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河口市2022年秋季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答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每题对应的横线

上或方格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Q5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分)

对待学习我们不能不求甚解,应当精益求精,不断地鸟取新知;对待生活我们要

大胆地拥抱,用满腔热性迎接这个花团锦簇的世界;对待同学朋友,我们不能漠不关

江,麻木不仁,而应该使他们大相径庭;对待师长父母,我们应该心怀尊敬,耐心倾

听他们的叮属,努力完善自我,继续前行。

(1)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2)根据语境,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谡取()热恢()

(3)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益求精B、漠不关心C、麻木不仁D、大相径庭

2、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语中很多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如“伟大”“纯真”是褒义词,”丑

陋”“愚蠢”是贬义词,而“上、下"''挖掘”一类词语则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

(此说法正确。)

B、荷兰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

C、秘向下迈出了最后-二牛,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柱的臂弯

里……(句中加点词分别是代词、数量词、形容词。)

D、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

因。(这句话没有语病)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2分)

①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②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④一本好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⑤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脸呢?

A、①③④②⑤B、⑤③②④①C、①③②⑤④1)、⑤④③②①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面(共6面)

4、诗文默写。(7分,每空1分)

(1)天上的明星现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4)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5、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22年,

当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书香中国”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华大地充

溢着书香。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我市开展了以“书香老河口”为主题的读书

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拟写标语】作为本校阅读活动的策划者,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探究材料】写出你对下面两则材料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在今日揭晓。

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看,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

合阅读率达81.3%,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2019年的4.65本,上升到2020年

的4.70本。从阅读时长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0.04分钟,比

2019年增加了0.35分钟。

材料二:从调查结果看,未成年人的阅读数据比较亮眼。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

阅读率为83.4%,较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71本,比2019

年增加0.35本。

(3)【设计活动】请为我市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2

分)

活动形式一:最美书香家庭一一“亲子共读”活动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理表达】活动中你读完《西游记》后写了一篇读后感,准备投稿至校园文

学社。投稿前你想请语文徐老师帮忙修改,你该怎么说?(话语中要用上一个学仔或软

群,2分)

三、阅读与欣赏(47分)

(-)阅读名著《西游记》,完成第6题。(8分)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

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

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

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2面(共6面)

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

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

绝了灵光。

6、(1)《西游记》的作者是代小说家(人名)。书中唐僧给孙悟

空起的另一个名字是。(3分)

(2)选段中的“他”是指,对于这类精彩章节我们应该采用的

读书方法。语文老师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给出上联“赵子龙七闯长坂坡”,请你

以选段情节对出下联。(3分)

(3)鲁迅评价《西游记》中的神妖鬼魔时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西游记》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例印证这一看法。(2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4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道尽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凌云的画面,展现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

开阔景象。

C、《夜雨寄北》中的“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这是“虚实”中的虚写。

D、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8、两首诗都写到“秋”,但诗人对秋天的态度却不同,他们借秋天的不同景象各自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文言文《狼》,完成9—13题。(10分)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3面(共6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投以骨:一(2)其一本坐于前:一

10、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请用一个字形容文中的屠户或狼,并阐释理由。(2分)

我用“”字形容文中的,因为。

13、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分)

(四)阅读阅读记叙文《不老的额头》,完成14-17题。(12分)

不老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

见到我一脸绯红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

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

的母亲,以光洁而温暖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

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

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

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

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

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

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厘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

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

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

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一道

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

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

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

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4面(共6面)

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

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

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4、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5、朗读本文第④段时,应该选用的朗读语气是()(2分)

A、慷慨激昂B、轻快愉悦C、舒缓沉郁D、以上都不对

16、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3分)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

绿绵长。

17、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五)阅读记叙文《自然即课堂》,完成18-22题(13分)

自然即课堂

龚荣华

①周末有空,我就喜欢带儿子回乡下老家。

②儿子今年8岁了,是城里“煨大”的孩子。前些时候,孩子也面临“城市病”,

沉迷于电视和平板电脑。久而久之,视力有了明显下降,身体素质也不如从前。妻子突

发奇想:你不是常常说小时候的事么?要不带孩子也回乡下老家多转转。

③想想也是有些道理,于是趁着周末,就驾车带儿子回到乡下老宅。没想到,效果

让人喜出望外。那时正值农忙,家里正在收黄豆,大人们在田里拔黄豆,孩子在后面捡

掉下来的豆子;大人们在田里将黄豆堆在一起,孩子在后面试着扎堆;大人们用草绳捆

扎黄豆,孩子在后面追着蚂蚱跑;大人们在笑,孩子在叫,一片和谐欢乐景象。

④黄豆田的一旁是一片菜园,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有青菜、菠菜、萝卜、红

鬟……儿子跑到萝卜地里,揪起一棵萝卜叶子就拔起来,谁知萝卜没拔起,自己却摔了

个四脚朝天,还乐得哈哈大笑,把大伙都逗乐了。我告诉儿子,选中了哪个萝卜,先用

力晃动几下,让萝卜和泥土分离之后,再抓紧萝卜的叶子往上拔,这样才不容易掰断叶

子。孩子按照我说的试了一下,果然顺利拔下了一个萝卜,激动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爸爸真厉害,就像百科全书。”不一会儿,他就拔了一篮子萝卜,虽然累得气喘吁吁,

满头大汗,但他一脸享受的样子,还成就感十足。

⑤随后,他又去挑青菜,只见他蹲下身,做拔萝卜之势,可是怎么拔青菜,菜就是

无动于衷。看他对青菜无可奈何,我告诉他,挑青菜和拔萝卜不一样,要用农具,把菜

叶与根分离。

⑥他按我说的去做,轻松挑下几棵菜。他眉飞色舞地说:“爸爸,看似简单的蔬菜

也是一门学问呀!”然后,他又去挖红薯,这次,他好像恍然大悟似的,不用我指点,

就顺着红薯藤的根部开始往下挖,不一会儿,第一个红薯就露出了头,他又小心翼翼地

把红薯边上的土刨掉,再用双手拉住红薯藤的根部,轻轻一拉,一个个又大又红的红薯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5面(共6面)

就被他挖出来了,他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这一次.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虽然孩子身

上沾了满手满脚的泥,但是劳动与收获的喜悦,在他的小脸蛋上充分显现。

⑦后来,我便时常带儿子回乡下老家,让他体会那泥土散发的芬芳,享受自然和煦

带来的惬意。他们没有踏上过真正的田野、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村庄、没有见到过真正的

农家院落,他们有着富足的童年,但缺少了亲近自然、亲近土地、亲近乡村生活的部分,

不能不说是个遗撼。我们到底还是比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了更丰富、更自然的乡村生活。

这些宝贵之处,我们自己在童年时,是不曾体会的。

⑧现在,我还会把儿子和他们的遇见都定格在手机相册里,也挑几张照片珍藏在影

集里。我相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因此种下又一颗课堂以外的种子,一直生根发芽

到绽放。

(选自2021年12月23日《新民晚报》)

1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9、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20、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