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育课程及生命表的编制_第1页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及生命表的编制_第2页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及生命表的编制_第3页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及生命表的编制_第4页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及生命表的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人类进入21世纪,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加之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使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健康意识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同时,鉴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各专题教育分散、不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现状,急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生命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生命教育》课程是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课程。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生命的特征,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课程是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综合性《生命教育》课程是以生命的活动为圆心,以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和幸福生命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性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为四个领域即生命与自我教育、生命与他人教育、生命与社会教育、生命与自然教育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性体现在生命教育内容的综合、课程类型的综合、课程实施途径的综合、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拓展整合上。(二)实践性生命教育是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它不仅通过语言或言论,而更多地通过生活实践来教育人,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这决定了生命教育必须是围绕现实生活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从而给人以心灵震撼和人格陶冶,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形式,无论哪种活动形式,都必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体验性,只有真实,孩子们才能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真情、真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三)人文性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并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门课程。其设置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身价值在教育活动中的首要位置,围绕直面人的生命、关怀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关注学生情感世界、生命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而展开的,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四)开放性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发的、生成性的教育,具体表现在多方整合拓展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开放性与现场生成性的教育过程、多元多样的教育评价、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及青少年活动基地广泛延伸的教育时空。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体验内化。只有将生命教育的课程放到广阔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当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并丰富学习经历,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生活意义,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二、基本理念(一)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以生命为本的理念强调在课程建构中要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以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的意义为核心,不仅要关怀自己的生命,还要关怀他人的生命,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使万物和谐共生,以实现生命快乐、幸福、自由地发展。基于这一思想,本课程强调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生命成长空间,无条件地接纳所有的孩子,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珍惜人生,体悟生命的价值。(二)以平等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生命的个体形式是具体的、独特的、丰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生命在总体上具有多样性,本课程强调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不将人类个人意志强加给其他生命,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对个体生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而平等的,都有存在、生活、发展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力轻视、无视、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尊重生命体现在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其共在的生命世界。因此,本课程提出不分地域、国家、种族、物种,无论贫富、有无残疾都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使他们获得生命的尊严,这是生命公平、公正的体现。(三)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生命教育是基于生活实践的教育。生命以生活为载体,生活是人的生命是存在形式,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乐趣。因此,生命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事件等为内容,遵循理论与生活统一的原则,采取活动、体验、启发、陶冶、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使学生在体验中认同、内省和自悟,而不是强硬的教化和驯化。学生只有在这种无痕的活动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才能产生震撼生命的共鸣。(四)以和谐为目标,营造健康的生命环境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会在社会、自然、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四种关系中得以体现的。因此,生命教育课程要帮助学生追求并建立这种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和谐境界,尊重、爱护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生命体,领悟建立和谐、良好、健康的共生环境的重要意义,这也是生命教育的目标课程。(五)以自主探究为路径,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自主性是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人的生命成长是自主、能动的,具有自主权,包括人的生理发展和精神发展都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发展的主动权只能在自身。生命教育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生命教育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分组探究、分类指导,使学生的生命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因此,生命教育应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尽可能地适合每个学生,使其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为他们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奠定基础。三、设计思路《生命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生命教育课程总目标和三个目标:认知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动与表现。第三部分为生命教育内容标准,按照1——9年级的顺序,逐年级地描述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四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五个部分组成。作为地方课程,本标准的设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的结构,在“以生为本”和“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生命的高度立足于生命的特性,以提升生命价值为核心,以实现幸福生命为目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实际需求,按照生命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围绕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完善生命的主线,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四个领域中逐步展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使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完整发展的有效载体。生命教育内容涵盖广泛,在横向上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性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归纳整合为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生命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生命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和谐幸福。生命教育在纵向上,围绕个体生命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1、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影响生命成长的主要因素,理解生命中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现象,懂得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逆转性。2、爱护生命。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掌握保护生命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处理生命危急时的干预技能,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预防各种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3、完善生命。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促进社会性良好发展,形成积极、乐观、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合理规划人生,追寻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生命追求,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体悟自我实现的幸福。在生命教育三个层次中,认识生命是基础,爱护生命是关键,完善生命的目的。三者在递进中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没一节课主题内容的设计,可围绕这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展开,以实现本节课目标。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标准的设计,按照年级(1—9年)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段,基于生命教育发生发展的三个层次,围绕个体生命活动的四个方面关系,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采取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方式加以组织,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又认识、体验到感悟,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贯彻全书,形成了由低到高、各年段上下衔接、逐步递进、全面系统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内容体系。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为突出生命教育课程实践性和体验性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而设置的。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指导性和启发性,应当融入教育教学中,并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编写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生命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关注全球发展的责任意识,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善健康人格,为其生命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分目标(一)认知与技能1、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了解生命的起源和个体生命的孕育以及生命中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现象;认识生命的特性和发展规律;认识两性差异;学会自我情绪的表达与控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能规划自己的人生价值。2、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3、生命与社会关系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个体生命首先要社会化,适应社会的要求。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同种族的个体生活方式;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维护个体的正当权益、权利和自由,又要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规范,陪养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思考死亡与人生的问题,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了解世界的伦理,关心人类的生存危机,树立地球村的观念,实现全方位生命的意义。4、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爱护环境,善待自然,建立生命共同体,实践保护地球的守则;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可持续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2、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反对宿命论,能够不断地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体悟生命的神圣与可贵,培养乐观主义的生命态度。3、增强学生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待生命的美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自然的意识和环境伦理价值观,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其他生命及自然环境的行为习惯。5、培养学生开朗合群、善于沟通与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他们把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和自然,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不分种族、国家、地域,平等友好相处,善于帮助弱势群体,具有正义感和宽广的人类情怀。(三)行动与表现1、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乃至其他物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2、通过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关爱生命的行动。3、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能够积极向上地生活,恰当、健康地与他人交往,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4、引导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所有生命的权利,能够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中,正确地实施自己的行为与活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准确理解生命教育基本理念生命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认真研读、准确理解本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既树立关爱生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价值。并以此作为组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生命教育课程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根据不同的授课年级和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能力的培养;偏重追求课堂教学效果,忽略实际行动与应用等倾向。应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为重点,活动体验中全面、清晰、完整地实现课程目标。(三)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氛围生命教育课程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转换自身角色;要虚心、耐心地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与之对话;对学生倾诉的隐私和悄悄话,要给予尊重和注意保密;要建立一种民主、宽容、愉悦、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产生归属感,进而激发其生命潜能,促进其生命健康成长。(四)充实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生命教育教材不仅是作为知识载体让教师讲授的,更主要的是教师启发学生开展活动、体验的工具。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把社会生活中对学生生命发展有意义的题材、生命科学的新成果、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及身边的人和事都充实到课程内容中,以增进课程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同时,生命教育的教学空间也不要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要创造条件延伸到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单位、机构,如医院、生命科学陈列馆、敬老院、青少年活动训练基地等,以丰富并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一些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五)有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本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和实践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1、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机动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引导学生展开体验探究活动。2、注意加强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在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课上教学活动之间的内在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还要注意课上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延续和衔接。就生命教育而言,课堂教学并不是终点,要把课上教学活动训练延伸到家庭、社区,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自我训练直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是生命教育的独特性所在。3、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生命教育教学活动。生命教育教学活动既要注意同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4、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参与、体验和训练。教师要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和成长环境,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近的实例以及与其生命历程相近的价值观念,以引发学生学习是兴趣和参与愿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去活动、去体验。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或模拟训练,进而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5、灵活选择教学活动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情境,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活动形式。教学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还要依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而确定,形式服从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的教学形式有:教学游戏、模仿训练与体验、图片展示、讲故事、小组讨论等;小学高年级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讲解、情境模拟演练、探究性学习与活动、调查访问、讨论分析、角色扮演、体验式活动、榜样示范等。二、评价建议(一)评价的目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是以促进每位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体验与感悟,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发现自我,尊重和关爱别人,使其不断提高与进步的过程;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甄别与选拔性的评价,应该是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导向,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教育性功能。(二)评价的内容生命教育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生命发展水平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进行的综合性评价。1、学生生命发展水平的评价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科学认识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适,是融知、情、意、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因此评价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第一,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够科学正确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日常生活、语言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态度的改善;情绪的自我冲动和自我控制的改善;自我规划的进程和人际关系状况;自我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和谐,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对社会的关心、自然界的保护等方面。第二,注重行动,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行动表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学生对生命活动的体验,且体验越深刻,教育效果越好。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和训练是获得体验的前提条件。学生主动参与重点把握两方面,即学生参与广度(是否全体参与)和参与深度(是否真情投入)。行动表现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与人交往;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勇敢地应对挫折;客观地评自我;尊重生命的多样性,自觉保护周围的生存环境;能包容并关怀他人;主动掌握生命保护和干预的知识技能,并能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第三,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表现,关注学生的体悟与收获。生命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防止过于偏重知识考核,更不能用纸笔考试的方法;要在课内外生命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提升;自我生存与保护技能的掌握,以及在适应、协调生命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其能力的改善和进步。2、教师的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工作态度。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引导、点拨的程度;也要重视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恰当科学地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还要各种教师在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知识内容的讲解是否准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否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否尊重、关怀、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并用真情、真挚的语言和虚心的倾听去鼓励、感染、感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以学生的考核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建立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他评为主,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师评价制度。(三)评价的方式方法与程序1、评价的方式本课程采取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陈述、活动、展示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方式。2、评价的程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程序可分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基于生命教育的独特性,本课程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着重体现激励性、适时性和导向性,教师要关注学生每一天、每一环节和每一阶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与技能,行动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成长状态。要细心观察,抓住学生变化的征兆,及时沟通,给予鼓励、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转化,寓教育于评价过程之中。一般采用观察、访问、问卷、情境测验、作品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阶段性评价是在学期、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生命教育目标实现程度作出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和总结。阶段性评价要注重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本阶段的成长状况,及时修正发展方向,确立阶段发展目标,使之在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和努力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阶段性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的事实材料为依据,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作出客观性描述。◎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和整个初中阶段生命成长、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反思和总结。总结性评价要根据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的信息,参照生命教育评价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生命教育状况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重在发展的总结性评价,应在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时进行。3、评价的方法◎教师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与技能;行动与表现等,并记录下来,以此评价学生。◎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以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观察日志学生自我观察并相互观察彼此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将它们记录下来,作为学生评价自己或相互评价的依据,教师定期查阅。◎成长记录卡由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在生命教育中的心得、反思、感悟、日记或其他学习作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和其他同学是什么意识、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进行评议,教师定期检查。◎问题情景测验学生对虚拟的生命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掌握观点,提出解决办法和行动计划。◎作品分析对学生调查、反思、收集的资料或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获得学生的思想意识动向、各种能力发展水平及才能倾向等。需要注意,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在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四)评价中注意的问题1、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评价主体应由多方组成。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2、评价尺度要弹性化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和知识经验各不相同,使得对生命的认识、情感和态度也各有差异。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关注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评价结果应动态化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节、两节课能完成的。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只代表最近这一时段的表现,并不是永久的、固定不变的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都会与以往不尽相同。因此,要用动态、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过程中的变化和改善情况。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是丰富、大量、多样、开放的,范围广泛。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类;从存在的方式上,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和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灵活、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使生命教育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实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构想和美好愿景。(一)本课程的资源1、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图书资料(含教材)、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网络资源等;其他学科、班级或学校活动;阅览室、实验室、心理辅导室和活动室;走廊文化、宣传图画、学校环境;教师、同学等。2、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素养、人生阅历、生活经验、职业;家庭环境、相关藏书;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等。3、社会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单位、基地、电视媒体、各种物质设施,如文化、卫生、体育、医疗等单位;青少年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体育馆、敬老院、社区活动站等。(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1、调查了解学生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现状和需求。有效是生命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2、再度开发教材。生命教育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编写教材时为师生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和发展空间,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充实、加工和改造。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可建立生命教育网站或网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直观生动的教育教学,提高课程效果。4、有机整合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按照树立理念为先,课程实施为主,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为辅的原则,把生命教育课程同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在内容上、形式上有机融合,互相补充,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生命教育效果。四、课程管理建议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机制。(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新的课程管理思想,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明确职责,在经费投入、条件创设、保障实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同时赋予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和权利。(二)教研部门的管理为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员,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教学管理、研究、指导与服务。面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分析、讨论研究,是教研活动、评价活动成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实施本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培训和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有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奠定基础。(三)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是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1、学校管理者要准确把握生命教育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和内容,按生命教育的教学规律推进课程的实施、指导和评价教师的工作。2、严格按照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并按照地方课程实施意见的要求配齐教师。3、选择具有良好师德形象、相关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习,促进自我不断成长。4、要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帮助教师做好课程计划安排,把本课程活动与学校有关活动结合起来,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五、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要全面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构建富有特色的教材体系。(一)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1、在遵循《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前提下,编写者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重新组合和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内容标准中的条目与教材的课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编写教材时要按照年级的顺序,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3、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人在生活中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重视他们当下的生活,要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困惑出发,编选适当的内容,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解开生命的困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4、要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活动性和体验性。生命教育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要把知识技能渗透于活动当中,要设计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采用的教育学的活动方式。这样学生在参与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获得经验,产生体验,形成感悟,以实现课程目标。活动设计要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活动的安全些和适度性。5、要面向全体学生,凸现地方特色。教材的编写要本省的社会、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取材背景,面向不同年龄阶段是学生,从他们成长的环境、生活的经历、身边的人和事切入,创设情境和活动,为学生体验、探究、交流和实践提供平台。6、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当拓展相关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选择。7、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及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处理好不同年级同一内容之间上下衔接的关系,以及同一年级不同内容之间遵循身心发展变化规律的关系,避免混乱、不必要的重复。(二)关于教材内容的整合1、教材编写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标准涵盖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民族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涉及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四大领域。这些内容没有先后顺序,在组织编写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生活经验等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按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顺序,围绕生命教育目标,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和再创造,确立生命教育独特的视角。2、教材编写应体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整体思想,把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生命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在面向学生具体实施中,必须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教材编写的所有内容必须有科学和理性依据,同时又要有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认识的人文性,避免只是满足于纯知识的传授。生命教育课程既倡导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理想,又赋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3、教材编写时注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生命教育课程是以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学生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教材编写时,要注意采用一些社会教育活动、亲子活动等,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三)关于教材呈现方式生命教育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其中1——2年级不编写学生用书,只有教师用书;3——9年级编写学生用书,每年级上下两册,每册9课。1、学生用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用符合本年龄阶段学生喜爱的、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小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突出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情趣,要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突出技能训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教材内容的设计,在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同时,要将活动训练和实践体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行为的形成必定与其观念的内化及亲身体验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与技能、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产生体验和感悟实现的。尤其要注重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以此巩固课上的教学成果。对于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教材应为学生提示课后延伸学习的资源库信息。◎教材编写应有一定的、前后一致的基本体例,在板块设置上无论小学、初中都要呈现“活动体验、讨论交流、感悟方法、尝试训练、课外延伸、资料链接”六方面内容,板块的具体名称可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兴趣特点来选取。在基本体例统一的基础上,小学和初中的编写风格、栏目设计、图文、表格、测验等运用可有不同,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地方人文特点。◎教材的版面设计要突出主题,符合学生的阅读审美,避免成人化的表述。语言尽可能通俗、生动、准确、优美,增强表述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同时设计要新颖美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可精选一些放映生命诞生、发展的照片,或绘制一些情景性、人文性的图片。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喜爱的书。2、教师用书教师用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解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选取内容的依据等)、活动建议(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实施途径、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详案。◎资料视窗包括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补充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材料;与本课相关的精美文章、典故、童话等;参考书目或网上资料地址;关键词提示等。教师用书的内容应与学生用书相对应。生命表的编制胡雪芳201300261033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实验目的】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光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