主谋将其治罪,党羽于是散去。“遂行”中“遂”是副词,意为“于是,就”;“行”作谓语,结构完整,在“行”后断开;“发粟赈给”与“禽首谋者治之”是希怿赈饥、治乱的两个举措,之后才使得“其党遂散”,因此在“给”后断开。“禽首谋者治之”中,“禽”与“治”作谓语,“之”指“首谋者”,作宾语,结构完整,在“之”后断开。故选BFL。【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赵汝愚赞赏他。/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风尚。C.“‘俾’字含义不同”错误,“俾”字含义相同,都是“让、使”。句意:让他引诱罗世传杀了李元砺来赎自己的罪。/又嘱咐提学让他进入县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任职平江府时,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错,原文“迁江西茶盐提举……升本路帅兼漕事……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可见“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是在“升本路帅兼漕事”时。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气”,意气用事;“与”,动词,此处可译为表明;“独”,只有。(2)“潜”,暗中;“阴济以粮”,状语后置,私下用粮食接应他;“乃”,于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1)治人:根据“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可得出:体恤下属,属县官员苦于赋税繁重,替其补足税额;根据“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可得出:知人善任,挺身举荐受韩侂胄牵连的同事。(2)治政:根据“改太平州通判……希怿言……自是皆减死论”可得出:依法办事,强调法律的公平,依法处理犯有黥罪而逃跑的强盗。根据“迁江西茶盐提举。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可得出:任江西茶盐提举,亲自审理恶少聚众抢劫案,擒首犯惩治,余众散走。(3)爱民:根据“发粟赈给”可得出:关心爱护百姓,发粮赈济饥民;根据“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酤额,以苏民力”可得出:任太平州知州时,为恢复民力,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参考译文:希怿字伯和,是燕王八世孙。考中淳熙十四年进士。赵汝愚任福建统帅,赵希怿做他的属官,曾说: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同对待兄弟。取喜爱的古今官方著作辑为一编,说:“这是我的老师。”赵汝愚赞赏他,推荐给上司辛弃疾。辛弃疾爱意气用事,僚吏们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赵希怿敢直言且无所避忌。属县候官苦于赋税繁重,常常达不到规定的数额,赵希怿核计公库余钱代他交足。辛弃疾也推荐他的办事能力。赵汝愚掌权,调赵希怿任江东运司干办。同僚中有人因是韩侂胄的党羽而获罪,各部门没人敢举荐他,赵希怿认为那人贤能,请求举荐自己的人举荐他。改任太平州通判。在此之前,处以黥刑的强盗逃跑,被抓住处死。赵希怿说:“强盗中只有免于死罪而逃跑的斩首,现在因为黥罪而处死,不是公平的法律。”从此全部免除处死。升江西茶盐提举。年中闹饥荒,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聚众抢劫,赵希怿将要亲临审察,幕僚极力阻止他,他不听从,说:“我赵希怿不去,饥民最终得不到粮食,并且会招来祸乱。”于是动身,发粮赈济饥民,并抓住主谋将其治罪,党羽于是散去。升本路帅兼漕事。黑风峒罗世传侵犯郴阳,奸民暗中串通贼寇,私下用粮食接应他。赵希怿抓住奸民后并加以处治,贼人缺粮,于是就离开了。不久,李元砺侵犯郴阳,陈廷佐侵犯南安,又诱使罗世传与他们会合,抢劫掠夺到龙泉。有个叫何光世的人,能知道贼寇的行踪,赵希怿教授何光世计策,让他引诱罗世传杀了李元砺来赎自己的罪。功未成,赵希怿改任平江府知府,之后罗世传果然捆绑李元砺来进献,陈廷佐势单力孤,也投降了。改任太平州知州,赵希怿为副职时,熟知那里百姓的利害,于是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来恢复民力。不久请求授祠禄官,升端明殿学士,换任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退休。嘉定五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少保,封为成国公。吉林省延边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乙)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孤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梁,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贵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巳,诏王瓒收朱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B.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C.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D.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B.“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C.“朔”,采用的是古代纪日中的“月相纪日”法;除“月相纪日”之外,古代还有干支纪日,如文中的“壬申”“癸酉”等。D.“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匣子装”,《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的“檠”的活用情况与此不同。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第一段先以蕴含深沉历史感慨的“呜呼”二字发端,奠定了叹惋的基调;紧接着提出国家盛衰兴亡和“天命”相关,但更与“人事”相关的观点。B.甲文中,对庄宗“得天下”的叙述和评议,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乙文对庄宗“灭后梁”的叙述则表现出史传文的客观冷静。C.乙文中,郭崇韬和李嗣源都建议庄宗进击后梁,庄宗一一加以采纳,并亲率大军,最终取得郓州和曹州战争的胜利。D.在后唐的步步进击之下,后梁守城将领纷纷投降,而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头被割下献给庄宗。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答案】7.C8.D9.D10.我权衡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成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谓……曰”,对……说,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吾”作“不能自裁”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与此不同”错误,二者用法相同。“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句意:用盒子装起脑袋。/“檠”,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句意: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用檠矫正弓弩。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错误。根据乙文最后一段描述可知,梁主被杀发生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之前。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度”,权衡;“机”,关键;“若”,如果。参考译文:(甲)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乙)皇帝驻扎在朝城,召集诸位将领一起商议。李绍宏等人都认为郓州城门之外都是敌人的境地,路途遥远,难以坚守,有它不如没有它,建议用它与梁朝交换卫州和黎阳,和他们订约讲和,以黄河为界。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单独召见郭崇韬来征询他的意见。郭崇韬说:“陛下不梳洗,不解甲,已经有十五年多了,您的志向是要洗刷国仇家恨。现在已经名正言顺地继立尊位,现在才刚刚取得郓州这么一块小地方,就不能坚守而放弃它,将来又怎么能够拥有整个中原呢!臣担心将士们灰心丧气军队解体,将来粮食吃完了大家也要散伙了,虽然能够划河为界,又有谁替陛下防守呢?臣权衡着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就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告成?帝王奉天承运,都是天命的安排,关键在陛下不能再迟疑了。”皇帝说:“你说的这些正符合我的想法。大丈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已经决定行动了。”冬,十月,初一,皇帝送魏国夫人、皇子李继岌回兴唐府,和他们诀别说:“事情的成败,就在此一举;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就把我们全家聚集在魏宫举火自焚!”初二,皇帝率领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初三,达到郓州,半夜的时候,又率军渡过汶水,任命李嗣源为前锋,初四清晨,与梁兵遭遇,一战就打败了对方,一直追到中都,并包围了中都城。不一会儿,梁兵冲出包围,唐军紧跟其后追击,把梁兵打得大败。这时,各位将领都向皇帝祝贺这次胜利。皇帝对各位将领说:“段凝目前还在黄河边上,下一步我们大军的行动,应该进军什么地方比较好呢?”康延孝坚决请求急速进攻大梁。李嗣源说:“兵贵神速。康延孝所讲的是对的,请陛下率领大军稳步推进,我愿率领一千名骑兵打前锋。”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天晚上,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兼程直奔大梁。初五,皇帝从中都出发。初七,唐军到达曹州,梁军的守将投降了。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皇甫麟于是就杀了梁主,然后自杀。初九早晨,李嗣源的大军到了大梁,攻打封丘门,王瓒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当天,皇帝从梁门进入城内,用手拉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碰了一下说:“我能拥有天下,是你们父子二人的功劳,我要和你们共享天下。”皇帝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梁主的头来献上。初十,梁朝的文武百官到朝堂上请罪。十一日,皇帝下诏命令王瓒为朱友贞收尸,停灵在佛寺,把他的脑袋上涂上油漆,用盒子装起脑袋,藏在太社中。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根基,后借指国家。B.四夷,指古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