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掌握内容:急慢性盆腔炎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各种阴道炎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熟悉内容: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评估和处理原则;各种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及护理要点了解内容: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功能、病原体及传播途径;了解各种性传播疾病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重点:急慢性盆腔炎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各种阴道炎症的护理措施难点: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评估各种阴道炎症的临床表现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护理概论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女常见病,主要有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及性传播疾病等。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尿道口。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壁紧贴,可防止外界污染。阴道的自净作用。阴道杆菌是阴道内的优势菌,可产生过氧化氢(H2O2),抑制或杀灭其他致病菌。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分泌黏液形成的胶冻状黏液栓,是防止上生殖道感染的机械屏障。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利于消除宫腔内感染。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均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虽然女性生殖道有较完善的防御功能,但由于外阴阴道与尿道、肛门相邻,局部湿暖,易受污染;育龄期女性性生活较频繁,而外阴阴道又是分娩、宫腔操作的通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就容易导致炎症。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阴道毛滴虫、白假丝酵母菌、疱疹病毒等都是导致炎症的主要病原体,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苍白密螺旋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传播方式及途径传播方式直接传播:生殖道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间接传播:经污染的浴巾、浴盆、浴池、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传播。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胎儿宫内感染或经软产道分娩时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传播方式及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经外生殖器传播到内生殖器及盆、腹腔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上行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侵入后,沿阴道黏膜上行,通过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到达卵巢及盆腹腔。沙眼衣原体、葡萄球菌、淋病奈氏菌多由此途径蔓延。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传播途径血行播散:感染灶是其他器官组织,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侵入生殖器官,是结核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传播途径淋巴扩散:病原体由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体的创伤侵入,经淋巴管而扩散到盆腔结缔组织和内生殖器。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宫腔操作后感染的主要途径。多见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传播途径直接蔓延: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蔓延到相邻的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引起输卵管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治疗原则控制炎症针对病因,选用相应的药物;使用辅助疗法,提高疗效;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加强预防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护理评估健康史由于患者均是女性,同时疾病又涉及私密部位,护士在进行评估时应注意技巧,仔细询问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现有症状,特别应了解发病后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及有无异味;外阴及阴道有无疫瘙痒、灼热及疼痛等异常感觉;有无腹痛及发热。仔细询问近期有无妇产科手术史、有无结核史、糖尿病史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史、不洁性生活史、使用公共洁具等。以前有类似病史的应了解既往治疗经过及疗效等。同时应询间性伴侣的相关情况。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进行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妇科检查,注意观察外阴、阴道有无红肿、充血、糜烂、溃疡、赘生物;白带颜色、性状、气味和量;宫颈肥大、糜烂情况;子宫及双附件有无压痛,增厚及肿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妇科女性患者具有较特殊的心理特点,如害羞、易紧张焦虑、害怕被别人耻笑等,护士应选择较为私密的环境,关心尊重患者,通过交谈,观察行为等方式,来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变化,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护理评估实验室检查1.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确定病原体,如滴虫、假丝酵母菌、淋病奈氏菌等;聚合酶链反应灵敏度高、特意性强,可确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淋病奈氏菌感染。2.其他B超是妇产科常用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了解子宫及双附件情况;阴道镜下活检可鉴别宫颈病变;腹腔镜可在直视下对盆腔炎症迸行鉴别诊断,并可取活检或作细菌培养。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舒适的改变与外阴搔痒、灼热、分泌物多有关。疼痛与炎症急性期有关。焦虑与治疗效果不佳、不孕有关。睡眠型态改变与瘙痒不适、疼痛、焦虑有关。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知识缺乏缺乏预防生殖道炎症的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护理目标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瘙痒和疼痛减轻或消失,舒适感增加。患者焦虑程度减轻。患者能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质量提高。患者体温维持正常。患者能掌握预防生殖道炎症的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妇科女性患者易害羞、紧张、焦虑,护士应减轻其焦虑;主动耐心向患者解释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陪伴在患者身边,减轻患者的不安,并注意保护其隐私;对于患盆腔炎等所致不孕的患者,应告知目前各种治疗不孕的手段及助孕技术,并帮助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嘱患者多休息,炎症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急性盆腔炎患者,应取半卧位,利于炎症局限和引流;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促进舒适,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勤换内裤,定时清洁会阴;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减轻瘙痒和疼痛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教会患者诱导睡眠的技巧,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发热患者的护理

应鼓励其多饮水,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做好物理降温,如体温高于38·5℃,应遵医嘱给予退烧药,并及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准确执行医嘱,配合治疗,认真观察病情,做好记录。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传染途径,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勿与他人共用卫生洁具及毛巾等,为避免重复感染,阴道炎患者内裤及毛巾应煮沸5一10分钟;教会患者坐浴、阴道上药、阴道冲洗等常用操作方法,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性生活或性生活时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交叉或重复感染;告诉囊者及时治疗,坚持按疗程治疗,丈夫共同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六、护理评价患者自觉瘙痒或疼痛减轻。患者能倾诉自己的感受,能获得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焦虑减轻。患者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改善。患者体温正常。患者能复述预防疾病的知识和自我护理的要点,能正确用药,坚持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二节

外阴和阴道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外阴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外阴炎主要指女性外阴部位皮肤与黏膜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各种年龄的女性都可以发生。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病因不注意外阴的清洁,阴道分泌物、经血、粪便、尿液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炎;其次粪瘘患者粪便、尿瘘患者尿液、糖尿病患者尿糖的刺激;经期使用卫生巾、穿着紧身化纤内裤致通透性差,局部潮湿,均可引起外阴部炎症。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外阴部瘙痒、疼痛、有烧灼感,于排尿、排便、性交和活动后加重。查体可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慢性炎症刺激可致皮肤粗糙、增厚、皲裂。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处理原则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寻找病因,处理原发疾病,如治疗糖尿病、修补尿瘘和粪瘘,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l:20的碘伏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注意水温为41~43℃左右。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护理要点教会患者正确的坐浴方法,包括溶液的浓度、温度、每次坐浴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坐浴液的浓度应严格按比例配制,浓度太高易致皮肤、黏膜损伤;浓度过低影响治疗效果。坐浴时应将会阴部完全浸没于溶液中。月经期、阴道流血禁止坐浴。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勿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外阴。勿搔抓外阴,避免造成破溃,如有破溃应注意预防继发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前庭大腺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病原体入侵前庭大腺所致炎症称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在性交、分娩等污染外阴时易发症。此病以育龄妇女多见。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临床表现炎症多为单侧,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行走不便,有时会导致大小便困难。查体可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腹股沟淋巴结不同增大。脓肿形成时触之有波动感,直径可达3~6cm,可自行破溃,引流好,炎症消退痊愈;引流不畅,则炎症持续不退或反复急性发作。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前庭大腺囊肿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处理原则急性期卧床休息,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局部热敷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1:20的碘伏液坐浴。脓肿形成后需行切开引流或造口术。前庭大腺囊肿则可采用CO2激光或微波行囊肿造口术,取代以前的囊肿剥除术。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护理要点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会阴部清洁,教会患者局部热敷或坐浴的方法。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注意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切开引流术后,应行外阴擦洗,每日两次。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阴道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患者基本都在门诊就诊和治疗。主要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老年性阴道炎,近年细菌性阴道病也比较常见。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滴虫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常见阴道炎。阴道毛滴虫适宜生活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钟。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恍、肾盂及男性包皮皱摺、尿道或前列腺。女性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易于滴虫繁殖,引起炎症发作。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病原体:阴道毛滴虫25-40℃,潮湿PH5.2-6.6滴虫性阴道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1.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本病主要经性交传播,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间接传播经浴巾、浴盆、浴池、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传播。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2.临床表现及诊断滴虫性阴道炎潜伏期为4-28天。典型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外阴瘙痒,间或有疼痛、灼热。查体可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宫颈甚至有出血班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弯窿白带较多,稀薄脓性,呈泡沫状。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2.临床表现及诊断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简单的办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敏感性达60%—70%。对多次悬滴法末找到滴虫的可疑患者,可送培养,准确率为98%左右。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3.处理原则全身用药:初次治疗可单次口服甲硝挫2g,或甲硝挫400mg,每日2~3次,连续7天,口服药物的治愈率为90%—95%。性伴侣应同时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3.处理原则局部用药:不耐受口服药或不适宜全身用药者,可阴道局部用药,甲硝挫泡腾片200mg即每晚1次,连用7天。但局部用药的治愈率≤50%,联合全身用药效果佳。在局部用药前,可先用1%乳酸液或0.5%醋酸液冲洗阴道,改变阴道内酸度,提高疗效。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4、护理要点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用药指导教会患者局部用药坚持治疗和随访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勿与他人共用浴盆、浴巾等。内裤及清洁会阴用小毛巾应煮沸5一10分钟以杀灭滴虫,清洁外阴用盆、浴盆等应消毒,避免重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在同房时使用避孕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用药指导服用甲硝唑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勿空腹服用,如出现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妊娠期滴虫阴道炎是否使用甲硝唑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我国药物学仍将甲硝唑作为妊娠期禁用药物。甲硝唑可从乳汁中排泄,在用药期间里弓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教会患者局部用药的方法应先行阴道冲洗,再放置阴道栓剂,应教会患者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的方法。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坚持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性应向患者解释按医嘱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坚持按疗程用药。滴虫性阴道炎可在月经后复发,治疗后应随访,在每次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连续3次未查见滴虫,才为治愈。性交是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故性伴侣应同时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护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妊娠妇女和糖尿病患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易受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1.传播途径内源性传播:是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的传播方式。假丝酵母菌寄生于阴道、口腔、及肠道内,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且这三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通过性生活传播。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2.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患者自觉外阴瘙痒难忍、灼痛,严重者坐卧不安,可伴尿频、尿急及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查体:小阴唇及阴道黏膜附着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可见红钟黏膜面,炎症急性期还可见黏膜糜烂或溃疡,阴道内白带典型特征为白色凝乳状或豆荷渣样。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2.临床表现及诊断辅助检查在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方法:取1滴10%KOH置于玻片上,将少许分泌物与之混匀,在显微镜下可见孢子及假菌丝,也可将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对有症状而涂片检查为阴性者,可采用培养法。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3.处理原则消除诱因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消除诱因积极治疗糖尿病,病情许可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局部用药可用2%—4%的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改变阴道pH值,再选用以下药物放入阴道内: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连用7日;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制霉菌素栓剂,每晚1粒(10万U),连用10—14日。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全身用药未婚妇女、不愿或不耐受局部用药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常用氟康唑150mg,顿服。也可选用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连用3—5日;或采用1日疗法,每日口服400mg,分2次服用。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4.护理要点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假丝酵母菌不耐热,内裤及清洁会阴用小毛巾应煮沸5—10分钟,清洁外阴用盆、浴盆等应消毒,避免重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在同房时正确使用避孕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4.护理要点教会患者局部用药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配置碳酸氢钠液:取小苏打粉10—20mg和500ml温开水放入一次性冲洗器内,配置成2%—4%的碳酸氢钠液,水温以41—43℃为宜。还应教会患者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的方法。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4.护理要点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消除诱因。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病情许可应及时停药。妊娠合并假丝酵母菌病,为避免胎儿感染应坚持局部治疗,如克霉唑栓剂,禁用口服唑类药物。对有症状的性伴侣应进行假丝酵母菌病的检查和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因本病容易复发,患者治疗后应当注意随诊。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病因老年性阴道炎(senilevagnts)常见于绝经后及卵巢切除术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导致炎症。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严重感染者为脓血性白带。查体可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菲薄。阴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见浅表溃疡。严重者可致阴道积脓或宫腔积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处理原则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加阴道抵抗力。增加阴道酸度,抑制细菌繁殖:用1%乳酸或0.5%炳醋酸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冲洗后用甲硝唑栓200mg或诺氟沙星栓100mg,于晚上睡前放入阴道内,1—10天为1疗程。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处理原则增强阴道抵抗力:针对病因给予雌激素治疗,可局部用药,予以己烯雌酚0.l25~0.25mg,每晚睡前放入阴道深部,7日为一疗程。也可全身用药,口服尼尔雌醇,首次口服4mg,以后每2—4周1次,每次2mg,维持2-3个月。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慎用雌激素制剂。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指导患者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教会患者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的方法。服药过程中,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应及时就诊。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三节

子宫颈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子宫颈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分为急性子宫颈炎和慢性子宫颈炎。急性子宫颈炎未治疗和治疗不彻底可转化为慢性子宫颈炎。临床上慢性子宫颈炎较为多见,本节仅介绍慢性子宫颈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病因及病理慢性子宫颈炎多由急性子宫颈炎转化而来。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而卫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抵抗力差,也易患慢性子宫颈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病理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改变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粘膜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并非真性糜烂,国外将其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移位。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分为3型:单纯型糜烂、颗粒型糜烂、乳突型糜烂根据面积大小分为3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占1/3—2/3为中度糜烂占2/3以上为重度糜烂。诊断宫颈糜烂应同时表示糜烂面积和深浅,如重度糜烂、颗粒型。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肥大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使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硬度增加。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息肉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并突向宫颈管外口而形成息肉。息肉为一个或多个,色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易复发、极少恶变。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腺囊肿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腺管口变窄或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妇科查体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小囊泡,内含黏液。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宫颈黏膜炎病变局限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又称宫颈管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一)临床表现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炎症扩散至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等盆腔炎症状。宫颈粘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透,可致不孕。妇科查体可见子宫颈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质硬,可见息肉或宫颈腺囊肿。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处理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治疗前常规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物理治疗即使用激光、红外线凝结、冷冻、微波等方法使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坏死脱落,为新生的复层扁平上皮覆盖。创面愈合一般需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手术治疗宫颈息肉可行手术摘除,宫颈肥大、宫颈糜烂较深可行宫颈锥形切除,宫颈锥切术可使用LEEP刀,具有出血少等优点。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浅的病例,现临床应用较少,宫颈管黏膜炎局部用药效果差,需全身用药。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物理治疗术前、术后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由于担心宫颈糜烂恶变为宫颈癌,或由于不孕,患者可有焦虑、不安等情绪改变。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积极治疗疾病,缓解其焦虑情绪。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好会阴部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慢性宫颈炎患者应定期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宫颈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物理治疗术前、术后护理生殖器急性炎症时,禁忌行物理治疗;治疗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一7天内进行;各种物理疗法术后均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黄水流出,应每天清洗外阴,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后1一2周结痂脱落时可有少量出血,如出血较多,应及时就医;禁止性生活、盆浴和阴道冲洗1一2月,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物理治疗术后,可引起感染、不孕、宫颈管狭窄,一般于两次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直至痊愈。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四节

盆腔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盆腔炎(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炎症,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多见,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盆腔炎的病原体,一类为内源性病原体,为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另一类为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在我国近年来由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明显增加。盆腔炎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病因急性盆腔炎(acute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APID)以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多见,其次为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下生殖道炎症上行蔓延、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临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及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育龄期妇女易患盆腔炎,尤其是性伙伴有性传播疾病者、多个性伴侣、早年性交、性交过频等。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症状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体征典型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严重者可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查体: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宫颈充血,水肿,举痛;弯隆触痛明显,宫体及宫旁压痛明显;可扪及宫旁组织增厚或包块,且压痛明显。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处理原则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治疗,经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急性盆腔炎能彻底治愈。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在门诊予以口服抗生素治疗。病情较重者,则应入院予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或脓肿突然破裂,可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位置较低,突向阴道后弯隆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护理要点详见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急性盆腔炎患者常发热,应做好发热的护理;做好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宣教;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禁止性交;积极治疗急性盆腔炎,及时治疗、彻底治愈,以免转化为慢性盆腔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慢性盆腔炎(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CPID)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末彻底治愈,或由于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可急性发作。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病理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慢性子宫内膜炎常发生于产后,如子宫复旧不良易致感染;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内膜菲薄,也易受细菌感染,严重者宫颈管粘连形成宫腔积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以双侧居多,输卵管肿大,伞端闭锁,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渗出物积聚形成输卵管积水。积水输卵管管壁表面光滑,管壁薄,呈腊肠样改变。当炎症波及卵巢,与输卵管相互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与输卵管伞端粘连并贯通,液体渗出而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至宫抵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厚,甚而使子宫固定,形成"冰冻骨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常感下腹坠胀、疼痛,在月经前后、劳累及性交前后加剧。可有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或月经不规则,常伴不孕。妇科查体可有下腹压痛,可在盆腔触及肿物。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处理原则根据病变部位及患者主诉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中药治疗、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常用短波、超短波等,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瘸为主,可采用小剂量保留灌肠;同时应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不孕患者,可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修复整形术及盆腔粘连分解术,可增加受孕率。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减轻不适手术护理健康教育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常有较重的思想负担,特别是不孕症患者,往往心理压力更大,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减轻不适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缓解患者疼痛,对于失眠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灌肠护理:使用中药灌肠前,应向患者解释可能的感受,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患者臀部抬高10cm,为减少刺激,应选用较细的肛管,轻轻插人15—20cm深、注人药液速度慢,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最好选择晚上睡前灌肠,利于药液保留吸收。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手术护理按腹部手术护理常规进行(见第十三章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生殖器结核患者的护理生殖器结核(genitaltuberculoss),又称结核性盆腔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也见于绝经后女性。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艾滋病的增加以及对结核病控制的松懈,生殖器结核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染途径生殖器结核是全身结核的表现之一,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如肺结核、肠结核等。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生殖器结核常见的传染途径有:血行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青春期生殖系统血供丰富,结核杆菌容易通过血行播散。结核杆菌通常首先侵犯输卵管,然后扩散到子宫内膜、卵巢,感染宫颈、阴道、外阴者较少。直接蔓延临近器官结核,如肠结核、腹膜结核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淋巴传播较少见,消化道结核通过淋巴传播感染内生殖器。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病理以输卵管结核最为多见,占女性生殖器结核的90%—100%,以双侧居多。其特点表现为输卵管增粗肥大,伞端外翻如烟斗状。子宫内膜结核和卵巢结核多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盆腔腹膜结核多合并输卵管结核,分为粘连型和渗出型。粘连型常发生干酪样坏死,渗出型常有浆液性草黄色澄清液体渗出,积聚于盆腔。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临床表现在结核活动期,可有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轻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者可有高热等中毒症状。多伴不孕、月经失调或下腹坠痛。妇科查体扪及子宫活动受限,可扪及呈条索状的输卵管或肿块。合并腹膜结核时,检查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征。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处理原则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休息营养为辅的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急性期患者至少应休息3个月,慢性患者可从事部分学习和工作。对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反复发作者,盆腔结核包块较大或较大的包裹性积液者,内膜破坏广泛、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心理护理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长、药物副作用较大,应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按疗程坚持服药。由于盆腔结核患者多因不孕就诊,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应帮助其缓解压力,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手段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使其怀有希望。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住院期间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应“看服到口”,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应口服肠道抗生素并清洁灌肠;为防止手术时蔓染扩散,提高手术后治疗效果,应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患者手术时,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患者用后的敷料、手术器械应按特殊感染手术用物进行处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急性期患者至少应休息3个月,慢性患者可适当从事学习和工作,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每月复查肝功、肾功及血小板,如有异常,及时就诊。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指通过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等。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梅毒患者的护理梅毒(syphilis)是因感染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是严重位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苍白密螺旋体在体外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及肥皂水均可杀灭。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年内最具转染性。母婴垂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通过妊娠期的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梅毒;新生儿在分娩通过软产道时受感染。接触污染衣物间接感染及通过输血感染,但几率较小。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梅毒的潜伏期约为2一4周,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全身重要脏器,造成劳动力丧失或死亡。通过病原学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即可确诊。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对胎儿及婴幼儿影响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如未经治疗几乎100%感染胎儿。苍白密螺旋体在胎儿内脏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导致妊娠16周后的流产、死胎、死产。早期潜伏期梅毒孕妇有80%以上可能感染胎儿,早产率为20%。晚期梅毒孕妇如末治疗,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为30%,晚期潜伏梅毒孕妇,性接触己无传染性,但感染胎儿的几率仍有10%。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对胎儿及婴幼儿影响分娩出的先天梅毒儿,往往病情较重。早期表现为皮肤大疤、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鼻炎等;晚期先天梅毒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处理原则早诊断、早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范。首选青霉素疗法。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耐心优质的服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消毒隔离患梅毒孕产妇住院期间应按血液一体液隔离措施作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安全套,性伴侣应进行检查及治疗。治疗后随访,第1年每季度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2一3年。如血清学复发或重新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尖锐湿疣患者的护理尖锐湿庞(condylomaacuminate)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鳞状上皮庞状增生病变,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常见,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尖锐湿疣主要与HPV6,11感染有关,多个性伴侣、早年性交、免疫力低、吸烟和高性激素水平等是其高危因素。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经性交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偶可通过污染衣物、浴巾、浴盆及器械传播。垂直传播新生儿分娩时经软产道传播。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8个月,平均3个月。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可有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不适。病变初起时为小而柔软的淡红色疣状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呈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易发生糜烂、渗液,带有恶臭。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肛周、宫颈、阴道、阴道口、尿道,以及会阴、阴阜及腹股沟。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对孕产妇、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巨大尖锐湿疣可阻塞产道,妊娠期尖锐湿疣组织脆弱,经阴道分娩时易导致大出血。胎儿宫内感染罕见,多数因分娩时通过软产道感染,在幼儿期有发生喉乳头瘤的可能。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处理原则病灶小于外阴者,可用安息香酊、50%三氯醋酸、5%氟尿嘧啶或0.5%足叶草毒素配局部涂擦。病灶大者,可行物理及手术治疗,如激光、冷冻等。巨大湿疣可先行手术切除湿疣主体,待愈合后再行药物局部治疗。性伴侣如有感染应同时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处理原则妊娠近足月或足月孕妇合并尖锐湿疣者,如病灶较小,局限于外阴,可冷冻或手术切除病灶,届时经阴道分娩;病灶广泛,可行剖宫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耐心、优质的服务,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消毒隔离患者在门诊或住院治疗期间,应按接触隔离措施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本病以预防为主,因其主要经性交传播,故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尽量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预防多种性传播疾病;勿与尖锐湿庞患者共用浴巾、浴盆、坐便器及衣物,患病者家庭成员间应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相互传播;患病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性伴侣如患病应同时接受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淋病患者的护理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氏菌引起的以生殖系统化脓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在性传播疾病中位居第一。淋病奈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极易侵犯腺上皮,常隐匿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女性患者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淋病奈氏菌离开人体后不易生长,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弱,对一般消毒剂也敏感但在较湿润的环境中及脓液中则可保持传染性10余小时,甚至数天。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通过性交传播大多数通过性交经黏膜感染,多为男性先感染后再传染结女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间接传播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床单、毛巾、浴盆及器械等感染,但比例较小。但是幼女常通过间接途径感染,与患淋病的成年人同床睡觉、共用浴巾、浴盆、坐便器或污染的手为幼女清洗外阴而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垂直传播胎儿宫内感染或分娩时通过软产道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一5天,女性淋病的特点为症状轻微,无症状者高达60%以上。其好发部位主要为子宫颈,其次为尿道、尿道旁腺及前庭大腺,亦可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盆腹膜炎及播散性淋病。急性淋病如治疗不当,可迁延不愈或反复急性发作。通过间接感染的幼女则主要表现急性外阴阴道炎及淋菌性尿道炎。取宫颈管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涂片,可作初步诊断,分泌物淋球菌培养则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方法。PCR检测则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对孕产妇、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孕妇感染淋病不少见,占1%~8%。在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管炎可致感染性流产与人工流产后感染;妊娠晚期则使胎膜脆性增加,易发生胎膜早破,继而发生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使产程延长;分娩后,产妇抵抗力低,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严重者可致播散性淋病。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三)对孕产妇、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妊娠合并淋病,早产率约为17%,并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导致死胎、死产。胎儿分娩时通过软产道可感染淋病,可发生新生儿淋菌结膜炎、肺炎,甚至出现淋菌败血症,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治疗原则治疗应尽早、彻底,遵循及时、足量、规范用药原则。由于耐青霉素菌株增加,目前首选药以三代头抱菌素为主,首选头抱曲松钠。由于20%~40%淋病合并有沙眼衣原体感染,如有合并感染,则同时应用抗衣原体药物。孕妇禁用唾诺酮及四环素类药物。性伴侣应同时治疗。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耐心、优质的服务,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时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避免转为慢性,或传染给更多人。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孕产妇护理淋病高发地区,孕妇应于产前常规筛查淋菌,最好于妊娠早、中、晚各作一次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淋菌及淋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产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以免忽略了急性淋菌性盆腔炎及播散性淋病发生。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新生儿护理淋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应预防性使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以预防淋菌性眼炎。同时应注意新生儿可发生播散性淋病,于生后发生淋菌关节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消毒隔离住院患者应做好床旁隔离,护士或家属接触患者后均应用消毒液浸泡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患者或新生儿使用后的用品应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五)护理要点健康教育本病主要经性交传播,故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尽量避免不洁的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预防多种性传播疾病;勿与患者共用浴巾、浴盆、坐便器及衣物,患病者家庭成员间应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相互传播,特别应避免与幼女同床睡觉、共用卫生洁具或用污染的手给幼女清洁外阴;患者的内裤、浴巾等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其他用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患病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性伴侣如感染应同时接受治疗。本病治疗结束后,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4~7日应取宫颈管分泌物作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为治愈。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特点是HIV感染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免疫缺陷,致使多器官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HIV属逆转录RNA病毒,对热敏感,在56℃时30分钟可被杀死,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如酒精、含氯消毒液、甲醛溶液等,均对其有良好的灭活作用。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一)传播途径HIV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尿液、眼泪、乳汁、脑脊液中,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接触直接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传播途径性接触直接传播包括同性接触和异性接触。同性恋者(尤其是男同性恋者)及性生活紊乱者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血液传播多见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者是艾滋病传播的第一高危人群)或接受HIV感染的血液、血制品,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刺伤等。母婴垂直传播

HIV可通过胎盘传染给新生儿,分娩时经产道或出生后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二)临床表现从感染HIV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即潜伏期,通常为6个月~5年。根据免疫缺陷程度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将艾滋病分为三期: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