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1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2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3页
(衡水万卷)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业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A.耕作技术进步 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C.农作物品种增多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耕水平低,靠天吃饭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重视保护小农经济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从中不能看出()A.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各有各的分工 B.商业在商品流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C.商业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比较薄弱D.农业是人的衣食之源,具有重要的地位LISTNUMOutlineDefault\l3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A.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B.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LISTNUMOutlineDefault\l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LISTNUMOutlineDefault\l3南朝初年,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力”,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LISTNUMOutlineDefault\l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LISTNUMOutlineDefault\l3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A嘉兴B松江C华亭D上海LISTNUMOutlineDefault\l3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LISTNUMOutlineDefault\l3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LISTNUMOutlineDefault\l3“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代LISTNUMOutlineDefault\l3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词中的情景当时最有可能出现在()A.环渤海地区 B.两湖地区C.四川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A.草市发展为镇级行政区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LISTNUMOutlineDefault\l3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公元七世纪时中国商人的生存状况。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A.湖南商人刘梦溪在广东十三洋行经营土货.收购烟草B.山西商人齐之姜自幼追随同乡组成的商帮跑买卖C.湖北商人何维君来到长安,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D.四川商人翁旖旎在广州收购阿拉伯胡商带来的奇珍异宝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LISTNUMOutlineDefault\l3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右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其直接动机是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D.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LISTNUMOutlineDefault\l3以下对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的表述,准确的是()A.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B.重视农业,放任商业C.鼓励农业,禁止商业 D.农业为主,工商皆本LISTNUMOutlineDefault\l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LISTNUMOutlineDefault\l3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外贸易交流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LISTNUMOutlineDefault\l3所谓领织,是由官局或官府(实际主持人是太监)将织造任务分派给核定的承揽人,承揽人又可转包给机户生产。承揽人也叫“收头机户”,都是机户中的富裕大户。嘉靖中,奉派到苏杭督查织造的王统曾提出:“所司籍机户之贫富,分为上中二等,编排甲头,分派领织”,并“量其产业高下,以为领织多寡”。下列对“领织”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官局演化而来,是对官局制度的一个否定②超经济的徭役关系已在向经济关系转化③承揽人和小户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④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已经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LISTNUMOutlineDefault\l3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官府垄断贸易C.打压商人D.闭关锁国、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LISTNUMOutlineDefault\l3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LISTNUMOutlineDefault\l3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答案解析、选择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A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B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A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ALISTNUMOutlineDefaul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