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级下册六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级下册六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级下册六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级下册六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级下册六单元之醉翁亭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

欧阳修成都列五中学《醉翁亭记》碑刻《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提携

岩穴暝

潺潺弈者晦明

辄醉环滁野蔌

觥筹伛偻

琅琊阴翳xiégōngyŭlǚsùchúyìchánmínghuìzhélángyá一、读准下列词语yì醉翁亭记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译重点字词

2.疏解句子大意“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研讨课文学习第一部分(记叙、抒情)1、醉翁亭在哪里?

(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

2、“醉翁”是谁?他为什么叫“醉翁”

?谁给亭子起的名字?用什么做亭子的名字?

——醉翁亭名字的由来思考讨论:1、归纳第一段的段意。2、给第一段分层并归纳层意(提示:分两层)。3、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4、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5、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其中哪个字概括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7、想一下,能否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译重点字词

2.疏解句子大意“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学习第二部分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写朝暮之景:山间朝暮,晦明变化;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景

思考:(1)概括第2段段意。(2)第2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山间

的景色,第二层写山间

的景色,第三层写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早晚四季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分总早: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春: ,

夏: ,秋: ,冬: 。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译重点字词

2.疏解句子大意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人的活动:——滁州人的欢乐图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思考:③滁人兴高采烈出游的原因是什么?④哪些词语写出太守与宾客出游,表现不事铺张、不讲排场的?因为生活安定富足。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⑤本段最后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些词语?⑥“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译重点字词

2.疏解句子大意一、读第四段回答:(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表示

,接着写出了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反衬太守之“乐”,这几句是:已而

不久的时间

宴会散人们随太守归去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品味赏析1、综观全文,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

与民同乐一、引入(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亭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二、写山中之景和出游之乐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穷”(分总)三、写滁人的游游和太守的宴饮: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从外到内)四、写日暮醉归: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归纳总结:中心思想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