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_第1页
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_第2页
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_第3页
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_第4页
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2022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点睛提分卷3

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根据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某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虚线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上的太阳高度分别为0°、30°、60°;g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

此时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

A.1/3

B.2/3

C.5/6

D.1/6

2.根据读“某大陆等温线(℃)图”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

图中所示气温和气压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根据读“某大陆等温线(℃)图”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

等压线图中可能出现降水的地点是()。

A.Q

B.T

C.S

D.R

4.根据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5.根据下面图甲表示“2022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该城市在今后应()。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根据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000),

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70米,50米

B.140米.100米

C.140米,150米

D.700米.150米

7.根据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000),

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A.戊点

B.已点

C.庚点

D.辛点

8.根据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9.根据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某城市部分地区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示意图,

代表该城市商业区的是()。

A.甲功能区

B.乙功能区

C.丙功能区

D.丁功能区

10.根据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11.根据读“某大陆等温线(℃)图”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

影响图中M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2.根据下面图甲表示“2022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A.I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13.根据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200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14.根据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

该示意图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15.根据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16.根据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A.较低的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17.根据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某城市部分地区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示意图,

该图像系统的制作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8.根据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某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虚线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上的太阳高度分别为0°、30°、60°;g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

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C点此时地方时为12:00

B.B点此时地方时为6:00

C.位于N点的物体影子朝北

D.A点纬度为36°34′S

19.根据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有()。

①技术导向型②原料导向型③劳动力导向型④市场导向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根据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根据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前提条件中,肥沃平原中央对应的城市数量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根据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

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

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

23.根据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

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24.根据“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

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省份是()。

①四川②河北③福建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根据“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问答题(共6题,共6分)

26.绘制太阳圈层示意图,注明圈层名称,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27.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根治海河”的一段教学实例:

教师上课时不首先点明课题,而是挂出未标出图名的海河治理前的水系图和该地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并对该地区的地形、降水特征作简要的说明和提示:假设有这么一条河流,请注意水系图中它的水系形状像一把大芭蕉扇。河流上游是山区,广泛分布着裸露的黄土:下游是平原,地势低平。流域的降水特征在该地区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柱状图中表示出来了

……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挂图并思考:这条河流是否容易发生泛滥为什么在学生议论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教师进而提出第二个问题:假如让你当治理这条河流的水利工程师,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它

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大多能说出该地区夏季降雨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黄土疏松,易产生水土流失,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于河底,使河床抬高,到汛期容易泛滥等原因。并且也能说出上游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修建水库、涵养水源.下游可以采取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治理措施。

在议论到该河流支流多而且集中一处入海这个关键性问题时,学生的思绪活跃、发言踊跃,最后提出了三种治理的意见。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可以在支流汇集处修建一个大水库;第二种意见设想把干流加宽、加深;第三种意见提出再开挖其他入海渠道。当这三种意见争论激烈、各不相让时,教师宣布:这条河流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名字,q海河。在总结以增挖入海渠道作为治理海河的有效措施时,教师解释,有计划增挖入海渠道不仅有利于泄洪,还为灌溉和其他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把干流加宽和在支流汇集处修水库的办法因这里有特大城市天津而几无可能,从而使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心服口服。

问题:

(1)材料中,李老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法,其教学模式是怎样的(10分)

(2)材料中的教学是如何体现此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10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是什么?(4分)?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2分)?

(3)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4)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有利条件。(6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学生在观察冷锋和暖锋示意图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1)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

(2)在冷锋、暖锋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

(3)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

(4)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

问题:

(1)该问题的设计有什么不足(6分)

(2)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31.阅读关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内容。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