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三月2024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
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国际比较第二节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第三节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历程第四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第五节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国际比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6.1元。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步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10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期,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8%。中国的人口总量占世界1/4,是当今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此外,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及国际比较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无疑是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当然,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波动交替发生的过程。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和GDP的年增长率这些基本经济指标的考察,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特征。
参见表2-1及图2-1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2-1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及指数指标(以1952年为基期1952=100)年份人均GDP人均GDP指数GDPGDP指数年份人均GDP人均GDP指数GDPGDP指数19521191006791001981489329.44862.4575.51953142113.1824115.619825253545294.7627.61954144115.1859120.51983580386.85934.5695.81955150120.3910128.71984692439.77171801.31956165135.61028148.11985853492.28964.4909.21957168138.91068155.61986956527.810202.2989.71958200164.31307188.619871104579.611962.51104.31959216175.31439205.319881355634.614928.31228.91960218174.51457204.619891512650.416909.21278.81961185128.11220148.719901634665.518547.91327.91962173119.91149.3140.419911879716.721617.81449.819631811291233.3154.719922287808.826638.11656.319642081491454182.919932939907.634634.418801965240170.31716.1214.1199439231010.946759.42117.8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1966254183.41868237.1199548541105.158478.12340.51967235168.61773.9223.6199655761197.967884.62565.21968222157.51723.1214.4199760541290.274462.42790.91969243179.11937.9250.6199863071376.778345.23008.61970275208.12252.7299.319996547142982067.53222.21971288216.72426.4320.4200070841546.289442.234801972292219.42518.1332.4200175431646.795933.33751.41973309231.32720.9358.5200293982051.6120332.74705.51974310231.82789.9366.82003105422301.3135822.85311.21975327247.52997.3398.72004123362692.9159878.36251.91976316239.82943.7392.22005141853096.5184937.47231.81977339254.53201.9422.12006165003601.9216314.48458.81978379280.53624.1471.42007201694402.8265810.310394.31979417297.74038.2507.12008237085175.3314045.412280.51980460317.14517.8546.82009255755582.9340506.913315.3附加: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29748;GDP为39798315(单位: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资料。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由图2-1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有以下一些主要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中国在5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在“二五”期间出现了负的经济增长率,其他时期基本取得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尤其是1978年以来,有10年的增长率在10%以上,除了1989、1990年之外,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是在7%以上,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二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比较大。总体来看,1949-1978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幅度非常大,并且波动周期相对较短。正增长最高达到32.6%,而负增长最高达到-33.5%。但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变小,波动周期增大。尤其是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三是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而言,中国1978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水平更高。2002年中国GDP突破了10万亿元。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合8.26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5.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通过与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的经济指标数据之间的比较,则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首先,把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最快的。其次,按照世界银行的资料,按汇率法计算,2010年中国GDP为5.7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表2-2列示了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有关的比重情况。从同时期的横向比较,中国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2/5。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名次国别GDP(百万美元)世界World54,311,608欧盟EuropeanUnion16,830,1001美国UnitedStates13,843,8252日本Japan4,383,7623德国Germany3,322,1474中国China3,250,8275英国UnitedKingdom2,772,5706法国France2,560,2557意大利Italy2,104,6668西班牙Spain1,438,9599加拿大Canada1,432,14010巴西Brazil1,313,590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2-2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有关的比重情况(2010年)排序国家GDP(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中国与各国之比(%)1美国14624123.639.32中国574519.31003日本539098.7106.64德国330595.3173.85法国255544.1224.86英国225863.6254.47意大利203673.3282.18巴西202353.2283.99加拿大156372.5367.410俄罗斯147692.4389.0
世界总计619634
资料来源:《世界概况》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2-3中国与日本、亚州“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较
国家/地区增长期GDP增长率增长期GDP增长率增长期GDP增长率中国1952-19786.151978-20009.5日本1955-19739.221973-20002.81新加坡1960-19655.741965-19849.861984-20007.18韩国1953-19623.841962-19918.481991-20005.76中国香港1966-19682.611968-19888.691988-20004.14中国台湾1951-19627.921962-19879.481987-20006.59资料来源:许宪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最后,通过比较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在类似的增长时期中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英国在1780-1838年期间花了58年,美国在1839-1886年期间花了47年,日本在1885-1919年期间花了34年,韩国在1966-1977年期间花了11年,而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9年,紧接着又在1987-1996年期间的9年中再次翻番。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远大于以上国家,因此中国的人均收入翻番所用的时间之少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三、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从2001年开始,权威机构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制定了经济运行、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和国家基础结构四大要素评价的新国际竞争力体系。中国是1995年正式进入IMD最具国际竞争力的49个国家和地区之列,排名为31;1994年排名为34。1996年和1997年分别为26名和27名。近5年中国国际竞争力(2007-2011)的具体排名如表2-4。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2-4中国国际竞争力及四大要素在世界的排名变化(2007-2011年)资料来源:WorldCompetitivenessOnline,IDM。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中国在IMD竞争力排名的位次1517201819经济运行22233政府效能812152533企业效率2633372825基础设施与社会系统2831323128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二节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总体上,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波动幅度非常大,也没有能够获得稳定快速增长。而且改革前中国在经济成长过程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脱节,表现出明显的短缺型经济的特征。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949-1978)二、经济体制改革(1978-2003)三、中国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
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三节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国民经济中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向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的结构转变。但是,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一些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既与发展中国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和农业比重高的原因,而表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就目前而言,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竞争力,21世纪以来,中国呈现出成为“世界工厂”的趋势。
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历程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三大产业产值的结构变化,经过了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已经发生了两次转折: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期间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个转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的,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变为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三次产业结构变为“二、一、三”。第二个转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到“二、三、一”。总体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产业结构发展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1980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8.4%、48.6%、20.6%,到2001年,比重分别调整为15.2%、51%、34%。在此期间,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在经历了一定回落后逐步上升,但总体稳定,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见表2-6及图2-2)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2-6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年份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一产就业人口二产就业人口三产就业人口总就业人口1952342.9141.8194.317317153118812072919574303173211930921422320237711962453.1359.3336.92127620592575259101965651.1602.2462.82339624082866286701970793.3912.2547.22781135183103344321975971.11370.5655.7294565152356038168197810181745.2860.5283186945488940152197912591913.5865.8286347214517641024198013592192966.4291227707553242361198115462255.51061.32977780135935437251982176213831150.1308598346609045295198319612646.21327.5311518679660646436198422963105.71769.8308689590773948197198525423866.62556.23113010384835949873198627644492.72945.63125411216881251282198732045251.63506.63166311726939452783198838316587.24510.132249121529933543341989422872785403.233225119761012955329199050177717.45813.538914138561197964749199152899102.27227390981401512378654911992580011699.59138.6386991435513098661521993688216428.511323.837680149651416366808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资料。1994945722372.2149303662815321155156745519951199328537.917947.23553015655168806806519961384433612.920427.53482016203179276895019971421137222.723028.73484016547184326982019981455238619.325173.53517716600188607063719991447240557.827037.73576816421192057139420001426844935.329878.73604316219198237208520011461049609.132254.33651316284202287302520021653753896.849898.93687015780210907374020031738162436.356004.73654616077218097443220042141273904.364561.33526916920230117520020052242087598.174919.333970180842377175825200624040103719.588554.932561192252461476400200728627125831.4111351.931444206292491776990200833702149003.413134030654211092571777480200935226157638.8147642.129708216842660377995201040532.8311595.76176444.427931218422633276105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从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降低,进入1990年以后劳动力规模也开始减退,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1994年以后超过第二产业,并表现出较快的势头。就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表明,从农业中退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转入第三产业,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征。不过第一产业劳动力的绝对规模仍然很大,占劳动力总量的38.0%。(见图2-3)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图2-2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图2-3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基本上符合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国民收人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同时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继续减退,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但其劳动力比重的变化却微乎其微。这说明第二产业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有很大的贡献,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第二产业不可能再大量地雇佣劳动力。而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劳动力比重上升速度快于国民收入比重上升速度。这说明虽然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快,但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与“一般模式”相比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二、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总体来看,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征如下: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最主要阶段性特征是,伴随着中国第二产业——工业比重迅速增加,一产、三产的产值比重迅速下降。改革后中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最主要特征是三大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三、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国际比较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相比存在较大偏差:从生产总值构成看从国际间产业结构水平的比较来看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表1-7中国按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国家类别国家人均GDP(2010年)美元产值比重(1997年)%就业比重(1999年)%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低收入国家孟加拉国74730.718.650.763.29.627.2印度1,4894027.232.856.59.833.7巴基斯坦1,29028.226.645.244.218.936.9下中等收入国家中国6,0915030.950.12326.9泰国5,47424.430.145.548.518.433.1俄罗斯6,68517.15032.911.829.458.8上中等收入国家马来西亚10,38126.441.232.418.431.749.9墨西哥9,7428.133.258.72125.153.9韩国22,59016.544.838.711.627.560.9发达国家英国38,5142.548.948.61.525.972.6法国39,7725.442.751.94.726.568.8德国41,514245532.833.363.9美国49,9652.434.762.92.623.274.2日本46,7203.944.951.25.231.763.1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整理。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四节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当然,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等因素,不同的国家或机构对中国的评价并不一致。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中国经济总规模的展望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按汇率测算,1980-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1882亿美元,增加到57451亿美元;在世界的位次从第11位,提升至第2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7%提高到9.3%;人均国民收入从220美元,提高到4260美元。自1999年起,我国从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进入到中下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测算,1980-2010年,中国GDP总量从4207亿美元增加到6万亿美元;在世界的位次从第9位升至第2位,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1%提升至13.3%;人均国民总收入从430美元升至4570美元。
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和规范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度正在不断提高。资本也必然向生产成本最低、资本利润率最高的地方集中。另外,世界经济体系新一轮的产业大调整,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大批传统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战略转移。在这股产业地方化的潮流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以产业集群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拥有很多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则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可以说,中国已初步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力与优势,并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一环。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第五节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而言,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中国是否能崛起、中国会以什么方式崛起、中国崛起可能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其中核心的是第二个问题,即中国会怎样崛起。应该说,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主流认识在总体上是客观和积极的,多数国家都认为中国的崛起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和平的潮流,而不应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秩序的威胁。到目前为止,对中国非主流评价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中国威胁论及评价
首先是来自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观点。冷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是在1992-1993年间,分别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论证。其中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罗在《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一文中认为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另外,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认为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将是西方文明的天敌。冷战后第二次“中国威胁论”是在1995—1996年间,诱因则是所谓“中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香港的回归意味着自由民主的世界格局受到了专制制度的威胁”等等,以《时代》周刊记者伯恩斯坦和芒罗所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为代表。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一、中国威胁论及评价
第三次“中国威胁论”是在1998-1999年间,主要由《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件”、“政治献金案”等事件引发,理由是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并利用华人科学家和学生在美国取得情报。第四次“中国威胁论”最具“实质性”,是在2002年,原因是美国五角大楼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先后抛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和《美中安全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湾,还对中国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非常担忧。如:日本、东南亚国家的一些人,包括个别领导人,就把本国经济的停滞或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实际上,日本是由于90年代经济的不景气造成的“失去的10年”,随着生产据点向亚洲其他地区的迅速转移,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和就业不足现象。与此同时,随着作为生产据点和消费市场的中国的兴起,日本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而越发感到了中国的压迫。中国经济概论课件[1]另外,东盟国家对中国威胁的理解也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理解的中国威胁主要来自经济层面的,其中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会使中国的制造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其二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会吸引大量的外资,这些国家认为这也会对邻国的发展构成威胁。但总体来说,随着东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银行2024年度借款合同3篇
- 专业吊车作业协议模板2024版
- 2024版产品标准化认证协议文件版B版
- 2024中美农产品加工与出口合作协议范文3篇
- 2024机器租赁协议书
- 抢占春节外卖市场
- 2024年度地产公司房地产广告效果评估与优化委托代理协议3篇
- 2024年股权质押担保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解读现代小说奥秘
- 2024年货款分期偿还买卖约定
- 健康产业园规划方案
- 高考培优方案
-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汽车驱动桥》汽车标准
- 投资的本质:巴菲特的12个投资宗旨
- 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医院文化建设与员工凝聚力提升
- 食堂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48张)
- 水库引调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药饮片行业招商策划
- 乳头混淆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