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说明文开头的作用(原卷版)
【考点穿透】
【题型问法】
1.开头列举……事例/引用俗语、诗句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开篇写……的内容有何用意?
4.选文开头从……写起,有什么好处?
【题型分析】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遵循所有文章开篇的特征,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如果某说
明文是通过引用一个故事、一首诗歌等形式来开篇,这样的文章开头便多了一个点明说明对象及特征的作
用。
【题型答法】
首段的作用(与“说明方法”中“引资料”考点有交叉重叠):①概括开头的内容;②点明……说明
对象或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若使用了某种说明方法,点明说明方法;
⑤如果首句是问句,应有引起读者思考,引出……的下文。
【典例在线】
11-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a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开
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它
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
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
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
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
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
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
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
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
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
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
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
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
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
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
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
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
然如有情”。
(文/孙伟敬,选自《知识窗》,略有改动)
21.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12-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天
①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
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
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脩印如终”。
②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
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
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
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
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③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
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
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
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
④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独特
的气味。
⑤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⑥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
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⑦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
⑧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
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Il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
分泌减少。
⑨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
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醉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
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
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⑩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
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
此体味比较清淡。
⑪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
指纹的气味。
(选自2021年第12期《奥秘》,有改动)
10.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
13-2022年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
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
①你看过照片中微笑的自己吗?是不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好像一拍照,所有人都变成了“假笑男孩
(女孩)",笑容尴尬而不失礼貌,看起来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②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呢?
③早在十九世纪,神经学家纪尧姆•杜兴就研究了这个问题。我们脸上的所有表情变化,其实都是面
部肌肉的收缩和拉伸。杜兴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当我们真正开心大笑的时候,脸上哪几块肌肉动了?
④杜兴研究表明,当我们产生真实微笑的时候,脸上有两块肌肉起了重要作用:额骨大肌和眼轮匝肌。
额骨大肌位于脸颊,它会在你微笑的时候将嘴角往上拉。而眼轮匝肌则是眼周的肌肉,它会让你在笑的时
候眯起眼睛,挤出眼角的鱼尾纹。这样真诚的微笑也被人称为“杜兴微笑”。它的重点就在于,微笑时不
只是嘴角动,眼睛也会动起来。而我们拍照时,往往只有嘴角的上扬,看起来就会有点怪怪的。
⑤眼睛是真笑的关键,这一点也被Al(人工智能)识别出来。
©2019年,科学家试图用Al识别一个人是真笑还是假笑。它们使用一种算法来测量人们微笑时眼睛、
脸颊和嘴角的变化,将收集到的真笑和假笑做了对比。结果发现,真笑和假笑时,每个地方的肌肉收缩差
异都很大,而最明显的还是眼睛周围的肌肉。真笑时,眼部周围的肌肉运动要比假笑大约多10%o
⑦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真笑和假笑不同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我们的情绪。毕竟露出“杜兴微
笑”的我们,大多是真快乐,这会激活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的区域。当你假笑时.,大脑左侧活动的通路和
真笑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大脑的不同活动,导致了不同的肌肉活动,进而产生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当你拍
照时,说“茄子”或者"cheese”可能只是帮你调动了脸部部分肌肉运动,但真诚的“杜兴微笑”,其脸
部肌肉运动可能更为复杂。
⑧那么,能否通过练习让假笑也看起来好看和真诚呢?
⑨研究者得到了3组有趣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有31%的人能发自内心地露出“杜兴微笑”:当听到
了不好的消息,只剩24%的人能够露出“杜兴微笑”;但当研究者让所有人参与练习,先回忆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快乐的事情,再来模仿“杜兴微笑”的时候,有71%的人都成功了。所以,想要在相机前笑得好看和真
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点儿开心的事情,发自内心地微笑。
⑩但如果心情不好,可能再怎么笑也不像真的。另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一个人情绪很差或者压力很大
时,是很难伪装出“杜兴微笑”的。
⑪总而言之,当你快乐时,笑容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学会假装“杜兴微笑”,只是让你在照片里显得
更真诚。经常牵强地微笑,可能会产生情绪疲劳,所以不高兴的时候也没必要假装微笑。
(选自2022年6月《读者》,有删改)
17.第①段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14-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
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
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
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
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丰攀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
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
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
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
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淞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
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L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
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
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无硬的一项是()
A.■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一一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15-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
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一一这些
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
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
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
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
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
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
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
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
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
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
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
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
《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
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1.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6-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
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
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
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
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
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
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
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
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
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
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
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
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本文采用■■,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17-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
寇江泽
①旧手机都去哪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被
淘汰下来。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
长,预计“十四五”期间闲置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收利用废旧手机,
值得深入探讨。
②废旧手机其实有“两副面孔”。一方面,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金、
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被回收的废旧手机,主要
有3种去向:上市时间短、功能完好的手机经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场:有一定损坏的,可用零部件被拆解
再利用;完全无法使用的,还可以用于提炼原材料。一旦废旧手机拆解大规模产业化成为现实,电子产品
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将加快形成,极大助力我国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进程。
③另一方面,若处置不当,废旧手机便会成为巨大的污染源,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
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比如,一块手机电池所含的镉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200桶标准桶
装水。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废旧手机资源回收利用率仅4%左右,每年新增闲置手机进入正规回收领域的不
是30%。大量闲置的废旧手机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去向无从监测,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
环境污染风险隐患。
④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各大手机厂商推出以旧换新和回收服务,一些二手
交易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大规模开展废旧手机回收业务,加快了行业发展。尽管如此,我国
废旧手机整体资源化利用率依然偏低。
⑤解决废旧手机回收利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政府部门、手机厂商、个人用户等要共同努力,形成
合力。从政策层面看,应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提高个人信息泄露违法成本、切实保护
用户隐私。从执行层面看,必须建设规范有序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应加
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的循环经济、资源回收意识,推动个人用户积极参与回收。
⑥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
意见》,明确实施废旧手机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回
收处理体系,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就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助力添彩。
(选自2022.4.26《人民日报》)
2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名师点睛】
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
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上考虑。1.引出说明对象;2.引出下文说明内容;3.概括本
文中心内容;4.如果第一段引用传说、故事、民间习俗、诗歌等,要答增加文章色彩;5.如果第一段有
疑问句,要答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6.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命题方式: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4、
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②形式上主要
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
文对XXX的说明。此外,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XX或内容,激发兴趣;
b、引用古诗文:增强文学性。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无论怎样考察大家,都要灵活运用。)
【考点通关】
【一、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吴燕京
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模一次,而且这
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
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
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舍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
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
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
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
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
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
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阿密大学
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
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
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
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那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
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
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
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
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
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
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
15.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
【二、2020年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
“北斗”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①在去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式上,来自32个装备方队的580台车辆,以整齐划一的行
进速度,前后左右一致的车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
可以保障32个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骑线偏差不超过1厘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已赶超世界
先进水平。
②作为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建设发展,实施了“三步走”战略。2000
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
提供服务。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完成星座部署,将
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正在改变着大众的生活。
④导航卫星的精确定位功能可广泛用于农场规划、田间测图、土壤取样以及肥料、杀虫剂的使用等方
面,助力精细农业增产。例如,它能够提升农药、肥料使用的精度,同时更好地控制化学物质的扩散,从
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新农场。墀佰牛,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
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⑤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
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2019年底,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
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
辆动态监管系统。
⑥它也是工程建设的利器。盖高楼时,用“北斗”终端可随时测量楼房歪不歪;在挖山洞或地铁隧道
时,用“北斗”终端就不用担心掘进时出现错位。它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⑦此外,它还在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救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
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源于它功能强大。
⑨北斗系统采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导航星座,可以保证在全球任何位置、任何时间给出精准的
定位。与世界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的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更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优
势更为明显。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都基本分布在单一高度轨道上。
⑩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从以前的10米到5米,进一步提高到厘米级。例如将美国GPS定位终端升级为
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轨道交通车辆的定位误差会大幅度降低。
⑩化斗系统还独创了短报文通信服务。在应急情况下或是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区域,装有北斗短报文
模块的北斗终端可以通过短报文进行紧急通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更进一步提升了这种能力,其信息
发送能力从原来的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通信带宽从50万用户提高到500万用户。
⑫由于种种优势,越来越多的领域加快了与“北斗”融合的步伐,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⑬过去,虽然我国厂商生产的产品集成了北斗系统,但产品被卖往的有些地方不能享用北斗服务,产
品服务和能力被降级。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服务范围首次扩展至全球。对有机会在全球范
围内销售的产品来说,将有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两套系统同时为其提供服务,稳定性、可靠性大幅度提升。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全面布局北斗产业。
⑭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全面建成,“中国北斗”真正成为了“世界的北斗”,将进一步造福全球,更
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7.选文开头从国庆阅兵写起,有什么好处?
【三、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
魏齐
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
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
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
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
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住住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
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
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
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IOOO
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以凉山地区为例,
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
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
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
大。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
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
打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
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
但完全可以尝试。
27.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四、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
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
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
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
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
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
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
翻身了。
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
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
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
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
两白余株。
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国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
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柩,给你一个惊
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
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采桑的
美丽诗句。
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才甚,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
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根
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
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
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
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
做出了巨大贡献。
⑦中国历代王朝g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
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
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
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作者:梁衡有改动)
16.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
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
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氨,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
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
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氧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
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
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
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
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
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IOOO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
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
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一一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
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
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6.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
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
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
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
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
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
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
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
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
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
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
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
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
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
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
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
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眼阶段时,脑
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
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
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
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
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
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
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一一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
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
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17.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七、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华为领跑5G时代》一文,
回答各题。
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
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
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
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
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
的基站。
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
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
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
几十毫秒。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
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
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
⑥耳朝,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
系。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
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有删改)
18.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八、2020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树上的“宝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
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
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
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
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
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丰攀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
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
为“水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
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
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事诩,英国皇室将树莓
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
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生理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九、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现代文阅读
鲸落,世上最壮美的重生
①“大海深处,广袤荒漠。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鲸落,
万物重生。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②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首小诗。与此同时,“我国
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也成为了网络热词。近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
考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亚救助局码头,同时带回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随船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
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与热液、冷泉一同促进了深
海生命的繁荣。请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有研究者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一个“鲸落”可能就维
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L249万个生物体的生存。这里形成的生物群落,甚至可以延续上百年。
④“鲸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生物群落:
⑤首先是食腐动物,如盲鳗、睡鲨,还有少量的石蟹、鼠尾鱼和数百万只两足动物等。它们会消耗掉
刚刚沉入海底的鲸尸上大量的肉和脂肪。
⑥当它们离开后,“鲸落”生态便会被多毛纲、连虫目和一些蜗牛为首的软体动物包围,甚至会培养
出一些在别的环境中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食骨蠕虫就是“鲸落”中诞生的特有物种。至今科学家已
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它们会吃掉剩下的一些组织碎片以及之前生物所留下的残渣,比如鲸骨中
的沉淀物。
⑦下一个阶段是“硫化”阶段,主角是数量庞大的厌氧细菌,它们会进入鲸骨中去分解骨骼中的脂质,
并排出硫化氢。所以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不过并不影响这里的生命活动海底的贻贝、哈蝌、帽
贝和海螺等生物会以这些厌氧细菌为食,因此它们会在骨架周围攀附生长。
⑧最后,当鲸的所有养分都被利用完,骸骨中含有的矿物质便会慢慢变成礁岩或沙粒。也就是说,可
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⑨海洋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一共也不足50个。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发现一
个“鲸落”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死掉的鲸都会成为“鲸落”。
⑩因为鲸脂相对于海水的密度较低,所以很多鲸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上,有一些会随波逐流搁浅在海
滩上。比如抹香鲸头的上部有巨大的脑油器,露脊鲸有着厚实的鲸脂层,它们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就算
是一些因密度大而能缓慢下沉的鲸尸,因为体内脏器与之前的食物腐化的缘故而产生大量气体,也可能会
重新浮出水面。比如座头鲸和蓝鲸等。
⑪只有少数下沉的鲸户因为各种因素才会完美“鲸落”,成为海底的一片“生命绿洲”。从“鲸落”
的骸骨,可以看到其浪漫壮丽的一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作为延伸,开启了更多生命。
(文章有改动)
11.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ʌ.第①段引用小诗开头,引出说明对象,诗意而又凝练地概括了了“鲸落”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鲸落”的形成通常经历四个阶段,,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数量越来越少,其生物主角也逐渐发生了
转变。
C.根据文意可知,鲸尸如果能够下沉,就会形成“鲸落”,但鲸尸很难下沉,所以“鲸落”数量不多。
D.“生命绿洲”这一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鲸落”不仅可以滋养深海中的诸多生命,还能培养出一些新的
物种。
【十、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你?
①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找到了不少陌生人“双胞胎”,
并为他们拍下照片。这些人并非双胞胎,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氧气(第2课时)(30课件)
-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体验制度
- 小学生成长册样板
- 4《梅花魂》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
- 福建省龙岩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5月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试卷
- 大连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2024年江西客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答案
- 2024年北海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试题和答案
- 2024年云南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app
- 吉首大学《风景园林速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经典私募股权投资(PE)课程课件
- 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汇报材料课件
- 《化工清洁生产技术概论》配套教学课件
-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一 经理的困惑e
- 证券投资分析教材电子版版
- 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精简版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二圆《圆》PPT
- 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表
- 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这儿真美》优秀课件
- DB15T 1276-2017 公路波纹钢管(板)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