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讲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考点分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命题趋势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2023北京卷,12题,3分2021浙江1月卷,78题,4分2021浙江6月卷,67题,4分2021山东卷,56题,6分2020北京卷,12题,6分2020天津卷,18题,18分2020全国卷Ⅱ,12题,8分2019天津卷,67题,8分区域认知: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与区域的整体发展关系。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综合思维:结合材料,思考针对区域自然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地理实践力:归纳、分析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单独考查本知识点的高考题较少,但大多数考题的区域背景或多或少涉及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差异以及区域空间尺度,且大多会结合生产、生活问题和真实情境为材料进行考查。考点一区域及其类型知识点1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基础)(1)区域的概念: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2)划分基础: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3)划分目的:主要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4)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5)边界类型:①明确的边界:如行政界限、分水岭、流域的边界;②过渡的边界:如气候区、干湿区等自然区的边界和语言区等。(6)区域的类型:①按自然特征划分的:如东部季风区、地形区、植被区等;②按人文特征划分的:如文化区、行政区、工业区、农业区等;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如主体功能区等④按特定行政管理目标划分为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划定。例如: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而划定。如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划定。如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⑤按客观存在的区域划分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7)区域的特性①整体性含义:区域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意义: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②差异性含义: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区域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区域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举例: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③开放性含义:区域之间存在联系,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举例:西北干旱区可以通过冬季风、沙尘暴等方式影响东部季风区,与东部季风区产生联系。再如不同国家之间各种贸易往来也是开放性的体现。④层次性含义:一方面指一个大区域内包含着若干小区域。另一方面指区域内部彼此关联形成的层次关系,如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高层次区域包含了低层次的区域意义:根据区域的层次性分级实施区域发展战略⑤动态性含义:区域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与发展的需要,区域种类日益丰富,区域的范围和边界随之发生变化。意义:根据区域变化性,及时调整人类活动。层次性大区域包含着若干小区域;区域内部彼此关联形成的层次关系整体性区域各地理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开放性区域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动态性新的区域出现;既有区域随社会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点2不同的区域尺度(基础)(1)不同区域尺度具有层级性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高,区域特点越宏观。区域尺度越小,层级越低,区域特点越详细。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2)不同区域尺度具有促进性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3)不同区域尺度具有差异性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六方面认识一个区域(1)划分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边界形状: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3)区位特征:即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4)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5)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6)区域关联性:即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的关联,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来实现。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区域特征的描述的答题规范(1)自然要素特征要素关键词答题思路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北(南)半球低纬度(或中、高纬度)地区;距海较远(近);位于某大陆东部(中部、西部)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夏季高温(凉爽),冬季寒冷(低温、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旱涝(台风、寒潮)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四周低等);多喀斯特地貌等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或无),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以常绿林(落叶林等)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特征要素关键词答题思路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就业压力大(小)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城市数量多(少);规模大(小),辐射带动作用强(弱);多沿河流(沿海等)分布;城镇化水平高(低)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地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某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完成1~3题。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A.为了特定管理目标而专门划定B.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更高C.主要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D.影响范围有非常明确的边界线2.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①矿产、水力资源丰富②水运、陆运交通便捷③土地、用工成本低廉④人才、科技实力雄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A.突出两地发展层次差异B.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C.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D.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为了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相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按照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划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影响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线。第2题,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和土地、用工成本低,①③正确;水陆交通粤港澳地区更加便捷,科技实力也更为雄厚,②④错误。第3题,《纲要》对重庆、成都的不同定位,旨在强调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即服务种类的差异性,减少竞争内耗,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共同做大做强,主要体现在引导双城区协作发展,互利互惠。考点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知识点1区域的整体性(基础)一、区域要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因素:人口、文化、经济等。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二、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主要表现: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②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如,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知识点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基础)一、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二、比较区域的地理特征差异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①气候差异②地貌差异任何地貌都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③河流水文差异④土壤、植被差异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等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2)人类活动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三、区域关联区域关联: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是依据区域的差异性,通过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产生区域联系。例如,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区域关联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如资源跨区域调配、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又如,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点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基础)一、因地制宜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区域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1)自然要素的差异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①地理位置纬度:长三角位于30°N33°N,松嫩平原位于44°N48°N.海陆: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1)自然要素的差异②气候条件:长三角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长三角夏季高温多雨,与热同期;松嫩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短,生长期也短。③耕地条件土壤:长三角以长期耕作改造的水稻土为主,松嫩黑土广布,肥力更高。耕地:长三角耕地分散,人均耕地少,松嫩耕地连片分布,人均耕地多。④矿产资源长三角矿产资源缺乏,松嫩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区域要素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输出区变为粮食输入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下图示意宁夏回族自治区热量带和干湿地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主要的差异要素是()A.气温 B.风力C.降水 D.蒸发2.在特有的大气环流条件下,宁夏半湿润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A.冬季短促,夏季炎热B.气温的年、日较差小C.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D.一年四季少雨多风沙【答案】1.C2.C解析:第1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南向北均为中温带,气温差异小;风力不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宁夏回族自治区从南向北由半湿润区过渡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因此宁夏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应主要表现为降水的差异;气温差异不大,一般蒸发量差异也较小。第2题,宁夏半湿润区气候位于35°N-37°N之间,位于中纬度,海拔较高,冬季长,夏季凉爽;受陆地影响大,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季风气候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尤其以半湿润区最为典型;夏季多雨。考点三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①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共同的区位条件是: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②不同区域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存在差异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例如: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的很好;例如: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③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都江堰的结构及功能:宝瓶口: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击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飞沙堰:飞沙堰位子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有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携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鱼嘴: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工心就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④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境问题例如,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就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力侵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②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例如,沙特阿拉伯因盛产石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富裕国家之一。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③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④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2)自然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3)自然资源的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自然资源的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①数量的有限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②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③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④利用的发展性: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三、横向、纵向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横向即从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泡豆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1.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光照C.市场 D.技术2.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A.甲、戊 B.丁、乙C.乙、甲 D.戊、丙【答案】1. A2.C【解析】1.南方与北方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故A项正确。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食物烹饪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做成饼类,不仅容易保存,也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C项正确。地理空间尺度(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2.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答案】1.D2.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2.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知识点拨:尺度是用来观测地理事物和现象所采用的时空单位。学生在学习及解题中需要划分空间尺度区域,合理选择空间尺度区域,从合适的尺度认识地理事象,自由转换尺度视角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象,从而理解不同尺度下的某一区域的特点。空间尺度划分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空间尺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的过程。以上海宝钢的区位优势为例:从不同空间尺度审视上海宝钢的位置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它的区位优势:从上海尺度看,宝钢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地处长三角冲一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提供优越的陆域条件。同时,宝钢位于上海东北部的郊区,距城市较远,且处于盛行风东南风的下风向,污染影响小。从中国尺度看,首先,宝钢位于中国河海交汇处和东部海岸线的中部,拥有便利的水运交通优势。另外,依托上海,宝钢获得了丰富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尤其是技术的优势使得宝钢能够生产特种钢,从而具有较强竞争力。从全球尺度看,宝钢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北半球中纬度。这为宝钢在全球寻求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便利。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趋势之一为“小切口”情境。学生往往学习过某一大尺度区域的地理特征,积累了普适性较高的基础知识,而高考更倾向于考查学生在已习得区域内更小尺度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法解决复杂任务的表现,需要学生基于所学地理知识同时又不局限于已有知识框架来分析地理试题。要学会选择进行适当的空间尺度学会利用适宜的尺度分析问题情境,便能抓住影响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进而推绎出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随着尺度变化,所解释的视角和关注的方面也会发生改变。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空间尺度关联是指不同尺度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联互动作用,利用空间尺度关联思想能够分析全球变化对局部事件的影响以及局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但空间尺度关联现象的考查主要以大空间尺度的某些要素变化对小空间尺度内其他要素的影响为主。空间尺度效应是指当改变空间尺度观察地理事物和分析地理问题时,结果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空间尺度效应多描述因尺度不同而得到不同地理现象及结论,其思想方法要求学生能灵活根据试题问题选择分析尺度,不能将大空间尺度内的自然地理规律照搬到小空间尺度内,也不能将小空间尺度的自然规律照搬到大空间尺度内,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2023·北京卷)图示意某区域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完成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区域(
)人口增速趋缓 B.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地质勘探技术滞后【答案】C【详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在进步,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地质勘探技术会不断提高,BD错误;人口增速趋缓,但人口数量可能也继续增加,不会导致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变化,A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如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鼎盛期,之后,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衰退期,C正确。故选C。(2020·北京卷)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读图,完成下题。2.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3.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答案】2.A3.D【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四个省区中,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第3题,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误。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误。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误。冬季,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名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南充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水沟预制块合同
- 云南省河口县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数学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自行车连锁店运营手册范本
- 银行分行第一届辩论赛方案
- 消防预案制作标准符号
-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工程监理规划细则
- 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康复(课堂PPT)
- 多维阅读第5级Jake's Job 贪玩的后果课件
- 开工、停工、复工管理制度(DOC)
-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资料 (听力技巧完整版)
- 生产线EPC总承包合同范本
- 小学六年级书法课教案三篇
- 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共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