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附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0/02/wKhkFmYDZPaAE1huAAG1I4bobUU702.jp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附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0/02/wKhkFmYDZPaAE1huAAG1I4bobUU7022.jp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附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0/02/wKhkFmYDZPaAE1huAAG1I4bobUU7023.jp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附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0/02/wKhkFmYDZPaAE1huAAG1I4bobUU7024.jpg)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附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0/02/wKhkFmYDZPaAE1huAAG1I4bobUU7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精练)
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IOCm。实验中将蜡
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下列说法正
B.将蜡烛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蜡烛在丙位置时,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蜡烛在丁位置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v=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3.小涵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找到清晰
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6
∩
u00
⅞君
R
C.ΩD.£
4.小闻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
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FUl川TlnInlTllIWnFIIWITlIiln叩川川Tlilili叩叫川IPuIl川ψι叫川ι∣
:。“It二3。二5。]。、。$。KIH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D.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
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5cm刻度处,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小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
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
的镜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
2f
A.放置镜片前,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镜片前,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
侧距凸透镜1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成像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凸透镜5厘米处,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
的像
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就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
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lll∣lllψlll∣lllψlll∣llllllllIiIIHIll川IH川川TlllwHIl川川
:1111
OcmlO204050607080901∞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移至IO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蜡烛移至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移至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
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
物距U/厘米3020155
像距V/厘米1520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
B.当u=30厘米时,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u=l5厘米时,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u=5厘米时,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表格,如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当物体到
凸透镜的距离为10厘米时,在光屏上呈现像。
物距(cm)101620
像距(cm)301615
11.小明同学用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当蜡烛与凸透镜的位
置如图甲所示时,人眼在(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像,
像是图乙中的(填“1、2、3、4”)。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cmo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
的中心大致在。把蜡烛凸透镜固定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
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3)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
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节.
(5)小华又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原来的凸透镜,放在图中50Cm刻度线处,保持
蜡烛和光屏的如图乙所示位置不变,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使像再次清晰,她应将蜡烛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3.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InnlnnInnInnrHWqnnInnInninnlnn川n∣nn∣ιnι∣nn∣川甲川InnrnP
6cm1020304Q50dθ7080901
(I)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
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其目的是o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则光屏放在
之间的某个位置,利用此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
镜”)。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
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实验过程中,
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
可能是(写出一个)。
甲乙丙
(1)小华利用平行光源,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o
(2)如图乙,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恰好成烛焰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也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上得不
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
(4)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带有三个小孔的挡光板,如图丙,调整光屏位置可从光屏上看到
三个烛焰的像,它们呈(选填"或"'”)形状排列,继续向右移动光屏你能
看到。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
如图甲所示。
FUIUIiPulIwFUllmPull叫Il叩叫IlliluUPuIUUF叫仙FUlMIPMll叫
6cmfθJO3’0击5∣0do7’08’09'0Ido
甲乙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的实像;
(3)小明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能在光
屏上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应使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乙图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L2,通过实验可知,
LiL2(填“V”"=”或">”)。
(5)乙图中,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上。
16.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蜡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调整它们高度的目的是;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四次实验,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
画出)。四次实验中,成缩小像的是图(选填“甲”、“乙”、“丙”或“丁”);由图乙、
丙、丁可知,随着蜡烛向透镜靠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或
“变小”);
(3)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仅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乙丙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
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的像还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上,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
一个合适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烛焰
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BCD
18.小明用焦距为IO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
图所示。
(1)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选填“左”
或者“右”),直到屏上的像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
实像。
(3)从实验可知,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蜡烛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像
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越。还可得到规律,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点是
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
移动。
(5)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
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答案与解析
1.【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或幻灯机;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蜡烛在甲位置时,物距为45cm,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
距之间,所以需将光屏移动到60Cm到70Cm之间的位置,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A错
误;
B、将蜡烛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该右移,故B正确;
C、蜡烛在丙位置时,物距为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为倒
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在丁位置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故D错误。
故选:Bo
2.【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
=8cm,故A错误;
B、当v=20cm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B正确;
C、当u=12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逐渐变小,
故D错误。
故选:B»
3.【分析】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4.【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确定焦距大小;
(2)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
(3)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
(4)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
【解答】解: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u>2f,即35cm>2f,焦距大
小为f<17.5cm,故A错误;
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
'O
厌;
C、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C错误;
D、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5.【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
(2)物距成像的特点,根据物距的范围确定焦距的大小;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4)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由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50cm-15cm=35cm,v=70cm-50cm=20cm,可知35Cm
>2f,f<20cm<2f>解得IOCm<f<17.5cm;而u+v>4f,即35Cm+20Cm>4f,解得:f<13.75cm,
综上所述,10cm<fVl3.5cm,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
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5cm刻度处,u=50cm-5cm=45cm>2f,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变小,
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Bo
6.【分析】(1)(2)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成像的特点;
(3)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4)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
的实像,故A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
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
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7.【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v<2fs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A、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
B、由题可知,此时u=20cm,v=10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v<2f,
即20Cm>2f,f<10cm<2f,解得5cm<f<10cm,故B正确;
C、由B可知,5cm<f<10cm,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凸透镜5厘米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C错误;
D、由于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若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就能得
到烛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C»
8.【分析】(1)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
个原理制成的;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A、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ICm,蜡烛与凸透镜镜的距离为20.0cm,即物
距为20.0cm,此时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
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错误;
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Io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移动光屏在
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18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移动光屏在2倍焦距之外,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o
9.【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u=2f,成倒立、等大的
实像;③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u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u=v=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f=
IOcm,故A正确;
B、u=30厘米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15厘米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
误;
D、当u=5厘米时,物距小于焦距,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0•【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物距等于像距,从图象中找到物镜和像距相
等的点,再根据这时2f=u计算焦距;
(2)当f<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此时物距等于二
倍焦距,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
因为8cm<IOcmV16cm,所以这时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8;倒立、放大的实。
11•【分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如图甲所示,此时物距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应该
在B侧观察,像是图丙中的4。
故答案为:B;4»
12•【分析】(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凸透镜与光屏间
的距离为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火焰、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
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4)根据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反确定屏上像移动的方向;
(5)减小凸透镜的焦距,相当于增大物距。
【解答】解:(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凸透镜与光屏
间的距离为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蜡烛火焰、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
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为15.0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为投影仪;
(3)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
规律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将光屏向右移动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4)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可以通过向下移动凸透镜的方
法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5)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原来的凸透镜,由于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应
减小像距,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使像再次清晰。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3)不能;(4)下;(5)靠近
13•【分析】(1)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调节三者的中心大
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根据蜡烛和凸透镜所在的刻度算出物距,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来判断像距与焦距的关
系,即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范围。
(3)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实像;远视镜对光
起会聚作用,使得成像靠近凸透镜。
(4)光屏上找不到像时,可能是成虚像,也可能是像距十分远,也可能是不成像。
【解答】解:(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由图可知物距是50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离凸透
镜距离应大于15cm,小于30cm,即在65cm刻线和80cm刻线之间;
(3)蜡烛在20Cm刻线处时,物距等于30cm,即二倍焦距处,此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实
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4)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
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照相机;(3)等
大;实;上;(4)蜡烛在焦点处。
14•【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进行判断,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时,当物距一定时,像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解:(1)由甲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IO.Ocm,所以焦距为
10.0cm;
(2)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0.0Cm-35.0Cm=I5.0cm,物距在一倍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3)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物体远离透镜,根据物
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4)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带有三个小孔的挡光
板,如图丙,调整光屏位置可从光屏上看到三个烛焰的像,它们呈形状排列,继续向右移
动光屏,像距变大,能看到像变大。
故答案为:(1)10.0;(2)投影仪;(3)近视眼;(4)V;像变大。
15.【分析】(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5)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
=1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光屏上已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某同学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和透镜之间,由于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延迟会聚了,要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
应远离透镜;
(4)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h,物距变大了,像距变小,为使光屏上再次呈
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12,由前面解答可知,原来凸透镜倒
立、缩小的实像,则u>2f,f<v<2f,所以可知物距的变化范围大于像距的变化范围,则蜡
烛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光屏移动的距离,即h>12;
(5)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物距大
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v>60cm,像距过大,超出
了光具座所提供的长度,所以光屏上找不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2)缩小;(3)远离;(4)靠近;>;(5)不能。
16•【分析】(1)实验时需要蜡烛火焰的中心、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目的是使物体
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则放大倍数变大;
(3)焦距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据此判断。
【解答】解:(1)调整蜡烛、凸透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电池CCS集成母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无线蓝牙肉类温度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血栓弹力图检测试剂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核电站管道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环氧干式变压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声软组织手术刀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一次性3D储液袋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聚氨酯泡沫开孔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家具弹性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合同范本】服装专卖店加盟合同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中日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